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古時期被奉為神靈的「蛇」,現在為何備受冷遇?

2020-09-05 小胖品西遊

你害怕蛇嗎?

提及這個問題,想必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條件反射,渾身冒起一層雞皮疙瘩。

對此其實根本無可厚非,十人九怕蛇,可謂一點都不誇張。

正所謂:「如避蛇蠍!」

可見在人們的心目當中,蛇的確是一種令人反感的生物,對其避之不及。

但是你知道嗎?

在遠古時代,蛇其實是神靈的象徵,並且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遠古時期的「蛇」

伏羲

《路史·後紀一》注引《寶櫝記》:「帝女遊於華胥之淵,感蛇而孕,十三年成庖犧。」

「庖犧」也就是如今人們常說的「伏羲」,位列三皇五帝之一,是華夏文明的始祖。

這段話的意思也就是說,上古人皇伏羲,在神話傳說中乃是蛇的後裔。其實在很多版本的神話中,伏羲、女媧以及盤古這些遠古大神,都具有非常顯著的蛇的形象,說他們是人首蛇身,或者龍首蛇身。

就連司馬遷編著的《史記·天官書》中也曾這樣記載:「(黃帝)人首蛇身,尾交首上,黃龍體。」

此外還有古蜀國的巴蜀一脈,也認為自己是蛇的後裔。因為據徐亮先生考證,「蜀」字的含義就是「人首蛇身」,即蛇圖騰氏族的蟠踞之地。

通過這些傳輸和文獻記載,已經足以證明蛇在古代中國的地位,確實達到了非常崇高的地步。就連當代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都認為龍的形象,也是由蛇演變而來。

而在古代,龍一直作為帝王的專屬象徵,那麼這也就間接表明了,古代先民對蛇圖騰的崇拜,一直延續到了封建時代。

可是為什麼到了後來,蛇卻逐漸失去了那種崇高的地位,反倒成了人們所厭惡的生物呢?這還要從蛇圖騰信仰的形成開始說起。

遠古先民為何對「蛇」情有獨鍾?

肥遺

在我國的古代文獻中,最早關於蛇的記載出現在《山海經》。在《山海經·北山經》一篇中,提到了一種名叫肥遺的怪蛇,擁有一個腦袋,兩個身體,一旦出現就會天下大旱。而在《東山經》裡也同樣提到了一種怪蛇,也是見之則天下大旱。

此外還有上古時期的共工之臣相鯀,在神話中亦是九頭蛇身的形象,所過之地皆為沼澤。

仔細閱讀這些傳說就不難發現,在上古時期,蛇總是與乾旱或者水源有關,而這也正是人們崇拜蛇圖騰的原因。因為在條件相對原始的上古時代,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逐水草而居,過著農耕時代之前的漁獵生活。

與此同時,蛇又是一種對水源和氣候極其敏感的生物,往往會逐水而居,甚至有著能夠感知地下水位變化的能力。就像《山海經》中提到的蛇與氣候相關的記載,也正是人們認知和觀測自然的體現。

或者說在那個時期,蛇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大幫助,能夠使古人更加容易地尋找到適合生存的區域。也正因如此,古人才會在逐漸對其產生崇拜,甚至將其視若神明,與人類祖先的形象合二為一。

他們之所以會形成這種信仰,其實也正好體現了上古時期的人們,對於其他生物的依賴。需要藉助那些物種對自然氣候的預知能力,才能夠保證自己在大自然中更好的生存。

蛇圖騰

而且在圖騰崇拜時期,也並不只有蛇這一種圖騰形象,各種飛禽走獸也都有出現。如此也就更加形象地展現了部落文明時代的人們,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其他生物,所以才會將之視為自己的庇護神。

