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大法音,外道悉摧伏;譬如師子吼,百獸鹹驚怖。」——《方廣大莊嚴經》
在印度阿格拉紅堡不遠,朱木拿河畔,有一根光禿禿的石柱矗立在此兩千多年,這就是著名的「阿育王石柱」。這根石柱高12.97米,底部直徑約1米重達27噸,柱頭有四隻背對背蹲踞的雄獅,柱身刻有象徵佛教的蓮花與法輪。阿育王石柱是為宣告:阿育王以佛法治理天下,教化四方。1950年,印度政府單取柱頭獅子形象,作為國徽圖案。
許多人一定覺得奇怪:在印度,大象歷來被封為神靈般存在,它們溫順、靈性,被尊為吉祥與智慧之神。在佛教文化中,摩耶夫人夢白象入懷,而後孕育了釋迦牟尼佛。佛明明是六牙白象轉世,為什麼佛家崇尚的卻是獅子文化呢?
我們知道,佛教文化與六牙白象有著不解淵源。不止釋迦文佛從兜率天宮降生人間,乘六牙白象降生摩耶夫人腹中。《異部宗輪論》說:「一切菩薩入母胎時,做白象形。」《普賢觀經》更是從佛理上闡述「六牙表六通(六神通),四足表四如意。」《雜寶藏經》更是直言佛的前某世為六牙白象。
那麼,佛跟獅子又有什麼聯繫呢?首先要說明一下,不少人一聽到獅子,就想到了非洲大草原。事實上,印度是有獅子的,學名亞洲獅。在梵語中獅子叫僧伽彼,即「眾僧」的意思。
在《小部·本生經·意生獅子本生譚》中佛陀一家就做過獅子。當然,《本生經》中佛還化現過貓、狗、牛、虎、龜……根本不足以用來論證獅子為何被視為釋迦牟尼佛的象徵!
佛與獅子最為緊密的聯繫乃是【獅子吼】,這可不只是少林絕學,乃是佛講法之譬喻。用以形容佛講法之威儀,如獅子威懾眾獸一樣,調伏一切眾生。《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記載:「如來由具四無畏,故了知勝處,於大眾中能獅子吼轉妙梵輪。」
注意這一句「於大眾中能獅子吼轉妙梵輪。」我們知道,佛經中每次佛陀說法,聽法眾生都是百千萬億。即便平時,也有一千二百五十阿羅漢常隨。要為這麼多人說法,當時又沒麥克風,不僅需要嗓門大,更要丹田聚氣,聲如洪鐘,同時要有威儀。否則,下面七嘴八舌,別提說法,早就亂套了。因此,根據傳法需要,佛陀有可能真的修行過獅子吼絕技。
那為什麼不是【白象吼】呢?大象的聲音也很響,很脆。而且大象是素食動物,與獅子相比,更能彰顯佛家的慈悲。其實,佛家崇尚獅子文化,並非只在意獅子的吼聲,佛在《金剛經》中就講過:「不以音聲見如來」。
事實上,在印度文化中,獅子是皇室尊貴與權力的象徵,這也是阿育王石柱雕刻獅子的原因。佛雖放棄了釋迦族王子的身份,但他十分注重另一個身份,與佛地位相等的轉輪聖王!這一點,從佛陀入滅後,遺囑弟子以輪王之禮將其荼毗可以看出。
由於上述原因,佛雖是六牙白象轉世,但象徵王權與尊貴的獅子才是釋迦牟尼佛的象徵……
歡迎關注本帳號,了解更多佛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