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幼有所育」到「幼有優育」
日前,在遊仙區小梘幼兒園項目建設現場,不時有附近群眾前來「探班」建設進度。5層高的大樓主體已然屹立,工人們正忙著進行室內裝修。「修好了一定很漂亮,二寶明年就可以在家門口上幼兒園了。」終於不用再頂風冒雨送孩子進城上學,這讓小梘鎮大河社區居民鄧青蓉很是滿意。
一邊是城鎮化快速發展帶來的4.6萬餘常住人口,一邊是轄區教學資源飽和,小梘幼兒園修建完成後,將極大緩解小梘鎮幼兒的入園需求。作為小梘鎮唯一一所公辦普惠幼兒園,小梘幼兒園肩負了片區居民對優質普惠教育的渴望。
「小梘幼兒園於2020年6月開工,目前主體施工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今年9月1日能正常投入使用,按照『一教一保』(一名教師+一名保育員)標準,屆時能為小梘周邊老百姓提供270餘個學位。」小梘小學校長蔣義告訴記者。
孩子能夠接受優質的學前教育是關係每個家庭的大事,遊仙區將普惠幼兒園建設列為民生實事予以快速推進,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學前教育發展帶來的紅利。2020年以來,遊仙區新建2所公辦幼兒園(小梘、遊仙高新幼兒園),改擴建3所,預計新增公辦學位1175個。
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這是增量帶來的可觀變化。另一方面,為促進教育資源的更合理利用,遊仙區還從「存量」上入手,通過全面啟動普惠性幼兒園分級認定工作,進一步加大普惠幼兒園供給。通過「民辦園轉普惠園」的辦法,大力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使該區學前教育得到普惠、優質、均衡發展,實現學前教育從「幼有所育」向「幼有優育」邁進。
在歐家壩牡丹亭小區東方金寶貝幼兒園,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正和老師享受音樂課的魅力。據了解,東方金寶貝幼兒園建於2010年,是一家普通的民辦幼兒園,今年5月,在遊仙區教體部門引導下,這所幼兒園自願轉型為普惠性幼兒園,經過這次轉型,原本每個孩子每期5000元左右的保教費降低至3500元。
「我們這兒屬於城鄉接合部,因為提供的教育質量高,收費也是最高的,但高收費不利於幼兒園的長遠發展,也背離了我們辦學的初衷。」該園園長喬靜告訴記者,這次自願轉為普惠性幼兒園,是想讓更多因為學費高而卡在幼兒園門外的孩子能夠進入這裡,享受更好的成長環境和學前教育。
為進一步發展學前教育,遊仙區通過財政補助、綜合獎補、減免租金等方式對「民轉普」幼兒園進行支持。在此條件下,即使學費降低了,幼兒園也能維持教師的工資、日常開銷和正常運轉。此外,遊仙教體部門還通過派駐公辦教師、加大教學培訓、加大「民轉普」幼兒園教學質量督查,將教學質量與獎補掛鈎等方式,引導規範辦園行為,提高辦園水平。
2020年,遊仙區根據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區域居住人口分布,通過新建、擴招等措施,實現了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的目標要求;同時認定69所普惠性民辦園,全區普惠幼兒園數量達120所,普惠性覆蓋率達88.46%,「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文章來源:綿陽日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