不過在這些圖騰形象中,古人對於蛇圖騰的崇拜明顯更加廣泛,因此也使其成為了圖騰文化的主流元素,一直演變成了後來的龍圖騰。時至今日,依然有人把蛇稱為「小龍」。

隨著農耕時代來臨,「蛇」的地位也與日俱降

上文已經說過,人們在上古時期之所以會崇拜蛇,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它對自然氣候有著非常敏銳的感知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導人們尋找水源,從而更加良好的適應逐水而居的生活。

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農耕文明逐漸代替了漁獵生活。此時的古人,已經不再需要顛沛流離,逐水而居。他們的生活逐漸變得安穩,對自然的把控和徵服能力越來越強,甚至逐漸產生了主導自然界中其他物種的意志。比如馴化家禽,馴養牲畜等等。

所以說進入農耕時代的人類,已經具備了萬靈之長的雛形,再加上人們對於自然規律的掌控,也已經達到了非常純熟的地步,無需再對其他物種過度依賴。因此在這個時期,人們開始逐漸正視自己的地位,畢竟在當時人類所擁有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

這個時候如果再讓人們去崇拜實力遠不如自己的動物,顯然已經不太可能。所以圖騰的形象也隨之進行了一次融合與改造,這便是龍鳳等神話圖騰的問世。

因為神話傳說中的龍、鳳、麒麟等生物,屬於超脫自然的範疇,擁有比人類更加神秘莫測的偉力。也只有這樣的生物,才值得被身為萬靈之長的人類去崇拜,畢竟強者為尊的理念自古以來就沒有變過。

由此可見,遠古時期的蛇圖騰崇拜,已經在此時逐漸分化出了兩個極端,那種受人崇拜的圖騰文化,在與其他動物形象融合之後,演變成了更加神秘的神話形象——龍。而存在於真實世界中的蛇這種生物,則開始慢慢被人冷落和厭惡。

因為蛇作為一種冷血動物,以及自身形象和特性的原因,並不適合像家禽牲畜那樣大規模飼養,甚至還會給人造成精神上的恐懼,使人不敢與之接近。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許多蛇類都普遍帶有毒性,並具有強烈的侵略和攻擊性,嚴重者能夠給人類和其他動物造成致命的傷害。

在遠古時期的漁獵時代,由於人類與大自然中其他動物接觸極為頻繁,對其特性也比較了解,所以對蛇這一類的生物恐懼心理並沒有那麼嚴重。可是隨著人類社會的逐步完善,人類已經慢慢脫離的那種與野獸為伍的原始生活。

因此,對於一個常年生活在人類世界中的人來說,面對像蛇這樣的生物,往往都會心生恐懼。久而久之,蛇在人們心中的形象自然也漸漸走向沒落,到後來還被打上了邪惡陰暗的標籤,如古代成語中的「蛇蠍心腸」「貪心不足蛇吞象」等等,都體現著蛇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已經與遠古時代截然不同。

而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如此,雖然有某些特殊愛好者會將蛇當成寵物來飼養,但那畢竟是極個別的現象。況且他們對待蛇的態度,也並非像遠古時期那樣崇敬,只是將其當成了一種尋常寵物。

人類對待蛇的態度,其實是認知不斷完善的體現

從遠古時代的生存依賴,到後來形成一種類似於神靈的圖騰崇拜。這段時期以內,人類對於自然和世界的認知,正處在逐步摸索的階段。而像蛇這樣的生物之所以會被神化成圖騰,正是因為能夠給當時的人們,帶來生存所需的幫助,使人類誤以為這些生物就是自然界中的神靈。

但是由於人類自身越來越強大,他們逐漸認識到,原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自己想像中的神靈。前人崇拜的那些圖騰,也只不過是自然界中的普通動物,並不具備什麼超乎自然的能力,所以才創造了龍鳳那樣超自然的神話形象。

這一轉變非常充分地體現了,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正在逐步完善。因為在遠古時期,蛇在人們心中,無疑是強大和神秘的象徵,否則他們也不會認為女媧、伏羲等華夏文明的開創者,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

