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人說|邱澤奇:你是如何到目前的社會地位

2021-01-09 澎湃新聞
【編者按】

與以往多數學者以呈現人群社會經濟地位構成和形態為目的研究社會結構不同,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邱澤奇把社會結構放入中國長時段的歷史發展演變中研究,觀察到社會結構是社會結構框架的後果,是一個社會的基本制度安排,規定了人群可以獲得社會結構位置的域。邱澤奇指出,在長時段的中國歷史中,社會結構框架經歷了二進位(binary)、兩極制(bipolar)、雙軌制(dual)的轉變,正在向單一制(unitary)邁進。而單一制的可能性讓人們站在了一個新機會的起點。

以下為澎拜新聞整理的講座內容:

邱澤奇,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師從費孝通。著有《費孝通與江村》、《當代中國社會分層狀況的變遷》等。 澎湃新聞 劉箏 繪

大家好,在座的各位都是經過辛苦的考核考試才進入北大。無論是考研還是考博,都是付出了辛苦的汗水。大家從幼兒園開始花了十數年的時間來學習,如果大家考入北大只是為了完成父母的心願,我覺得這就有點「二」了。你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你要知道自己來北大的目的,明白自己身上的責任。今天我選擇中國社會結構的歷史演化這個題目來和大家分享,主要想幫各位低頭看看腳下的路,看看你們的選擇到底是為什麼?到底符合不符合這個時代的潮流?

社會結構讓人了解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身份

社會結構這個概念,社會學本身對此也沒有統一的認識。也並不是每一位社會學家都願意討論社會結構,比如涂爾幹和韋伯就沒有明確地討論過社會結構。但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在他們做學問的那個年代,社會結構的議題並沒有上升到影響社會運行。他們感興趣的是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一些現象,涂爾幹感興趣的是有些人從熟人社會進入到陌生人社會,像從農村進入工廠後,人們如何進行交往,社會間的連結紐帶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特徵。而韋伯感興趣現代工業化社會到底有什麼組織特徵。如果說涂爾幹對勞動分工從社會學的角度做出了突出貢獻的話,那麼韋伯就是從組織的角度為我們提出了一些至今仍很睿智的視角,那就是科層制以及科層制背後的文化和力量。

馬克思沒有看到資本主義的高速發展,但是他預言了資本主義的高速發展。只有他提出了社會結構的問題。馬克思把社會分成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在工業化早期,也叫做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這是兩個對立的階級。他預言了當資本主義高速發展後,一定會有一個新的階級出現,即共產主義。之後的社會學家們也不是都願意去討論社會結構,但是社會結構卻成為社會學不可越過的一個議題。當前市場上社會學教科書中的社會結構的概念都讓人一頭霧水,那些概念太複雜,太晦澀。我更願意從一種簡單易懂的視角去分析社會結構。比如職業、收入、消費這些維度都可以用來分析社會結構。

社會學家感興趣的社會結構是階層結構和階級結構。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馬克思區分了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但是階層並不認同兩種群體相互對立的關係,而更多地把社會看作一個整體來刻畫各自的位置。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社會看成一個人,每個人代表著一個大致的群體,這些人有各自的類型,比如說職業類型、性別類型、年齡類型,這些類型和他們的層次構成一個結構。教科書上,社會結構的範疇包括家庭結構、組織結構、職業結構等各種類型、層次的結構。而我傾向於簡單地從社會經濟的角度來看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結構。摸索社會結構至關重要,因為每個社會成員必須依賴社會結構才能明白各種日常情境的意義。

概括來講,社會結構對個體指的是社會身份或地位結構,受先賦和自致兩個因素形成。就個體而言,社會結構的重要性莫過於讓自身了解自己的社會地位、社會身份和獲得的途徑。

社會流動與工業化進程

你是如何到自己目前的位置上的呢?比如說你現在是北大的學生,怎麼你的鄰居就沒有考上北大。你們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回答我的問題。有的人會說因為我努力,因為我聰明。這是從個體的角度去回答。當然你的聰明也可能有基因的因素,你爸媽給了你很好的基因,不僅體現在外貌上,在智慧上也有體現。這是從相互的角度去回答。

社會學關於社會結構的研究有兩大主題,社會流動和社會分層。那麼研究問題就來了,哪些因素影響了在座的向上流動。當然也有向下流動的可能性,有時你即使不願意向下也不得不向下。社會流動問題的探討最初來自於一位從沙皇帝國流動到美國哈佛的學者,他提出這種流動是沒有趨勢、沒有規律可循的。但這個問題立馬引起了很多學者的回應。大致可分為兩種聲音,一種是反對,比如因為工業化而帶來的社會流動,大量的人因為工作機會的因素從農村流動到城市。另外一種認為社會流動沒有規律,無法去洞察。總結下來就是,無論是個體視角還是社會視角,這些視角都是沿著美國式的理論路徑在走,那就是職業等級。二戰結束一直到20世紀末,只要你知道一個人的職業,就能大概知道他的社會地位在什麼水平。所以職業等級製成了美國人探討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一個非常重要的參照,也成了一個指標,之前既有的研究都可以納入這個框架中。

