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貼門神是中國自古已有的春節習俗,已經流傳了數千年,人們在一年之始的正月初一前夕在門上貼門神,保佑一家人全年平平安安。儘管都是保家護院,各家各戶所請的門神卻有些不同,有的是一對神仙菩薩,有的是兩個威武的將軍,都有哪些人物可以充當門神呢?
古代最早有記載的門神,是神荼和鬱壘二神,據《山海經》記載,他倆都擅長捉鬼,如有惡鬼出來騷擾百姓,神荼與鬱壘便將其捆起來餵老虎,邪神惡鬼見了他們都聞風而逃。後來人們為了驅邪避鬼,索性在門上畫出神荼、鬱壘的像,以達到衛家宅、保平安之效果。
到了明代,隨著《隋唐演義》等話本小說故事的流行,秦叔寶、尉遲恭二人成為最普及的門神。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徵戰天下殺人無數,登上皇位後夜間常做噩夢,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衛於宮門兩旁,唐太宗得以安然入睡。久而久之,唐太宗念及二將過於辛苦,命畫匠繪製二將畫像,手持鞭鐧,不怒自威,掛於宮門兩旁,邪祟不能侵。秦叔寶、尉遲恭二人作為民間最普及的門神,一直流傳至今。小說《西遊記》裡面,也有兩位門神的情節描述。
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交流,很多神仙在佛教和道教中都有。佛教寺廟貼的門神,很多是韋馱和珈藍兩位護法菩薩,也有貼四大天王的。有些地方的民間也受到影響。
明清時期,民間各種話本流傳廣泛,門神的形象也多種多樣。武門神不僅僅限於秦叔寶、尉遲恭,還有張飛、關羽;趙雲、馬超;馬超、馬岱;程咬金、羅成;嶽雲、狄雷;李元霸、裴元慶;楊宗保與穆桂英等版本。文門神則有魏徵、包公、文天祥和海瑞等一身正氣的清官,也有財神、福祿壽三星等等。
抗日戰爭時期,很多地方把傳統門神換成了抗日軍民的形象,表現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到底的決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貼門神的意義已經從驅鬼闢邪變成了求吉利、保平安的一種祈福的方式,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將這些富有文化內涵的風俗習慣傳承下去。
門神要分別貼於兩側門扇上,畫中的門神要相對而視,這樣才是門神的正確貼法,可不要貼錯門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