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一:所有人搞金融,我開米粉店搞實業

2021-01-11 觀察者網

十年前一位北大畢業生賣豬肉曾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非議不斷。現如今的北大碩士去賣米粉,大眾坦然接受,創始人非常淡定坦然。合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引人流,讓它成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傳統的餐飲業變得更加好玩。在移動互聯時代即使做很小眾的產品也能很好地活下去,這是一個商業文明和科技不斷進步時代,是社會的幸運,更是每一位個體的幸運。

今年四月,《我碩士畢業為什麼賣米粉》在朋友圈廣為傳播,此文的作者是米粉店「伏牛堂」的創始人張天一,生於1990年,北大法學碩士。創業三個月後,最令他興奮的收穫不是把店「做大、做強,有更多店、融更多錢、招更多人」,而是……?以下為他在一個沙龍的講話全文:

一、不想堵車才騎自行車

簡單的說我就是賣米粉的,我的店叫伏牛堂,今年4月4號成立。最早是由我和三位小夥伴,湊了10萬塊錢,找了高大上的環球金融中心的地下室的拐角,開了一家30平的、比路邊攤好一點的牛肉米粉店。到今天伏牛堂運作三個月,我們更好、更強大的朝外SOHO店也開起來了。三個月,我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首先團隊成員從原來的4個人變成了現在的14個人,以及場所由最早的30平方變成了現在的180平方。短短三個月,我們的人員翻了將近300%,場地面積翻了將近400%。我遍查人類發展史,達到這樣快速發展的組織好像只有一個,就是我們黨。所以目前來看,伏牛堂還是一個比較有前途的企業。

現狀看來比較風光,但不妨把鏡頭倒回三個月前,看看我們的苦逼歲月。我們是怎樣開始的?以及我們為什麼要賣米粉?

說到賣米粉這個話題非常沉重,因為就在半年前,我還是一個應屆畢業生,面臨著找工作的問題,從來沒想過創業。我學金融法,工作去向很窄,苦逼的人去金融街,牛逼的人去投行。所以找工作時,我產生了兩個困惑。

第一,所有人都去投行搞金融,誰來搞實體?投行的錢投給誰?我發現現在不是項目招投資人,而是投資人追著項目跑,錢沒地方去。

第二,當所有人都去擠僅有的幾個選擇時,卻有大把的工作沒有人做。這就像我每天去伏牛堂上班,路過國貿時的一個場景:三環路上永遠在堵車。國貿是個好地方,大家都想去,可更有可能的結果,不是大家都到了這個好地方,而是都堵在了通往好地方的路上。

所以每天早上八點半,我最爽的一件事,就是騎著我的破二手自行車,慢悠悠把一輛輛奔馳、寶馬、豐田、本田甩在身後。創業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個被動選擇,我不想堵車,所以選擇騎自行車。我們是非主流創業者,被逼出來的,恐懼一種生活,所以選擇另一種生活。我們知道如果做不好,只能苦逼的回到不想過的生活上去。

這就是我創業的初衷。決定賣米粉時,心裡壓力非常大。碩士畢業出來賣米粉,怎麼跟老師、朋友、周圍人說?困惑很大,心理負擔也很大,幾宿幾宿地睡不著覺。直到有一天,我北大的導師吳先生給我講了一個50年代中國發生的事情。

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接見北京的一位掏糞工人。他是全國的勞模,當時劉少齊主席握著他的手說了一句這樣的話:「你我本無不同,只是分工有別,都是為人民服務。」這個故事是一個50後講給我這個90後聽的一個發生在50年代的故事,居然給了我非常大的觸動。他給我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一件再小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做,做一輩子,最後都會實現你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別拿網際網路思維說事兒

很多人說伏牛堂是一個網際網路思維經營的米粉店,對於這種論調,我只有兩個字回應,呵呵。我們就是一個賣米粉的,最終吃到嘴裡的就是一碗米粉。所以要澄清一下,我們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米粉店,雖然在今天這樣一個網際網路平臺上演講,但跟網際網路關係真心不大。

但是作為一群在網際網路時代從事傳統行業創業的年輕人,網際網路到底有沒有給我們帶來改變呢?這一點我不能否認,網際網路確實對我們的商業是有影響的,但僅局限於三點:

1、藉助網際網路吸引人流。

我們只有10萬塊錢,10萬塊在北京找一個像樣的地方,搞裝修、搞風格,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找來找去最後找到環球金融中心地下室的拐角,一個沒有人敢接盤的地方。但是我們一看樂了,這就是我們要的地方,一流的商圈、十流的位置。我們相信網際網路可以給我們引來人流,所以愉快地選了這兒。