社會視角把社會流動歸咎於工業化進程,衍生出社會的階級分析和機會分析;個體視角對社會流動的理解則著眼於譬如市場經濟等其他變革因素。社會視角所帶來的群體機會性和個體視角賦予的個體自主性成為兩類形成社會結構的機制。

歷史視角下的社會結構演變

研究當下社會時,社會學家應注意視角的轉換,需放眼長時段的歷史社會的變遷,因為從長時段看,社會框架是變動的,給定基本制度安排的前提下,無論從社會視角還是從個體視角都會給研究結論帶來一定局限。

把當下的社會情形放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段來看,我們就會發現既有的理論研究確實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它們都忽略了基本的制度安排,不去討論基本制度是什麼,只是去討論在當下情景下是怎麼流動的。比如說黨員身份有助於向上流動,家庭的富足有助於向上流動。這些都是在給定的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因此無論從社會視角還是個人視角,基本制度都是沒有被討論的。這就是為什麼我把社會結構後面加了框架兩個字,這才是人們流動的基礎。

二進位的社會框架

中國社會經歷過三個社會框架。

第一個社會框架是二進位(Binary),以古代中國的官-民制度及士農工商的等級為前提,圍繞一系列的二進位二元結構,如:官-民,官-商,官-兵。二進位的二元不是隔離的,而是互倚的、制衡的。官民雙軌的流動閾值很清晰,從民到官有相應的升級制度,官的內部流動古往今來也有對應的晉升等級制。從歷史的長時段來看,社會的框架不是一個常量,是一個變量。這是我們把既往的研究放到歷史的縱深中的第一個發現,這個發現的事實基礎就是二進位。簡單來說,在二進位的制度框架下,雙方是相互依賴的,同時又是相互制衡的,是一種動態的變化。比如中國古時候皇帝的罪己詔。這就是一種動態制衡,不僅要怪罪臣民,也要怪罪自己。二進位中的雙方是缺一不可的,有父就有子,有師就有徒。缺了任何一方都是構不成二進位的結構的。古時候官與民是一種二進位的關係,民可以做官。但民不是都平等的,民分為士農工商。這些都是身份上的劃分,不同的身份是可以變化的,農可以變成士,進而成為官。二進位的結構是可以流動的,不同於印度的種姓制度,印度不同的種姓很難流動。

兩極制的社會框架

第二個社會框架是兩極制。與二進位不同,兩極制的二元是相互隔離、對立的關係。對立關係即敵-我,隔離關係如城-鄉。另外,戶籍制度、城鎮福利保障制度促使二極制的二元間的流動受阻,互相隔離的兩元有各自的流動制度,也會設有一定的最高點,稱為天花板效應。兩極制是階級鬥爭出現後演化來的。除了身份二元之外,還出現地域二元,地域二元是相互隔離的,城鄉差距就是地域二元的直接結果。城市人吃的是商品糧,而農村人自己還要上交糧食,這就是地域二元的突出標線。

有一些穩定的制度來支撐兩極制,第一個是農村的向上流動。比如在一般農民層級,你最多只能做到大隊長,這就是他的天花板。第二個是城市的向上流動,對於普通工人來說就是一到九級,對於幹部官員來說可能就是一到三十一級的行政等級,最高級就是主席。

雙軌制的社會框架

第三個社會框架是雙軌制,雙軌制是從兩極制演化而來的,兩極制中只有價值觀認同,而在雙軌制中,出現了權力認同和財富認同。權力和財富既不是互倚,也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平行的,甚至是互通的,從而雙軌相互轉化也有了可能。與二進位和二極制相同,雙軌制每一元內部同樣遵循一個等級結構,但這個等級的標準非權力等級即財富等級。古時候的商就是末等的,商人的衣服布料、馬車規制都有著嚴格的要求,有財富也沒有用,那個時候財富和權力不是對等的,是分開的。雙軌制下形成的官商任選的可能也暗示了社會流動制度的不穩定性。比如宋代、明末、清末的賣官現象。但在現代,權力等級和財富等級不像之前那麼對立,官商的聯繫紐帶在當今中國社會更為緊密。

