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多學科聯合解決良性氣管狹窄1例

2020-12-05 騰訊網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近日,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胸外科在呼吸科二區、麻醉科手術室、ICU二區多學科配合下,巧妙設計個性化手術方案,成功完成1例氣管狹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手術。

患者李先生,1年前因某種嚴重疾病進行氣管內插管手術,術後1年來,患者先後就診多家醫院呼吸內科,分別進行內鏡下氣管狹窄處瘢痕松解術、支架植入術和氣道壞死物清理術;每次內鏡下治療後,出現氣管中段狹窄(狹窄長度約為2釐米,狹窄等級為2級以上),並伴隨明顯的呼吸困難症狀。雖然患者呼吸困難症狀緩解都是短暫的,但病情復發時的症狀尤為痛苦;患者不僅承受著心理上的巨大負擔,而且承受著疾病隨時發作的痛苦; 患者及其家人帶著焦急的心情,遂前往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呼吸病中心,在呼吸病中心主任王洪武教授、胸外科主任宋福傑診斷下,根據患者病情提供可行性外科根治性治療方案。如圖所示:

圖解|既往氣管插管後形成瘢痕

圖解|大氣管狹窄段2釐米

圖解|狹窄段氣管前方緊臨頭臂靜脈,側面為左頸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

手術切除病變氣管後重建氣道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由於解剖和功能上的特殊性,氣管切除重建術一直是胸外科的難點;一、氣管血供是具有階段性:游離過多的氣管平面,會導致吻合處氣管缺血、壞死,吻合口瘻事件的發生;二、氣管伸縮性較差:切除過長的氣管,會導致吻合張力大;三、氣管兩側有神經穿行:損傷後會出現聲音嘶啞、飲水嗆咳的現象;四、氣管周圍大血管豐富;五、麻醉條件要求非常高:整個手術過程,需要麻醉師3次氣管插管,保證氣管狹窄段切除前後,患者能有充足的氧氣供應。

在多學科緊密配合下,手術如期進行。首先,由呼吸病中心主任王洪武教授團隊對患者進行硬質支鏡擴張氣管狹窄;隨後,由麻醉科手術室副主任龐海濤及其團隊順利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接下來,由胸外科主任宋福傑及胸外科團隊有條不紊地進行手術,手術採用頸部橫切口加縱行半劈胸骨切口,充分地進行狹窄段氣管解剖、游離,切除狹窄段2釐米,無張力地成功吻合了兩側端氣管。經過5個小時努力,手術順利完成。

術後患者麻醉甦醒,感到呼吸舒適順暢,2周後,患者康復出院。

圖解|相應狹窄段神經、血管分布

圖解|手術圖示

氣管良性狹窄最常見於氣管內插管術後,一般臨床表現有咳嗽、氣促、喘息或咯血,多伴有肺部感染,嚴重時可出現明顯吸入性呼吸困難、紫紺和窒息,有時誤診為支氣管哮喘。一般氣管腔狹窄在20%以下時,患者仍可耐受;當氣管腔狹窄2級(70%)以上時,患者可出現嚴重阻塞症狀,此時需要胸外科手術治療。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呼吸病中心由呼吸內科、胸外科和重症監護室(ICU)組成;由世界呼吸內鏡醫師協會會長王洪武教授擔任中心主任,憑藉多年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醫術揚名,許多疑難病症患者紛紛慕名而來。呼吸病中心將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精準施治,為京津冀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文:胸外科 霍小森

