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最簡單的小上濾我都放置了啥濾材,我們應該注意哪些細節?

2020-11-22 養魚老道

看老道文章,學老道養魚,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今天養魚老道給自己魚缸的小上濾添加了一些濾材,說是濾材有點大題小做了,也就是幾塊白棉和陶瓷環而已,但是其中很多的細節都會直接牽扯到這個物理過濾效果的好壞,養魚老道就事論事,僅以我的這些小上濾給大家簡答講解一下一些問題吧。

一、濾材的清洗問題

很多魚友認為魚缸和濾材必須要消毒,事實上完全沒有必要,養魚老道家裡的15個魚缸都是直接放水的,根本沒有消過什麼毒,只是今天購買了一袋子的陶瓷環,因為表面確實太髒了,就把它們放到盆裡大體清洗了一下,也就是去去表面的浮灰和一些細微的殘渣就是了。

同時我又購買了40斤的陶粒,這個東西還是比較髒的,放到盆裡水混的都看不到陶粒了,所以說我們要多清洗幾遍,也就是直接使用清水衝洗就可以了,直到水質差不多清澈即可,喜歡乾淨的朋友可能需要清洗個十來次,不注意細節的,清洗個三五次也沒有什麼問題的。

二、魚缸尺寸和濾槽尺寸

我的魚缸尺寸是80釐米長、40釐米高和寬的,小濾槽因為空間限制,只有20釐米寬、40釐米長、10釐米高,在這種極為袖珍的小濾槽裡,我們也只能放置些陶瓷環和濾棉了,連生化棉都無法添加。

那麼,為什麼不去添加生化棉呢?因為如果是一層白棉,過濾的效果可能不一定就好,而如果鋪設三層白棉,再加上生化棉,整個濾槽就滿了,那麼生化棉底部的水流就會不通暢,所以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選擇陶瓷環加白棉的模式。

陶瓷環也就是代替了濾棉底下的濾網罷了,起到了一個加快水流的作用。

三、陶瓷環鋪設注意問題

在這個小濾槽裡,是可以鋪設兩層陶瓷環、三層濾棉的,在我們鋪設陶瓷環的時候,最好是選擇無序擺放,這樣才會導致濾棉的水流比較分散,濾棉的下水能力比較好。

而且因為濾棉直接放置在陶瓷環上方,所以陶瓷環的鋪設應該是中間低,四個角的位置相對高一點,這樣子濾棉就會自動鋪成一個兜型,能夠最大限度的兜住水流。

再者,因為這個小濾槽無法添加擋流板,所以我在陶瓷環的最前方,離著下水管最近的位置,加了一根細菌屋,這根細菌屋的主要作用就是起到了能夠擋住水流的作用,再一個還有抬高濾棉外角的作用,也可以防止陶瓷環被水流衝走。

四、開泵試水,結果水流過大

全部濾材添加完畢之後,開泵試水,因為這個水泵是15瓦的,功率有點大,大約20分鐘以後,就發生了溢流的現象,這就說明要麼是我們的下水孔眼過小,要麼就是我們的水流過大,這個時候最上層的濾棉都是泡在水裡了,那麼這個物理過濾就會失效。

我們需要的是至少最上層的過濾棉不在水裡浸泡,這樣子雜物才會被濾棉有效阻擋,其實也是相當於一個乾濕分離的原理。

因此必須要降低水流的流量,因為下水的孔眼已經無法更改了,這個事也怨我,當初找玻璃店老闆打眼的時候,我只是粗略的用手比劃了一下,就是這麼大,結果他老人家給我整了個2.5釐米的直徑,確實太小了,但是既然如此,為了能夠有效地過濾,我們必須把魚缸水流給降下來。

好在這個水泵還可以調節流量,所以我就把流量開到了最小,最後達到的效果就是,三層濾棉都沒有泡在水裡,全部兜住了上來的水流,而整個濾槽的存水,僅僅是漫過了鋪設的陶瓷環,這就是我需要的效果,也是這個小濾槽所能夠達到的最佳效果了。

五、為什麼不設置雨淋管?