單一制的社會框架

第四個可能出現的社會框架是單一制。單一制結構意味著在基本制度上安排了一類認同,這類認同就是財富認同。在這種條件下,權力受到財富的支配,權力聽從於財富,那就是今天的美國。大財團掌握著政治,掌握著國會。還有一種就是權力和財富之前通過旋轉實現交換,這是今天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情形。在單一制下,權力是保護財富的工具,財富是支持權力的基礎。而單一制的可能性也讓人們站在了一個新機會的起點。在這樣的社會,如何保護人民的福祉得到滿足,如何守護人民的利益,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問題。

(以上內容為邱澤奇教授4月12日在北京大學所做的題為「中國社會結構的歷史演化」演講,由王冬東整理,未經演講人審訂。感謝微信公眾號:社會學吧提供的學術支持。)

---

社會學人說,是澎湃新聞·請講的常設欄目,以社會學者第一人稱,從社會學視角觀察中國,解釋中國,發現中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邱澤奇:數字時代,科技向善為什麼更重要?|科技向善大咖說
    【科技向善大咖說·第四期】邱澤奇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長期關注技術變革對社會的影響,圍繞技術與組織、技術與發展、技術與社會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尤其是對過去二十年裡,網際網路給中國社會帶來的變化有著深刻洞察。
  • 專訪北大教授邱澤奇:大數據從根本上改變人口普查方式
    人類如何能夠趨利避害地利用它?《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為此專訪了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澤奇教授。大數據更新社會治理方式《第一財經日報》:大數據現在成為一個時髦的熱詞。但我在採訪中發現,不光普通人,就是學者對這個概念也不是非常清晰,甚至有不少看法是截然相反的。您怎麼看?到底該怎樣界定大數據?
  • 北京大學教授邱澤奇:中國只有一半社會在網上
    文 | 邱澤奇(阿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如約而至,剛進入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便發布了《第39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稱中國網民(其實,我非常不願意引用「網民」這個概念,「網絡用戶」或「網絡居民」或許更為中性)的數量達到了7.31億,並以「中國網民規模已經相當於歐洲人口總量」作喻。
  • 邱澤奇 邵敬:鄉村社會秩序的新格局 三秩並行
    [9]這類研究的重點是治理主體的角色和實踐,從傳統的中國士紳到近代的鄉村經紀人、地方名流和鄉村精英,關注這些地方社會精英在基層社會秩序中的作用及其與國家力量之間的張力。 誠然,佔據權力、財富等優勢地位的統治者或鄉村精英是影響鄉村秩序的重要因素,可鄉村社會的秩序卻是鄉村百姓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面對諸多規則體系進行選擇的後果。
  • 從零元購說起,美國黑人的社會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嘻哈是從黑人幫派文化產生的 然而在另一方面,美國黑人在美國的社會地位又相比除了白人之外的其他種族要高,舉個簡單的例子,華人在美國表面上很多中產
  • 眼饞貓咪地位,仿真貓玩偶試圖以假亂真混入人類社會!
    古埃及時期,貓就已經擁有了堪比神明的地位。到了現代,貓更是隱隱佔據了人類主宰的位置。仿真貓玩偶,是我們今日才得知的一種新型犯罪團夥,他們通過偽裝成地位崇高的貓咪,誘惑人類將他們帶回家,從而取代真貓的地位,達到個貓享受的目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受害者至少已佔據人類社會的30%,雖然並未有人類報案聲稱受害,但放任這一生物繼續擴大其犯罪範圍實在不利於貓對於地球的統治,啊不,人類的發展。
  • 中國社會學要實現崛起,有這四「大」現實任務
    在「社會思想」中,所包含的那個具有確定對象並且成體系的知識體系(「群學」)就是「社會學」。說「群學」只是「社會思想」不是「社會學」,實質上是說,凡是不像「西方社會學」的,怎麼看,它都不是「社會學」,都只能算是「社會思想」。這一認識,顯然是以承認只有西方社會學是「社會學」,具有起源上的「唯一性」、話語權的獨佔性為前提的。可是,這樣的理論預設站得住腳嗎?
  • 古代對丈夫的稱呼:從郎君到老爺,如何體現女性地位的降低?
    眾所周知,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國的這片土地上,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從來都是不平等的。自三皇五帝出現到21世紀的今天,我們雖然高喊著男女社會地位是平等的。但這個世界從來都是不公平的, 男人與女人之間更存在著太多太多的不平等。例如,在一段感情中,更容易受到傷害的是從來都是女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女人不僅僅是操持家務,還得賺錢養家。
  • 你在貓咪心中的地位如何?看了這篇你就知道