審核:宋福傑 劉麗娟

審閱:龔燕冰

相關焦點

  • 插管後氣管狹窄的危險因素及其處理
    良性氣管狹窄常見的原因是氣管插管後、氣管切開、氣管結核及肺移植術後等,國外氣管狹窄的主要原因是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及肺移植術後,而國內氣管狹窄主要的原因是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後和氣管結核,氣管插管是良性氣管狹窄最主要的原因,約佔所有病因的 1/3。
  • 重慶仁品頭頸外科團隊再治療一例高難度重度喉氣管狹窄患者
    近日,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頭頸外科團隊再治療成功一例高難度重度喉氣管狹窄患者。據悉,該患者因三年前喉癌術後喉腔瘢痕狹窄,長期嗆咳、吞咽梗阻,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同時還患有肺氣腫、肺大泡,肝葉多發囊腫等疾病。患者輾轉市內多家醫院尋求治療,均未果。
  • 2020專科會|推動醫院專科建設,多學科診療幫了什麼忙?
    本次論壇由健康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海南博鰲醫學創新研究院主辦,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聯合主辦。
  • 六旬老媼感染性休克,多學科聯合救治跑贏死神
    六旬老媼感染性休克,多學科聯合救治跑贏死神 2020-07-03 0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勇過三關,湘雅醫院多學科聯合救治巨大甲狀腺癌並肺轉移患者
    原以為治療無望的她,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攜手多學科團隊的救治下,歷經3次手術,闖過重重關卡,最終獲得了生的希望。45歲的屈女士是一名20多年的甲亢患者,半年前突然出現聲音嘶啞等症狀,可惜並未引起重視。今年4月初,屈女士發現頸部越腫越大,呼吸也越來越困難,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在當地醫院檢查後醫生懷疑是惡性腫瘤,建議前往湘雅醫院作進一步治療。
  • 長徵醫院普外科簡介 - 普外科 - 中國好軍醫
    近年成功舉辦多期「腹腔鏡技術在腹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和「腹腔鏡技術在膽胰疾病中的應用」等國家級醫學繼續教育學習班。大腸癌的外科專業治療大腸癌的診治是我院傳統優勢學科,目前年完成大腸癌切除手術400餘例。
  • 聊城一患者心跳驟停,醫院多學科聯合成功搶救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國曉寧通訊員高秀芬王昕10月14日,一名患者在高唐縣人民醫院就診過程中突發心跳驟停,值班工作人員立即為患者進行心肺復甦,急診應急團隊迅速將患者轉入急診搶救室進行搶救,並組織重症醫學科、心血管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介入科等科室進行多學科會診
  • 濱州市人民醫院多學科協作為食道閉鎖新生兒「解鎖」
    濱州市人民醫院多學科協作為食道閉鎖新生兒「解鎖」發布時間:2020-10-15 10:03:27
  • 七旬老人主動脈狹窄成縫隙,醫生5秒鐘完成心臟人工瓣膜置換
    但隨著國產的TAVI產品獲國家藥監局的審批,獲得生產及銷售許可,利用經導管人工生物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開始在我國開展,據悉,近日,中山一院多學科專家聯合攻關,利用經導管人工生物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就成功為一名74高齡的心臟瓣膜病患者植入人工瓣膜。
  • 學科引領 勾勒高質量發展圖譜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創新...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上海第十人民醫院)為實現建成「高水平、精品化、綜合性的臨床醫療中心」的願景和「與同濟大學相匹配的一流大學附屬醫院」的目標,始終堅持學科引領,瞄準學科前沿,塑造學科特色與品牌。徐亞偉介紹,擁有240張床位的心臟中心每年門診31萬人次,出院1.2萬餘人次,診療手術逾5000人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手術近千例),醫療業務體量穩居上海第二。近3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救治手術量和PCI手術量均排名全市第二,急性心肌梗死院內死亡率僅為1.32%,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 北京哪個氣管狹窄醫院好
    北京哪個氣管狹窄醫院好,當氣管切開部位過高,損傷第1軟骨環,可引致環狀軟骨糜爛、炎性病變和難於糾治的環狀軟骨下重度狹窄。  氣管、支氣管狹窄也常見於氣道內病變,如氣管支氣管內良性或惡性腫瘤、炎性肉芽腫和氣道內異物。  氣道外部壓迫、氣道周圍佔位性病變,如食管癌、甲狀腺癌、膿腫、血腫或氣體的壓迫。  氣道壁病變,如氣管腫瘤、食管癌或其他胸部腫瘤放療後引起的氣管壁損傷、氣管軟化以及復發性多軟骨炎等。
  • 男童患罕見貓叫症候群 國際專家聯合會診參與看病
