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0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胸悶、陣發性房顫房撲、低鉀、血紅蛋白逐漸下降等症狀,並且由於感染造成便血加重,失血性休克……牟平區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影像科、心血管病科、外一科等多學科專家聯合,積極治療成功救治了一名65歲的女性患者,爭分奪秒地從死神手中奪回生命。
近日,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因感染性休克由普通病房轉至我院重症醫學科,當時患者的情況十分危急,重症醫學科主任郝明根據患者的基礎病史及現病史,診斷患者為感染性休克,這在臨床中十分可怕,隨時危及生命,搶救刻不容緩!便立即安排全院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訂一套全面、安全、科學、有效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CT室主任鄒志孟:患者術前胸部CT示右下肺磨玻璃影,術後CT右縱膈明顯增寬,上腔靜脈受壓移位,雙肺下葉支氣管壁受壓累及肺門,肺組織膨脹不全,氧飽和度及循環很難維持,縱膈積液明顯,建議是否可行縱膈引流。
外一科主任韓一兵:患者右側胸腔引出大量黃色渾濁液,不排除甲狀腺術後淋巴瘻,但出現機率只有0.2%,而且術中淋巴結清掃未觸及胸導管,淋巴瘻時甲狀腺術後引流可見大量液體引出,而患者術口引流並不多,目前胸腔積液常規及血象提示感染嚴重,患者目前情況不支持淋巴瘻,建議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繼續加強感染治療,生命體徵允許評價是否可行手術減壓引流。
呼吸病科主任王啟瑚:患者老年女性,基礎高血壓病,冠脈造影示前降支中段狹窄約25-50%,術前基礎狀態可,甲狀腺術後呼吸困難、氧飽和度下降,患者體溫明顯升高、感染指標升高明顯,感染性休克、多臟器功能障礙診斷明確,建議儘早清除病灶,手術風險極大,及時外科幹預,積極引流、衝洗,預後差。
心血管病科主任耿戰江:患者心臟問題不大,但患者焦慮狀態,目前心肌酶高,考慮休克相關,床旁彩超示雙側胸腔積液,CT示上腔靜脈受壓移位,建議儘早解除壓迫。
外一科主任醫師劉景憲:患者甲狀腺癌,術中探查未觸及胸導管,淋巴瘻不支持,建議生命體徵允許可行手術探查,檢查原手術切口,打開引流減壓。
麻醉科主任王晶:患者心肺功能差,感染性休克,需大量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患者手術風險極高,有可能不能耐受,需向家屬充分溝通病情,並進行風險告知。
重症醫學科主任郝明:患者CT顯示縱膈明顯增寬,縱膈大量積液,術後患者高熱、血象明顯升高,感染性休克,不排除縱膈感染,建議繼續穩定生命體徵,生命體徵允許情況下儘早行手術引流減壓,患者感染重,呼吸機支持力度高,手術治療風險大,預後差。
歷經幾小時的會診結束後,重症醫學科根據各科室主任的會診意見,針對休克的病因積極控制感染,選用強力抗菌譜廣的殺菌劑進行治療,為了更好的控制感染進行聯合用藥。同時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給予血管活性藥物以疏通微循環的瘀滯,維持重要臟器的功能,在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
通過重症醫學科醫護人員多日緊張的搶救和緊密的配合,患者的病情逐漸轉危為安。多學會的聯合救治展示了我院在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的實力以及向臨床醫學高精尖核心技術方面發展的決心。它不僅代表一個醫院的醫療救治水平,更是為當地危重患者的救治帶來福音,為危重患者家庭帶來希望。
供稿:趙少嬙、李文健
原標題:《六旬老媼感染性休克,多學科聯合救治跑贏死神》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