很多魚友感覺雨淋管是個好東西,既可以分散水流又可以給魚缸增氧,是的,但是那也得分什麼時候,比如說用在滴流過濾上,或者魚缸的水流太大無法調整水泵功率,在這些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使用到雨淋管。

但是我現在的小過濾根本用不上,一個是因為上濾的下水可以有效的擊打水面,給水體增加氧氣,再一個一根水管供水,濾棉的受力點僅在一處,可以適當延長濾棉的清洗時間,不是像雨淋那樣,水流過於分散導致濾棉多點受力,很快整個濾棉全部都髒了。

我是可以通過移動上濾供水管的位置,來改變濾棉的受力點的,假設這個地方髒了,我就把水管挪一下,再換下個位置,因此很長時間就不必清洗濾棉了,在開缸初期正合適,這就是懶人懶辦法。

所以說我就是比較喜歡上濾,很多地方我可以隨時觀察、隨時更改。

六、即使水流和功率合適,也要試水一下

假設我們的水流大小正合適,上濾槽並不溢流,那麼第一次試水,我們也需要堵住下水口,實驗一下濾槽溢流的情況,因為我沒有設置溢流孔。

一個是讓所有的濾棉全部進水,這樣子濾棉就會比較的平整,再者我們需要觀察一下一旦溢流,整個過濾槽的水流會從哪裡流出,自己心裡有個數,對於很容易流到缸外的濾槽,我們就要適時檢測濾棉的骯髒程度了,一旦發生問題需要及時清洗或者更換了。

而如果是有的濾槽溢流之後,水流直接流進了缸內,我們又可以適當延長清洗濾棉的時間了。

七、就是這麼一個小濾槽,能達到一個什麼效果,可以培菌嗎?

這個事情完全在於我們個人的操作上,濾槽不大、濾材不多,我們就要少量飼養並且適當結合抽底換水來共同調理水質,這個效果如何也不是現在就能夠決定的,我們也要看三天以後的水質情況,是否可以達到一定的潔淨度,估計問題不是很大,至少這個物理過濾對於水中懸浮的雜物還是能夠徹底清除掉的,對於我來說這就已經足夠了。

至於生化過濾能否培菌的問題,當然是可以的,沒有多還沒有少嗎,這個問題對於飼養一些較為小型的普通觀賞魚來說,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再者我會在魚缸中添加一定的陶粒,也可以用來協助培菌。

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就是很多魚友問到的,需要添加細化細菌嗎,需要添加各種試劑嗎?

我不管其他人如何做的,在我這裡沒有這種可能和必要。

八、物理過濾看似簡單,一切全在細節上

雖然說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物理過濾,其中需要我們注意的細節也有很多,別以為簡單的過濾人人都能夠玩出高效,或者飼養觀賞魚對於這種過濾就可以不屑一顧,恰恰相反,飼養觀賞魚最為基礎的東西全部都在這個小過濾中體現,事實上真的是一塊濾棉也可以搞清水質的,但是又有多少魚友能做到呢?

