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2月28號,有網友爆料天津紅橋區一名拾荒老人遭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毆打。據了解,被打老人57歲,經常將一些收集起來的廢品堆積在小區內。在事發當天,幾名男子暫扣了老人的拖拉廢品的三輪車,老人上前阻止卻遭到其中一名男子的毆打。在長達1分多鐘的時間內,這名打人者多次對拾荒老人施暴,將其推搡拖拽,甚至將老人摁在地上毆打。在現場,老人發出一陣陣痛苦的哀嚎。這段視頻被上傳至網絡後,很快引起了網友們的爭議。
毆打事件的疑點
在事前被曝光後,此事也被證實了,該區街道在29號凌晨對此事回應稱「為了清理小區對方的雜物,街道綜合執法人員以及物業公司人員與拾荒老人發生了肢體衝突」。據了解,事後經過協調,物業公司與打人者向被打老人道歉,並得到了諒解。看到這裡,小編不僅有些疑問。
第一,有什麼權力粗暴對待他人?老人在小區中堆積廢品,這樣的行為確實不對,不僅對環境衛生造成影響,而且也存在安全隱患。安排人員對此進行清理能夠理解,但是為什麼粗暴對待老人?
第二,雙方發生「肢體衝突」一詞從何而來?從網友所拍攝的視頻中顯示,一直都是拾荒老人單方面被毆打,拖拽、掐脖,一個老人如何能與幾名壯年男子發生「肢體衝突」的呢?不得不說,但從事後做出的回應就可以看出,街道以及物業公司對此事並沒有公平處理。對於是否真的向老人道歉並得到諒解,單憑一方說辭是不夠的。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人心的冷漠
小編覺得,打人不可怕,可怕的是目擊的人都漠視暴力行為。在拾荒老人被毆打時,一陣陣哀嚎著實令人揪心,在周圍也有不少人路過,並目擊到老人被毆打。可面對老人的哀嚎,並沒有人多看一眼,更沒有一個人上前幫助老人,無人上前制止毆打行為。看到這裡,小編不僅一陣寒心,人心已經冷漠了嗎?其實也不難理解。首先,擔心牽扯上麻煩。如今社會,很多人都選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願意牽扯上和自己無關的麻煩事。
其次,好心不一定有好報。崇尚正義,心懷熱心的人並不少,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可結果連一句謝謝都得不到,甚至還有可能被反咬一口。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被寒了心的人很難再去給予他人溫暖。
最後,丟失了道德。對於這幾名毆打老人的男子來說,並沒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是一名老人,道德的缺失也導致這樣的行為出現。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自己家中也有老人,如果被毆打的是自己的長輩呢?
學會控制情緒,學會理性思考
這樣的事例在全國也並不少見,因為各種原因引發了衝突,甚至導致一方突然大打出手。小編記得一起毆打事件,一對老兩口外出散步,在回家時遇到了一對年輕男女將車停放在了小區門口。出於好意,老人上前提醒男子將車移開,以免阻礙他人進出小區。遇到這樣的事,相信有道德素質的朋友都會聽勸挪車。可沒想到的是,這名男子卻對著老人一頓推搡踢打,在老人倒地後,還一腳踹在了老人的胸部。
勸告男子不要隨意亂停車的行為不對嗎?為了方便自己而給他人帶來不便,這樣的「方便」還是「方便」嗎?說到底,老人勸阻的行為並沒有錯,而該男子錯的不僅僅是給他人帶來了不便,以及毆打了老人。可以理解,遇到不認識的人對自己「指手畫腳」,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並不是反思自己的行為,而是會心生不滿,會覺得煩躁。
在與人爭論後情緒激動,甚至大打出手的例子也不少。小編覺得,我們應該學會控制情緒,學會理性思考。身為成年人應該有一定的自控能力,遇事暴躁處理,只會讓事態嚴重化。平心而論,在被情緒影響,做出衝動行為之前,給自己幾分鐘的思考時間,想想自己的行為到底對不對。
同樣,小編也認為遇事不能太冷漠,也不能太熱血。舉手之勞的溫暖不一定能改變社會,但足以感動他人。在遇到他人求助時,你們會如何選擇呢?歡迎在下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