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兒童齊唱「小蘋果」 成人歌曲流行兒歌不知所蹤

2021-01-16 人民網

原標題:少年兒童齊唱「小蘋果」 成人歌曲流行兒歌不知所蹤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最近記者調查發現孩子們稱自己最喜歡的歌曲是《小蘋果》、《愛情買賣》、《最炫民族風》還有《爸爸去哪兒》,這其中大部分都是成人的流行歌曲。

  日前幼兒園都在唱什麼歌成為網上家長們熱議的話題,記者調查發現,教唱流行歌曲,網絡歌曲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孩子們最喜歡的歌有《小蘋果》《愛情買賣》《最炫民族風》、《爸爸去哪兒》、《我的歌聲裡》在河南濮陽某私立幼兒園外,記者見到了正在接兒子的楊女士,她告訴記者自從《小蘋果》這首歌風靡網絡之後,4歲多的兒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學會了,正跟孩子媽媽交談,4歲多的楊揚小朋友就唱起了這首歌。

  "我會唱這個,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就像天邊最美的…"

  看看國外的小朋友都喜歡什麼歌,是不是也會把成人歌曲,甚至網絡的流行曲當成兒童來學習,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澳大利亞的幼兒園阿姨不允許教小朋友唱成人流行音樂的,也不會播放成人音樂的MTV。

  胡方:我老婆實際上就是一位澳大利亞的幼兒園教師,平時在幼兒園裡,她會負責給孩子們放一些兒童可以適合聽的歌曲,偶爾有時候放一些大人們的歌曲,也是出於跳舞的目的。讓孩子們聽著音樂蹦蹦跳跳的,但是絕對不會去教他們去唱,比如說前幾年江南STYLE特別流行的時候,幼兒園的孩子們也受到影響,在幼兒園裡老師在那跳騎馬舞。於是幼兒園老師也沒轍,只能領著孩子一起跳。但是在播放音樂的時候,他們會特別的注意,把sexy lady歌詞去掉,所以孩子們只會在那不停的跳著騎馬舞,其他的就不會唱了。

  兒歌並不一定「非流行」,澳洲有不少小孩子的流行天團,專門針對小孩子製作流行音樂。

  胡方:澳大利亞的孩子實際上不愁沒有歌聽,因為除了傳統的這個兒歌以外,澳大利亞還有一些本土的兒童歌曲天團,這些澳大利亞的幼兒流行天團的影響力甚至比很多成年的流行樂隊還要大的多。成立於1991年的,The Wiggles樂隊成員原本是澳大利亞大學一些攻讀學前教育的學生。為了完成大學裡邊的這個課程作業,他們湊在一起是製作了這個兒童音樂專輯,結果陰差陽錯一炮走紅。從此他們就踏上了這個兒童音樂巨星之旅,並且維持了20多年而長盛不衰。他們的歌曲融合了很多現代流行音樂的元素,但是歌詞卻非常適合低齡兒童演唱。而樂隊成員平時的公眾形象也總是穿著黃黃綠綠的這個標誌性的服裝,非常具有卡通特色,所以受到了很多孩子的喜歡。而他們的一些周邊延伸的像是玩具、書報等等的,也是非常的熱銷。所以在澳大利亞有這樣的流行兒童樂團的存在,家長們不用太擔心孩子們會去聽一些成人的流行歌曲,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有自己的星可以追,有自己喜歡的歌可以唱,沒有必要去唱那些繞口又聽不懂的成人歌曲了。

  國內小朋友哼唱《鳳凰傳奇》和《小蘋果》,有時候也是一種無奈,如果你去國內音像店,會發現不少兒歌唱片都是海外舶來品,全球華語廣播網法國觀察員魏偉瓊說了自己的親身感受:

