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天灑水,冰在路上,問題卻「凍」在形式主義的思維中。融冰,還得從固化的形式主義思維入手。
冰凍天,馬路上灑水作業的「傻事」又出現了。這次是山東棗莊。11月29日,網友反映棗莊部分路段因前一天夜裡灑水作業,造成路面結冰。在棗莊建華西路上,「一小會兒時間就有10多位市民滑倒」。30日,當地市容環境衛生服務中心作出情況說明稱,將日常作業時間調整到每日溫度較高的時間段進行。在氣溫低於2℃時立即全面停止灑水作業。同時,加強對轄區內路段灑水作業的管理,杜絕此類問題再次發生。
↑棗莊路面因灑水導致結冰,有市民連人帶電動車摔倒
事實上,這幾年全國不少地方出現過下雨天灑水、冰凍天也灑水的奇葩現象。一些地方的環衛部門如此「敬業」,不僅沒感動人,反而讓市民感到匪夷所思。
2016年,安徽阜陽曾發生因最低氣溫零下5℃時灑水清潔路面,造成早高峰出現42起交通事故的事件;2017年,西安因灑水作業導致道路結冰,造成短短幾百米的道路上就有38輛車相撞;2019年河南駐馬店市也因低溫灑水導致發生多起車輛追尾事故;今年5月29日,河南洛陽有市民拍視頻反映,天下著大雨,但路面灑水車仍在正常作業……
令人不解的是,每一次類似事故發生後的質疑和教訓,都沒能止住一些地方的固執與任性。低級錯誤叫不醒,深刻教訓不吸取,不是一眼看去就很傻的技術操作問題,而可能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門骨子裡頑固不化的形式主義,與只唯任務不唯實際的一種病態作風在作怪。
不少地方的考核,一級考一級,按日考核,按天計算,唯獨不按天謀,不為人算。例如山東棗莊不久前發布的《道路揚塵汙染整治實施方案》明確,從今年11月上旬到2021年1月,重點路段24小時灑水不得少於3次,重點路口每天不少於6次,並保持全天路面溼潤狀態。上有任務,下必執行,於是乎問題就出現了。如果一邊是只有灑水次數、頻率的籠統規定動作,一邊是沒有明確指令就不願變通的執行者,那麼就會出現:即便空氣驟降,灑水的次數不能降;即便路面結冰,完成任務的熱情不能冷卻。
可以說,冰在路上,問題卻「凍」在形式主義的思維中。融冰,還得從固化的形式主義思維入手。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劉雪松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