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隻麻雀從家上空飛過 市民擔心是災害先兆

2021-01-09 浙江在線

  昨天10:14,沈女士給快報85100000打來電話:早上的時候一群麻雀幾百隻從我家這裡飛過去,我拍了照片。我覺得一般候鳥是會遷徙的,但是麻雀一般是不會遷徙的,今天那麼多飛過可能是哪裡有自然災害的預兆。

  見習記者羅傳達:沈女士說她是早上9點在臨平南苑街道的家裡看到的,平常見過麻雀,但沒見過這麼多一起飛。這群麻雀數量很多,飛得不高,就在屋頂上方一點點,由西向東飛過,蠻輕快的。從窗戶上看,黑黑的,小小的個兒,肯定就是麻雀。

  沈女士住的小區靠近市區,屬於城郊接合部,有四五百戶人家,她家在小區的西邊,種有梧桐樹,綠化比較好。

  請教了浙江野鳥會的宋健躍,他研究錢塘江兩岸越冬遷徙候鳥有30多年了。「麻雀是留鳥,不遷徙的,應該是麻雀的集群現象,在秋季麻雀集群現象比較多。在杭州的城郊接合部,上千隻麻雀飛來飛去很正常,並不是自然災害的前兆。」

  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陳水華說,中秋過後麻雀集群現象會多起來,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覓食,二是取暖。平時它們嘰嘰喳喳從空中飛過,是在作短距離的遷移,到一個稍微暖和一點的地方去。

  由此判斷,沈女士昨天早上看到的情形,很有可能是麻雀們結伴找食物去了。

  最大的麻雀群有上萬隻

  麻雀非常喜歡群居,秋季時易形成數百隻乃至數千隻的大群,稱為雀泛,主要在道路兩旁的高大樹木及居民區內集群。在冬季它們則多結成十幾隻或幾十隻一起活動的小群。

  2009年11月21日,快報曾報導過:下午4點半左右,樂清的城郊接合部飛來成千上萬隻麻雀,它們在低空盤旋,不停地變換隊形,據說是在抱團過冬。

  吉林師範大學報刊登過一篇《校園環境中麻雀集群地點選擇的研究》,作者發現,在不同季節中麻雀集群的區域有所不同,在繁殖期,無論棲息於大樹上還是灌木叢和草地,總是離居民區不遠。

  為什麼麻雀喜歡和人在一起?因為它們主要以穀物為食,又不耐遠飛,只好靠近人,方便找食吃。

  農村裡麻雀群很多

  農村裡麻雀集群現象很多。我小時候經常看見,麻雀群飛起來時高高低低,發出像普通話「di(迪)」的聲音。這些小東西秋天會吃農民的穀子,所以農民豎個稻草人嚇唬它。

  父輩們會告訴孩子,燕子是益鳥,不能捉,有時候還給燕子築巢;但麻雀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經常遭彈弓打。農村孩子喜歡掏麻雀窩,在我們老家湖南懷化,麻雀在棕樹上築巢,那巢像哈密瓜大小,黑色,很容易被發現。掏出來經常兩種情況,要麼就是一窩小麻雀,傻傻地看著你;要麼就是一窩糞便——小麻雀已經飛走了。

