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神最早出現於魯班有關,春秋末期,身為工匠的魯班為了護門,就模擬螺螄的形象,製作出了門鎖和門環,這是最初的門神形象。
東漢時期,門神也是經常能看見,但是形象發生了改變,變成了上層是展翅的朱雀,中層是銜環的怪獸鋪首,下層或雕成龍虎之狀,或雕成犟牛似的猛獸。這樣的門神比最初的螺螄更有強大的保護力。
然而,古代流傳最廣、最被人們信賴的門神,是人的形象。隨著社會的發展,古人又描繪出了騎紅馬、扛大刀式的門神。
後來老百姓在最熟知的古老神話中,選擇並確定了自己的門神,這是兩位上受黃帝
信任,下對惡鬼毫不留情的勇士,是弟兄倆,一個是哥哥,名叫神荼,另一個是弟弟,名叫鬱壘。傳說黃帝命此弟兄倆守在鬼門邊,一發現那些傷害好人、幹了壞事的惡鬼,便捉去餵老虎。人們崇敬執法嚴明的神荼和鬱壘,於是,就按照古籍中的記載和自己的想像,在左門上畫了神荼,在右門上畫了鬱壘,這就是流傳極廣的門神形象。他們身披盔甲,手持青銅鉞,很是威風,儼然是一對呼之欲出的虎將。
唐朝初年,李世民的手下有兩位將軍,一位是勇猛無比的尉遲敬德,另一位是戰無不勝的秦瓊。有一年,唐太宗患病,他常聽見有鬼在呼叫,尉遲敬德和秦瓊知道這件事情後,他倆自願戎裝為唐太宗守門,嚇得鬼不再來。於是,唐太宗在病癒後,立刻命畫工繪製二人像懸於宮門之上,從此平安無事。尉遲敬德和秦瓊這兩位將軍能鎮鬼的事情傳到民間,被人們尊為門神並畫在門上,與神荼、鬱壘一起成為門神的形象。
門神是民間貼在門上的神像,影響深遠,源遠流長,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歌謠說:「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門神儼然是一個主持正義、驅惡護善的勇士,概括了古代貼門神風俗的基本觀念,那就是渴望擺脫災難,擁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