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983年蘇聯為紀念亞歷山德羅夫誕辰100周年發行的郵票,背景圖案是蘇聯、現俄羅斯國歌的五線譜。(來源:中國國防報)
不久前,俄羅斯軍隊歌舞團——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第7次來中國訪問演出,受到了中國軍內外觀眾的熱烈歡迎。這個歷史悠久的歌舞團是以其第一任團長阿·亞歷山德羅夫的名字命名的。
亞歷山德羅夫1928年加入蘇聯紅軍,做了一段時間的部隊文藝工作後,即擔任了當時蘇聯紅軍唯一的歌舞團的團長。擔任團長兼團裡合唱指揮的亞歷山德羅夫著力提高歌舞團的藝術水平,逐漸使這個歌舞團成為世界知名的藝術團體。為表彰他,蘇聯政府將歌舞團命名為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
1939年,亞歷山德羅夫為向蘇聯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獻禮,與詩人列別捷夫·庫馬契合作,創作了《布爾什維克黨黨歌》。1940年,蘇聯政府徵集蘇聯新國歌。亞歷山德羅夫將《布爾什維克黨黨歌》的曲調進行了加工修改,請詩人米哈爾科夫、埃爾·列基斯基重新填詞,而後以此歌應徵。結果,這首歌曲中選,並於1944年取代《國際歌》正式成為蘇聯國歌。
亞歷山德羅夫對國歌的構想是「把勝利的進行曲、精緻的民歌和寬廣的俄羅斯史詩性敘事歌調熔於一爐」。他顯然獲得了成功。蘇聯國歌確以雄渾、莊嚴、壯美、民族風格鮮明見長。
二戰爆發後,亞歷山德羅夫創作了《神聖的戰爭》等一批歌頌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歌曲,並親自帶領歌舞團奔赴前線,為即將上戰場投入戰鬥的紅軍指戰員演出,極大地鼓舞了部隊的士氣。廣大蘇軍官兵愛戴亞歷山德羅夫,將他譽為「全軍的財富」。
1943年,亞歷山德羅夫被授予少將軍銜。5年後,他在歌舞團團長的崗位上逝世,享年65歲。
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歲月裡,蘇聯國歌的歌詞曾經一再刪改,但曲調一直未變。直到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俄羅斯才改用19世紀「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的曲子作為國歌。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後,認為還是蘇聯的國歌更有氣勢和感染力,一再建議恢復亞歷山德羅夫的曲子作為俄羅斯國歌。許多俄羅斯人贊同普京的建議,俄羅斯國家足球隊的隊員們還集體給普京寫信表示支持。這些俄羅斯的國腳宣稱:亞歷山德羅夫作曲的國歌更能激勵他們為國拼搏的鬥志。
2000年12月,俄羅斯國家杜馬以381票贊成、51票反對、2票棄權的表決結果,確定俄羅斯國歌仍沿用亞歷山德羅夫作曲的蘇聯國歌旋律,同時重新填寫歌詞。2001年,亞歷山德羅夫作曲的國歌旋律重又迴響在俄羅斯遼闊的國土上。(中國國防報/王曉建)
軍事交流豐富多彩 中俄友誼不斷深化 解放軍報:今年以來,俄羅斯空軍特技飛行表演、中俄兩軍徒手格鬥表演賽、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中國之行、格列科夫軍旅畫院典藏作品展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中國和俄羅斯兩軍之間的交流「曲目」,成為中國「俄羅斯年」活動這場「大戲」中的亮麗風景,不僅豐富了「俄羅斯年」活動內容,更加深了中俄兩國人民和軍隊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責任編輯: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