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六牙白象轉世,為什麼獅子才是佛的象徵?

2021-01-09 七葉講堂

「如來大法音,外道悉摧伏;譬如師子吼,百獸鹹驚怖。」——《方廣大莊嚴經》

在印度阿格拉紅堡不遠,朱木拿河畔,有一根光禿禿的石柱矗立在此兩千多年,這就是著名的「阿育王石柱」。這根石柱高12.97米,底部直徑約1米重達27噸,柱頭有四隻背對背蹲踞的雄獅,柱身刻有象徵佛教的蓮花與法輪。阿育王石柱是為宣告:阿育王以佛法治理天下,教化四方。1950年,印度政府單取柱頭獅子形象,作為國徽圖案。

許多人一定覺得奇怪:在印度,大象歷來被封為神靈般存在,它們溫順、靈性,被尊為吉祥與智慧之神。在佛教文化中,摩耶夫人夢白象入懷,而後孕育了釋迦牟尼佛。佛明明是六牙白象轉世,為什麼佛家崇尚的卻是獅子文化呢?

我們知道,佛教文化與六牙白象有著不解淵源。不止釋迦文佛從兜率天宮降生人間,乘六牙白象降生摩耶夫人腹中。《異部宗輪論》說:「一切菩薩入母胎時,做白象形。」《普賢觀經》更是從佛理上闡述「六牙表六通(六神通),四足表四如意。」《雜寶藏經》更是直言佛的前某世為六牙白象。

那麼,佛跟獅子又有什麼聯繫呢?首先要說明一下,不少人一聽到獅子,就想到了非洲大草原。事實上,印度是有獅子的,學名亞洲獅。在梵語中獅子叫僧伽彼,即「眾僧」的意思。

在《小部·本生經·意生獅子本生譚》中佛陀一家就做過獅子。當然,《本生經》中佛還化現過貓、狗、牛、虎、龜……根本不足以用來論證獅子為何被視為釋迦牟尼佛的象徵!

佛與獅子最為緊密的聯繫乃是【獅子吼】,這可不只是少林絕學,乃是佛講法之譬喻。用以形容佛講法之威儀,如獅子威懾眾獸一樣,調伏一切眾生。《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記載:「如來由具四無畏,故了知勝處,於大眾中能獅子吼轉妙梵輪。」

注意這一句「於大眾中能獅子吼轉妙梵輪。」我們知道,佛經中每次佛陀說法,聽法眾生都是百千萬億。即便平時,也有一千二百五十阿羅漢常隨。要為這麼多人說法,當時又沒麥克風,不僅需要嗓門大,更要丹田聚氣,聲如洪鐘,同時要有威儀。否則,下面七嘴八舌,別提說法,早就亂套了。因此,根據傳法需要,佛陀有可能真的修行過獅子吼絕技。

那為什麼不是【白象吼】呢?大象的聲音也很響,很脆。而且大象是素食動物,與獅子相比,更能彰顯佛家的慈悲。其實,佛家崇尚獅子文化,並非只在意獅子的吼聲,佛在《金剛經》中就講過:「不以音聲見如來」。

事實上,在印度文化中,獅子是皇室尊貴與權力的象徵,這也是阿育王石柱雕刻獅子的原因。佛雖放棄了釋迦族王子的身份,但他十分注重另一個身份,與佛地位相等的轉輪聖王!這一點,從佛陀入滅後,遺囑弟子以輪王之禮將其荼毗可以看出。

