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4攝氏度的天究竟該不該灑水,這問題完全可以未「凍」綢繆。之所以老問題「老出問題」,根子還在於,幹工作的重點,是對上面負責,對考核負責,卻不是對群眾負責,沒能真正把百姓當作服務的重中之重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劉晶瑤
最近,有段視頻看得人哭笑不得。29日早尖峰時段,山東棗莊市中區建華西路上,灑水車灑水致路面結冰,畫面裡,騎著電動車的市民,仿佛置身溜冰場,接二連三、連人帶車摔倒在地,所幸沒造成重大事故。
市民紛紛反映,這種操作實在看不懂。灑水車在零下4攝氏度的天裡還在灑水,僅看到的滑倒事故就有十餘起,一旦有機動車經過,將十分危險。更多市民跟帖稱,每年冬天都見到灑水車灑水,還見過下雨天也灑水,實在是迷之操作。
對此,當地環衛服務中心做出回應,給群眾出行不便道歉,氣溫低於2攝氏度,將全面停止灑水作業。照理說,事發地第一時間表達歉意,態度不錯,也給出未來此類事件的處理預案。
可是,人們還是不禁追問,溫度過低的氣象條件下,路面灑水帶來的風險,難道不是明擺著嗎?提前出臺低溫不灑水的規定,未「凍」綢繆不行嗎?為何非得等到老問題「老出問題」,才想起來解決?
「教條式灑水」,還真是老問題「老出問題」。檢索相關關鍵詞可知,早在2016年,就出現過冬天灑水,導致安徽阜陽城區2個半小時內出現42起交通事故的事件。不少地方的政務留言板上,均出現過質疑冬天灑水致市民跌倒的投訴帖。
類似事件的處理結果,都是「道歉——整改——杜絕再犯」,可即便套路滿滿,下一次灑水成冰的老問題,似乎免不了又在其他地方出問題。
其實,像「冬天灑水應溫度制宜」這種常識性的問題,暴露的真不是什麼工作人員的一時疏忽,而是工作中的教條主義堅冰難以融化。
有網友在跟帖中替環衛工作人員叫屈,「身邊有的環衛車司機說,一天四車水,每天都要拍照發群裡,領導只看你灑水了沒有,沒灑就扣錢……」
據專業人士介紹,冬天「灑灑灑」有其合理性,但必須結合具體氣象條件,及時調整工作方案。許多地方也有每年冬天根據時間、氣溫、氣候等因素來調整灑水車作業時間的流程表。
但為何還會出現「教條式灑水」,路面變「溜冰場」的尷尬呢?根子恐怕還在機械僵硬的工作作風。幹工作的重點,在對上面負責,對考核負責,卻不是對群眾負責,沒能真正把百姓當作服務的重中之重。
去年,河南曾曝光過一起「環衛工用高壓水槍打落樹上黃葉」的視頻。視頻中,環衛工表示,領導檢查要求看不見一片樹葉,「累死也掃不過來」,加速黃葉落下能集中清掃。當時就有評論指出,充滿「潔癖」的規定要求只能在逐層加壓中走形,迫使基層執行者劍走偏鋒,使出明顯不符常理的辦法,最終普通市民也「不買帳」。
說到底,無論是治理城市還是做好基層服務,都要有「繡花功夫」,而不是繡花枕頭一包草的表面功夫。杜絕老問題「老出問題」,還是得把百姓的難題真當問題,把群眾的小事真當大事。
網友都在問!「誤入」中風險小區的那位網約車司機,現在咋樣了?
揭秘!兒童買賣暗網觸目驚心
微信又放大招!網友:終於……
捕了一兩蝦,獲刑兩個月!
媽媽在家長會上的360°迴旋踢,颯~翻~全~場~
小時候的古詩背錯了?人教社給了答案
迎檢、迎檢,對上「標準答案」才保險?檢查教條主義讓基層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