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塔頭劉:傳承革命基因 感恩幸福生活

2021-01-12 晉江新聞網

從「一窮二白」到幸福鄉村的變遷之路

  開欄的話:烽火晉江,人文沃土,革命故地。晉江市是國家認定的革命老區(縣)市,也是福建省重點老區(縣)市之一。全市有2個革命老區鎮,92個老區(基點)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本報攜手晉江市老區建設促進會,推出《壯麗七十年奮鬥新時代——晉江革命老區風採》欄目,將聚焦晉江多個革命老區基點村,探訪它們革命鬥爭歷程和70年來的滄桑巨變。從70年變化看幸福指數節節攀升的來之不易,在美好生活中重溫革命歷史,繼承紅色基因和傳統,開創未來,奔向新時代的新徵程。

  革命老區風採名片:塔頭劉村,位於晉江東石鎮東部海濱,是晉江市第一批革命老區基點村之一。1936年,中共地下黨人朱漢膺來到東石塔頭村(今為塔頭劉村),以塔頭中山學校(現改名為廷都中心小學)校長身份為掩護,點燃了塔頭劉村及周邊一帶的革命火種。如今,帶著紅色印記的塔頭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迎來產業興旺、村民富裕、鄉村發展的黃金時期,與革命結下不解之緣的鄉村教育事業更是蒸蒸日上,碩果纍纍,推動了全村各項事業發展。

  在廷都中心小學的舊校址上建成的塔頭劉中心幼兒園,成為塔頭劉及周邊幾個村莊適齡兒童快樂成長的樂園

  以烈士之名命名的廷都中心小學

  蘊藏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一座祠堂,幾間舊房。

  盛夏時節的一天,當90歲的離休幹部劉佩香回到塔頭劉村劉氏宗祠時,萬千思緒在她的腦海中翻騰。

  70多年前,她就是在這裡得到了文化知識和革命思想的啟蒙,也在這裡加入中國共產黨,和塔頭劉村劉廷都、劉長來、劉基固等許多同志一起,走上革命鬥爭的道路。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國家的培養下,劉佩香從一個鄉村姑娘,成長為基層工作的骨幹,看著塔頭劉從「一窮二白」到幸福生活的壯麗變遷。

  看著祠堂斑駁的石階、空曠的大堂,劉佩香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10多歲時的一幕幕場景。

  那時候,這裡是祠堂也是學校,在地下黨人、校長朱漢膺的主持辦學下,何邦基等一批地下共產黨員來此任教,既傳播了知識,也帶來了革命思想。

  據《泉州黨史》季刊等史料記載,1936年,朱漢膺轉移到塔頭村,並與晉南縣委聯繫上,繼續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傳播革命思想,播下革命的火種。1937年,中共晉南縣委領導李剛在塔頭建立了黨支部,星火燎原,帶動了周邊沿海一帶革命事業的發展。

  「當時,開辦在祠堂裡的塔頭中山小學既是地下共產黨員往來活動、開展革命事業的聯絡點,也是教書育人的學校。」劉佩香說,那時候辦學條件非常簡陋,課堂就設在祠堂的上下廳堂,即便是破舊不堪、參差不齊的課桌,不少還是學生從家裡搬來湊齊的。當時,幾個教室之間也沒有隔斷,不同班級老師教學聲、學生的讀書聲交織可聞。「當時的環境,跟現在村裡的廷都中心小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現在的孩子們太幸福了。」

  劉佩香感嘆的廷都中心小學,是去年3月剛投用的新校區,也是塔頭中山小學經過3次重建2次搬遷後的蛻變。

  塔頭劉村黨支部書記劉永進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在政府、華僑、村民多方捐資、出力下,塔頭中山小學搬了新校址(如今的塔頭劉中心幼兒園校址),建起了一層的校舍,並以塔頭劉村革命烈士劉廷都的名字給學校命名。後來,廷都小學歷經了兩次翻建,辦學規模也越來越大。