  魏偉瓊:法國的兒歌多的可以用海量來形容,除了傳統的童謠搖籃曲,還不斷的有新創作的兒歌,家長和學校老師的選擇空間非常大,小朋友就唱屬於他們自己的歌都唱不完,市面上可以選購到的兒歌、讀物、CD、DVD、音像製品也是極為豐富。都是圖文並茂、非常精美,而且兒歌的重複率還不高,我給我女兒買了6套兒歌,其中只有幾首是有重複的,兒童配上插話的有聲書,最近在法國很流行,小朋友可以邊聽歌邊看圖,父母老師還可以把歌詞當詩歌來念給小朋友聽,而那種邊唱邊玩的情景互動式兒歌是小朋友們在學校裡學的最多的,因此,在法國不管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會哼唱一串的兒歌,法國人問,我有沒有給你孩子唱中國的兒童,我說很少,因為好聽的不太多。這真的非常遺憾,我很希望能有多一些可以傳唱的兒歌。

  再來看看日本,日本兒歌的數量眾多,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幼稚園的日本小孩不會唱成人歌曲,也是因為他們的選擇很多。

  黃學清:在日本因為電視廣播的影響,一些小孩子也會模仿大人唱歌,但是幼兒園小學裡是不教大人的歌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本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而且其中不少是孩子們的父母,甚至祖父祖母輩的人小時候唱過的,比如所有孩子都會唱的幼兒歌曲《大象》,是1948年作曲的,小狗警察是1960年作曲的一直流傳至今。這些童謠的旋律都很明快,歌詞單純有趣,比如小狗警察唱的是一隻小狗警察遇到了迷路的小貓,他問了小鳥、問了小烏鴉,大家都不知道小貓的家在哪裡,小狗不知如何是好。除了日本的童謠,幼兒園還教孩子們國外的優秀兒童歌曲,比如鈴兒小叮噹,現在動漫裡的歌曲也非常吸引孩子們,傳統的童謠在家庭裡比以前唱的少了,但是幼兒園教的還基本上都是傳統的童謠,政府對兒童歌曲的創作一直是很鼓勵的,比如在稅法上,錄音製品的分類如果是屬於童謠類,可以免除物品稅。

(來源:中國廣播網)

