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要說英語?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不保?學生:早該這樣

2020-12-04 教育達人談教育

在我國目前最公平的考試就是高考,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高考中三門主課中,英語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英語學習對很多人來說比較容易,但對更多的人來說是比較難的。

英語自納入高考以來,一直佔的比重比較大。建國初期,我國經濟技術各方面都落後於西方國家,所以急需要大量的人才,去了解西方、學習西方的文化,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的語言,國家就把英語搞成了全民教育,可以說在那個時候是適合國情的,因為誰也不知道你將來能不能用上英語,但需要更多的人掌握英語,只好人人學英語。

那個時候大學生比較少,一旦考上大學,用上英語的可能性比較大,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概率也大。

但目前的情況發生了變化。目前每年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生畢業生進入社會,但是,可能有高達60%的人,工作以後用不到英語。

現在是否可以考慮把英語的分值降下來,適當的提高別的科目的分值呢。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現在社會越來越需要的是專業人才,而不是通才。你把語文、英語、數學等一門輸入學好,就可以做出突出貢獻,而不是樣樣精通樣樣稀鬆。

顯然,目前投入英語學習的時間過多。特別是農村的孩子。語文數學的老師水平都還可以,但是英語老師水平就參差不齊了,有的英語老師自己的發音都帶著當地口音,發音都不標準,如何能教好學生。

在農村孩子本身資源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再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學英語,必然會導致其他科目受拖累。

其次,從本質上講,英語應該是一門工具,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是如何說好英語,而不是如何讓英語在考試中考得好。

如果說你想說好英語,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一趟英國,在那裡呆上一個月,你的英語很快就能達到和當地人交流的水平。而不是整天在學校裡做閱讀理解或完形填空。

個人覺得目前最好的方法是減少英語分值比重,加大語文比重。

語文必須要重視。當時我們學校上學的時候,語文的地位,明顯比不上數學和英語,大家都感覺語文很簡單。

其實並非如此,就像這次疫情期間,日本打出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口號。我們大部分人只能喊「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這難道不是我們一種語文教育缺失的一種提現嗎?語文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語文教學方法,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學習語文的作用是什麼?意義在哪裡?很多同學上學的時候都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只知道老師讓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

但不知道為什麼要總結中心思想?

很少有人去思考作者是如何寫作的?老師也不怎麼教我們,如何像語文課本裡的文章那樣進行寫作,告訴我們如何解構一篇文章?如何閱讀?

能選進語文課本的課文都是一些非常優秀的文章,無論是從構思選題,寫作手法上,都是經過作者精心安排的。

語文老師只是讓我們去總結中心思想,很少讓我們去思考作者是如何寫作的。

語文另一個重要作用是教會我們如何溝通?如何表達?