但是這樣的認知顯然並不正確,是由於古人的思想受到了認知範圍的局限,從而產生的錯誤想法。而且在人類後來的發展過程中,也逐漸歸正了這些錯誤,慢慢改變了對待其他物種的態度,那一層神秘的外衣,也隨著認知的完善而慢慢消退。

再後來到科學的興起,人類對世界和自然的認知則變得更加完善,完全擺脫了那種蒙昧的思想,不再盲目的崇拜任何事物。就像現在人們對待蛇的態度,雖然會有一些恐懼心理,但卻並不會將之視若神明,或者看做某種神秘力量的象徵。

同時人類對於自身的定位,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一開始人們把蛇這樣的生物,看的比自己還要崇高。後來兩者發生了對調,人人認為自己可以凌駕於萬物之上,只有傳說中的神話形象才值得被敬拜。

到了現在,人類不但擺脫了遠古時期的崇拜心態,而且也開始將自身與其他生物放到了平等的位置之上,非常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也是自然界中普通的一員。儘管像蛇那樣的生物,在如今依舊備受冷遇,但人們卻也不會由著自己的喜好,去肆意傷害它們,甚至還將某些蛇類列入了保護動物名單。

所以說人類對待蛇的態度轉變,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自身認知的完善過程。從依賴到蒙昧,再到如今的平等,這是一條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經之路。

總結

如今讓人談之變色的「蛇」,在遠古時代擁有著非常燦爛輝煌的過往。在當時人類的心中幾乎將之與神靈畫上的等號,而且在很多傳說中,直接把蛇當成了水神。

然而在今天,這種生物之所以備受冷遇,正是因為人類不再對其產生需求和依賴。通過這兩種態度的前後對比可以看出,我們這個不斷的探索和進步,才能讓自己的認知逐漸變得完善。

因為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從蒙昧和無知中逐漸摸索出了發展的道路,從而開創了輝煌燦爛的人類文明。

