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繼任王朝,都要扔掉前一個王朝的影子。但是,俄羅斯則不然,依然沿用前蘇聯國歌的旋律,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說說蘇聯的國歌。
在十月革命前,俄羅斯帝國的國歌是《天佑沙皇》。十月革命後,新生的蘇俄以《國際歌》為國歌。
國際歌的誕生,很有歷史。1871年,法國同普魯士發生戰爭,史稱「普法戰爭」。法國戰敗,普軍兵臨城下。法國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準備鎮壓人民。同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衝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起義工人很快佔領全城,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不久,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
隨後,資產階級政府對巴黎公社發起了進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攻入城內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三萬多名公社戰士犧牲,史稱「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敗告終。
公社失敗後不久,公社的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詩歌《英特納雄耐爾》。該詩曾使用《馬賽曲》的曲調演唱,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皮埃爾·狄蓋特為《國際歌》譜寫了曲子,國際歌創作完成。
1918年1月,蘇維埃第三次代表大會決定把《國際歌》作為國歌,1922年蘇聯成立後它成為蘇聯國歌。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衣缽。既然是一個新國家,一定會更改國歌。
在俄羅斯東正教會的支持下,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的鋼琴曲《愛國歌》成為俄羅斯國歌,被配上「Motif de chant national.」的法文標題。遺憾的是,這首歌只有曲,沒有歌詞。
在雪梨奧運會的頒獎儀式上,獲得金牌的俄羅斯運動員在奏國歌的時候沉默無聲。CNN也有報導稱,莫斯科斯巴達克足球俱樂部的隊員曾抱怨沒有歌詞的國歌「影響了他們的士氣和發揮」。
這時,俄羅斯的高層領導,認為應該為國歌填詞。
於是,一場為國歌作詞的比賽中,維克託·拉杜金(Viktor Radugin)以他的作品《Славься, Россия!》贏得了勝利。不過,這個歌詞沒被採用!

主要是作品無法打動普京。他始終認為,歷史是不可以任意抹掉的,否則自己父輩們的存在將失去意義。在普京的提議下,俄羅斯決定繼續使用前蘇聯國歌的曲子,而後為這首歌配了新的歌詞,這就是俄羅斯現在的國歌《俄羅斯,我們神聖的祖國》。 12月20日,普京總統籤署了國歌法令;12月30日,新國歌首次被正式使用於莫斯科大克裡姆林宮的儀式上。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新的國歌。前總統葉爾欽曾批評普京不應「盲從於眾人的意願」而改變國歌。自由主義政黨亞博盧黨認為重新採用蘇聯國歌會「加深(俄羅斯)社會的分裂」。
由於俄羅斯國歌與1944年後的蘇聯國歌使用著相同的曲調,有些反對者揚言演奏國歌時將不起立。【參考資料:《俄羅斯國歌的變遷,曾10年沒有歌詞!》、《俄羅斯通史》】(作者: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