  去年3月,佔地近2萬平方米的廷都中心小學新校區投用,最多可容納學生1100名。學校內,音樂室、美術室、圖書室、書法室、實驗室、多功能教室等一應俱全。各年級每個教室全部採用多媒體一體機。校園裡,送餐電梯、室內外直飲水機等設備,讓學子們的校園生活更加健康、便捷。如今,學校內共開設了18個班,有900多名學子在這裡就學。

  而在廷都中心小學的舊校址上,去年9月投用的塔頭劉中心幼兒園正成為塔頭劉及周邊幾個村莊適齡兒童快樂成長的樂園。

  「現在的學校條件,比起我們以前讀書那是好太多了。」今年77歲的塔頭劉村老人會會長劉榮謀也是見證塔頭劉教育發展的一員,他還記得自己邊讀書邊抽空幹農活的場景,老師們吃的是學生家長及群眾接濟的地瓜、鹹菜等粗糧,連一頓乾飯都沒煮過。

  除了教育教學條件改善外,如今塔頭劉不少學子走進了名校,走出了國門。據悉,近年來,塔頭劉村考取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的學子不少,有在香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大等多所知名學府就讀的學子,也有遠赴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深造的青年。

  星火燎原的教育事業,造福了學子,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也帶動了塔頭劉鄉村發展。

  革命基因激勵後人

  幸福生活節節攀升

  塔頭劉村是晉江市第一批革命老區基點村之一。劉永進告訴記者,據史料記載,塔頭劉村抗日戰爭時期入黨的村民有22人;解放戰爭時期發展的黨員有17人;烈士有4人。塔頭劉村和附近一帶村莊的黨員、群眾,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反三徵」「萬人反清鄉」「迎解放」等革命鬥爭。在塔頭「萬人反清鄉」行動中,塔頭及附近黨員、群眾團結一致與反動勢力作鬥爭,姚嘉排、王光渺、劉唐吟、許函碧、吳遠普、洪我垵等10人壯烈犧牲,後來都被追認為烈士。

  戰爭結束,硝煙飄散。但紅色印記、革命基因流進了塔頭劉人的血液裡,鼓舞著一代代人艱苦奮鬥,用勤勞的雙手,群眾的智慧,將塔頭劉村從一窮二白建設為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幸福村莊。

  時鐘撥回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時的塔頭劉村面臨諸多困境。全村300多戶,1600多人,僅有900畝左右沙質貧瘠旱地,村民大多以討小海、種地瓜為生。吃的是地瓜稀飯,穿的是破布爛衫。

  「幾個兄弟做了一件新衣服,誰要出門做客,就給誰穿。老人給我和弟弟做了一雙鞋,是我們的寶貝,只有在晚上洗完腳,才捨得輪流穿一下,白天都是打赤腳。」75歲的原東石鎮老促會副會長、塔頭劉村村民劉全通說。

  經歷艱苦奮鬥的歲月,搭乘改革開放的東風,村裡開始興辦企業。傘業、服裝業、五金配件業、漁業、海產養殖業等行業逐步發展,塔頭劉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莊。劉全通也抓住機遇,和親友們辦起了雨傘廠振華雨具(「雨絲夢」的前身),並發展成為晉江傘業龍頭企業。去年,雨絲夢年產值已超5億元。現在的生活情景,是孩提時代的劉全通完全想像不到的。

  如今,村民翻建起了一棟棟小洋樓,村裡還啟動了片區改造項目,四通八達的水泥道路代替了窄小的土路。曾經遍及村莊的1000多個旱廁被拆除,村莊環境被綠化景觀、濱海公園扮靚。村裡的普度日被「慈元文化節」替代,逢年過節老人都會得到慰問,貧困群眾有一群愛心村民、群眾每月給予關懷……村民生活過得越來越有滋味。塔頭劉村先後榮獲了晉江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村、愛心村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等稱號。