當然,英語不能說不學了,可以從小學到初中按同樣的要求對待英語,但到高中的時候,希望能減少英語所佔比重,甚至可以把英語變成選修。

讓有興趣、有能力的同學繼續學英語,另一部分人選修英語。

等到大學選專業時,讓那些對英語愛興趣的同學或和英語相關的專業加大對英語的學習力度,成為英語方面的專家。

不需要每一個人在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投入相同的時間學習英語。

術業有專攻,讓大家各盡其能。

你們覺得現在學習英語的方式有問題嗎?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相關焦點

  • 英語在中國高考中的主科地位:是「保住」,還是「廢除」?
    (1)英語的存廢爭論由來已久其實,早在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大代表提議,取消英語在中國高考中的主科地位,降為選修。如今10年時間已經過去。以下是雙方的代表人物:「保英」派代表人物:新東方俞洪敏PK"廢英「派代表人物:大學教授鄭強雙方爭論的觀點在於:英語在高考中地位是保住還是廢除。
  • 英語退出主科地位是必然的,問題幾十萬英語教師怎麼辦
    將英語踢出高考,鄭強教授表示強烈支持一旦取消英語的主課地位,必然在精神上給予這個群體與沉重的打擊。從捧到天上,到跌落神壇,對他們將是一個巨大的人生玩笑。總之,一旦英語退出主課的地位,幾十萬英語教師隊伍將陷入沉淪和迷茫。但一個民族要想自信,一個國家要想強大。必須經歷這樣的陣痛。因為不經歷這樣的陣痛,整個教育事業就無法獲得新生!
  • 英語什麼時候在高考中降為選考才是中國國力地位上升的表現
    浙大教授鄭強反對」過度「重視英語的現狀,他一陣見血地指出:20年來,我們過度重視英語的地位,是民族極度不自信的突出表現!他主張降低英語的地位得到眾多中國人的支持,可以說中國人苦英語久矣!大學教授譯的中國近代史搞出了常凱申這種笑話,按說只要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就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但現在就真的發生在大學教授身上了,因為中國現在外語地位高大,上等人都不肯講中文了,時間長了中文都不行了。就象香港一樣,香港人能流利的不加英文講話的已經不多了。
  • 別人都在說英語,只有中國人在說口音
    國外明星說一兩句中文,評論也是一片讚揚,但每當國內明星開始說英語了,就會有人評論口音。如果說得不是特別標準的話,彈幕馬上一邊倒。「英語說成這樣還敢拿出來秀」,「這口音太尷尬了,小學畢業了嗎」,「還是聽聽英音,洗洗耳朵吧」。網上就有這樣一群口音狙擊手。對他們來說,不止中式口音,各國的口音聽著都難受。
  • 鄭強教授:英語是累贅?建議高考取消英語,教育部做出回應
    有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都曾經被壓得喘不過氣,大量的單詞、句型、語法很多只能夠死記硬背,就像外國人眼中的中文一樣。在中國,英語在高考中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英語已經成為了高考中的一個關鍵。很多考生都質疑為什麼高考要讓一門外國的語言佔那麼大的比重。所以,高考取消英語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 逐步去高考化恰恰是拯救英語學習
    如果說當江蘇等地傳出要減少英語在高考中的分值、甚至英語不計入總分的消息時,人們仍在懷疑教育部門改革決心的話,當有著高考改革風向標地位的北京公布將要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由120分、150分降為100分時,公眾一定意識到改革方向的不可逆轉了。
  • 汪慶紅:中國人的英語糾結
    北京2016年高考方案中,高考英語分值由150分減為100分,中考英語科目分值由120分減少為100分;山東從明年起取消高考英語聽力測試,英語試卷滿分從現在的150分降到120分;此前,江蘇還傳出英語將「退出」高考,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有關高考調整熱度還沒有結束,教育部又出面澄清:從未將英語四級與大學學位掛鈎。這些是否傳導出一個信號:英語真的要降溫嗎?
  • 有人說日本取消高考英語,中國也需要取消!看英語老師怎麼說?
    有關部門的確是準備在2020年四月份取消大學入學考試中的英語考試,但是你們是否搞清楚他只是取消統一考試,並沒有說要取消英語成績參考,要想成功進入大學,必須要提供英語能力證明!那麼學生的英語能力證明從哪裡來?只能去參加託福,託業考試,這樣一來,學生輕鬆了嗎?我認為學生不但沒有減輕負擔,反而加重了。
  • 如果中小學不開設英語課,中國人還會學英語嗎?幾乎所剩無幾
    寫在前面:如果中小學不開設英語課,中國人還會學英語嗎?幾乎所剩無幾!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一個「重視教育」的民族,同時又是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這兩個看似截然相反的標籤,可以出現在同一個民族的身上,事實上並不矛盾。因為只要是考試要考的內容,中國人就非常重視。
  • 高考英語難?高考日語可能更輕鬆
    高考科目裡,外語是必考項。但其實英語並不是高考的唯一出路。除了英語之外,日語也是一個好選擇。為什麼?競爭少、難度不高、提分容易!幾乎90%以上的考生都在磕英語。競爭非常激烈,考生的整體英語水平高了。考試的難度也越來越高。而考日語的學生相對少多了。而且高考日語採用全國統一卷,題型單一,除了寫作外,其他題目都是選擇題。詞彙要求2000個就夠了。相當於每天學6個單詞,一年後就儲備了2000+個單詞了。
