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丹青:學院派的繪畫與素描欣賞不了,它是一種反藝術的表達!
身為中國繪畫界裡面的大咖人物,他很早就靠著《西藏組畫》成名,甚至還引起過一種「丹青熱」的討論。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陳丹青仍舊還是繪畫界裡的一個名氣人物,對於當代藝術的看法與見解,他仍舊還是有屬於自己的一套獨特見解。
-
陳丹青:繪畫它真的過時了,現在的年輕人,不要輕易學習繪畫
當我們看到上面的標題時,其實一定會有一個疑問產生,陳丹青老師是屬於著名的繪畫大師,怎麼就不鼓勵年輕人學習繪畫呢?這中間又是講了一些什麼道理?聊到陳丹青的時候,它以前所繪畫的西藏組圖大家都記得,甚至還曾引起了畫壇之中的小轟動。
-
陳丹青:繪畫藝術是一種直覺與本能,是一種最新鮮的感受力
對於這一個主題其實陳丹青老師有屬於他自己的話想要說,而且這一種說法也是他想要跟學院派的學生們所要聊到的。能清楚的從繪畫作品之中了解到藝術,這是你的一種才華,是當代學生們不可獲缺的一種文化體現。藝術是什麼?它不是知識,也不是熟練就能夠所擁有的。很多人練書法練繪畫,結果一輩子也拿不出一門自己的代表作品,這就是一種盲目的藝術崇拜,這一種做法是錯誤的。
-
陳丹青繪畫藝術作品欣賞
陳丹青是個非常可愛的人,很多見過陳先生的人都說他像30多歲的人。可是我覺得他的心態甚至比20多歲的人還要年輕。他對很多事情抱著像孩子一樣的好奇心。性格爽朗,談話有鋒機,嬉笑怒罵,字字珠璣。和他在一起聊天是最大的享受。陳先生是個有大智慧的人,我認為他始終是一個文化追問者。
-
陳丹青談繪畫教育:大人要克服「家長欲」
陳丹青:你就是好蘿蔔,我是老蘿蔔,你是一個小的好蘿蔔,還沒有長大,正在長。義大利有個導演叫費裡尼,他說過一句話,可能有點極端。他說全世界的孩子在五歲以後送到幼兒園就被扼殺了。他反對所有現行的教育。所以我要對大人說,13歲以前的小孩,在繪畫上或任何文藝興趣上不要多說,孩子要做就讓他做,少囉嗦。《西藏組畫》之一 陳丹青作品家長:但是他自己會很沮喪,他看到對比以後自己會沮喪。
-
陳丹青:當代年輕人欣賞世界名畫,真正讀懂的根本就沒有幾個人
談到關於當代繪畫藝術這一個話題,其實陳丹青是大家所不能忘記的一名繪畫名人。雖然如今的他已經少有作品拿出來,基於被懷疑已經拿不出再像以前《西藏組畫》那樣子的繪畫作品了。但陳丹青仍舊還在,他仍舊還是很多年輕的學生畫派之中的神人。
-
他被稱為「素描天才」一年能畫700張素描,繪畫水平超越陳丹青?
陳丹青這位畫家,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他在藝術圈裡面,可以說是非常有爭議的一位畫家,他本身除了是位畫家,同時也是一位評論家,所以在自己的一些發表言論的時候,總是會或多或少的引起他人的不舒適,所以就會招來他人的回噴。但是陳丹青這位畫,他的繪畫藝術確實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他的速寫,他的素描繪畫技術是很紮實的,有人稱他是速寫第一人。
-
陳丹青:雖然我沒讀過莫言的書,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畫家陳丹青就曾公開說道:「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那麼莫言拿獎的原因真的就靠的「政治原因」嗎? 陳丹青,1953年出生於廣州,是我國近代知名藝術家和畫家,同時也是作家與文藝評論家。客觀來說,他在繪畫方面沒太大的驚豔表現,不過經常在公共場合說一些很犀利的評論,而他也靠著各種評論「揚名立萬」了。
-
徐小虎:草間彌生不能用繪畫藝術家形容,好繪畫是要動你靈魂一寸
關於繪畫藝術這一個說法其實一直沒有一個確定的指標,甚至連專業的繪畫家都難以說出一個判定的標準。但在真正的藝術家眼裡,繪畫藝術如何得到體現,如何用自己繪畫的一套來形容它,這一個問題其實陳丹青老師和徐小虎老師都有提到過,甚至在媒體平臺上面都曾公開解釋過。
-
「木心大師說」持續升級,陳丹青、郭文景再論木心,姜文「勸架」又...
他認為,陳丹青發「雅檄」的根本原因,在於郭文景的批評「動搖了陳丹青和某些文青粉絲們心中木心的大師地位。」在討論木心在文學上的成就時,牟群繞開木心的詩作、散文、小說、隨筆,以《文學回憶錄》為例,認為其「更多常識而少獨見。更多淺出而少深入」,不過是「和蔣勳、餘秋雨同類型」。關於木心的畫作,牟群認為,作為畫家的木心,其對繪畫的理解和言論高過作品本身。
-
年輕小夥師從陳丹青、楊飛雲,畫美女更是深得老師真傳!