    小波(打馬賽克者)昨天接受專家的會診(電視截屏圖)  東方網8月26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貓叫症候群又稱5P-症候群,發病率佔新生兒的1/50000。臨床表現多樣化,如宮內生長遲緩、出生時體重低、生後哭泣聲尖細似貓叫、生長障礙、智力差、頭顱小、眼裂小、眼距寬、牙錯位咬合、小手、小足、指尖細、足尖內翻等,約20%有先天性心臟病,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瓣狹窄、動脈導管未閉等。無特效治療法,大部分患者存活到兒童期,亦有活到55歲者,但常伴有嚴重智力缺陷,說話能力差。
  • 雲南省阜外醫院成功實施的這一例聯合手術 為國內首例
    患者在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1月4日,記者從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下稱:雲南省阜外醫院)獲悉,該院近日開展了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二尖瓣球囊擴張成形聯合手術,為國內首例。患者為57歲來自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楊女士。
  • 打造高質量區域性醫療中心 公利醫院構建「大綜合」學科體系
    放到醫院就是學科建設一定要全,專業地講,就是要突出醫院的綜合性。」姜寧說道,現今,醫院擁有42個學科,已經構建了較為全面、科學的學科體系,涵蓋了大多數常見病、多發病,有效緩解了周邊居民看病「最後一公裡」的問題。  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市門急診人數達25728.22萬人次,上海三、二、一級醫院門急診量呈現「三足鼎立」之勢,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急診量佔比超過33%。
  • 雙劍合璧 湖北首家院「校企合作」教學基地 聯合動物醫院掛牌成立
    寵物醫療行業的迅猛發展導致行業專業人才缺口巨大,為了解決這一難題,2020年1月5日,由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與武漢聯合動物醫院攜手打造的湖北首家「校企合作」教學動物醫院——聯合動物醫院湖北生科南湖教學診療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 多學科及中西醫聯合治療 抗疫一線專家分享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癒...
    第一個案例是重慶市的第一例病人,也是第一例治癒出院的病人。1月20日,胡鵬和相關專家第一時間奔赴巫山去確診該病例,同時也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判斷。因為該患者屬於重型,當天凌晨就把患者轉至三峽中心醫院進行強有力的救治。同時,渝東北片區的市級專家組都陸續集結,包括感染科、呼吸科、ICU、中醫、檢驗和影像各個學科的醫護人員參與。通過多學科強有力的救治,患者最後非常好地治癒出院。
  • 德州聯合醫院開展行政查房 深入臨床解決問題
    為進一步加強醫院管理工作,確保醫療服務質量與安全,1月6日,德州聯合醫院院長宗心帶領醫務科、院辦公室、人文辦、護理部等職能科室負責人深入普外科進行行政查房。近年來,德州聯合醫院普外科高度重視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在腹腔鏡技術、疝外科手術、腸胃外科手術、兩腺治療、泌尿外科電切技術應用上日益完善,積極對接上級醫院專家,定期來院坐診,帶動普外科醫生團隊拓展發展思路,助力技術不斷提升。
  • 世界首款全景動態PET-CT落戶河南省人民醫院
    導讀:5月29日,在河南省人民醫院,世界首款「uEXPLORER 探索者」全景動態PET-CT開機儀式成功舉行。這是目前世界上檢查速度最快、靈敏度最高、輻射劑量最低的PET-CT,也是全球第一款實現全身多組織器官4D高清動態成像系統。
  • 技術引領——胃泰醫院熟練開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的提高,臨床有了一種新的微創方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帶來福音。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內鏡中心是西北地區最早一批開展此項診療技術的醫院,積累了多例患者的臨床寶貴經驗。
  • 出生13天五斤多的新生兒先天性氣管狹窄,醫生7個小時手術救治
    因童童病情危重,當地醫院不具備治療條件,立即轉入濟南某醫院。檢查後診斷為「1.先天性氣管狹窄2.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吊帶、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住院3天,童童的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肝大、肺出血等症狀,手術可能是童童唯一的選擇,不過該院未開展此類疾病的手術,建議轉入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濟南市兒童醫院)。隨及,出生13天、體重2.6kg的童童轉入濟南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