本文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何我們會懼怕蛇?生物學家:這與遠古人類有關
    不過筆者少年時期和青年時期並不怕蛇,經常和小夥伴去野外抓蛇,然後將它們的牙齒弄掉,拎在手中嚇唬小孩子。最終這條蛇一定會喪命我們這些無知少年手中,細算下來,起碼有百十條蛇慘死筆者的棍棒之下。現在想來,也是慚愧,倒不是因為別的,年齡越大越向善,認為殺生是不好的,因此而慚愧。如今看到蛇,不僅不去打,反倒也變得敬畏加害怕。
  • 遠古時期已滅絕的有腳蛇類(圖片),這麼看來真足蛇是真實存在
    畫蛇添足的故事想必都不陌生,在我們的常識中蛇是沒有腳的生物,但是有關研究人員發現了真足蛇化石,遠古時期蛇是有腳的,不過當時因為環境的原因,它們為了生存,所以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最後它們的腳也慢慢退化了,現在這一種有腳的蛇早已經滅絕了。
  • 遠古最可怕的巨蛇什麼樣的?揭秘遠古最可怕的三大巨蛇
    說起蛇這種生物,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如今我們看到的蛇多半都是1-2米長的,蟒蛇可能有的會達到3-6米等等。然而在地球的遠古時期,那個氧含量極高的時期,存在著很多巨型生物,而巨蛇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種類繁多,可怕的程度可以與恐龍相提並論。那麼接下來吾愛詩經網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遠古時期的最可怕的三大巨蛇。
  • 鱷魚木乃伊體內現47具小鱷魚 疑似被古埃及奉為神靈
    鱷魚木乃伊體內現47具小鱷魚 疑似被古埃及奉為神靈時間:2017-03-26 16:4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鱷魚木乃伊體內現47具小鱷魚 疑似被古埃及奉為神靈 鱷魚木乃伊體內現47具小鱷魚 畫面令人震驚,這具有著2500年歷史的鱷魚木乃伊1828年被這座博物館收藏,目前在埃及廳展出
  • 6700萬年前遠古巨蛇以恐龍幼仔為食(圖)
    騰訊科技訊(編譯/悠悠)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遠古巨蛇的最後晚餐很可能是恐龍幼仔。他們發現一具體長3.3米、6700萬年前遠古巨蛇盤繞在恐龍蛋的化石殘骸,依據化石分析顯示這條遠古巨蛇位於剛孵化的蜥腳類動物幼仔附近。
  • 女媧真身為何是蛇,五彩石補天是確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
    女媧作為華夏大地的始祖,為我們開創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她是最早的造世之神,我們現在在電視劇上會看到女媧後人的形象,都是女生,而且都是半人半蛇的形象,那為何會將這樣一位女神描寫成類似妖怪的形象呢?她在我們中國古代是什麼神?關於這個神仙補天的傳說是不是真的,是真的確有其事還是後人杜撰?
  • 在中國逃到日本的三個妖怪,一個被奉為神靈,一個差點將日本毀滅
    日本在現在也算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明都是從中國傳送過去的,在很大的意義上日本其實就是我國的一部分領土,而在日本的神話故事當中,有很多的妖魔鬼怪都是由中國歷史當中的人物進行改編,而牆變成日本自己的文化,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神靈的形象為何在向人過渡
    但是翻看中國各民族有關神話講述的歷史,近乎一致地展現出神靈形態造型的漸進演變過程,由最初的片面強調動物的形態造型,以完全獸形呈現;到人與獸的形象歸為一體、有效兼容,半人半獸的形態面貌;再到完全賦予神話意義的人形造型,完成了最終被「神塑」與拔高的過程,或直接神靈就是人。
  • 它們是遠古眼鏡蛇的後裔,也被劃分為眼鏡蛇科,卻生活在深海裡
    海蛇亞科(學名:Hydrophiinae)包括所有終生生活於海水中的蛇,屬於蛇亞目,由遠古眼鏡蛇進化而來,本科有15屬、約50種。在新的分類法中,海蛇亞科被歸類於眼鏡蛇科之下。海蛇亞科下的蛇類大多有毒,而根據LD50,當中有全球毒性最強的三大蛇類之一(杜氏劍尾海蛇)存在。
  • 獵人射殺罕見白色駝鹿惹眾怒 原住民奉為神靈之物
    原標題:獵人射殺罕見白色駝鹿惹眾怒 原住民奉為神靈之物  獵人們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渾然不知,甚至還把自己與駝鹿屍體的合影發布到社交網站,此舉引發當地印第安人的強烈憤慨。  中新網10月11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三名獵人在加拿大槍殺了一頭白駝鹿,後被證實這種鹿是當地印第安原住民心中的神靈之物,在原住民的盛怒之下,三人不得不道歉。  據悉,這幾名獵人是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布雷頓角高地狩獵時,射殺了這頭純白駝鹿的。幾人表示,他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戰利品會引發如此軒然大波。
