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雅集》惹了誰?
流量當道的時代,掌握了流量就擁有了財富。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晴雅集》憑藉一個彩蛋進入大眾眼球,即使豆瓣給出5.1的低分都沒能抵擋住票房超4億的趨勢。就在郭敬明期盼以此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時,《晴雅集》卻慘遭下架。
原因是老生常談—抄襲。而這次郭敬明一改以往寧願賠付公告費也不肯道歉的模樣,於跨年夜發布了「誠懇」的致歉文章。遲到了14年的道歉奇蹟般的出現。無巧不成書,於正也在跨年夜發布了對瓊瑤的致歉。兩人的文案如出一轍。要說電影,本身無罪。若要說惹了誰,那應該是郭敬明惹了整個影視行業吧。
偶像不再是偶像
我國人口眾多,粉絲效應過分強烈。不僅把國內的明星捧上了天,還吸引大把國外明星紛紛來中國撈金。所謂的演技派,實力股早已被「顏值擔當」,「盛世美顏」等取代,只要坐擁流量明星,無論綜藝還是影視劇等,就相當於握住了「經濟命脈」。而粉絲對於藝人的狂熱程度,日漸加深。
近年來,各路藝人粉絲為了給自己的偶像慶生,送禮物、辦活動、買廣告位,甚至在紐約時代廣場都能看到慶生標語。足見粉絲力量的龐大。被人所喜愛,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但在獲得幸福的同時,也應該承擔相應的義務。
隨著網絡交流的不斷加強,各類事實被人所熟知。近日的快樂大本營的收禮事件,因「不好意思」而不拒絕收高價禮物,將粉絲禮物轉而售賣,再到被扒出強制食物應援竟然是內部人員;還有前些年範冰冰漏稅補交達8億元。
更不用說,公共場所吸菸等不良行為。可即使是這樣的惡劣事跡,仍然有粉絲買帳,為其所崇拜的偶像「洗白」。這其中不乏有許多還未成年的青少年,正處於心智尚在發育階段,從偶像身上沒有學到任何有助於成長的東西,而是太多負面信息,罵戰、攀比、認為送禮是正確的等等。而真正有才華、有學識值得被尊敬愛戴的人物,卻抵不過流量偶像。試問,這樣的影視行業,真的值得大眾去追捧和喜愛嘛?
為明星敲響的警鐘
無規矩,不方圓。影視行業也是一樣。當身處其中的人,無視制度的存在,肆意妄為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的時候,總會有人站出來為正義發聲。2020年12月21日晚,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發布公開信,聯合抵制於正和郭敬明,稱「這樣的『文賊』在網絡平臺、電視臺被捧為導師,讓他們販賣『成功學』,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對青少年樹立了非常壞的榜樣。」
聯名信一經發出,迅速發酵,在全網引起熱議。隨後又有45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加入聯合籤署。如果說單單靠這156位聯合籤署,是遠遠不夠的。真正讓郭敬明、於正一改驕傲神態的,是因為從1月1日開始,首批7件民法典最新司法解釋發布。其中,對於著作權與智慧財產權有明確的規定。而想郭敬明這類身上背著法院判決書的人物,不得不說,他是聰明的。
為了防止槍打出頭鳥,郭敬明的應對策略是率先下場道歉。還賺得了粉絲的諒解。除此之外,中國視協電視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和中國影協電影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成立更是體現了國家想要整頓這一行業的決心。
《晴雅集》的下架,可以說是一個開頭,或者也可以說是一個警示。也許我們無法用道德來約束一個人,但法律的出現本身就象徵著強制約束力。而現在的影視行業,各類不良行為屢禁不止,確實值得業內人士好好反思作為一名演藝人,真正應該帶給喜愛自己的粉絲什麼。而不是為了利益去做一些利己不利人的事情,而相關部門也應該去維護大的環境,在約束下讓整個行業變得更好。作為我們個人來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理性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