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術後3年吻合口潰瘍狹窄怎麼辦?經腹經肛聯合手術解決超低位直腸癌保肛難題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直腸癌已成為一種多發病。直腸癌患者一旦確診,首先面臨的選擇就是能不能手術,能不能保住肛門。
今年68歲,家在濰坊的單先生,2017年2月份被確診為直腸癌。如今,曾經讓他非常鬱悶的是:「三年前,我查出直腸癌的時候,醫生告訴我說是屬於中位直腸癌,做完手術這3年,罪沒少受,又面臨著二次手術,以手術的位置論,我跟低位直腸癌患者一樣,也得面對能不能保住肛門的難題。」
事情說起來有些複雜:2017年3月,單先生在一家大醫院做了直腸癌根治手術。本以為,做完手術以後就沒什麼事兒了。沒想到,手術後,出現了吻合口瘻。單先生說:「吻合口瘻是個非常麻煩的事情,導致我多住院將近一個半月。出院以後呢,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出現大便困難,大便次數增多。」
2019年9月,單先生回到當初做手術的醫院複診,腸鏡檢查提示:直腸術後吻合口潰瘍伴狹窄。
對此,單先生後來又到醫院做過球囊擴張術,本以為這樣該消停了吧?
仍然不行,從今年2月份開始,大便次數增多,腹痛,每天大約30次大便,這怎麼受得了?
醫院的建議:直腸癌手術後,吻合口潰瘍狹窄,如果手術治療,等同於超低位直腸癌手術,需要切除肛門,改道,在腹部造瘻。
單先生直言:「肛門改道,腹部造瘻手術,就是在腰上掛個透明的塑料糞袋子的那種,我接受不了,不甘心,覺得那樣簡直就是生不如死。」
超低位直腸癌
到底還能怎麼治?
什麼是超低位直腸癌?
2020年9月25日,不堪忍受每天頻繁大便的單先生,經過一番考慮之後,在親戚朋友的介紹下,選擇住進濟南市中心醫院胃腸外一科。
胃腸外一科主任孫少川解釋說:「醫生在為直腸癌患者做肛門檢查時,戴上橡膠手套,用手指就能摸到的肛門內的腫瘤,就是超低位直腸癌。」
單先生的吻合口狹窄部位,距肛緣6釐米。
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直腸癌手術的吻合口潰瘍並狹窄,屬於在同一個部位再進行一次超低位手術,還能不能手術?如果能手術的話,還能不能保住肛門?
孫少川主任介紹說:「我們如果不是開展經腹經肛聯合手術,以這位單先生的手術部位,屬於超低位直腸手術,傳統的手術方式確實不能保住肛門,確實需要肛門改道、腹部造瘻。」
超低位直腸癌
保肛手術難在哪兒?
單先生說:「我這種情況,先後去過好幾家大醫院,都認不可能保住肛門,建議直接做乙狀結腸造瘻手術,所以才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
為什麼直腸癌的病灶部位越低,保住肛門的機率越小?
濟南市中心醫院胃腸外一科主任孫少川介紹說:「直腸癌的手術部位比較特殊,人的骨盆非常狹小,腫瘤病灶的切除,需要一定的手術空間,以完成解剖、切除、吻合等操作。直腸癌病灶部位,如果距離肛門不足5釐米的話,傳統的手術方式為什麼只能切除肛門?因為手術醫生沒有操作空間,手術刀過不去,無法手術。」
*資料圖片
住進濟南市中心醫院之後,單先生的精神高緊張:這一次,到底能不能保住肛門?孫主任的手術方式,到底跟別的醫院有什麼不同?
經腹經肛聯合手術
實現「沒有保不住的肛門」
住進濟南市中心醫院胃腸外一科,自2020年9月27日確定了手術方案之後,單先生的心裡反而更緊張了:「最近半年,為了治病,我去過很多家大醫院,沒有一個醫生跟我說能保住肛門。來到中心醫院之後,越說是能給我保住肛門,我心裡反而越緊張,別人都說不行,為什麼只有你這裡說可以?」
對此,孫少川主任向患者及親屬演示了基本手術過程,並解釋:「經腹經肛手術是藉助腔鏡設備的微創手術,直接用手達不到的操作部位,藉助腔鏡手術器械可以實現。所以說,只要不是直腸癌病灶與肛門邊緣緊貼在一起,只要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可吻合的距離,我們開展的經腹經肛聯合手術,就能實現『沒有保不住的肛門』。」
2020年9月30日,濟南市中心醫院手術室,胃腸外一科主任孫少川、副主任醫師劉國勤,助手徐忠凱、王磊、李戈,共同為單先生實施「腹腔鏡輔助直腸狹窄段切除術(Ta-TME,經肛全直腸繫膜切除術式)並迴腸造瘻」手術。
手術過程中,孫少川主任負責經腹手術組,劉國勤主任負責經肛門手術組。經腹手術組藉助腔鏡設備完成腹腔內的一系列操作之後,由肛門手術組實施Ta-TME術。
劉國勤主任介紹說:「這位患者的吻合口狹窄部位,距肛緣6釐米,我們實施全直腸繫膜切除術,切緣的下限就是距肛緣5釐米。切除的位置越低,操作的難度越大,潛在的手術風險越高。所以,既要保證把影響患者功能的部分切除掉,又需要降低因手術而造成的損傷,這屬於直腸超低位吻合術,考慮到出現吻合口漏概率較高,我們採取保護性迴腸造瘻術,有助於減少吻合口漏後的嚴重腹腔感染,手術後根據吻合口的癒合情況,再確定回納時機。」
手術後第11天,單先生暫時出院回家,他坦言:「3年前,我第1次手術如果能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可能就不會遭遇術後吻口漏的麻煩,甚至能避免以後的吻合口潰瘍、狹窄等等。因此希望我的求醫經歷能幫助更多腸癌患者不走彎路,及時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
結腸癌、直腸癌
貴在早發現、早治療
結腸癌、直腸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呈逐年攀升趨勢,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是改善結直腸癌患者預後、減輕人群疾病負擔的關鍵所在。
如何出現以下症狀,就需要高度警惕:
1、大便習慣的改變:由每天規律的1次,改變為不規律的3~4次。
2、大便性狀改變:大便原本是成形的,突然變得不成形,帶膿,帶血,大便表面溝槽狀或變細。這些變化,都應引起重視,科學對待疾病,切忌心存僥倖。
與此同時,千萬不要把大便出血當做痔瘡,大便出血可能是上遊的息肉腺瘤或低位直腸腫瘤引起。在胃腸外科醫師的臨床工作中,對於慢性失血,且大便習慣、性狀改變的患者,都要通過直腸指檢來鑑別排除。
【來源:濟南市中心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