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三條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是初二上冊數學的考試熱點,也是學習中的重難點。有些同學在學習該版塊時,苦於找不到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導致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大減。
其實,在初二階段,數學中的三條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非常明確,要麼兩條線段相加等於第三條線段,要麼兩條線段相減等於第三條線段。而將這三條線段放到同一條直線中判斷,思路慢慢就會清晰了。
下面,用三種方法從三個方面分析,三條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究竟怎麼解答!
方法一、全等三角形法:等量代換
例題、(1)已知,如圖①,在△ABC 中,∠BAC=90°,AB=AC,直線 m 經 過點 A,BD⊥直線 m,CE⊥直線 m,垂足分別為點 D,E, 求證:DE=BD+CE;
(2)如圖②,將(1)中的條件改為在△ABC 中,AB=AC,D,A,E 三點都 在直線 m 上,並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為任意鈍角, 請問結論 DE=BD+CE 是否成立?若成立,請你給出證明:若不成立, 請說明理由.
證明:(1)因為 BD⊥直線 m,CE⊥直線 m,
所以∠BDA=∠CEA=90°,
因為∠BAC=90°,
所以∠BAD+∠CAE=90°,
因為∠BAD+∠ABD=90°,
所以∠CAE=∠ABD,
因為在△ADB 和△CEA 中:
∠ABD=∠CAE,∠BDA=∠CEA,AB=AC
所以△ADB≌△CEA(AAS), 所以 AE=BD,AD=CE,
所以 DE=AE+AD=BD+CE.
(2)成立.理由如下:
因為∠BDA=∠BAC=α,
所以∠DBA+∠BAD=∠BAD+∠CAE=180°-α,
所以∠CAE=∠ABD,
因為在△ADB 和△CEA 中,∠ABD=∠CAE,∠BDA=∠CEA,AB=AC
所以△ADB≌△CEA(AAS), 所以 AE=BD,AD=CE,
所以 DE=AE+AD=BD+CE.
方法二、等面積法
例題、已知在△ABC中,AB=AC,D是BC邊上任意一點,過點D分別向AB,AC引垂線,垂足分別為E,F.
(1)如圖1,當點D在邊BC的什麼位置時,DE=DF?並給出證明;
(2)如圖2,過點C作AB邊上的高CG,垂足為G,試猜想線段DE,DF,CG的長度之間存在怎樣的數量關係?並給出證明.
【解答】解:(1)當點D在BC的中點上時,DE=DF,
證明:∵D為BC中點,
∴BD=CD,
∵AB=AC,
∴∠B=∠C,
∵DE⊥AB,DF⊥AC,
∴∠DEB=∠DFC=90°,
在△BED和△CFD中,∠B=∠C,∠DEB=∠DFC,BD=CD,
∴△BED≌△CFD(AAS),
∴DE=DF.
(2)CG=DE+DF
證明:連接AD,
∵S三角形ABC=S三角形ADB+S三角形ADC,
∴0.5AB×CG=0.5AB×DE+0.5AC×DF,
∵AB=AC,
∴CG=DE+DF.
方法三、截長補短法:構造全等三角形
例、已知△ABC和△DEF為等腰三角形,AB=AC,DE=DF,∠BAC=∠EDF,點E在AB上,點F在射線AC上。
(1)如圖1,若∠BAC=60°,點F與點C重合,求證:AF=AE+AD;
(2)如圖2,若AD=AB,求證:AF=AE+BC。(提示:在FA上截取FM=AE,連接DM)
證明:(1)∵∠BAC=∠EDF=60°,
∴△ABC、△DEF為等邊三角形,
∴∠BCE+∠ACE=∠DCA+∠ECA=60°,
在△BCE和△ACD中BC=AC,∠BCE=∠ACD,CE=CD
∴△BCE≌△ACE(SAS),
∴AD=BE,
∴AE+A=AE+BE=AB=AF:
(2)在FA上截取FM=AE,連接DM,
∵∠BAC=∠EDF,
∴∠AED=∠MFD,
在△AED和△MFD中AE=MF,∠AED=∠MFD,ED=DF,
∴△AED≌△MFD(SAS),
∴DA=DM=AB=AC,∠ADE=∠MDF,
∴∠ADE+∠EDM=∠MDF+∠EDM,
即∠ADM=∠EDF=∠BAC,
在△ABC和△DAM中,AB=DA,∠BAC=∠ADM,AC=DM,
∴△ABC≌△DAM(SAS),
∴AM=BC,
∴AE+BC=FM+AM=AF.
即AF=AE+BC.
鞏固練習
如圖1,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別是∠BAC、∠BCA的平分線,AD、CE相交於點F。
(1) 直接寫出∠AFC的度數
(2) 請你判斷並寫出FE與FD之間的數量關係
(3) 如圖2,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條件不變,試判斷線段AE、CD與AC之間的數量關係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這三種證明三條線段之間的數量關係的方法,無非就是構造全等三角形和等面積的運用。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