相關焦點

  • 這麼多年,為何沒一首兒歌唱響
    有業內專家表示,近年來能夠廣為傳唱的經典兒歌找不出一首,多數少年兒童的日常歌單被美日韓流行音樂,甚至國內網絡流行音樂所取代。多久沒有一首值得傳唱的經典兒歌了?這不僅成為全民美育潮流下新的學校與家庭之問,更觸發了關於當下中國兒童歌曲創作斷層與失語之痛的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
  • 兒歌飄在春風裡
    「歌曲對孩子的成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別的藝術形式所無法取代的。從用戶體驗來說,我希望詞曲作者能創作更多比較簡單、能在演唱中感受到純粹快樂、符合孩子生長發育的歌曲。」蔣小涵說。潘振聲曾說,一首好兒歌往往能深刻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甚至一代人的成長。而一首好的兒童歌曲應該運用兒童語言,不能做作。
  • 飛鶴X《毛毛鎮》你的孩子需要的「新兒歌」來了
    四年前,美國娛樂公司Pinkfong在YouTube上傳了一首兒歌《Baby Shark》,到2019年,這首歌衝進Billboard排行榜後一炮而紅,至今播放量已經有75億。不僅如此,它還打破邊界,紅到在美國職業棒球聯賽賽場上被觀眾齊唱,紅到成為黎巴嫩平民示威時的集結號。一個萬億規模的超級市場正在被兒童音樂打開。兒歌受到追捧並非偶然現象。
  • 飛鶴奶粉X《毛毛鎮》你的孩子需要的「新兒歌」來了
    四年前,美國娛樂公司Pinkfong在YouTube上傳了一首兒歌《Baby Shark》,到2019年,這首歌衝進Billboard排行榜後一炮而紅,至今播放量已經有75億。不僅如此,它還打破邊界,紅到在美國職業棒球聯賽賽場上被觀眾齊唱,紅到成為黎巴嫩平民示威時的集結號。一個萬億規模的超級市場正在被兒童音樂打開。
  • 為什麼今天的孩子還在唱幾十年前的兒歌
    這幾首經典兒童歌曲,分別誕生於1963年、1984年、1992年。幾十年過去了,大家還在唱。3月21日是春分,還是「世界兒歌日」。1976年,在比利時可諾克兩年一度的國際詩歌會上,將春天到來的第一天確立為「世界兒歌日」。今年的這一天,「嘹亮童聲·唱響未來」新時代兒童歌曲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開始前,會場循環播放著這些經典兒歌,最「年輕」的也已經是上世紀90年代的作品。
  • 時尚加流行,也可以是兒歌Style
    「現在的兒歌創作不好做,媒介雖多,但可為兒歌所用的平臺太少,我們甚至只能陪著賺吆喝。」    被外界稱為「中國新兒歌之父」的兒歌創作人彭野,已創作200多首新兒歌,曾擔任過中央電視臺兒童歌曲大賽評委,甚至擁有了自己的兒歌品牌,但談及兒歌目前的現狀,他給出了以上的結論。
  • 流行歌曲+兒歌歌詞 改編歌曲流行校園
    「小小壁虎爬啊爬,它的本領大又大」,將潘瑋柏的愛情歌曲《壁虎漫步》的歌詞一改編,這首歌就搖身變成了在校園流行的保護壁虎兒童歌曲。鑑於孩子喜歡的旋律幾乎都是流行歌曲甚至愛情歌曲,上海一所小學的老師別出心裁,將流行歌曲來個「乾坤大挪移」,不料改編的歌曲一樣風行校園。
  • 叮咚,你的孩子需要的「新兒歌」來了!
    文/李念雪一個萬億規模的超級市場正在被兒童音樂打開。四年前,美國娛樂公司Pinkfong在YouTube上傳了一首兒歌《Baby Shark》,到2019年,這首歌衝進Billboard排行榜後一炮而紅,至今播放量已經有75億。不僅如此,它還打破邊界,紅到在美國職業棒球聯賽賽場上被觀眾齊唱,紅到成為黎巴嫩平民示威時的集結號。
  • 迎接春天,今天的孩子唱什麼兒歌?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題:迎接春天,今天的孩子唱什麼兒歌?  新華社記者  曾經唱著兒歌長大的「70後」「80後」,卻很少能聽到自己的孩子哼唱新的兒歌。偶爾聽到的,或許是街頭流行的成人歌曲,或者是給篡改得面目全非的傳統兒歌。
  • 為何八成孩子厭惡兒童歌曲?_藝術特色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調查之二  小學生更喜歡流行歌曲  那麼孩子們究竟喜歡什麼樣的歌曲呢?在一所小學的校園裡,記者採訪了不同年級的孩子,他們給出了和其他幾所小學孩子同樣的答案。  與此同時,這位老師也說出了目前幼兒園裡讓他們比較煩心的事情:「六一」將至,他們要根據兒歌排練舞蹈,以往的那些年,他們都是用範曉萱所唱的《健康歌》來編舞蹈,但就現在來看,這些歌曲和舞蹈太老套了,明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但想要從現在的兒歌教材裡找到一首能配上舞蹈的兒歌,太難了。
  • 八成孩子厭惡兒童歌曲 90後更需"蕩起雙槳"(圖)
