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術後3年吻合口潰瘍狹窄怎麼辦?

2021-01-08 瀟湘名醫

直腸癌術後3年吻合口潰瘍狹窄怎麼辦?經腹經肛聯合手術解決超低位直腸癌保肛難題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直腸癌已成為一種多發病。直腸癌患者一旦確診,首先面臨的選擇就是能不能手術,能不能保住肛門。

今年68歲,家在濰坊的單先生,2017年2月份被確診為直腸癌。如今,曾經讓他非常鬱悶的是:「三年前,我查出直腸癌的時候,醫生告訴我說是屬於中位直腸癌,做完手術這3年,罪沒少受,又面臨著二次手術,以手術的位置論,我跟低位直腸癌患者一樣,也得面對能不能保住肛門的難題。」

事情說起來有些複雜:2017年3月,單先生在一家大醫院做了直腸癌根治手術。本以為,做完手術以後就沒什麼事兒了。沒想到,手術後,出現了吻合口瘻。單先生說:「吻合口瘻是個非常麻煩的事情,導致我多住院將近一個半月。出院以後呢,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出現大便困難,大便次數增多。」

2019年9月,單先生回到當初做手術的醫院複診,腸鏡檢查提示:直腸術後吻合口潰瘍伴狹窄。

對此,單先生後來又到醫院做過球囊擴張術,本以為這樣該消停了吧?

仍然不行,從今年2月份開始,大便次數增多,腹痛,每天大約30次大便,這怎麼受得了?

醫院的建議:直腸癌手術後,吻合口潰瘍狹窄,如果手術治療,等同於超低位直腸癌手術,需要切除肛門,改道,在腹部造瘻。

單先生直言:「肛門改道,腹部造瘻手術,就是在腰上掛個透明的塑料糞袋子的那種,我接受不了,不甘心,覺得那樣簡直就是生不如死。」

超低位直腸癌

到底還能怎麼治?

什麼是超低位直腸癌?

2020年9月25日,不堪忍受每天頻繁大便的單先生,經過一番考慮之後,在親戚朋友的介紹下,選擇住進濟南市中心醫院胃腸外一科。

胃腸外一科主任孫少川解釋說:「醫生在為直腸癌患者做肛門檢查時,戴上橡膠手套,用手指就能摸到的肛門內的腫瘤,就是超低位直腸癌。」

單先生的吻合口狹窄部位,距肛緣6釐米。

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直腸癌手術的吻合口潰瘍並狹窄,屬於在同一個部位再進行一次超低位手術,還能不能手術?如果能手術的話,還能不能保住肛門?

孫少川主任介紹說:「我們如果不是開展經腹經肛聯合手術,以這位單先生的手術部位,屬於超低位直腸手術,傳統的手術方式確實不能保住肛門,確實需要肛門改道、腹部造瘻。」

超低位直腸癌

保肛手術難在哪兒?

單先生說:「我這種情況,先後去過好幾家大醫院,都認不可能保住肛門,建議直接做乙狀結腸造瘻手術,所以才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

為什麼直腸癌的病灶部位越低,保住肛門的機率越小?

濟南市中心醫院胃腸外一科主任孫少川介紹說:「直腸癌的手術部位比較特殊,人的骨盆非常狹小,腫瘤病灶的切除,需要一定的手術空間,以完成解剖、切除、吻合等操作。直腸癌病灶部位,如果距離肛門不足5釐米的話,傳統的手術方式為什麼只能切除肛門?因為手術醫生沒有操作空間,手術刀過不去,無法手術。」

*資料圖片

住進濟南市中心醫院之後,單先生的精神高緊張:這一次,到底能不能保住肛門?孫主任的手術方式,到底跟別的醫院有什麼不同?

經腹經肛聯合手術

實現「沒有保不住的肛門」

住進濟南市中心醫院胃腸外一科,自2020年9月27日確定了手術方案之後,單先生的心裡反而更緊張了:「最近半年,為了治病,我去過很多家大醫院,沒有一個醫生跟我說能保住肛門。來到中心醫院之後,越說是能給我保住肛門,我心裡反而越緊張,別人都說不行,為什麼只有你這裡說可以?」

對此,孫少川主任向患者及親屬演示了基本手術過程,並解釋:「經腹經肛手術是藉助腔鏡設備的微創手術,直接用手達不到的操作部位,藉助腔鏡手術器械可以實現。所以說,只要不是直腸癌病灶與肛門邊緣緊貼在一起,只要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可吻合的距離,我們開展的經腹經肛聯合手術,就能實現『沒有保不住的肛門』。」

2020年9月30日,濟南市中心醫院手術室,胃腸外一科主任孫少川、副主任醫師劉國勤,助手徐忠凱、王磊、李戈,共同為單先生實施「腹腔鏡輔助直腸狹窄段切除術(Ta-TME,經肛全直腸繫膜切除術式)並迴腸造瘻」手術。