  • 遠古那美克星人十分強大,為何現在卻這麼廢?幾點原因是關鍵
    實際上,在遠古時期,他們當真是天之驕子,其實力非常的強大,什麼冰凍惡魔族,什麼賽亞人一族,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哪像現在,隨便一人就能吊打他們。說到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出現了,既然那美克星人在遠古時期如此強大,為何現在卻混到這份田地?曾經弗利薩一人就差點將其滅族,真的是太廢了!他們為何不再像從前那麼強大呢?那美克星人沒落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宗教信仰與王權象徵二者兼備,古埃及為何將穆特神奉為眾神之母?
    埃及法老為加強上下埃及城市之間的聯繫,採取「三位一體」的共神信仰體系,穆特女神在宗教與政治雙重需要下,順理成章成為古埃及主推的「宗教信仰」縱觀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實際上分為三個時期,即古王國時期、中王國時期以及新王國時期。
  • 遠古巨蛇排行榜,沃那比蛇兇狠殘暴排第一
    沃那比蛇你知道是什麼蛇嗎?   關於蛇類的世界紀錄我們在之前就介紹過很多,比如世界上最大的蛇,世界上最毒的蛇等,而沃那比蛇就是遠古時期最兇猛最殘暴的一種巨蛇類的蛇了(不屬於蟒蛇科,泰坦蟒是史前最大蟒蛇),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的就是遠古巨蛇排行榜,沃那比蛇堪稱第一。
  • 崩壞3:原罪獵人為何不是頂級輔助?大佬直言只存在於遠古時期!
    原罪獵人為何不是頂級輔助?大佬直言只存在於遠古時期!可為何大家都不提原罪獵人的輔助作用呢?現在輔助只有觀星和影舞,而且都沒有武器和聖痕,所以感覺影舞沒啥用,一直想有個加脆弱的,難道僅僅是因為她只有脆弱,而神恩可不只是脆弱這一點嗎?
  • 《山海經》巴蛇吞象之謎:遠古時期的蛇究竟有多大?
    巧的是,這時候皇帝的女兒也需要蛇膽來救命,象看到能夠成為駙馬的機會,便再次去取蛇膽,而這次當他爬到蛇的大口中,卻再也沒有出來,從此世代保佑樵夫後人的大蛇也不知去向。還有一種說法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中的蛇,指的是巴蛇,最早出現在古籍《山海經.海內南經》中:「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蛇為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 專家建議:不適合再稱嶽飛為「民族英雄」,日本人卻敬他如神靈
    正當嶽飛「民族英雄」的稱號在國內備受爭議的時候,與我們一水之隔的鄰邦日本卻對此人敬若神靈。眾所周知,中日兩國的關係雖然在近年來有所緩和。但由於歷史原因,兩個國家的矛盾還是比較大的,那麼為何日本會對我國歷史上的大英雄嶽飛推崇備至呢。這還得從日本的文化沿革說起,想必大家都知道,一直以來日本都非常崇敬華夏文明。在明朝之前,中日兩國的關係還是比較友好的。
  • 《山海經》中女媧、伏羲為何都是蛇身,原來蛇在古代被視為神獸
    《山海經》中女媧、伏羲為何都是蛇身,原來蛇在古代被視為神獸在《山海經》中比較厲害的神仙,應該算上西王母、女媧、伏羲了吧,但是這些遠古的大神,我們大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是有著動物的部分特徵,比如西王母是老虎,而女媧和伏羲就是蛇身,那麼為甚
  • 地球上十大疑似外星人的遺蹟,遠古時期就有高科技?
    後來又對這些秘魯發現的頭骨進行了DNA檢測,發現這種DNA與現在所有已知人類種族的基因並沒有關係,也有可能那些纏頭習俗的部落本來就是在模仿遠古祖先們遇到的外星人形象。9.古代壁畫地球上各地都有史前人類在巖壁上的雕刻,多數都是描述當時人類生活的狀態和生活環境,只是很多壁畫上都有類似天外來客的形象描述。
  • 道教神靈眾多,原來是按照這樣來分類的,道教神靈排名也與此有關
    道教的神靈非常多,陶弘景曾經編訂了道教第一部神仙譜系書籍名叫《真靈位業圖》,其中記載的天神,地祗、人鬼和諸多仙真,大約有3000名,其中有名有姓的神仙都有將近100位。那麼,在如此多數量的神仙基數下,道教是則麼樣將這些神仙一一排名的呢?
  • 一種動物,古人尊它為神獸,為人類立下大功,為何現在地位最低?
    考古學家發掘到的最早驢骨化石,是在兩河流域,埋藏時間大約為公元前2650年。幾百年後,家驢已經在北非和西亞地區廣泛使用,大馬士革這個詞在古代楔形文字裡的意思就是「驢城」。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對驢的馴養歷史也同樣悠久。據古籍《呂氏春秋》記載:在距今約3700年前,有一賢人名為簡子養有白驢兩頭,被當時人稱之為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