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展首例直腸——結腸吻合口狹窄球囊擴張術
日前,微山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內鏡下「直腸——結腸吻合口狹窄球囊擴張術」,患者術後吻合口狹窄明顯改善,此項技術的順利開展標誌該院內鏡治療技術再上新臺階。 該名患者從做過直腸癌手術,電子結腸鏡示術後吻合口狹窄。
-
技術引領——胃泰醫院熟練開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的提高,臨床有了一種新的微創方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帶來福音。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內鏡中心是西北地區最早一批開展此項診療技術的醫院,積累了多例患者的臨床寶貴經驗。
-
術後吻合口狹窄患者成「燙手山芋」,看專家如何接招
兩次手術的折騰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夫妻倆更是分外的擔憂,更糟糕的是,鄭女士逐漸出現吻合口狹窄,吻合口無法通過一指,導致臨時造口遲遲無法回納,為了治病夫妻倆輾轉多個醫院均表示手術難度高無法處理。鄭女士再也受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情緒接近崩潰的邊緣,在丈夫的安慰和支持下,鄭女士決定繼續堅持治療,然而兩次手術的創傷使得第三次手術尤為困難,沒有醫生願意接受這個「燙手山芋」。
-
成功開展該院首例 內鏡下食管狹窄擴張術
近日,微山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內鏡下食管狹窄擴張術,患者術後吻合口狹窄明顯改善,吞咽困難症狀得到有效緩解。此項技術的順利開展,標誌該院內鏡治療技術又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據了解,該院首例內鏡下食管狹窄擴張術的治療對象是中年男性患者,患者此前接受過食管癌手術,術後出現食管胃吻和口狹窄問題,後因吞咽困難入院治療。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後,醫療團隊為患者實施了內鏡下食管狹窄探條擴張術,手術進展順利,患者術後吞咽困難症狀較前明顯改善,現已能夠正常進食。
-
內鏡檢查和治療的麻醉管理
實驗室檢查診療計劃:患者擬在全身麻醉下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手術當天入院),手術時間大約需要2 h。內鏡醫生告知,患者心臟有問題。麻醉醫生追問病史,得知患者2個月前因「頭暈一周」於外院治療,既往有冠心病、心房顫動病史。
-
重慶市腫瘤醫院消化內科首例兒童食管入口狹窄內鏡下治療獲得成功
華龍網7月21日13時訊 記者從重慶市腫瘤醫院官網獲悉,7月19日上午,重慶市腫瘤醫院消化內科陳偉慶主任及其團隊為一例「食管入口狹窄」的11歲男性兒童患者成功施行了經口內鏡下食管入口狹窄擴張及電切松解術。這是重慶市腫瘤醫院消化內科開展的首例兒童經口內鏡下食管入口狹窄擴張及電切松解術。
-
煙臺招遠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直腸吻合口狹窄放射狀切開擴張術
魯網11月28日訊 近日,煙臺招遠市人民醫院內窺鏡室成功開展了首例直腸吻合口狹窄放射狀切開擴張術,標誌著該院內窺鏡治療方面取得新突破。
-
...附院小兒外科順利完成贛州市首例內鏡直視下3月齡嬰兒食道擴張術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劉海金、劉金平報導:近日,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小兒外科團隊為一年僅3月齡的患兒成功實施了胃鏡直視下食道擴張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用時短,食道擴張術及術後胃管置入用時共3分51秒,手術後狹窄段改善非常明顯。
-
內鏡下不同方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特點
目前逐漸出現了多種替代藥物和胃底摺疊術等傳統治療方法的內鏡新技術,包括內鏡下腔內摺疊術、內鏡下縫合技術、內鏡下射頻消融、填充劑注射及植入治療等。內鏡下腔內摺疊術及縫合技術包含內鏡下賁門縫合術、應用摺疊系統的內鏡下全層摺疊術及經口無切口摺疊術多種方法。
-
一吃就吐患上胃癱 專家內鏡下打通幽門 男子能吃飯啦!