手術過程中,孫少川主任負責經腹手術組,劉國勤主任負責經肛門手術組。經腹手術組藉助腔鏡設備完成腹腔內的一系列操作之後,由肛門手術組實施Ta-TME術。

劉國勤主任介紹說:「這位患者的吻合口狹窄部位,距肛緣6釐米,我們實施全直腸繫膜切除術,切緣的下限就是距肛緣5釐米。切除的位置越低,操作的難度越大,潛在的手術風險越高。所以,既要保證把影響患者功能的部分切除掉,又需要降低因手術而造成的損傷,這屬於直腸超低位吻合術,考慮到出現吻合口漏概率較高,我們採取保護性迴腸造瘻術,有助於減少吻合口漏後的嚴重腹腔感染,手術後根據吻合口的癒合情況,再確定回納時機。」

手術後第11天,單先生暫時出院回家,他坦言:「3年前,我第1次手術如果能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可能就不會遭遇術後吻口漏的麻煩,甚至能避免以後的吻合口潰瘍、狹窄等等。因此希望我的求醫經歷能幫助更多腸癌患者不走彎路,及時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

結腸癌、直腸癌

貴在早發現、早治療

結腸癌、直腸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呈逐年攀升趨勢,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是改善結直腸癌患者預後、減輕人群疾病負擔的關鍵所在。

如何出現以下症狀,就需要高度警惕:

1、大便習慣的改變:由每天規律的1次,改變為不規律的3~4次。

2、大便性狀改變:大便原本是成形的,突然變得不成形,帶膿,帶血,大便表面溝槽狀或變細。這些變化,都應引起重視,科學對待疾病,切忌心存僥倖。

與此同時,千萬不要把大便出血當做痔瘡,大便出血可能是上遊的息肉腺瘤或低位直腸腫瘤引起。在胃腸外科醫師的臨床工作中,對於慢性失血,且大便習慣、性狀改變的患者,都要通過直腸指檢來鑑別排除。