  (記者_許春 秦越 文圖)

相關焦點

  • ...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暨第十次暑期實踐在楊家嶺革命...
    楊家嶺舊址宣教部 楊家嶺青 前天紅色基因是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蘊含著中華民族博大的家國情懷和崇高的革命信念。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少年兒童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少年兒童深刻認識和全面了解黨的偉大曆程和輝煌成就,追憶延安革命歷史豐碑,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2020年8月12日陝西省婦聯與我舊址聯合舉辦「追憶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暨楊家嶺革命舊址第十次暑期實踐活動。
  • 農發行樂安縣支行:傳承紅色基因 牢記初心使命(圖)
    中國江西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劉 倩報導:為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鞏固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近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樂安縣支行赴紅色革命基地湖坪鄉國寶公祠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接受革命歷史傳統教育,回顧黨的光輝歷程。
  • 全國人大代表陳晉:找亮點、挖細節,更好傳承紅色基因
    「找亮點、挖細節,更好傳承紅色基因」——訪全國人大代表、十三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陳晉陳晉代表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新國 趙持 攝影報導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晗「湖南是文化大省,更是紅色文化大省,紅色資源十分豐富。
  • 南寧市中院進行「傳承紅色基因,勇擔職責使命」專題研討
    ▲南寧市中院進行「傳承紅色基因,勇擔職責使命」專題研討 2019年9月25日下午,根據南寧市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安排部署,南寧市中院進行
  • 新港工業園:心懷感恩,傳承文明
    新港工業園:心懷感恩,傳承文明 2020-12-01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經典,百能不鏽鋼櫥櫃品牌的儒家文化基因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百能櫥櫃品牌根植於中國,傳承傳統儒家文化經典,把億萬家庭的健康幸福居家生活作為企業使命,致力於為國內家庭打造活色生香健康舒適家的高端不鏽鋼櫥櫃品牌。  百能櫥櫃自2006年成立以來,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嬗變,品牌不斷向上發展的背後,離不開企業深厚的儒學修養。
  • 幸福不忘來時路
    是否想到鴉片戰爭後,中國戰亂頻頻、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是否想到為了新中國成立,無數革命先烈爬雪山過草地、拋頭顱灑熱血;又是否想到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矢志不渝地改革創新?新中國成立71年,從積貧積弱、百廢待興,到如今舉世矚目、走向復興,用71年的時間走過許多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造就了一個東方奇蹟。
  • 親近本土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上海陝西四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新華社上海11月15日電題:親近本土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上海陝西四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有聲有色 新華社記者吳宇、許祖華、吳曉穎 徐家匯是上海一處人文薈萃、商貿繁盛之地。讓生活在這裡的高中學生以志願者身份,向外來遊客、小區居民講述徐家匯的歷史故事,是徐家匯街道學生社區實踐指導站一個堅持了五年的「家門口的社會大課堂」項目。 「讓高中生當『小老師』,走進位於徐家匯區域的錢學森圖書館、宋慶齡故居、上海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面對公眾講出心中的本土歷史文化,還是很有挑戰性的,但高中生參與的熱情很高。有的學生高中三年,累計參與時長超過了200個小時。」
  • 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加強「四史」學習,傳承紅色基因學術研討會
    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加強「四史」學習,傳承紅色基因學術研討會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   時間:2020-12-02  瀏覽:
  •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紅色基因
    本文系統梳理了以麗水為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據地建立、鞏固、發展的歷程,闡述了浙西南革命紅旗屹立23年而不倒的主要原因,為當前麗水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動提供了史實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紅色血脈,強調「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 下連第一課:這個支隊把紅色基因嵌入新兵成長第一步
