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近日,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胸外科在呼吸科二區、麻醉科手術室、ICU二區多學科配合下,巧妙設計個性化手術方案,成功完成1例氣管狹窄段切除和端端吻合手術。
患者李先生,1年前因某種嚴重疾病進行氣管內插管手術,術後1年來,患者先後就診多家醫院呼吸內科,分別進行內鏡下氣管狹窄處瘢痕松解術、支架植入術和氣道壞死物清理術;每次內鏡下治療後,出現氣管中段狹窄(狹窄長度約為2釐米,狹窄等級為2級以上),並伴隨明顯的呼吸困難症狀。雖然患者呼吸困難症狀緩解都是短暫的,但病情復發時的症狀尤為痛苦;患者不僅承受著心理上的巨大負擔,而且承受著疾病隨時發作的痛苦; 患者及其家人帶著焦急的心情,遂前往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呼吸病中心,在呼吸病中心主任王洪武教授、胸外科主任宋福傑診斷下,根據患者病情提供可行性外科根治性治療方案。如圖所示:
圖解|既往氣管插管後形成瘢痕
圖解|大氣管狹窄段2釐米
圖解|狹窄段氣管前方緊臨頭臂靜脈,側面為左頸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
手術切除病變氣管後重建氣道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由於解剖和功能上的特殊性,氣管切除重建術一直是胸外科的難點;一、氣管血供是具有階段性:游離過多的氣管平面,會導致吻合處氣管缺血、壞死,吻合口瘻事件的發生;二、氣管伸縮性較差:切除過長的氣管,會導致吻合張力大;三、氣管兩側有神經穿行:損傷後會出現聲音嘶啞、飲水嗆咳的現象;四、氣管周圍大血管豐富;五、麻醉條件要求非常高:整個手術過程,需要麻醉師3次氣管插管,保證氣管狹窄段切除前後,患者能有充足的氧氣供應。
在多學科緊密配合下,手術如期進行。首先,由呼吸病中心主任王洪武教授團隊對患者進行硬質支鏡擴張氣管狹窄;隨後,由麻醉科手術室副主任龐海濤及其團隊順利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接下來,由胸外科主任宋福傑及胸外科團隊有條不紊地進行手術,手術採用頸部橫切口加縱行半劈胸骨切口,充分地進行狹窄段氣管解剖、游離,切除狹窄段2釐米,無張力地成功吻合了兩側端氣管。經過5個小時努力,手術順利完成。
術後患者麻醉甦醒,感到呼吸舒適順暢,2周後,患者康復出院。
圖解|相應狹窄段神經、血管分布
圖解|手術圖示
氣管良性狹窄最常見於氣管內插管術後,一般臨床表現有咳嗽、氣促、喘息或咯血,多伴有肺部感染,嚴重時可出現明顯吸入性呼吸困難、紫紺和窒息,有時誤診為支氣管哮喘。一般氣管腔狹窄在20%以下時,患者仍可耐受;當氣管腔狹窄2級(70%)以上時,患者可出現嚴重阻塞症狀,此時需要胸外科手術治療。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呼吸病中心由呼吸內科、胸外科和重症監護室(ICU)組成;由世界呼吸內鏡醫師協會會長王洪武教授擔任中心主任,憑藉多年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醫術揚名,許多疑難病症患者紛紛慕名而來。呼吸病中心將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精準施治,為京津冀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文:胸外科 霍小森
審核:宋福傑 劉麗娟
審閱:龔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