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媼感染性休克,多學科聯合救治跑贏死神

2020-11-29 澎湃新聞

六旬老媼感染性休克,多學科聯合救治跑贏死神

2020-07-03 0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胸悶、陣發性房顫房撲、低鉀、血紅蛋白逐漸下降等症狀,並且由於感染造成便血加重,失血性休克……牟平區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影像科、心血管病科、外一科等多學科專家聯合,積極治療成功救治了一名65歲的女性患者,爭分奪秒地從死神手中奪回生命。

近日,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因感染性休克由普通病房轉至我院重症醫學科,當時患者的情況十分危急,重症醫學科主任郝明根據患者的基礎病史及現病史,診斷患者為感染性休克,這在臨床中十分可怕,隨時危及生命,搶救刻不容緩!便立即安排全院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訂一套全面、安全、科學、有效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CT室主任鄒志孟:患者術前胸部CT示右下肺磨玻璃影,術後CT右縱膈明顯增寬,上腔靜脈受壓移位,雙肺下葉支氣管壁受壓累及肺門,肺組織膨脹不全,氧飽和度及循環很難維持,縱膈積液明顯,建議是否可行縱膈引流。

外一科主任韓一兵:患者右側胸腔引出大量黃色渾濁液,不排除甲狀腺術後淋巴瘻,但出現機率只有0.2%,而且術中淋巴結清掃未觸及胸導管,淋巴瘻時甲狀腺術後引流可見大量液體引出,而患者術口引流並不多,目前胸腔積液常規及血象提示感染嚴重,患者目前情況不支持淋巴瘻,建議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繼續加強感染治療,生命體徵允許評價是否可行手術減壓引流。

呼吸病科主任王啟瑚:患者老年女性,基礎高血壓病,冠脈造影示前降支中段狹窄約25-50%,術前基礎狀態可,甲狀腺術後呼吸困難、氧飽和度下降,患者體溫明顯升高、感染指標升高明顯,感染性休克、多臟器功能障礙診斷明確,建議儘早清除病灶,手術風險極大,及時外科幹預,積極引流、衝洗,預後差。

心血管病科主任耿戰江:患者心臟問題不大,但患者焦慮狀態,目前心肌酶高,考慮休克相關,床旁彩超示雙側胸腔積液,CT示上腔靜脈受壓移位,建議儘早解除壓迫。

外一科主任醫師劉景憲:患者甲狀腺癌,術中探查未觸及胸導管,淋巴瘻不支持,建議生命體徵允許可行手術探查,檢查原手術切口,打開引流減壓。

麻醉科主任王晶:患者心肺功能差,感染性休克,需大量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患者手術風險極高,有可能不能耐受,需向家屬充分溝通病情,並進行風險告知。

重症醫學科主任郝明:患者CT顯示縱膈明顯增寬,縱膈大量積液,術後患者高熱、血象明顯升高,感染性休克,不排除縱膈感染,建議繼續穩定生命體徵,生命體徵允許情況下儘早行手術引流減壓,患者感染重,呼吸機支持力度高,手術治療風險大,預後差。

歷經幾小時的會診結束後,重症醫學科根據各科室主任的會診意見,針對休克的病因積極控制感染,選用強力抗菌譜廣的殺菌劑進行治療,為了更好的控制感染進行聯合用藥。同時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給予血管活性藥物以疏通微循環的瘀滯,維持重要臟器的功能,在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

通過重症醫學科醫護人員多日緊張的搶救和緊密的配合,患者的病情逐漸轉危為安。多學會的聯合救治展示了我院在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的實力以及向臨床醫學高精尖核心技術方面發展的決心。它不僅代表一個醫院的醫療救治水平,更是為當地危重患者的救治帶來福音,為危重患者家庭帶來希望。