今天上午,養魚老道定製的一米五的金魚缸也到位了,魚缸架子還在製作中,這個魚缸的過濾就不可能再和上述的小過濾那麼簡單了,所以說飼養觀賞魚,我們要根據不同的魚缸、不同的觀賞魚品種,以及飼養密度和投餵量來合理定製我們的過濾系統,對於某些魚兒來說,高檔的過濾系統實質上是一種浪費,甚至於還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魚缸上濾濾材擺放順序 魚缸濾材的作用
    魚缸裡面是必須要有過濾器的,這樣的話才能把燈東西過濾到外面,魚才能更好地生長,那麼在購買之前,首先我們要看一下魚缸上濾濾材的擺放順序是什麼,一定要按照正確的順序去擺放,這樣的話才能正常的使用,然後我們還必須要看一下魚缸濾材都有什麼樣的作用,這樣的話才能知道到底買不買。
  • 如何給魚缸配過濾?其中哪些細節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如果一個魚缸沒有一套匹配而穩定的過濾系統,出問題也只是早晚之事。至於那些只有水妖精或幾片棉就把魚養好的老司機,我覺得他們本身就是高效率的過濾系統...哈哈,言歸正傳,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過濾選配的一些個人看法。首先說說過濾形式,目前大家主要使用的有上濾(包括滴流盒)、底濾、側濾、濾筒。
  • 就是幾個簡單的小上濾,管理著一米二的幾個魚缸水質!
    二、濾材的多少不是靠理論數據的1、很多魚友一直在問,魚缸的濾材到底應該放置多少合適,這個其實根本不會有什麼固定的結論,即使有也只是一個所謂的大致參考,這就可以了,很多事情並不是說理論就可以決定一切。三、亞克力魚缸的小上濾只佔十分之一1、上圖是一個亞克力魚缸的過濾系統,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上濾系統,裡面飼養的有8條接近成年的紅鑽七彩和兩隻紅財神。
  • 活性炭和蛋白棉,應該放置在魚缸哪個位置,這個問題很重要嗎?
    比如說:我的過濾棉到底該如何擺放為好,我的生化過濾槽分為三格、四格,我應該選擇什麼種類的濾材,它們放置的前後位置又該如何,泡在水裡和水流穿過會有什麼區別?雨淋管比較好,還是一個水管上面不打眼比較好?活性炭和蛋白棉應該放置在濾槽裡的哪個位置?
  • 四個倉位的底濾魚缸水質不好,今天開始添加濾材,如何放置為佳?
    那麼,為什麼要給水虎魚缸裡添加新濾材?原因在哪裡,為什麼把水虎魚缸裡生化濾材上的濾棉全部撤掉了呢?很多魚友喜歡在生化濾材上再去覆蓋一層過濾棉,以為這樣的過濾效果會更好,其實不然我們說,如果魚缸裡的飼養密度像我的魂鬥羅、黑食那樣的,一個一米二的魚缸養一條魚,濾材愛怎麼擺設就怎麼擺,那都沒有大問題的,為什麼呢?
  • 四個倉位的底濾魚缸水質不好,今天開始添加濾材,如何放置為佳?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我給水虎魚缸添加了新濾材,操作上是完全正確的,只是趕得時間點有些錯誤,我也沒想到啊,因為它正好停電了嘛,我又閒著沒事做,本來今天就想添加的,誰也沒想到停了七個多小時啊。那麼,為什麼要給水虎魚缸裡添加新濾材?原因在哪裡,為什麼把水虎魚缸裡生化濾材上的濾棉全部撤掉了呢?
  • 森森魚缸怎樣更換底濾 魚缸濾材擺放順序是什麼
    魚缸濾材擺放順序是什麼?森森魚缸怎樣更換底濾首先要根據關鍵的粗細來給魚缸進行打眼,然後可以根據魚缸的水體大小來做合適的濾槽,一般的來講濾槽的大小確實沒有個合適的比例,也得視濾材的多少和養魚的密度來定。2、做好了濾槽之後,下濾系統最好還是能加上一個乾濕分離器,這樣子物理過濾的效果會更好,可以接在魚缸的下水處,這樣子既可以加強魚缸的物理過濾,又可以為魚缸的生化系統節省空間,可以多放點濾材,然後把三重溢流管裝到魚缸上,密封完畢,根據溢流管的的上下水,接上水泵和管道就可以了,這個是最為簡單的下濾裝置了,但是效果一樣的會很好。
  • 魚缸的生化濾材擺放問題,有什麼注意事項?
    一、底部水流必須暢通這是最為主要的問題之一,細心地魚友在購買三合一過濾器的時候,一定會注意到,上面的小濾槽裡會有一個小小的底濾網,濾棉必須要放置在這個濾網之上,甚至可以說,正因為有了這個小濾網,才能夠撐起整個魚缸的物理過濾。
  • 不管魚缸的生化濾材如何放置,橫豎都不對,那乾脆斜著放吧
    第三種就是我們最為常見的,大部分魚友採取的放置方法,就是橫向放置細菌屋了,這種方法其實是最為常見的。那麼,這幾种放置方法到底哪一種比較合理呢,大家為什麼要去爭論呢?至少我認為,我們應該問問魚缸的水流走向吧?
  • 魚缸水流呼嘯著和濾棉、濾材擦肩而過,什麼魚缸水質也不會好的
    過濾系統薄弱,主要指的也是兩點,很多魚友把它整反了經常會看到一些魚友的魚缸,比如說一個陶瓷缸,我們飼養的金魚甚至於錦鯉,飼養的密度已經很大,為了絕對的美觀效果,我們會採用一個小竹筒,裡面有的加點濾棉,有的乾脆就是為了好看,裡面啥也沒有,也能美其名曰:魚缸過濾系統。