年輕小夥師從陳丹青、楊飛雲,畫美女更是深得真傳!楊勃,男,1982年生於湖南寧鄉。2005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2010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師從陳丹青、忻東旺、楊飛雲等名家。老師陳丹青評價他,「你的手很能。」就是畫的基本功不錯。
-
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但是作為文藝名人的陳丹青可就不像劉震雲如此委婉搞笑了,一向以犀利著稱的他在關於這件事上也展現出了十分犀利。在莫言備受矚目獲獎後,他說出了這樣的話,他說他沒有閱讀過莫言的作品,莫言得獎和他的作品關係不大,是諾貝爾委員會識時務了。這句話讓人們乍一聽能夠感到渾身不痛快,更何況是剛剛得獎的莫言呢。
-
陳丹青諷刺:畫作炒不過晚輩,羞恥啊!
人就是這樣的,幾十年前,戀愛中的男女在大街上手都不敢牽,隨著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如今的人們反而都當成了一種風景去欣賞,當一種現象成為了慣例常態,人們也就逐漸從牴觸變成了習慣,要是突然沒有天價字畫了,人們反而覺得奇怪,就如同你現在突然去到一個空氣清新的原始森林還可能會出現「醉氧」這樣的不良反應。不過,作為藝術圈的「毒舌」,大名家陳丹青對於天價字畫的現象,依然忍不住大聲吐槽。
-
繪畫情感有多重要?從達文西到梵谷,需要每個人去追尋
繪畫的情感有多重要?在優秀的山水畫裡,自然已不單單是客觀存在物,而是一種引發情感的審美對象。西方的繪畫就是如此。縱覽西方五百多年的繪畫,多少大師、巨匠,如喬託、達·文西、倫勃朗、米勒、梵谷……他們都具有把內心所體驗到的一切通過繪畫訴說於眾的本領,並且說的是那樣真誠自很多人在看前人的作品時往往過多注意的是畫面的技巧,而忽視了真正的技巧—傳達感情與觀者自然而然地直接對話。
-
顛倒黑白的涉港報告就是廢紙一張
「只準暴徒放火,不許警察救火」,這難道就是西方政客推崇的法治圖景? 一份令人信服的調查報告,必須基於客觀事實與公正態度。不妨再來看一份報告——「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專題審視報告。特首林鄭月娥曾表示用了整整10個小時,一口氣看完長達1000頁的報告,認為內容全面、客觀,並以事實為基礎,是一份極有分量的報告。
-
青島網友用廢紙做精美紙刻畫(組圖)
把廢棄的A4列印紙變成一幅幅精妙的裝飾畫,作品的精緻程度令網友直呼「不敢想像」。 3日,青島新聞網記者獨家採訪到青島市實驗小學美術教師@風向水平的漫畫,對於創作紙刻畫的初衷,她表示:「看著一張張教案紙用完之後就被扔進垃圾桶,心裡挺不是滋味的,我這人天生惜物,見不得浪費東西,換種方式,它們或許可以變廢為寶」。
-
一張古代兒童繪畫,孩子們是真幸福,各種稀奇玩具令人羨慕
古代繪畫非常喜歡選擇《嬰戲圖》這一個繪畫主題,這跟當時的社會現象有直接的關係。為什麼喜歡畫這一類的作品,尤其是宋朝時候的嬰戲圖,每一個細節與繪畫的主題都是在表達一種人們生活的幸福程度。孩子們在生活之中的快樂,生活之中的一些細節描述,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和平與安定。
-
一張古代兒童繪畫,古代孩子們真幸福,各種玩具令人羨慕
古代繪畫非常喜歡選擇《嬰戲圖》這一個繪畫主題,這跟當時的社會現象有直接的關係。為什麼喜歡畫這一類的作品,尤其是宋朝時候的嬰戲圖,每一個細節與繪畫的主題都是在表達一種人們生活的幸福程度。
-
史蒂夫·漢克斯的繪畫,每一張都栩栩如生,難道不是拍出來的
對於像這種繪畫來說,其實我們應該都知道想要畫出一張栩栩如生的畫是非常困難的,不過現在通過很多畫家的努力,現如今他們的作品就像一個個拍出來的照片一樣,真的非常的真實,沒有任何一點點畫筆的痕跡。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位著名的作家史蒂夫漢克斯的繪畫,他的每一張都栩栩如生,最重要的是讓很多人都懷疑,難道不是拍出來的。這張照片一看,我們就可以發現這是一個母親和自己的孩子在海邊玩耍的樣子,當時母親彎著腰扶著自己的孩子在海水裡玩耍,看上去真的特別的幸福。不過當大家看到第一眼的時候,會不會認為這就是一張拍攝下來的照片,但其實這是作家用心繪畫出來的。
-
民間牛人畫老虎,把宣紙釘在牆上創作,結果讓專家自嘆不如
最重要的就是繪畫作品受到了繪畫市場的影響,指標發生了改變,而且在同一個領域之中繪畫的形式變化了,內容就難以辨別真假,所以也出現了很多的江湖繪畫大師。所以不光是繪畫界,就連書法藝術家也是如此。下面這一位民間的牛人也是厲害的繪畫人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作品,看看你喜不喜歡他這一類的民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