但凡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就沒有不知道魯迅先生的。之所以我敢說這句話, 不是為了自己多麼了解魯迅,而是強調一代文豪魯迅的文章經常出現在語文課本裡當做教學材料。不僅如此,魯迅棄醫從文之後的創作,充滿著犀利的筆鋒和發人深省的直言不諱,拉回了許多無數深陷迷途的年輕人。
其實在魯迅背後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說他給別人的評語和燦爛的詩詞名篇。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相信大家都聽過魯迅先生這兩句最為著名的《自嘲》詩,前兩句可以說是魯迅先生的人生寫照。
棄醫從文之後,魯迅先生儼然成為了一位鬥士,黑暗勢力、還有同時代的風氣作家,魯迅都橫眉冷對,而且鬥的不亦樂乎,甚至和十餘年好友林語堂,也能拍桌子互罵乃至隔空「對戰」。
魯迅先生的文章以白話為主,而且用詞大膽真實,同行讀了驚嘆,敢這麼寫的也就是他魯迅了,老百姓讀了讚嘆過癮,能寫出這麼真實東西的也就是魯迅了。
魯迅曾有30多篇文章被收錄進中小學課本,書中的名言警句也被口口相傳,一時間網上鋪天蓋地都是魯迅的名言警句和表情圖。
樹大招風,隨之而火的還有是一種對魯迅的質疑聲,對他的作品和為人。
就拿魯迅的名著之一《阿Q正傳》來說,不少文人學者就對其中的主人公有很大的意見:
作者是中國人,主角也是中國人,為何書起了個洋名字?
要說這也是一位沒怎麼看過這本書的學者提的,要知道早在1913年,魯迅還在教育部任職的時候,就參加了教育部的語音統一會,他曾提出了章太炎1908年所擬的一套表音符號,建議以此為基指定字母,最終這個提議被通過,成為了我國第一套官方指定的拼音方案,而魯迅的名篇《阿Q正傳》中的阿Q的叫法,就是在推廣使用注音字母。
不僅如此,當時《小小十年》的作者葉永蓁問到魯迅同樣的問題,被回覆:阿Q是個光頭,腦袋後面留一條小辮子,這個Q字不正是他滑稽的形象嗎?
這件事雖然告一段落,但是文壇對於魯迅先生的質疑,比比皆是。
比如說下面的這2首詩詞,堪稱魯迅最具「江湖氣」的詩詞了,比文章更簡練,但是卻一點不失魯迅為人的霸氣與冷酷。
一首詩1903年寫的《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這首詩寫的時候並沒有起名字,甚至魯迅壓根沒想拿來發表,是被許壽裳聯合發表的。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小時候老師講到時眼裡充滿敬意,詩裡充滿著幾分仙俠色彩,但由於少不更事,我也只是草草的死記硬背,留作考試。
第二首是魯迅1933年寫給友人的《題三義塔》:
奔霆飛焰殲人子,敗井殘垣剩餓鳩。偶值大心離心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題的三義塔只是一座墓冢,埋葬的也並非是什麼名人,而是一群鴿子。
詩中的「餓鳩」是侵略者炮火的殘存者,然而卻意外得被駐紮在中國的日本生物學家西村真琴拯救,由於這隻鴿子實在三義拯救,所以起名叫三義,
西村期待三義能夠生下小鴿子,將來帶回上海以見證中日友誼,可惜後來三義不幸死亡,西村便將其埋葬,並建立了一座「三義塔」用以紀念,這正是魯迅詩歌題目中的那座塔,「終遺高塔念瀛洲」說的就是這件事。
而詩的最後一句「相逢一笑泯恩仇」,被現代人廣泛使用在任何場所。
不僅十分討喜,而且也是對人生的一種寬慰,從民族世界的角度來說,魯迅這句話的觀點值得思考。
如今國家和平相處,世界和平,真正達成了魯迅先生的願望,而這首七言律詩早已表現出了他高瞻遠矚的格局,充分說明了魯迅深厚的文字功底, 更表現了魯迅的胸襟,讓了讀了熱血沸騰。
魯迅先生這2首最具「江湖氣」的詩,小學時死記硬背,如今細品熱血沸騰。
評判一個人的作品,就要看它帶給我們的影響,像魯迅這位偉人,
著名的作家木心說:在我的心目中,魯迅是我一位卓越的「文體家」;
日本諾爾貝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評價魯迅::"二十世紀亞洲最偉大作家。」
陳獨秀:「我卻以為真實的魯迅並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個人,有文學天才的人。」
是的,魯迅確實一是個人,跟我們有著相同的喜怒哀樂。
相比年少輕狂,稍有閱歷時拿起魯迅的文章,細細品味才發現已入心,文章很有深度,值得每一位國人品讀。魯迅的作品還是文章小說為主,大多短小精悍, 深深刺痛每一個人的心,讓人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痛快。
今天給大家鄭重的推薦魯迅的一套作品集,包括前文提到的《阿Q正傳》,以及《吶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編》等全10冊。
這套【魯迅作品集】中,我們看到的是魯迅對於文字的精準拿捏,讀到的是魯迅對於生命、社會的思考,而且還飽覽了一代文豪的心路歷程。
文字樸素簡練,眼淚和笑容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人物描寫亦莊亦諧,有諷刺,有深情,讀來既解乏又解饞。
別看魯迅總是一副留著一副黑鬍子的「黑臉」,其實他文字底下幽默的很。
陳丹青就說:魯迅先生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
這套【魯迅10冊經典】點擊下方就能享受優惠,也就是說168元的現在99元就能捧回家。
別小看這一頓飯的花銷,但是帶來的不僅僅是「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