  • 一個簡單的魚缸小上濾系統,管理了一個一米二的魚缸!
    大家如果仔細的觀察就會看到,魔毯的邊緣都是翹起來的,這樣子有效地保證了所有的魚缸水流都能夠流進過濾棉和魔毯之中。很多魚友一定會問道,這樣子難道不會溢流嗎?養魚老道在此只想說,多麼高智商的問題,魚兒餵多了,糞便多了當然會溢流,如果想要濾棉不溢流,很簡單啊,加粗濾棉就可以了,那樣子物理過濾我們要它又有何用?
  • 劃重點,魚缸裡的濾材需要注意的四個問題
    「養魚先養水,養水靠過濾」,要保持良好的水質,強大的過濾系統必不可少,濾材對整個過濾系統極為重要。一直以來,小編以為濾材的擺放和使用很簡單,應該人人都會。但最近我發現,我錯了!壹遇小編:常見的過濾系統有底部過濾、上部過濾和外置桶式過濾,選擇濾材遵循一個原則:儘可能充分利用過濾容器的空間,不要簡單的堆積,儘量多放點,使濾材表面積最大化。因此上濾用陶瓷環,底濾用細菌屋,濾桶用石英球就好!
  • 為什麼說魚缸濾槽較淺,不必添加生化濾材?包括水妖精、小外掛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今天養魚老道給我的另外五個小魚缸,全部更換了濾棉,某些首發平臺的魚友也看到了,濾槽其中並無它物,之前的濾棉反而因為放入過多,極易發生淤堵,這次全部是一個濾槽裡只有兩塊白綠棉。
  • 普通的底濾魚缸,能放多少生化濾材,要佔比五六分之一嗎?
    然後我們再回頭看看,它的底濾槽的水位高和能夠放置生化濾材的,那兩個倉位的寬度和長度,三個數值分別為:55、30、20釐米,都是大約數值,因為最後一個是水泵倉,是不可能放置濾材的,長度不算在內,我們把它們相乘以後,得出的濾材數值正好是
  • 魚缸濾材到底需不要泡在水中?了解這些,你就知道如何放置濾材了
    有很多朋友看到我用的上濾滴流過濾,都在評論區或私信提出這樣的疑問,那就是,你的濾材沒有泡在水裡,這樣能有過濾效果嗎?老孫還真沒想到這麼多的朋友,依然認為,濾材必須泡在水裡才能有過濾效果。那本期咱們就好好聊聊,槓的明明白白。
  • 為什麼要把生化濾材放進魚缸內,有什麼用呢,最實用濾材有哪些?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最近經常有新魚友來詢問,可不可以把生化濾材直接放入魚缸內,為什麼必須要把它們放進過濾槽裡,這和放在魚缸內會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最便宜、最實用的生化濾材會有哪些?
  • 上濾魚缸可培養硝化菌嗎,培養硝化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上濾的魚缸怎麼就不能培養硝化細菌呢·?養魚老道認為:客觀上來講,只要魚缸中有水,硝化細菌幾乎是無處不在的。雖然上濾魚缸的濾盒一般都不大,但是我們可以想辦法去改進,從而來增加濾盒面積的。在濾盒內放一些生化球和陶瓷杯,另外在上面再放上一至兩層過濾棉,有條件的中間可以加上生化棉。平時我們只需清洗最上面的那一層過濾棉即可,過濾棉如果能用原缸水清洗那就更好了了·,這樣子就可以使硝化細菌能夠儘可能的多保留一些。
  • 購買了一個小下濾魚缸,我們來看看它的過濾系統如何運作?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前幾天養魚老道到我們這裡的魚店裡去,張口就是:哥們,你這裡最小的下濾魚缸是多大的?給我來一個再說。魚店老闆看了我一眼,悠悠的回答道:如果我說這裡最小的下濾魚缸只有三米的呢?
  • 為什麼使用底濾魚缸的魚友,喜歡清洗、更換濾材,原因在哪裡?
    而使用普通上濾魚缸的魚友,很少有整天嚷嚷著要更換或者清洗濾材的,即使使用的都是劣質的濾材。一、乾濕分離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乾濕分離這裡面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部分底濾魚缸,乾濕分離的不合格問題。上文中我也說過了,大部分的生化濾材做了物理過濾的事,事實上,很多的底濾魚缸、甚至滴流過濾,只要是物理過濾不能夠有效的濾除掉魚缸的雜質,那麼都是剩下來的生化濾材在承擔這個工作,只不過是承擔的工作量大小不一而已。
  • 不是說老濾材、舊濾棉放魚缸內好嗎,為什麼水質還會起變化呢?
    很多魚友一直很好奇,哦,魚缸開缸,加入自來水,可以直接殺菌,殺完菌後,為什麼必須打開過濾,運行一周左右,再去放魚呢?是為了形成硝化細菌嗎?魚缸內啥也沒有啊,它能生成個啥?清洗了,就成了新濾材,不清洗,老濾材必有雜質,不是說,老濾材上只有硝化細菌的很多魚友的老濾材,既然選擇要把它放到新魚缸內,大多數只是為了增加培菌速度,因此,不可能去清洗的,包括了舊的濾棉。這個水質在沒有這些物質加入之前,那就是潔淨無比的,本來應該如此,除非是過多自來水管道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