2、藉助網際網路精確找到消費者。

湖南米粉在過去的一百年間,都沒有在北京打開過市場,因為它又油又辣,根本不是北方人的菜。包括今天也有很多人給我們伏牛堂提建議,說你的米粉太辣了、太油了等等,但是我的米粉依然是這麼油這麼辣。因為我清楚地知道,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我能精準地找到北京大約30到40萬接受我這個口味的湖南人。我不需要滿足2000萬人的胃,我只需要堅持做我自己就好了。

3、藉助網際網路保持核心競爭力。

傳統的餐飲是封閉、保守的,它全部的核心秘密在於廚房,廚房的核心秘密在於招牌菜的配方。可是對我們而言,我的廚房是開放、公平、包容的,伏牛堂的核心配方我們會以漫畫的形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訴大家,如果感興趣甚至可以來伏牛堂找我教你。我清楚地知道,既使我交了這個配方,明天我旁邊出現伏豬堂、伏雞堂、伏狗堂,但跟我們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真正的生機在於我們運營了三個月,我們有了8個QQ大群、3個微信大群,以及微博上這將近1萬人的湖南人的粉絲群體,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這三點是網際網路對伏牛堂這樣一個傳統餐飲企業帶來的改變,但遠遠沒有到思維的層面上。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總結網際網路對我們的影響,我總結了一句這樣的話:網際網路為我們4個一無所有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堅持做自己的機會。要知道在傳統時代,一個人沒有資本,面對強大的社會與現實,要談自己、做自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至少現在看起來,我們做到了。

三、需要的不是被改變 而是尊重和理解

做了三個月,最大的收穫在哪兒?我現在發現創業三個月,最大的收穫跟我在創業之初所預期的不太一樣。創業之初我懷著勃勃的雄心,想改造餐飲這個傳統行業,把它做大、做強,有更多店、融更多錢、招更多人。目前來看這些都做到了,但不是我最興奮的東西,我最興奮反而不來自於創業本身,來自於別的地方。

剛做伏牛堂時,只有我們4個合伙人。牛肉是我們自己切的,自己炒的,自己燉的;米粉是我們自己進貨、自己泡,自己發,自己煮。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做,所以在最開始創業時,我們有兩個身份。第一,創業者。第二,基礎的體力勞動者。我最大的收穫不是來自於創業,而來自於我們作為基礎的體力勞動者。

在從事基礎的體力勞動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我要跟很多以前接觸不到的社會的邊邊角角打交道,賣菜阿姨、垃圾房大叔、保安哥哥……跟這些人打交道,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態,會有一個震撼式的改變。那就是曾經你在進入這個行業時,你想改變世界的想法是錯的,因為對這個社會絕大多數人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被改變,而是尊重和理解。

舉個例子,伏牛堂環球金融中心店的東南角是一個雞蛋灌餅攤,一家三口,大哥大姐還有一個不到10歲的小妹妹。旁邊是一輛鋪著棉絮板車,三個人輪流賣餅,誰累了誰去睡覺。在伏牛堂有時幹得非常累,對客人沒辦法笑,我去那兒買雞蛋灌餅,他們依然微笑地跟我聊天。這時我就意識到,我這種累跟他們比,真的是一種書生式的無病呻吟。

再舉一個例子,伏牛堂早期有很多新聞媒體關注,天天跟著跑。有次兩位電視臺的同志,一直跟我們拍一個紀錄片。那會兒我們每天工作到晚上2點、3點甚至更晚,一天我們已經兩點鐘收攤了,攝像大哥跟我商量說,我們去環球金融中心旁邊的天橋上,你擺一個45度角仰望星空的造型,我們拍一個空鏡吧。我當時直接無語了,我說:「哥,不行,我太累,我要回去睡覺了。」就回去了。

等到第二天早晨這兩位同志又來了,全在那兒狂打噴嚏。我問他怎麼回事兒,他說當天晚上我沒有去,所以他們兩個人單獨扛著攝像機去天橋上拍天橋去了。4月份北京的晚上還是比較冷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不是我一個人累,不是我一個人苦,其實媒體同志也很苦,誰願意跟著一個90後的小屁孩,深更半夜拍東西還求著。所以從那兒以後但凡見到有媒體同志來採訪,我只要有時間,一定不給通稿,一定跟他聊,儘量地配合。

經歷了這樣三個月的歷練也好、體驗也好,我發現現在我的生活節奏改變了。在馬路上遇到發傳單的同志,我一定接過他的傳單對他笑一下,因為我自己給伏牛堂發過傳單,我知道這個事兒有多難。每天用完洗手間,一定要把洗手間擦乾淨,因為我自己給客人收盤子,我知道保潔阿姨一大早起來收拾洗手間有多難;晚上回家看到門口站著的保安大哥還是早上那位,我一定對他笑一下,因為我自己當服務員,我知道腳在地上站一天是什麼樣的感覺。