由於上述原因,佛雖是六牙白象轉世,但象徵王權與尊貴的獅子才是釋迦牟尼佛的象徵……

歡迎關注本帳號,了解更多佛經故事

相關焦點

  • 以六牙白象轉世的佛陀,卻以獅子為象徵,緣何?
    對佛教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釋伽牟尼佛的前身曾是一頭六牙白象,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天宮降生人間時,曾乘六牙白象王,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夢見六牙白象入腹,遂生釋迦牟尼佛。佛陀還為消眾生貪婪、痴迷而斷了其牙。故有人便不解,象與佛有如此淵源,為何佛家還要以獅子作為佛的象徵?
  • 佛教故事:六牙白象的故事
    你知道六牙白象嗎?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天宮降生人間時就是騎乘六牙白象,請看今天鳳凰網佛教的《佛教故事》,六牙白象性情溫順,代表了慈悲的力量,是菩薩的化身。 後來她懊悔當初沒能跟隨佛祖學法,就不遠萬裡跑到佛的身邊,向佛懺悔。 佛就說:「我早在以前就接受過你的懺悔。」 佛身邊的弟子感到奇怪,問傍:「這個比丘尼出家之後從未見過佛,為什麼你已接受過她的懺侮?有何因緣?請講給我們聽聽。」 佛即講起了以前的故事。 以前,有一頭長了六支牙的白象,它有兩個妻子,一個叫賢,一個叫善賢。
  • 地藏王的諦聽,他的六牙白象。
    觀音菩薩坐騎——金毛犼觀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觀音菩薩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觀音菩薩的坐騎是金毛犼,據傳為殭屍修煉而成。殭屍死後屍體不腐,血肉縮至骨內,開始有條筋,筋上有白毛,500年後,白毛變黑,又500年,黑毛變黃,再500年,修成金毛。
  • 普賢菩薩坐騎「六牙白象」代表什麼?
    普賢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頭戴五佛冠身金色,右手持劍左手結施願印,半跏趺坐於六牙白象之上。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其中,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行願,寓意要從智慧、行願二途趨入,方才究竟。
  • 佛教:普賢菩薩的坐騎「六牙白象」,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這尊佛教大菩薩還化現為……我們都知道,普賢菩薩的坐騎為「六牙白象」,這也成了我們辨認這尊佛教大菩薩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事實上,在早先的佛教裡,乘坐六牙白象的並不限於普賢菩薩。自古以來,全身純白之象由於既有大威力,又性情溫順,因而受到人們極高的尊崇。據《太子瑞應本起經》說,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天宮降生人間時,就是乘坐六牙白象而入摩耶夫人母胎中的。
  • 四大菩薩的坐騎及象徵意義有哪些呢?
    佛菩薩名號表法的意思,一定要懂,才知道佛法教學方法的圓滿,在佛門講的善巧方便,是最高的藝術境界。諸佛的名號、塑像,是代表我們的性德。菩薩名號菩薩像,代表修德;告訴我們日常生活,怎樣修學,能使我們的性德完全顯露出來,在生活裡得到受用。
  • 佛說:夫妻之間的「因果」關係,看完恍然大悟
    佛說:前世欠下的債,今生都會償還。所以說,今生的相遇和離別,都是命中注定。這世上有一種相遇,是在心裡,而不是在路上。人生無常,緣起緣滅,緣聚緣散,好好珍惜眼前人。愛情,自古都是永恆的話題,美好的姻緣人人嚮往,但是人們總認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 普賢菩薩造像沿革:端嚴示坐六牙象 大行大願顯神威
    此後,直到約100年後的隋代,伴隨著《法華經》的興起成熟,普賢乘象的圖像才日漸豐富清晰起來。關於普賢菩薩乘坐六牙白象的出典,我們可以在《法華經·普賢勸發品》中找到:「爾時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於後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法華經》者,我當守護。……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
  • 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是佛教世界的教主,常見的形象有兩種
    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是佛教世界的教主,常見的形象有兩種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幾種明清時期的銅佛像的,包括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以及文殊菩薩。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是佛教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 佛說:人為什麼,記不起前世?
    關於「前世今生之迷」,佛在《佛說見正經》中曾講到過。當時,佛陀和眾弟子在大樹下休息,有一位比丘就想到了一個問題,既然人有來世,那為什麼死去的人回來以後也不說呢,就想問問佛陀。不過他還沒開口,佛陀已經知道了他的問題。
  • 西南自有光明山,眾佛皆知普賢來—身騎六牙白象,從峨眉山中走來
    佛經中記載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天上的事物與人間是對應的,天上有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人間有普賢菩薩住地峨眉山似白色神象。白象是普賢菩薩願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徵,所以峨眉山寺廟中的普賢塑像多騎白象。峨眉山的洗象池,傳說普賢菩薩每次騎象過此,必在這口池裡汲水洗象,然後才登上金頂,池旁的寺院也取名洗象寺。為了歌頌普賢菩薩的功德,連纏生在冷杉枝幹上的松蘿,當地人也美其名曰是"普賢線",認為是普賢菩薩特意在懸崖陡壁上掛起這些長線,引渡信徒登絕頂。
  • 佛、菩薩、羅漢、天神
    佛教諸神有著龐大的體系,在五臺山的寺院中常見的有佛、菩薩、羅漢、天神。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者,是佛教修行的最好境界。覺有三層含義,自覺、覺他和覺行圓滿。羅漢和天神卻最後兩項,菩薩缺最後一項,只有佛才是三項俱全。
  • 佛菩薩們的坐騎,有獅子、大象……還有豬!
    獅子座是佛陀的臺座,一般認為,這是個譬喻式的稱呼,因為佛陀不論在天上、人間等一切世出世間中,都是最殊勝者,所以用萬獸之王的獅子來譬喻佛陀,而其臺座就稱為獅子座,並不是說佛陀一定要騎在獅子上。不過,在密教中則認為,獅子座就是指真實形象的獅子臺座,並非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