供稿:趙少嬙、李文健

原標題:《六旬老媼感染性休克,多學科聯合救治跑贏死神》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去甲腎上腺素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應用:何時用?用多大劑量?
    幾十年來,感染性休克的復甦都是在使用升壓藥之前往往先給予大量輸液,只有當液體治療無法恢復動脈血壓時才使用升壓藥。根據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血管張力下降導致的低血壓不太可能通過單純輸液而得以糾正。近期的文獻數據支持感染性休克時早期開始使用升壓藥,以防止出現嚴重且持久的低血壓,這是增加死亡率的獨立相關因素。此外,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早期使用NE可增加患者的存活率。
  • 聊城一患者心跳驟停,醫院多學科聯合成功搶救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國曉寧通訊員高秀芬王昕10月14日,一名患者在高唐縣人民醫院就診過程中突發心跳驟停,值班工作人員立即為患者進行心肺復甦,急診應急團隊迅速將患者轉入急診搶救室進行搶救,並組織重症醫學科、心血管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介入科等科室進行多學科會診
  • 身患「孕婦絕對禁忌症」卻已懷孕8個月,多學科聯手與死神搶生命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產科專家火眼金睛,從其外表體徵識別蛛絲馬跡,全院立即組織多學科聯手協作,第一時間全力救治,成功搶回兩條生命。「絕對懷孕禁忌」卻有了8個月身孕今年5月底,31歲的姚女士懷孕8個多月,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產科門診進行產檢,準備預約分娩。
  • 勇過三關,湘雅醫院多學科聯合救治巨大甲狀腺癌並肺轉移患者
    原以為治療無望的她,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攜手多學科團隊的救治下,歷經3次手術,闖過重重關卡,最終獲得了生的希望。45歲的屈女士是一名20多年的甲亢患者,半年前突然出現聲音嘶啞等症狀,可惜並未引起重視。今年4月初,屈女士發現頸部越腫越大,呼吸也越來越困難,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在當地醫院檢查後醫生懷疑是惡性腫瘤,建議前往湘雅醫院作進一步治療。
  • 杭州六旬男子喉嚨痛了三天,竟然發燒到休克
    喉嚨痛了三天 發燒到休克原來是膿毒症 六十多歲的周大伯喉嚨痛了好幾天,飯也吃不下。女兒認為他是感冒了,也沒有太在意。直到上周二傍晚,周大伯頭昏乏力,眼睛都睜不開。女兒下班回家,發現他看起來很蒼白,迷迷糊糊的,對話反應也很慢,就趕緊把他送到了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 急性心梗後室間隔穿孔並室壁瘤形成,多學科聯合一次完成多種高...
    紅網時刻 通訊員 鄒琴 記者 譚倩 衡陽報導在區域醫聯體和胸痛中心協同救治網絡下,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心血管外科聯合多學科於8月18日成功為一名56歲急性心肌梗死後室間隔穿孔並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施行了室壁瘤切除+室間隔穿孔修補+冠脈搭橋術,現患者恢復良好。
  • 休克!濱醫煙臺附院導航式服務助患者轉危為安
    給患者進行引流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妍明 通訊員 左宏 煙臺報導  近日,濱醫煙臺附院肝膽胰脾外科用精湛的醫術與精心的護理成功救治一例重症肝膿腫感染性休克的高齡患者  家住牟平的孫女士,入院10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體溫最高達到40℃,自行在家口服感冒藥,結果病情逐漸加重,在當地某醫院診斷為肝膿腫,治療3天後未見明顯好轉,反而出現神志恍惚,血壓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表現,家人萬般焦急,打聽到濱醫煙臺附院肝膽胰脾外科在治療肝膿腫方面有豐富經驗,遂決定轉入濱醫煙臺附院進行救治。  當天夜裡寒風凜冽,雨雪交加。
  • 醫療「硬科技」擊退死神100次 交大一附院成功開展ECMO100例
    在重症急救領域,ECMO被稱為擊退死神的醫療「硬科技」。近年來,西安交大一附院成功開展ECMO達100例,將100個生命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硬核技術派上救命大用場12月18日晚9時許,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的電話急促地響起。
  • 醫生:一旦休剋死亡率50%!
    當天值班醫師回憶:「入院時,患者已處於感染性休克早期,病情嚴重,呼吸困難、心率快、血壓低。」醫生馬上對傷口進行清創處理,醫院急診、骨科、重症醫學科等科室進行了急會診。「患者本身患有肝病,又被海魚刺扎到手,我們高度懷疑是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醫生解釋,肝病患者對創傷弧菌沒有抵抗力。由於病情嚴重,朱先生隨後被送進了重症醫學科搶救。經檢查確診:張先生感染了海洋創傷弧菌。