這可能是我創業三個月以來最大的收穫,我曾經想,如果我畢業了直接去當公務員、去當律師,我會想什麼?說我想的更多的可能是公務員怎麼更快地升遷,律師怎麼更快地當上合伙人。雖然學校教過我為人民服務,但我從來沒有在學校裡見過什麼是人民。所以,如果有一天伏牛堂確實經營不善,我回到老路循規蹈矩的生活,怎麼辦?可能我真的會坐下來,安安靜靜地想一想,如果我是公務員,怎樣為人民服務。我這個年紀,可能是心懷夢想、迫切要實現個人價值的時候,這時如果一些事情給我們點醒一下,告訴你應該考慮考慮怎麼才能為社會創造什麼樣的價值,這可能是人生一輩子的財富。

四、餐飲也可以很好玩兒

伏牛堂一個傳統餐飲企業,可又是一群90後在做,在尊重傳統行業規律的基礎上,難道它不應該變得更好玩兒嗎?我同意這點,只要我們把米粉做好,伏牛堂它應該更好玩兒,那怎麼來玩兒呢?

第一個主題叫連接。有一句話叫做萬物皆可連,不僅人跟人之間可以連接,事情跟事情之間也可以連接。所以未來在做好米粉的基礎上,我們會把一切看上去跟米粉沒有關係的東西,都連起來。我們花7天時間統計過一個數據,發現來伏牛堂消費的顧客超過45%是湖南人。那未來伏牛堂能不能做大數據企業,能不能針對顧客群挖掘數據,甚至說米粉是免費的,我製造一些消費場景,去賣湖南人需要的東西。

例如這件霸蠻衫,不是湖南人只會覺得這兩個字很怪,湖南人就明白其中意思。這本來是我們所有的夥伴穿的衣服,但不停有湖南人問賣不賣,現在已經賣掉300多件。未來的伏牛堂有沒有可能一半吃米粉,一半是服裝店呢?我覺得是有可能的。

第二個主題是沙龍。

普通連鎖餐飲企業是一切都要標準化,但我們不這麼做。我們第一家店是拉麵風格,第二家就是咖啡店風格,用的是皮沙發。北京有車庫咖啡,為什麼不能有車庫米粉呢?為什麼大家不能邊吃米粉邊聊事兒呢?現在我們就在辦這樣的沙龍,效果很好。

第三個主題叫牛掰。

你來店裡吃米粉,店員跟你掰腕子,贏了免費,輸了付雙倍,多的錢我會捐給公益組織。未來我希望伏牛堂每一個店都好玩兒,都能給顧客帶來不同的體驗。

再比如在北京做湖南米粉,最難的是南北方的水質有別。我們就想有沒有可能用科技手段來解決,就跟大洋彼岸的美國公司聯繫,問3D列印能不能列印牛肉米粉。米粉沒聊明白,但下半年他會推出一種專門列印食物的3D印表機,確定至少能夠列印一種糖果,叫伏牛糖。我們也不知道它有什麼用,純屬因為好玩兒。

這就是我對伏牛堂的一個預期,能夠把很多靠譜、不靠譜的想法馬上實施。就像手機一樣,可能我們傳統的店只是一個手機而已,未來真正的價值取決於,我們有多少好玩兒的App加載進來,讓它的功能更加強大。

五、未來要賣掉十萬碗粉

我們盡力地讓伏牛堂更有趣,但還是會反覆遇到一些朋友說,我們做的事情不像改變人類未來的科技企業那樣炫酷。但我前幾天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當年人類登月時,整個計算機系統的運算能力趕不上今天的一臺iPhone,但當年人類就是憑著這樣的科技,邁上了走向探索外太空的第一步。而今天每個人都拿著這樣一臺可以把人類送上月球的手機,幹的事情卻是刷朋友圈、刷人人、刷微博。我得出的結論是,改變人類未來的從來不是科技。科技是手段、是工具,不是目的,改變人類的只能是我們人類自己。

在這個人人都在談顛覆、談改變的時代,我認為真正炫酷的事情,是能不能讓人回歸人本身,回歸人性。所以我堅定地認為,那些每天在我伏牛堂上演的事情,就是一件酷眩的事情。一位寫字樓裡衣衫革履的先生,或衣冠楚楚的女士,他走進了我的店,點了一碗又油又辣的米粉,10分鐘之後,他衣冠不整、滿頭大汗,更有甚者哎呦喊辣。或者一個原本口音夾英夾中的人,吃了一碗米粉後會統一地變成湖南的塑料普通話。

這種人心的回歸是我認為最炫酷的事情,它和做谷歌、做App一樣有趣、有意義。在這樣一個大家都在談情懷、談思維的時代,我覺得與其整天談這些有的沒的,不如好好地把我的粉賣好。因為當一個時代大家都追捧一個東西的時候,恰恰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個時代缺這個東西。

