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0 15: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東方胃腸肛腸外科 保肛專家傅傳剛
疑難 · 病例
2020年7月13日上午十點多,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胃腸肛腸外科主任傅傳剛教授的門診來了一位形色匆匆的中年女性鄭女士,她的丈夫與她隨行,兩人愁容滿面。傅教授耐心地詢問病史後得知,這位鄭女士因為去年發現患有直腸癌,在當地醫院接受了直腸癌手術治療。手術完成後在術後第三天出現了直腸吻合口瘻,不得不接受了「二進宮」手術,第二次手術修補了吻合口瘻並在末端迴腸做了造口,前後在醫院住了兩個多月。兩次手術的折騰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夫妻倆更是分外的擔憂,更糟糕的是,鄭女士逐漸出現吻合口狹窄,吻合口無法通過一指,導致臨時造口遲遲無法回納,為了治病夫妻倆輾轉多個醫院均表示手術難度高無法處理。鄭女士再也受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情緒接近崩潰的邊緣,在丈夫的安慰和支持下,鄭女士決定繼續堅持治療,然而兩次手術的創傷使得第三次手術尤為困難,沒有醫生願意接受這個「燙手山芋」。鄭女士詢問親朋好友、查閱網上信息並與家人商量後,決定來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胃腸肛腸外科尋求國際知名胃腸肛腸專家傅傳剛教授的幫助。
專家 ·會診
傅教授詳細詢問了病情並對鄭女士做了查體後說:我們處理過很多和你這樣的情況。聽到傅教授自信的回答,鄭女士夫婦頓時感覺看到了新的希望,激動地流下了淚水。
術前 ·檢查
鄭女士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傅教授第二天就親自為鄭女士進行腸鏡檢查。傅教授身為胃腸肛腸外科以及普外科的主任,一天的工作十分繁忙,完成了上午的門診和科裡的手術之後,顧不上休息,匆匆吃了午飯後就來到內鏡中心,親自為鄭女士檢查。
腸鏡下看到了齒線上6cm的吻合口狹窄,鏡子無法通過狹窄處。傅教授嘗試使用勾刀進行切開,盡力嘗試內鏡下為鄭女士解決吻合口狹窄的問題,從而避免第三次手術。然而由於上次手術後的吻合口瘻造成長期的局部炎症,吻合口的狹窄十分頑固,切開沒有奏效,鄭女士的第三次手術在所難免。
手術 ·進行
手術由傅教授親自主刀,使用3D腹腔鏡進行操作,由於此前的兩次直腸手術以及患者既往的子宮切除病史,下腹部粘連非常嚴重,腹腔鏡賴以操作的戳卡都難以打入腹腔,「水簾洞」般的視野使得手術的難度變得很大,手術者等同於在「迷霧」中操作。然而擁有幾十年結直腸癌手術經驗的傅教授並沒有被眼前的景象難倒,他從容地操作電鏟,利用僅有的一個戳卡孔,依靠著自己對腹腔解剖結構的熟悉,在「迷霧」中殺出了一條血路,盆腔終於顯露在了眼前。
術中 ·過程
然而困難並沒有就此結束,多次手術的創傷以及吻合口瘻的炎症反應使得盆腔的臟器粘連更嚴重。本次手術的目的是切除掉已經狹窄的吻合口段的直腸,並將近端的直腸和遠端再次吻合,在這樣的粘連背景下,已經接受過兩次手術的直腸和盆腔的其他重要血管、神經融合成了一個「蟬蛹」,手術的難度極大。傅教授依舊沒有慌亂,拿起了高頻電鏟熟練果斷地切開了一層又一層包裹在一起的組織,並巧妙地避開了附近的輸尿管、生殖血管、神經,如在「迷霧」中「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最終分離出了直腸,完成了狹窄吻合口的切除和再吻合。雖然整個手術難度極大,耗時5個小時,但是傅教授全程都十分的冷靜沉著,整個手術顯得比較順利。
術後·恢復
術後第一天傅教授帶領全科醫務人員看望鄭女士,令人可喜的是,鄭女士術後一天就表現出了不錯的精神狀態,已經可以下床活動,傷口的引流情況也很不錯。經過一周的恢復,患者恢復情況良好,準備出院,隨行的一家人終於長舒了一口氣,非常感謝傅教授和他的胃腸肛腸外科團隊。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
胃腸肛腸外科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康復、保健於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在浦東擁有南北兩址,分別位於陸家嘴國際金融區(本部)與浦東世博園區(南院)。
胃腸肛腸外科是以結直腸肛門疾病與胃部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為特色,集醫教研於一體綜合發展的專業化科室。在我國著名結直腸外科專家傅傳剛教授的指導下,科室目前已發展成為擁有設備先進、功能完善的結腸鏡檢查治療中心和專業腸造口門診的一體化胃結直腸肛門外科。
傅傳剛教授簡介
傅傳剛,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胃腸肛腸外科主任。
社會任職:美國結直腸醫師學會榮譽委員、世界大學結直腸外科醫師協會副主席、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肛腸外科醫師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NOSES)專業委員會(學組)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分會外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結合醫學會大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顧問、上海市普外專業委員會大腸肛門病學組顧問、中國抗癌學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分會常委、衛生部大腸癌規範化診療專家委員會委員、英國《Colorectal Disease》、美國《Disease of Colon & Rectum》、義大利《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華外科雜誌》、《中華胃腸外科雜誌》、《中華普通外科雜誌》等編委。
醫療特色:結直腸癌的診斷、傳統開腹與3D腹腔鏡微創手術以及綜合治療,尤其在低位直腸癌的保肛和局部晚期、復發性結直腸癌的手術方面成績卓越,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在國際上首創「直腸拖出式經括約肌間吻合器切除吻合術(PISTA)」,」3D腹腔鏡結直腸腫瘤腹部無切口切除術」等,使結直腸手術更加微創,術後快速康復,低位腸癌保肛率明顯提高,絕大多數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門,術後局部復發率明顯降低。另外在結腸鏡診斷和治療方面有較深的造詣。是國內PPH手術治療重度環狀脫垂痔的開拓者之一;在慢性頑固性便秘、直腸脫垂等疾病的診治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