  • 2020專科會|推動醫院專科建設,多學科診療幫了什麼忙?
    近年來,推動以病人為中心走向精準治療的重要診療制度和模式——多學科診療模式(MDT)興起,被認為是現代醫療發展的新趨勢。 學科建設各有高招金昌曉在《臨床與科研雙輪驅動診療新模式》的主題分享中表示,通過啟用創傷中心的診療模式,一位伴隨創傷性休克、多發肋骨骨折、多發骨折、腦挫裂傷症狀的車禍病人得到快速而準確的救治。從搶救檢查到收治手術,救治過程中涉及麻醉、ICU、超聲、胸外、骨科、介入、血液、放射、呼吸等多學科合作。
  • 直擊西安交大一附院ECMO救治的第100個生命奇蹟!
    「在漢中市中心醫院,一名36歲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PCI術後反覆出現心跳驟停、室顫,IABP植入+大劑量血管活性藥物應用,血壓仍不能維持,生命危在旦夕,急需ECMO救治。」交大一附院心外科接到求救電話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派出ECMO團隊並攜帶相關設備、轉運裝置、搶救用品等連夜驅車奔赴600公裡的漢中實施院外救治。
  • 多學科及中西醫聯合治療 抗疫一線專家分享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癒...
    胡鵬在會上分享了救治過程中的兩個案例。第一個案例是重慶市的第一例病人,也是第一例治癒出院的病人。1月20日,胡鵬和相關專家第一時間奔赴巫山去確診該病例,同時也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判斷。因為該患者屬於重型,當天凌晨就把患者轉至三峽中心醫院進行強有力的救治。同時,渝東北片區的市級專家組都陸續集結,包括感染科、呼吸科、ICU、中醫、檢驗和影像各個學科的醫護人員參與。
  • 救治急性腎損傷:允許性低濾過與血液淨化
    老年患者、男性、黑人、CKD、全身性感染/感染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臟外科手術、慢性肺病、心源性休克和肝腎症候群均是AKI的高危因素,其中,CKD患者AKI的發病率較腎功能正常者高3倍。腎損傷分子-1、胱抑素C、中性粒細胞明肢酶脂質相關運載蛋白、IL-18、肝脂肪酸結合蛋白等比肌酐、尿素等能更早發現AKI,並有助於判斷腎臟預後。
  • 怎麼強調都不為過:休克,早識別,早治療
    臨床醫生應當具備早期識別休克的能力,並要儘快明確休克病因,然後儘早治療,從而避免微循環障礙。休克的概念休克指的是急性循環衰竭,內涵是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導致細胞、器官缺氧。動脈血壓降低是休克的主要表現,但因為休克時候交感興奮導致血管收縮介質產生,因此並不是所有休克都會出現動脈血壓下降。乳酸濃度是休克最有效的生物標誌物。
  • 12分鐘打贏母女保衛戰!胎盤早剝超4/5,多學科快速闖關搶救大出血孕婦
    多學科聯手闖過重重關卡,最終打贏這場母女保衛戰。 孕33周產婦大出血,產科專家快速判斷病情 「醫生,我姐要生了,你快救救她!」12月14日17點08分,市民郭先生護送著一位孕婦來到祈福醫院產區求救。
  • 農村老媼打工給柿子削皮,削一斤1毛錢,一天削300斤
    農民把收穫的柿子賣給收柿子的人,收柿子的人再僱村裡的老媼為其打工,削皮或晾曬一斤柿子,會得到1毛錢的工錢。一天下來,一位老媼能給300斤柿子削皮,也就是說,一位老媼一天能掙30元。老媼將削好皮的柿子放進正正方方的塑料筐裡,一個塑料筐大概能盛50斤的柿子。老媼每天能削6筐的柿子,能掙30元錢。老媼削皮很熟練,只見她削去柿子薄薄的皮,留下一個黃燦燦的削皮柿子。
  • 援鄂醫療隊隊長:直面困難 三個有力手段救治重症患者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援鄂醫療隊隊長沈寧介紹醫療救治相關情況。  她表示,在新冠肺炎救治的初期,醫療隊對這種突發呼吸道傳染病知之甚少,即使有了當年非典救治以及多年呼吸道傳染病或者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救治經驗,在重症病房還是面臨了很多困難。所以,醫療隊主要採取了三個有力的手段去救治這些重症病人。  一是積極開展了各項診療技術。醫療隊創造條件去積極開展機械通氣、氣管鏡,包括對一些重症病人的監護,及時開闢了床旁超聲檢查重症病人。
  • 三人躺地上,兩個已休克,一個在掙扎!萬幸,他推門進來了
    ▼推開麵館店門, 只見三個人躺在地上,兩個已休克,另一個在掙扎!劉永生講述事發經過結果一進店就發現,三個大人躺在地上,兩個當時已經處於休克狀態,另外一個在痛苦掙扎!>「他們家還有個小男孩,今天周末,孩子不上學,應該也在店裡」,劉永生又趕緊回到店裡尋找孩子,在裡面臥室裡發現了躺在床上的孩子,也處於休克狀態
  • 男子頭部摔傷引發連鎖反應,全身皮膚脫落危在旦夕,多學科聯合治療...
    經過一個多月的多學科聯合治療,12月1日,記者在武漢市武昌醫院看到,沔先生的皮膚已經恢復正常,能下地走路了,還能跟人簡短交流和互動。在多學科醫生的精心治療下,沔先生很快康復起來 58歲的沔先生家住徐東,是一名鐵路工人。10月22日,他外出時不慎摔了一跤磕破了頭,跑到附近的私人診所開了點藥就回家了。
  • 似夢非夢的殺魚老媼
    「黑白頭髮的老媼,與裝著大魚的竹簍被陽光拉得老長老長!頭髮黑白參差的老媼被幾個十來歲模樣的孩童圍著,陽光穿過她的背部,在她的臉上形成很深的陰影,裝著大魚的竹簍被陽光拉得很長,與她的影子一起消失在前方的泥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