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傷感的道德綁架……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子女不孝,沒有福報……

2020-12-05 騰訊網

我長在一個大家族裡,每年節假日回鄉,感觸最深的是親人間的道德綁架。

親情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感情之一,尤其是在中國,從古到今一脈相承,無論社會和時代如何變遷,中國人的深厚親情基本沒有改變,「血濃於水」的血緣親情,更是親人之間斬不斷的親絲

然而,很多人會通過這種親情來進行道德綁架。

道德不像法律一樣,有明確的條款,因此具有強烈的主觀性與不確定性。有些人將道德作為牟利的工具,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約束、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這種行為被稱為「道德綁架」。

「弟弟要結婚了,沒有房子、車子,作為姐姐,你有能力,就應該幫幫弟弟,好歹都是同一父母的親姐弟。你有能力都不幫幫他,你良心過意得去嗎?」這段就是打著血緣關係的旗號,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平時兄弟姊妹非常冷淡甚至是漠不關心,等到自己家裡有人生病了,或者遇到困難,才知道前去求助,如果得不到幫助,就用親情來要挾,無理索取。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數不勝數,固然親情不可分割,但是並不代表親情是無條件的。

有些父母過分操心,不舍放飛。作為父母已經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成家立業,本應該可以安享晚年。但是他們還是事事不放心,兒子、媳婦和孫子的事也要時時刻刻要操心,這該怎麼做,那該如何處理,總有說不完的話,幹不完的活,自己活得累,兒孫們也過得不舒心。

如果不讓這些父母參與,他們就用孝道這種道德來綁架你,讓你覺得自己內外都不是人。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

子女不孝,沒有福報;

男人無志,家道不興;