    (董競琦/攝)    六一兒童節將至,能滿足孩子們願望的東西可謂越來越多,唯獨兒歌市場還是不太景氣——兒歌太老,新兒歌太少。多數孩子將一些時下流行的歌曲掛在嘴邊,一些幼兒園為了排練六一兒童節的節目,居然找不到合適的兒歌配舞。有那麼多兒歌以及關於兒歌方面的教材,真的就找不到適合兒童唱的兒歌嗎?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回顧兒童歌曲發展歷程 「童唱新時代」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回首1949年的新中國,百廢待興,無數國人面臨著一個新起點、新徵程,青少年兒童更是如此。少年強,則國強,70年間的兒歌發展不僅見證了青少年兒童的成長曆程,也成為新中國文化建設的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歌曲創作進入了黃金時期,專業作曲家們開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兒童歌曲的創作中,積極向上、活潑樂觀的好作品頻出,產生了《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們的祖國是花園》、《小燕子》等經典之作,內容豐富,異彩紛呈,為少年兒童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 抖音神曲風靡幼兒園,「10後」的兒歌哪裡找
    而在城區一家幼兒園工作的劉老師最近也發愁,「幼兒園經常要編兒童節目,但每年除了用《讓我們蕩起雙槳》《數鴨子》《蝸牛與黃鸝鳥》等老歌之外,真不知該給孩子們選什麼歌。」   兒童為什麼不唱兒歌了?生活中,家長和老師們都感嘆唱得響的經典兒歌正越來越少,兒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正在逐漸缺失。
  • 今天是世界兒歌日 那些年我們一起聽過的兒歌
    這個時期,許多港臺歌手的歌如雨後春筍般流行在大陸地區,這時期的兒歌卻沒有新的突破,孩子們只能在兒歌缺乏的情況下,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各種流行歌上面。「當年最喜歡就是《小虎隊》的歌,他們的《蝴蝶飛呀》《水手》等許多經典歌曲,歌詞早已耳熟於心,直到現在都還記得非常清楚。」
  • 孩子們為何仍唱著「上了年紀」的兒歌
    2.是什麼改變了孩子們的「歌聲與微笑」  兒歌的曲調、內容、情感與大多數的成人音樂有很大差異。如今音樂世界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越來越多元,為什麼屬於孩子們的當代兒童歌曲卻少了?是什麼讓孩子們的「歌聲與微笑」悄然改變?中央少年廣播合唱團常任指揮孟大鵬曾指出,這與創作力量流失密切相關。
  • 難聽難唱 八成90後厭惡兒歌(圖)
    多數孩子將一些時下流行的歌曲掛在嘴邊,一些幼兒園為了排練六一兒童節的節目,居然找不到合適的兒歌配舞。有那麼多兒歌以及關於兒歌方面的教材,真的就找不到適合兒童唱的兒歌嗎?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調查之二  小學生更喜歡流行歌曲  那麼孩子們究竟喜歡什麼樣的歌曲呢?在一所小學的校園裡,記者採訪了不同年級的孩子,他們給出了和其他幾所小學孩子同樣的答案。
  • 兒歌怎麼沒聲了
    兒歌是一種「童子樂聞而易曉」的藝術形式,一首好兒歌「一兒習之,可為諸兒流布」,「童時習之,可為終身體認」。但是,近些年來,專業兒童音樂創作力量青黃不接,作品奇缺,許多成人歌曲變成少兒演唱的內容,甚至一些極不適合少兒吟唱的情歌出現在兒童歌壇。因此,讓孩子唱孩子的歌,用優秀的兒歌對孩子們進行思想教育和藝術薰陶,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 我國目前的兒歌創作是不盡如人意的。
  • 40年來不可不知的40首兒童歌曲
    在這40年裡,一首首兒歌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娃娃成人、成年、成家立業。恰逢改革開放40年喜慶之際,讓我們也在過去40年的童聲中重拾兒時的記憶吧。40年,40首歌,你聽過幾首?巴啦啦小魔仙2009 讓我們一起長大2010 左手右手2011我不上你的當2012 我還有點小糊塗(「熊出沒」主題歌)2013 爸爸去哪兒2014 寶貝寶貝2015 爸爸我愛你2016 奔跑吧蝸牛2017 石頭剪刀布2018 一去二三裡註:本文歌曲年份參考了
  • 神曲《小蘋果》走紅 專家:多元社會需求各異
    一首歌遍地開花,可以叫做流行,也可以叫做「爛大街」。大眾齊唱嗨歌、神曲,這種「流行病」怎麼來的?音樂人說,這並非偶然,背後有大投入的炒作。這「病」是不是得治?音樂老師與社會學家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診斷」。
  • 筷子兄弟《小蘋果》獲亞洲音樂大獎「最受歡迎歌曲」
    責任編輯:羅攀   中新網12月4日電 昨日,2014Mnet亞洲音樂大獎(MAMA)在韓國舉行,宋承憲、尹恩惠、譚詠麟、劉德華等知名藝人集結頒獎禮現場,而在這個備受矚目被稱之為亞洲流行音樂指標的頒獎典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