  • 英語高考分值該調整了!小學3年級開始學英語,工作後幾乎用不到
    英語,是我國高考三大主科之一,分值150分,對高考最終成績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成為了很多優秀學生通往高等學府的絆腳石。英語納入高考,成為中國學生的主科,算下來也只有30多年的時間。1978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試行法案),重新對英語課的開設、教學目的和要求、課時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定,並重新編寫中小學英語課本;1983年起,英語成績正式計入高考總分,掀起了一股學英語熱潮,英語從此被提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1993年《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特別提及了語言教學和文化的關係:「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
  • 英語對於中國人來講,是毀滅天才的魔鬼還是國際接軌的聖經?
    一、不要用世界大學英語來忽悠自己歐洲人學習英語是有拉丁文的基礎,所以普通人一年就可以學好英語,印度人、非洲人是因為被殖民了,原有的語言遭遇破壞,說白了他們現在就是在說英語,東南亞的情況也有點差不多。但中國的情況是非常不一樣的,在中國漢語才是王道,在這一片土地上生活著14億的中國人,在這裡就是一個世界。
  • 浙大教授鄭強:建議把英語踢出高考,浪費中國年輕人的大好時光
    推薦語:英語並不是中國人的母語,但是中國相當重視英語,英語的地位一直和數學,語文並駕齊驅。很多人對此很不滿,語文和數學是從小到大我們一直在學習的科目,平時的語言交際需要用到語文,各種計算用到數學,語文和數學是生活在中國的每個公民必須要掌握的,相比起來英語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 中國人的標準英語情結
    對於那些不「標準」的英語,則冠之以「中國式英語」或Chinglish,將它們斬盡殺絕。標準英語受到國人的如此厚愛,許多人將它歸因於標準英語所具備的「心靈美」,說它語音優美,形式簡單,表達豐富。其實語言沒有優劣之分,任何一種語言在表達本土文化的時候都是充分的、完美的,但為什麼中國人對標準英語卻情有獨鍾?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從英語的地位和作用思考英語教學
    原文跟帖多達40萬人次左右,其中聲討英語教學的佔絕大多數,聲討者基本持三種觀點:一是英語課程安排過多,影響了主課學習,尤其是漢語學習;二是中國只有少數人會用到英語,絕大多數學生從學校畢業後再也用不到英語;三是為什麼要學英語,等中國強大了,讓全世界都來學漢語。這次非議直接或者間接導致了在高考時不考英語,英語水平測試放在平時多次進行的改革。第二次便是現在正在進行中的源自英語教師內部非議英語教學的聲音。
  • 上海英語高考口試成必考 學生壓力有些大
    至於筆試和聽說測試在外語考試中所佔的比重,這和高中外語學科的課程標準密切相關。口語和筆試、聽力之間的分數比例要服務於高中教學標準。新的高考方案公布後,上海市教委正在組織專家研究高中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的修訂和調整,外語考試的內容結構也會隨之調整,待確定後,會適時向社會公布。  學生心理有何變化?
  • 原來這省高考英語總分只有120分,語文數學卻有360分
    在全國大多數地區的高考裡,語文數學英語3科都是主科,每科的總分都是150分,都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對於一部分人來說,英語是特別難學的科目,然後畢業後,工作生活中也有意無意的很少用到英語,所以邊緣化英語、弱化英語的呼聲一直不斷。比如有些想法是把英語改成選修科目,或者把英語的分數降下來等。
  • 專家提議取消英語的主科地位,理由很充分,大多數人深有同感
    英語作為主要學科,在中考和高考中佔據著重要地位,畢竟英語的分值的確不少英語成為主要學科近年來備受爭議,李光宇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之一,就曾經提出,建議在高考中,取消英語考試,一些專家對此也表示贊同,也提議將英語踢出主科,一些家長對於孩子學習英語也多有抱怨。
  • 高考英語該如何複習
    距離2021年高考越來越近,許多同學因為英語成績不佳而憂心忡忡。其實你不必擔心,只要自己下定決心,採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勤奮努力,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英語成績。造成英語成績不佳的原因很多,如較低的學習興趣、不良的學習習慣、身體的疾病,外界的幹擾等。
  • 為什麼生活中要求廢除英語高考的呼聲越來越高了?
    英語作為高考必考科目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的時間了,而且在我國的教育中英語和語文、數學科目並列為三大主科,必學必考。之所以把英語作為必學必考科目,第一點是我們國家的政府部門的要求;第二點是由國際大環境造成的,我們國家與世界聯繫越來越密切。而且英語是世界上應用範圍最廣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