  同事小段是湖北孝感人,小時候家裡人不允許她捉麻雀,嚇唬她說,女孩子捉麻雀,將來嫁人時給公公婆婆倒茶,茶水會變餿,公婆會不滿意。

  據都市快報 羅傳達

相關焦點

  • 深圳市蛇口好心市民接力餵養一千多隻麻雀(圖)
    深圳蛇口出現麻雀滿天飛的亮麗風景線  從去年5月開始,在深圳蛇口近海路深圳市水務集團泵站管理所內,每天早上7時和下午5時,一千多隻麻雀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塊4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一位老人一邊嘴裡念念有詞,一邊給麻雀餵食……今年3月,老人辭職回了四川老家,這些麻雀曾一度斷糧,相繼飛走,最少時僅剩下幾十隻,很多好心市民得知此消息後,開始接力出資餵養這些麻雀,終於保住了這道亮麗的風景線
  • 廣州白雲山放飛10萬隻蝴蝶 市民擔心毛毛蟲增多
    廣州白雲山放飛10萬隻蝴蝶 市民擔心毛毛蟲增多   據悉,蝴蝶文化節期間,白雲山上將總共要放飛10萬隻蝴蝶,不少市民和專家擔憂如此大量蝴蝶進入白雲山,會增加毛毛蟲害發生的機率,令白雲山生態系統受到影響。白雲山管理局方面則表示,出現的毛毛蟲並不是來自於蝴蝶,遊客不必過分擔心。
  • 哈爾濱好心人餵養麻雀九年,從3隻發展成幾百隻
    10月9日下午16時,在香坊區成標街與南直路交口處的一家食雜店門前,一位老漢看著一群麻雀在地上吃著小米,顯得十分興奮。在和這位老漢交談中得知,這位老漢姓於,今年63歲,是這家 「龍濱食雜店」的業者,他從小就喜歡麻雀。
  • 在香港,有30萬隻麻雀需要善待
    該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帶點不可思議口脗說:「我們以前做水鳥調查,有幾萬隻,已好開心,但香港麻雀真的非常多,5年間數目都在30萬隻左右。」全港18區中,以屯門、深水埗及沙田的麻雀最多。兩人帶備望遠鏡、相機及紙筆、邊走邊看周邊有否麻雀,當發現時駐足看,算算有多少只,並觀察它們的行為。約一小時的行程,點算麻雀約有50至60隻。
  • 數千隻飛鳥掠過洛陽上空
    數千飛鳥掠過洛陽上空!專家:正常現象  近日,一則視頻在網絡上流傳,一群飛鳥在洛陽一所學校上空盤旋,引得附近居民連連叫好。據了解,這群飛鳥為灰椋鳥,是北方飛往南方的越冬候鳥。而就在今年8月,世界「極危」鳥類黃胸鵐也曾現身洛陽孟津黃河溼地。候鳥的頻繁出現是否與當地環境有關係?近年來途徑洛陽的候鳥種群都有哪些?數量相較於往年又有什麼樣的變化?若遇到候鳥,普通市民又該如何對它們進行保護呢?
  • 緣何長沙上空鳥群密集如浪
    密集的鳥群在長沙市區上空飛過。攝影 劉建密集的鳥群在長沙市區上空飛過。攝影 劉建紅網時刻11月15日訊(記者 楊滋)今日,長沙市民劉先生在上班途中,與一群密集飛過的鳥群「不期而遇」。能在長沙市區見到如此密集的鳥群,他感到十分驚訝。緣何長沙市區會見到如此密集的鳥群?原來此處是長沙遠大城,佔地足有1500畝左右,其中原生態綠色植被佔到了68%,鳥兒們自然就選擇在此安家了。
  • 4隻麻雀在浴室築巢市民嫌吵又不忍心拿掉
    楚天都市報訊 (見習記者餘淵)幾隻麻雀在浴室的吊頂夾層裡築巢,吵得房主睡不著覺,房主本想將鳥巢拿掉,但又不忍心,最後決定留下它們的小窩。市民姚先生家住徐東新美綠地小區,從兩個月前開始,他便總聽到浴室吊頂夾層有異響。