【來源:濟南市中心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術後吻合口狹窄患者成「燙手山芋」,看專家如何接招
    傅教授耐心地詢問病史後得知,這位鄭女士因為去年發現患有直腸癌,在當地醫院接受了直腸癌手術治療。手術完成後在術後第三天出現了直腸吻合口瘻,不得不接受了「二進宮」手術,第二次手術修補了吻合口瘻並在末端迴腸做了造口,前後在醫院住了兩個多月。
  • 結腸癌術後能活多久?腸癌術後飲食注意什麼
    結直腸癌在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中,發病率位居第四位。近年來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呈明顯增高趨勢。發病年齡有前移年輕化趨勢。早期結直腸癌是指病變位於黏膜層及黏膜下層 的腫瘤。結直腸癌早期,患者多無明顯臨床症狀,也不會主動就醫。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結腸癌術後能活多久?
  • 什麼是直腸癌 有哪些表現
    直腸癌的病因直腸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發病與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有關。直腸息肉也是直腸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認的是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高,食物纖維攝入不足是直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直腸癌的早期症狀直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或僅有少量便血,常不引起患者的重視,待癌腫破潰形成潰瘍或感染時才出現症狀。
  • 開展首例直腸——結腸吻合口狹窄球囊擴張術
    日前,微山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內鏡下「直腸——結腸吻合口狹窄球囊擴張術」,患者術後吻合口狹窄明顯改善,此項技術的順利開展標誌該院內鏡治療技術再上新臺階。 該名患者從做過直腸癌手術,電子結腸鏡示術後吻合口狹窄。
  • 醫療糾紛:食管癌診斷依據不足且吻合口瘻處理不及時,致患者死亡
    後因吻合口瘻患者死亡。2019年12月25日法院經審理認為,綜合考量患者束某某在外院病理報告情況;被告收治後的病理提示;被告對於替代方案的告知瑕疵,延誤處理吻合口瘻,對腸內營養關注不足情況,判令被告承擔80%的賠償責任,654598.6元。
  • 煙臺招遠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直腸吻合口狹窄放射狀切開擴張術
    魯網11月28日訊 近日,煙臺招遠市人民醫院內窺鏡室成功開展了首例直腸吻合口狹窄放射狀切開擴張術,標誌著該院內窺鏡治療方面取得新突破。
  • 說一說直腸癌早晚期表現症狀
    3. 腸道梗阻症狀:直腸腔內癌腫大或浸潤腸全周而環狀狹窄,可出現腹部脹氣不適,排便困難,糞少便秘,腹痛,腸蠕動加劇時,有陣發性絞痛,重者可見腸型並有腸鳴音亢進,排便次數增多,每次排便量不多,排便變細。二、晚期直腸癌的症狀: 當腫瘤侵犯周圍組織器官時可出現相應器官病變的症狀。1.
  • 肛門檢查別怕羞 可以篩查直腸癌
    便血是直腸癌常見症狀,由腫瘤快速增殖後血運障礙引起,因腫瘤組織壞死潰破形成潰瘍而造成,便血多為鮮紅色或暗紅色。二是直腸刺激症狀。這是由病變刺激直腸而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與腹瀉交替),便意頻繁、肛門下墜感和排便不盡感(老想去廁所,但每次排不淨)。三是腸腔狹窄症狀。
  • 胃癌術後病友最關心的問題,今天統一回復
    胃癌術後10天恢復的不是很好,我該怎麼辦?恢復不太好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胃動力不好,像高齡患者、術前有幽門梗阻的患者,做了胃癌切除術後,由於術前有幽門梗阻,造成胃壁彈性度下降導致胃癱,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很常見,不必太擔心,可以做個胃鏡檢查一下胃的蠕動情況,吻合口有沒有水腫或梗阻。
  • 直腸癌有那些前兆和症狀?
    臨床表現 1.早期直腸癌多數無症狀。 2.直腸癌生長 到一定程度時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膿血便、裡急後重、便秘、腹瀉等。
  • ...少食多餐|吻合口瘻|食管癌|三步走|飲食|抗癌|胃腸|-健康界
    外科手術治療是食管癌的主要根治性手段之一,患者在行外科手術後由於食管的損傷,往往會影響進食,那麼食管癌患者術後飲食需要注意什麼呢?術後早期禁飲禁食階段術後早期吻合口處於充血水腫期,需禁飲禁食3~4天,拔除胃管前儘量不要把口水或痰液咽下,以減少食管吻合口感染的發生。
  • 插管後氣管狹窄的危險因素及其處理
    良性氣管狹窄常見的原因是氣管插管後、氣管切開、氣管結核及肺移植術後等,國外氣管狹窄的主要原因是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及肺移植術後,而國內氣管狹窄主要的原因是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後和氣管結核,氣管插管是良性氣管狹窄最主要的原因,約佔所有病因的 1/3。
  • 內鏡下IT刀治療吻合口狹窄填補市級空白
    本報訊 吻合口狹窄是食管或胃食管交界處疾病行外科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由於狹窄導致的進食困難及嘔吐嚴重影響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目前通常採用內鏡下球囊擴張術(EBD)及硬式探條擴張術治療,多數患者需要經過數次的擴張治療(通常為2~9次)才能使得吻合口大小穩定在可以順利通過普通胃鏡的水平。
  • 體檢時最容易被放棄的這項檢查,可以篩出直腸癌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但事實上,這是最簡單的篩查直腸癌的方法,篩出率近七成。我們跟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李元新、住院醫師徐田磊來深度了解一下直腸癌。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直腸分為高位直腸、中位直腸、低位直腸,其中低位直腸癌多見,約佔到直腸癌的70%。與結腸癌相比,直腸癌的發病率是它的1.5-2倍。
  • 中國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胃空腸吻合術成功
    但術後2個月,患者的胰腺腫瘤侵犯十二指腸,引起狹窄梗阻,患者反覆出現梗阻嘔吐,不能進食,十分痛苦。 去年11月,楊阿婆來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尋求幫助,醫生為她做了十二指腸金屬支架置入術。支架放置後,狹窄梗阻的症狀改善了,但好景不長,3個月後,楊阿婆再次出現狹窄梗阻,通過胃鏡檢查發現,腫瘤組織長滿了整個支架!
  • 技術引領——胃泰醫院熟練開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
    內鏡下球囊擴張術是一種非常有效並安全的內鏡治療方法,可用於治療食管、胃、十二指腸及結直腸的各種良性狹窄,例如ESD術後的疤痕性狹窄、各種情況引起的消化道炎症性狹窄、手術後的吻合口狹窄、賁門失馳緩症等,也可用於治療部分惡性狹窄
  • 接受複雜巨結腸吻合口瘻手術,避免永久性造瘻,6歲男童如願正常上學...
    5個月後,醫生對小安再次進行了剖腹探查,這次手術為小安實施迴腸造口關閉並將全結腸切除,迴腸肛管吻合,術後小安出現嚴重的汙糞。慢慢地,小安在父母細心照料下長大。小安4歲時又出現了其它問題,持續低熱,肛周膿腫,排便困難,排便時劇烈疼痛。
  • 【探病尋醫】氣道狹窄怎麼辦?經支氣管鏡球囊擴張氣道成形術來幫忙!
    【探病尋醫】氣道狹窄怎麼辦?經支氣管鏡球囊擴張氣道成形術來幫忙!怎麼辦?怎麼辦?!經支氣管鏡球囊擴張氣道成形術來幫忙!陳醫生查閱了劉女士的臨床資料並為其制定了介入計劃,在完善相關檢查及徵得患者本人、家屬的同意後,於11月5日在內鏡室為劉女士行「經支氣管鏡球囊擴張氣道成形術」。手術歷時僅1小時,術後劉女士並無明顯不適,在家人陪同下即可步行回病房。
  • 病例分享 | 局部進展期直腸癌TNT模式治療:病理完全緩解1例
    2.全身情況評估 BMI:21.3,ECOG:0分,無手術禁忌症。3.治療目標最大限度縮瘤,確保治癒性切除。4.治療計劃全程新輔助治療(total neoadjuvant treatment,TNT)+直腸癌根治術。
  • 【醫院動態】多學科聯合解決良性氣管狹窄1例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近日,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胸外科在呼吸科二區、麻醉科手術室、ICU二區多學科配合下,巧妙設計個性化手術方案,成功完成1例氣管狹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