    後來,我很快又對貓咪行為產生了興趣,想了解與我們相比,貓咪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你做了哪些研究呢?非常多的觀察——觀察貓咪群體,看它們是如何與其他群體交流,並推導他們的社會構架。我也做了一些更有控制性的研究,比如,研究貓咪是如何玩玩具的,或是在一天的不同時間段測試貓咪(行為)。
  • 華人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怎麼樣?還會遭到歧視嗎?
    後來家大業大了捨不得放棄故變成流落他鄉,一代又一代繁衍,加上國內元明清幾代戰亂不斷,社會腐敗,造成更多的人背井離鄉前往。華人目前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是怎樣的?馬來西亞政府對華人限制政治,華人在內閣中只能擔任一些不重要職務,巫人與華人之間如發生矛盾官方肯定偏坦巫人。華人因為勤奮所以生活比馬來人要好,馬來人比較慵懶,沒有華人的積穀防饑的意識,所以大多比較貧窮。
  • 調查| 哪三個職業在中國最有社會地位?
    他們說——  李凱(北京某高校大四學生):我父母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老師。這兩個職業都比較穩定,社會評價也不錯。我的理想是做企業家和科學家。  張明敏(杭州商場服務員):聲望高的職業要麼賺錢多,要麼技術含量高,要麼穩定性強。雖然現在不少老師、醫生也抱怨自己的職業沒地位,不如高級服務員、保姆賺得多,但大多數從事服務業的人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
  • 中國人為什麼要說英語?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不保?學生:早該這樣
    建國初期,我國經濟技術各方面都落後於西方國家,所以急需要大量的人才,去了解西方、學習西方的文化,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的語言,國家就把英語搞成了全民教育,可以說在那個時候是適合國情的,因為誰也不知道你將來能不能用上英語,但需要更多的人掌握英語,只好人人學英語。那個時候大學生比較少,一旦考上大學,用上英語的可能性比較大,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概率也大。
  • 古代商人在社會上是什麼地位?竟然連平民都看不起生意人!
    現在這個社會只要有點想法的人都會去做生意,反正就是後浪推前浪一波又一波地扎進這個生意圈子裡去。那麼我現在要告訴你古代做生意是很受人鄙視的,你信不信?答案是肯定的,大到皇帝小到平民百姓都看不起生意人,那為什麼呢?今天我給大家說道說道。
  • 社會地位比明星還高!
    說實話,黃曉明似乎有些獨裁了,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應該沒有人能管得住他,似乎只有趙薇是他的剋星了。    看完這檔節目,不少人覺得林大廚在這個節目的地位顯然要低,不僅要被黃曉明懟,還要被秦海璐一個勁地吐槽。所有的辛苦活和累活,似乎也都是林大廚一個人幹。
  • 武則天爸爸的職業非常低賤,社會地位只比怡紅院龜公高一點點
    前幾天,筆者寫了一個帖子,講了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商人出身,社會地位極其低下。有網友問我說:「商人不偷不搶,靠本事吃飯,為什麼在古代的時候社會地位那麼低下呢?」這個話題非常有趣,筆者今天得空,給大家講一講這個話題。古代的時候,有一條鄙視鏈,這條鄙視鏈叫「士農工商、娼優皂隸」。
  • 心理測試:你會選哪套茶具來招呼客人?測你5年後的社會身份地位
    ABCD測試分析A:五年後,你的社會地位將下降。關於愛和事業,你選擇了愛情。在過去的5年裡,你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家庭事務上,甘願為家庭奉獻出自己的事業。所以你不常外出奔波,與五年前相比,社會地位下降了不少。
  • 趙鼎新:我們該如何研究人類社會與其他動物社會?
    馬克·莫菲特是一位研究螞蟻「社會」的昆蟲生態學家,而我曾經也是昆蟲生態學家,即使在轉行社會學後,仍然在思考人類行為乃至疾病的生物和社會基礎,並且關注著醫學、動物行為學、社會生物學,以及和人類進化與人類行為有關的各種研究和進展,因此對這本書有一種特別的興趣。總體上說,我從《從部落到國家》一書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螞蟻研究在近幾十年有突破性的進展。
  • 人民日報治理者說:社會治理如何社會化
    在這樣一個變動不居的時代,社會治理如何推進?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這「四化」為實現社會治理的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社會治理「四化」,第一位的就是社會化。
  • 在古代氏族社會,動物佔有重要地位,遠古氏族多以動物為圖騰標誌
    為了認識這個問題,我們還必須弄清動物在當時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在古代氏族社會,動物是佔有重要地位的。遠古氏族大都以動物為圖騰標誌,作為其崇拜對象。這在《山海經》裡有很多記載南由經)一開始就介紹了若干種類,如「旋龜」、「鳥首虺尾」、「赤鱷」、「其狀如魚而人面」等,《山海經》全書提及的這類動物有數十種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