  • 日本沿海頻現罕見深海魚 民眾擔心地震或海嘯先兆
    原標題:日沿海現罕見深海魚引民眾擔心 此前多次大地震前這類魚被衝上岸日本本州北部沿海地區的漁民一周內接連發現三條罕見的深海魚類,消息傳開後引發不安,民眾擔心此為地震或海嘯的先兆。此前多次災難如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前,也有多條這類魚被衝上岸。
  • 千餘老鷹盤旋南京上空 居民家幾十隻雞被叼光/圖
    原標題:千餘老鷹盤旋南京上空 居民家幾十隻雞被叼光/圖梅建明攝  前天傍晚5點多,南京中山碼頭江面上空出現了上千隻老鷹。附近居民稱,這麼大量的老鷹聚集盤旋在江面上實屬罕見。江蘇觀鳥會一名資深鳥友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大家看到的是一種名叫黑耳鳶的南京本地老鷹,這麼數量的一次性聚集在他們行家看來,其實並不意外。一方面,南京黑耳鳶本來就不少,另外這個季節不排除某種烏鴉正好過境遷徙,與老鷹混在一起,造成如此壯觀的視覺衝擊。
  • 北京市民撿到白化麻雀:通體白色 眼睛鮮紅(圖)
    家住豐臺區洋橋西裡的石先生撿到一隻「怪鳥」,它外形像麻雀,卻通體白色,尤其眼睛更是特殊專家鑑定,這是一隻白化了的麻雀,比較罕見。  石先生說,這隻白色小鳥是他在小區樓下撿到的。前天下午,他正在樓下乘涼,發現了這個小東西。「當時有隻麻雀帶著它飛,小鳥撞到樓下的儲物間門上,就掉到地上了。」石先生救起了小鳥,發現它和普通的麻雀長得很不一樣。這隻小鳥雖然個頭兒像麻雀,全身卻是白色,只有頭頂有一點淡淡的褐斑。另外,小鳥的眼睛是紅色的,和普通麻雀也有明顯區別。
  • 白頭翁終結成都麻雀時代
    成都野生鳥類調查結果首次公布,白頭翁數量居第一位  冬意漸濃,蓉城的很多行道樹上掛滿了成熟的果實,留心點,你能看到只只黑尾、白頸、頭披羽冠的漂亮鳥兒在樹枝上專心致志地啄食可口的女貞果。這是什麼鳥?
  • 南京上空千餘只老鷹盤旋 場面壯觀如黑雲浮動
    黑耳鳶近照前天傍晚,記者接到報料稱,在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旁的長江上空,密密麻麻的老鷹在天上盤旋,場面很是壯觀。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老鷹名叫黑耳鳶,平時棲息在長江中的潛洲上。一位目擊市民告訴記者,下午5點多時,這處江面上空突然飛來成群的老鷹,在這一塊數百平方米的天空裡,時而沿一個固定高度盤旋飛舞,時而昂頭迎風而上飛翔,時而又集體落下,聚集附近的樹林中,尖厲的叫聲響徹整個江面,場面很是壯觀。「眼下正是天氣寒冷之時,為何這些老鷹會突然出來,讓人感到詫異。」
  • 千隻鷹盤旋南京上空 居民家養幾十隻雞被叼(圖)
    梅建明 攝  前天傍晚5點多,南京中山碼頭江面上空出現了上千隻老鷹。附近居民稱,這麼大量的老鷹聚集盤旋在江面上實屬罕見。江蘇觀鳥會一名資深鳥友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大家看到的是一種名叫黑耳鳶的南京本地老鷹,這麼數量的一次性聚集在他們行家看來,其實並不意外。一方面,南京黑耳鳶本來就不少,另外這個季節不排除某種烏鴉正好過境遷徙,與老鷹混在一起,造成如此壯觀的視覺衝擊。
  • 幼鳥墜地 市民營救遭大鳥啄 (圖)