    他在革命戰爭硝煙中萌芽,在保衛鞏固政權中成長,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壯大,在強軍徵程中闊步前行……」近日,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三支隊新戰友們下連的第一課就走進支隊史館走進軍史長廊在學習優良傳統中傳承紅色基因新兵們紛紛談到老一輩革命家精神鬥志需要傳承一定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之中不忘從軍初心03在梁平中隊榮譽展面前
  • 湖南道縣:傳承紅色基因 助推鄉村振興
    本報長沙8月9日電 (記者王雲娜)「放暑假了,帶著孫子孫女來陳樹湘紀念館,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一下紅軍長徵過道縣的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近日,家住湖南道縣縣城的謝萬能說。  道縣是一片灑滿英烈鮮血的紅色熱土,這裡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是國家「重走長徵路」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縣區。
  • 「傳承紅色基因」被美情報部門誤解中國用基因強大士兵
    主要講述一個身材瘦弱的美國士兵,由於參加了美國軍方的基因改造實驗,最終成為一名無所不能的「超級戰士」。而如今,美國人將電影中的橋梁片段,聯想到了我國軍方中。近日,美國一家主流電視臺穿插了這樣一段「新聞」,(It's trying to make them stronger through gene editing.
  • 荔灣區沙面小學開學第一課 聽革命前輩講紅色故事
    本報訊(記者 胡媛媛 通訊員 黃宏傑)9月1日上午,在荔灣區沙面小學御景校區五樓學術交流中心舉辦了一場由荔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主辦、荔灣區沙面小學協辦的荔灣區紅色故事宣講團成立暨「紅色故事進校園、基因傳承下一代」講好開學第一課
  • 幸福,便是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
    無論貧窮也好、富裕也罷,所有的生活其實都是要靠自己去用心經營的。物質上的擁有固然會讓生活富足,但是卻很難因此而改變一個人的內心。富有的人未必幸福,貧窮的人也未必悲傷。 生活會是怎麼樣的形式,全在於你個人的經營。而本質上的改變,則是需要內心和靈魂上的提升。而懂得感恩,便是最基礎的一個方式。
  • 走訪楊家嶺革命舊址 傳承紅色精神_本網專稿_山西新聞網 - 主流...
    山西新聞網4月3日訊 (記者 袁君)今日上午,「2018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採訪團來到了楊家嶺革命舊址,走訪老一輩革命家生活過的地方,聆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精神。       楊家嶺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城北楊家嶺村,是中共中央1938年1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舊址整體坐東向西,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
  • 銘記英烈 傳承精神
    許多遊客參觀結束後,激動地說:「感謝你們,讓我們懂得不忘過去家國恨,珍惜現在幸福年。」  8時30分,紀念館又迎來第一批遊客。講解員們整理軍裝,戴上話筒,「首先歡迎您踏上革命聖地紅色武鄉,歡迎您參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歷史走進新時代,各種以「紅色」為主題的活動更是深深嵌入了社會生活:紅色經典亮閃熒屏,紅色歌曲唱響神州,紅色收藏持續升溫,紅色展陳豐富多彩,紅色旅遊成為時尚,紅色激情處處洋溢……「紅色」日漸成為主流文化的重塑、英雄主義的再造、家國情懷的復歸,紅色文化作為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煥發出朝氣蓬勃的生命力。   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是什麼?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有什麼重要意義?
  • ...幸福裝在心中」——記望城區高塘嶺街道雷鋒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愛
    紮根基層22年,長沙市望城區高塘嶺街道雷鋒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愛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以造福社區居民為己任,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大力推動提質提檔、城市管理、社區治理等各項工作,贏得居民群眾交口稱讚。「居民群眾的呼聲是壓力也是動力,居民群眾的願望是信任也是責任,居民群眾的訴求回應需要愛心更需要恆心。」
  • 感受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的國慶假期,不少市民前往紅色革命遺址、市革命紀念館參觀,緬懷革命先輩,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上午,在東海縣安峰鎮的紅色記憶愛國主義教育展館內,偌大的展廳內布滿各式各樣的紀念章、各個時期抗戰歷程,前來參觀的學生和遊客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