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關於當代繪畫藝術這一個話題,其實陳丹青是大家所不能忘記的一名繪畫名人。雖然如今的他已經少有作品拿出來,基於被懷疑已經拿不出再像以前《西藏組畫》那樣子的繪畫作品了。
但陳丹青仍舊還在,他仍舊還是很多年輕的學生畫派之中的神人。尤其是關於陳丹青的一些論調,太多年輕人喜歡了,而且他對於當代繪畫界那一種獨特看法與建議也是受人喜歡。
陳丹青:世界上的名畫太多了,但真正懂得欣賞的卻沒有幾個人,太多人都教條了,寧願相信書本上的東西,其他的東西,也不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東西。
聊到年輕人對於繪畫的理解與欣賞的角度,陳丹青總是提出關於自己的猶豫。
陳丹青解釋自己為什麼這麼說,他形容如今的繪畫時代已經過去了,任憑大家怎麼努力,怎麼向國際化繪畫市場學習,仍舊達不到前輩們的成績,原因也很簡單。
那就是當代的繪畫史上太多的成功作品還沒有等待那些真正解讀他的人存在,太多的作品已經過剩了,所以如今的繪畫市場不是一個以繪畫為主的欣賞,大家先要學會懂得欣賞世界名畫就足夠了。
不光是要懂得畫,但前提就是先要懂得如何欣賞世界名畫,當代的年輕學者們太教條了,總是習慣性地想著從書本上了解知識,那絕對是片面的,太少了。年輕人應該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世界,去尋找關於繪畫的真理。
如今的各大美國館,收藏的珍貴名畫太多了,幾乎方便到了一種荒謬的地步。但不管怎麼容易,這些繪畫哪怕是擺在年輕人的面前,他們也不見得真正的解讀出來,真正讀懂當代繪畫藝術的,能分析出市場藝術的沒有幾個。
而這背後的原因,陳丹青解釋是年輕的畫家或者是美術學者們變傻了嗎?其實不是,是因為這些名畫之中,實在是沾滿了歷代美術世家的唾沫。
給講的太多了,所以年輕人幾乎都失去了方向,不懂得用自己的眼睛來解讀關於繪畫的自我理解。
所以當代的年輕人欣賞世界名畫和其他的作品,不能太教條了,想要真正讀懂這些畫,大家需要一起用眼睛發現這個世界上的繪畫領域。
所以陳丹青表示自己也就習慣是喜歡撩撥大家,但這一種撩撥就是希望大家在繪畫界,懂得自己把臉掰過去看看別的風景,別的話,不要圍著那些歷史美術學者們吃剩下的東西來回咀嚼,那樣如嚼蠟一樣無味。
有了這一種觀念與欣賞藝術的意識,然後你再去看你的世界名畫,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