    昨日,沙區重大後門,一市民將小麻雀託上樹枝  記者 任琦 實習生 何元樂 攝 昨天,在沙區重大後門,為了爭奪一隻麻雀幼崽,人、貓、麻雀夫妻三方展開了緊張的搏鬥。天降幼鳥 市民營救遭大鳥啄 家住重大後門松林坡柏樹林一棟的羅安群女士說,下午2點左右,她正坐在樓道前的空地上用縫紉機改褲子。突然,一團灰色的「小毛球」從身旁的大樹上落了下來。她與一旁納涼的鄰居湊近一看,只見「小毛球」一身灰色,還發出微弱的「吱吱」聲。 「這是一隻麻雀!可能沒出生好久!」一旁曾是「鳥友」的陳大爺大聲說道。
  • 官廳水庫已有5萬隻候鳥飛過北京,這個數據是怎麼得來的?
    像大天鵝不會飛過長江,它們停靠在河南三門峽水庫和山東榮成,小天鵝會飛過長江,來到鄱陽湖過冬,灰鶴則是直接飛到雲南……小天鵝和鴻雁就在記者隨隊員們在官廳水庫觀測時獲悉,已有上千隻候鳥抵達山東、河南兩地,到達鄱陽湖的候鳥也有幾百隻了。
  • 鄭州偷貓賊以麻雀做誘餌 一宿抓貓近20隻(圖)
    捕貓者:想把這些貓帶回老家去賣,一隻能賣一二十元律師:若捕捉的為家貓,則捕貓者涉嫌盜竊閱讀提示一個暗藏機關的鐵籠子,幾隻用來當誘餌的小麻雀,就這樣,一夜間,近20隻貓被捕捉。昨天凌晨,在鄭州,一「收穫」頗豐的捕貓者準備收工時,被民警抓個正著。
  • 抓了128隻麻雀 奉化一男子被判罰金5000元
    浙江在線03月18日訊小小麻雀不是可以隨意抓的。在奉化打工的一男子任某張網抓了128隻麻雀,不料構成了非法狩獵罪,近日被奉化法院判處罰金5000元。  任某是安徽人,在奉化江口街道打工。去年暑假,孩子從老家來到奉化,他就想到抓些麻雀來給孩子嘗嘗鮮。
  • 麻雀寒冬抱窩生下3隻小寶寶
    玻璃房裡新出生的小麻雀。市民供片「頭一回碰到這種怪事,沒想到已經是冰天雪地的12月份,麻雀竟然還能『抱窩』,而且有3隻成活的寶寶現在都出巢了!」28日,兆麟公園鴛鴦守護人、市民車春虎興奮地告訴記者,兆麟公園內的玻璃房住進了一窩幸運的麻雀,並誕下3隻小寶寶,現在雛鳥都能獨自飛出巢覓食了。上百隻麻雀因雪躲進公園玻璃房「等了好多天,今天我終於逮住個機會,用手機抓拍到了這幾隻新出生的『黃嘴丫子』。」
  • 農村老話「順手捉只雀,不死脫層殼」,麻雀到底能養活麼?
    雀應該說的是麻雀,我們當地稱它是家雀(qiao),隨著人們對生物的了解和認識不斷加強,麻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在逐漸改變,建國初期人們把麻雀列為四害之一,掀起了大規模的掃四害活動,通過各種方式來消滅麻雀,但是隨著麻雀數量的減少,人們也意識到了缺少麻雀這個物種的危害,那就是各種園林植物都出現了重大的蟲災,主要是因為麻雀少了,各種蟲子沒有了天敵,所以開始了大量的繁衍造成了災害,可見自然界所存在的物種都在發揮著它特有的作用
  • 記者拍攝到數十隻麻雀抱團取暖的一幕
    今天下午1點多,在大興區金域東郡小區,一群麻雀把一座居民樓當成了「避風港」。窗臺上,空調外機的欄杆上,甚至居民樓的外立面上都站著麻雀。遠遠看去,密密麻麻的麻雀好像將居民樓「佔領」了一樣。「看得我密集恐懼症都犯了。」「麻雀會不會吃牆皮?」業主群裡,業主們對這一現象也十分好奇。記者看到,窗臺上已經是「鳥滿為患」,但不時仍有麻雀飛來,加入到「抱團」的行列。奇怪的是,小區內其他居民樓並沒有這種現象。「應該是有居民在窗臺上撒了食物,吸引了麻雀前來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