女人不柔,家財不留。

借著古人的智慧,希望每個家庭都和和睦睦,開開心心。

相關焦點

  • 老話「子女不孝,沒有福報」說的是實話,上一句更讓人驚醒!
    老話不可小瞧,每句話都蘊含著道理;然而,有些人雖然知道許多老話,但做事偏偏違背老話,結果受到懲罰,不從自身找原因,反而遷怒別人,結果境遇更慘;「子女不孝,沒有福報」,這句話人人都懂,但是不孝子女太多太多。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剩下兩個不孝是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經常被父母用來當做「逼婚」的口頭禪出自《孟子》。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先了解一下故事背景:就是舜娶了妻子,但是卻沒有告訴他的母親,娶妻是人生大事,卻不告訴母親。
  • 當子女不孝,老年人如何度過晚年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70多歲的陳姨容光煥發、精神矍鑠,完全沒有了她7年前因子女不孝而孤苦痛苦的樣子。陳姨屬於我們單位的老員工,老伴在一家國有企業上班。兒子1975年出生,女兒1980年出生。像天底下所有父母一樣,在那個物質普遍匱乏的年代,陳姨兩口子為養護一對兒女,可謂煞費苦心,吃了不少苦。
  • 子女不孝,折損福報;夫妻不和,家道敗落!
    子女不孝,折損福報老人是根,是一個家庭的氣象,所以老人若是心生歡喜,則家庭興旺;老人若是生氣,這就是哀象。古代有一個叫倪九的人,從小喪父。母親在富人家當奴僕,含辛茹苦地將他撫養長大。現代社會也有很多像這樣的不孝兒女,自己吃好的穿好的,卻讓父母吃殘羹剩菜,還要無條件伺候他們。像這樣的人,怎麼會有福報呢?像這樣的家庭,又如何會興旺呢?很多人求神拜佛,希望得到上天庇佑。殊不知,不孝順父母,拜再多佛都是無用。
  • 孝順父母是福報之源,父母是天下第一福田
    身無饑寒,父母無愧於我,若無長進,我何以待父母啊。當父母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的時候,子女的好運勢也就隨之要消失了,因為《易經》上講:「父母是兒女的先天之財庫,孝敬父母的兒女是在修為自己的財庫,如果你的父母都不敢接近你了,有財也收不住的。古語云:「門前有車不算富,家中有娘才是福,父母本事在世佛,何須千裡拜靈山。」父母是我們最大的佛,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
  • 「新型不孝 」,讓子女潸然淚下,長輩天經地義
    網絡上突然火起來個梗:一類「新型不孝」已經在擴散,父母一點都不清楚,子女卻早已潸然淚下。很簡單幾句話,並沒說明其它原因。起初看見,我很吃驚:有新型病毒,也有新型不孝?「許多父母老以為孩子在大城市挖金礦。」「農村老人以為子女在城市,錢全都是大颳風刮來的。」
  • 3種「新型不孝」方式正在形成,子女理直氣壯,常令老人叫苦不迭
    意思是:孝子行孝的極點,沒有超過尊奉雙親的。可見,古代人對於子女孝順父母看的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今時代,「孝」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現今有些做子女的卻不「孝順」。當然,他們並不是真的不孝順而是與父母之間構建了一種「新型不孝」的關係。常見的3種「新型不孝」的類型1.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生的福氣是自己修來的,災禍也都是自找的,「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世人皆喜歡求佛,一有苦就求佛菩薩庇佑,大家都去求菩薩,菩薩該有多苦?如果你求菩薩,菩薩就會可憐你而施捨你,那佛教豈不是成了眾生索取利益的功利之地?
  • 73歲老人哭訴:五個子女都不孝,為了逃離他們,我帶老伴背井離鄉
    作者:雪影導語:很多老人都覺得多子多福,家裡子女多的晚年肯定能有保障,即使子女們都沒有大的成就,一個人湊一點就可以給老人養老。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家裡一個孩子反而會孝順老人,因為沒有逃避的理由,就算不願意,也不想落得一個不孝的罪名,反倒是幾個子女的老人,被孩子們當作皮球一樣踢來踢去,誰也不想做那個付出的人。
  • 佛教:一個家庭,出現這兩個「吉兆」,說明福報要來了
    你看,孝與不孝與社會的安定團結有著非常大的關係。一個人在家孝順父母,尊兄敬弟,他在社會上也會是一個知書達禮,人見人愛的謙謙君子。而在佛教文化中,對孝道也很重中。在我們所熟知的四大菩薩中,就有為母親而下地獄的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代表著孝道和願力。《地藏菩薩本願經》以孝教化世人,也是修佛入門之最佳持法經典。無論是儒家還是佛教,都把孝道放在第一位。
  • 孩子的一句話,治好了媽媽對奶奶的「不孝」
    老人每次吃飯都是小軍的媽媽把飯盛好送過去,時間久了小軍的媽媽對老人就不怎麼用心了,甚至當成了負擔。有一天小軍放假回家了,在家的幾天看到媽媽對奶奶的一個舉動讓小軍留心了。原來小軍的媽媽圖省事,每次都為老人用專用的碗,但是卻不給老人刷碗,老人的飯碗看上去很不衛生,用農村的話講像「貓食碗」一樣。
  • 【婦德女道】一輩子不會當人,不能出苦,不會享福,老是在苦海裡度生活,真令人可嘆.
    還要以志為根,立定志向,不爭不貪,學道明道行道,後來好為國民之母,當提滿家的貴星。在母親面前,要提嫂子的好處,父親面前,常說哥哥好處。一面見得哥嫂的孝順,一面給父母送順氣丸,使老人歡喜,這叫「兩頭德」的姑娘。嫂子有時忙不過來,要從旁面幫助她,替她做屋裡的生活;外面營生,著嫂子去做,才顯出作媳婦的勤勞功苦。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種不孝是哪兩種?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管是在電視劇裡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無論是電視劇還是日常生活中,老人們總是會搬出這句話來教育後代,那就是希望後代能夠多多生育子女,而且儘量早婚早育。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孝道」。
  • 不孝子女的「新招」,比啃老更無恥,真的太讓老人心寒了!
    #孝順#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不孝子女的「新招」,比啃老更無恥,真的太讓老人心寒了! 自古以來,婆媳矛盾一直是人們十分關注的話題。
  • 孫女由奶奶撫養長大,對老人是否有贍養義務?法律與道德要求不一
    子女多了,這個看那個,那個盼這個,最後把老人晾在空地上的情況經常出現。江蘇如皋市孫老太太對此就深有體會體會!自己生育了七個子女,到了80多歲還要到法院起訴子女索要贍養費、住院醫療費。老人太難了!老人起訴子女索要贍養費的事不稀罕,對此不多講,這個案例的特別之處是,老人還將自己一手撫養成人的孫女王某,與其它子女一塊告上法庭,要求他們都盡贍養義務。
  • 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不孝?
    「孝」乃中華民族傳統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孝」也是評價道德素養的尺度。微博熱搜有這樣一個關於家庭與孝的話題: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話題內容圍繞《忘不了餐廳》的一期節目展開,主要關注阿爾茨海默症老人。
  • 今年起,房產繼承有新規,「不孝子女」沒法繼承房子了,吵也沒用
    父母的房子不留給子女會留給誰呢?為啥得去關心繼承的問題。確實,父母辛苦一輩子的財富不留給子女,難道還送給外人嗎?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對於一些不孝子女,父母憑啥得把自己賺來的財富留給他呢?還有,如果家裡孩子多的話,只有一套房子又該分給誰呢?平分,還是說分給其中一個呢?那其他人怎麼辦,最後弄得要爭吵,或者翻臉,大打出手怎麼辦。
  • 最積「陰德」的四件事,福報深厚的人都在做
    陽德是有漏之德,一個人大肆宣揚自己的行善積德事跡,因為大肆宣揚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和名氣,積累的功德因此也就消耗掉了。陰德就不同,陰德是無漏之德,行善積德不在人前,做好事不留名,沒有任何雜念摻雜其中。只有一顆純粹的善心,功德不會被消耗,而是會不斷積累壯大,就像一塊大磁鐵,把健康、好運和幸福源源不斷吸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