日前,哈醫大二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曲波教授採用經口內鏡下幽門肌切開術(G-POEM),通過內鏡打開了患者長時間封閉的幽門,成功解決了患者胃癱的病症,術後第二天患者開始正常進食,目前已出院回家。提到過去的一個月,65歲的王先生用「不堪回首」四個字來形容。
-
中國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胃空腸吻合術成功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徐美東副主任和張軼群副主任醫師合作完成了國際領先、中國首例的超聲內鏡引導下胃空腸吻合術,為患者「解圍」。 75歲的楊阿婆去年4月因黃疸、腹痛在外院確診為胰腺惡性腫瘤,行外科手術,術中發現僅能行減黃手術,黃疸消退後還做了胰頭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
中山醫院完成國內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胃空腸吻合術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徐美東副主任和張軼群副主任醫師合作完成了國際領先、中國首例的超聲內鏡引導下胃空腸吻合術,為患者「解圍」。 75歲的楊阿婆去年4月因黃疸、腹痛在外院確診為胰腺惡性腫瘤,行外科手術,術中發現僅能行減黃手術,黃疸消退後還做了胰頭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但術後2個月,患者的胰腺腫瘤侵犯十二指腸,引起狹窄梗阻,患者反覆出現梗阻嘔吐,不能進食,十分痛苦。
-
漲知識了,治療腸梗阻,消化內鏡握有這一神器!
(1)機械性:各種原因引起腸腔狹窄,使腸內容物通過障礙。也就是水管子堵了,是因為水管子狹窄了。 而引起腸腔狹窄的原因有:腸腔阻塞(寄生蟲、糞塊、異物等),腸管受壓(如粘連帶壓迫、腸管扭轉、嵌頓疝或者腫瘤壓迫),腸壁病變(如先天性腸管閉縮、炎症性狹窄、腫瘤等)。
-
內鏡下超微創手術解除阿婆30年吞咽困難
在當時的技術水平條件下,30年間先後做了經腹食管括約肌縱行切開術,2次內鏡下球囊擴張術。情況雖有好轉,但未能根治,近一年甚至有所加重。劉阿婆偶然得知梅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可開展該疾病目前最先進的治療——經口內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簡稱POEM手術)。於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前來就醫。
-
85歲幽門梗阻不能進食,內鏡中心妙手回春
近日,我院內鏡中心成功為一名85歲高齡老人行內鏡下十二指腸金屬支架植入術,成功解決了患者幽門梗阻不能進食的難題。患者張大爺,今年85歲高齡,半年前出現反覆上腹痛、大便發黑。2月前胃鏡診斷胃竇惡性腫瘤,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
消化內鏡醫生的第三隻眼——小探頭超聲內鏡(mEUS)
醫生用小探頭超聲內鏡(簡稱mEUS)(20MHz)為消化道隆起型病變患者進行了檢查。紅網時刻8月27日訊(通訊員 曹丹)近日,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應用國外先進小探頭超聲內鏡(簡稱mEUS)(20MHz)成功為多例消化道隆起型病變患者進行了檢查,這項檢查可以清晰地顯示病變大小、回聲及來源層次,成為了消化內鏡醫生的另一雙「眼睛」,對於消化道隆起疾病的評估和鑑別診斷有重要意義,為患者進一步治療指明了方向,填補了醫院內鏡超聲檢查的空白!
-
脊柱外科在全脊柱內鏡下成功完成頸椎後路椎間盤突出摘除術
近日,州醫院骨四科脊柱微創病區在科主任黎斐文帶領下,應用脊柱內鏡微創技術,歷時2小時,成功為一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實施了後路頸椎間盤突出摘除術(Key—hole技術),術後消除了患者多年的頸肩部疼痛及右上肢放射樣疼痛、麻木症狀。
-
國內第二例、江蘇省首例內鏡下胃腸吻合術在鼓樓醫院成功完成
3月23日,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鄒曉平教授為她實施了「超聲內鏡引導下胃腸吻合術」,順利為她「解圍」。這是我國第二例、江蘇省首例內鏡下胃腸吻合術。 鄒曉平主任綜合考慮了患者的病情,和團隊討論了各種治療方法的可能性和優缺點後,決定為患者行內鏡下微創胃腸吻合術。
-
循序見「鏡」,「抑」招止血,內鏡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
近日,我院消化內科通過內鏡下成功治療一例上消化道出血高齡患者。 患者78歲,有腦梗死病史8年。手術在全麻下進行,術中見賁門口破裂出血,立即予以止血,止血後觀察約20分鐘,未再見出血,結束手術。 做個胃鏡順便把病治了? 隨著生活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觀念也愈發增強,內鏡檢查作為一種先進的技術,走進我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