未來的伏牛堂的願景是什麼?截止到今天我統計了一下,我們在三個月的時間,賣掉了15301碗粉。接下來的半年時間,有人問你要開多少家店、融多少錢、找多少人,都不是,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賣掉10萬碗粉。我是一個金牛座,很土的星座,我又是湖南人,很土的一群人中的一個,所以土上加土,創業這樣的生活總讓我覺得很虛浮、很不踏實。我寧願把我的目標化成一碗又一碗的粉,這樣我很踏實。

如果有投資人決定投資伏牛堂,我可以給一個投資建議,就是你對伏牛堂的估值永遠不要是不靠譜的千萬、億這種單位,沒有意義。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土得掉渣的企業,我發明了一個估值單位,叫頭牛。我們現在賣掉了1.5萬碗粉,總共用掉了1.5頭牛。到年底如果我們順利地賣掉10萬碗粉的時候,我希望投資人給我們的估值是7頭牛。

謝謝大家。

以下為張天一與騰訊產品家的對話:

Q1:剛開始創業時怎樣找到團隊成員的?

張天一:我感覺早期創業公司招人,跟傳銷組織找人的方向是一樣的,沒有任何現實的回報,所以只能從朋友、親戚等身邊的人開始下手。早期招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是搞股權。激勵是沒有用的,你必須讓人對你這個組織先負上責。我的三個合作夥伴,一個準備要出國的,一個是實習的,還有一個我表弟,都是這樣一樣的情況,比較像傳銷。

Q2:選擇風險投資機構時比較看重哪些方面的?

張天一:我是做傳統行業的,一般接觸的投資人都是做TMT的。所以就一個原則,問我毛利率、流水的話,這種投資人我們是不合作的。你跟我聊流水、平效,我就不聊了,你想投就投,不投我就不管了。

Q3:怎樣保持自己創業的動力?

張天一:行為動機理論說一個人的動機有兩個,一個是積極的因素,一個是消極的因素。絕大多數的創業者把創業當做一種信仰和追求,但對於我們而言,我是被動創業,好像後面有一個狼在追我一樣,必須保持前進的動力。

Q4:怎麼給自己開工資的?

張天一:我們就像是早期是根據地建設的紅軍,同工同酬,所有員工工資都是一樣的。海底撈的高管曾想空降我們這兒,我說你降一半工資,他說不接受,那就不要來了。

Q5:對於短板有什麼思考?

張天一:我最近有個困惑就是,突然有點兒思考不明白人生意義,不知道創業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伏牛堂我有信心把它做到20家、30家連鎖,但是有什麼意義。技術上的問題都很好解決,但缺乏更上層的一些思想來指導,創業是一件很瑣碎的事情,通常沒有時間去讀點兒哲學、宗教的東西。所以還是希望最後終極的目的,我能夠搞得更明白一點。

相關焦點

  • 北大碩士創業開米粉店 每日限量供應需提前半天預約
    近日,張天一和他的米粉店生意火爆。他的名字時常與「北大碩士」、「90後」聯繫在一起。雖然不喜歡被貼上標籤,但從北大法學院畢業後選擇開米粉店,還是讓張天一賺足了眼球。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張天一和他的米粉店最近很火。他的名字時常與「北大碩士」、「90後」聯繫在一起。雖然不喜歡被貼上標籤,但從北大法學院畢業後選擇開米粉店,還是讓張天一賺足了眼球。
  • 同樣是賣米粉,這個90後開的米粉店為什麼這麼特別!
    伏牛堂米粉店創始人——張天一,一個90後開米粉店,經過自己的努力最後致富。要開店,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麼開?他是這樣來的,一是開店,二是要把產品標準化,很多人會問打算開多少?他會說,當你真正了解網際網路的時候,就會知道它對一個商業模式的影響,就不會擔心開多少家店的問題了。
  • 5年前被董明珠怒斥,跑去賣米粉的北大碩士,如今過得怎樣?
    在大部分人的眼裡,考上這樣一所好學校,不光體面,更重要的是,未來的道路也似乎變得敞亮起來。  然而有的人並沒有依著尋常的方向走,他當年放棄了自己的高學歷帶來的機會和捷徑,轉身做起了身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的職業——賣米粉。這個不走尋常路的人就是張天一。
  • 創業|辭職了,他開了一家米粉店,一個店內活動多了300老客戶
    有人說,創業的風險很大,但其實我們幹什麼都有風險,人活著本身就是一個風險投資。想一想如果我們打工一個月掙1萬塊錢,一年能攢下來多少錢?努力奮鬥個10年,幸運的話你可以用貸款買個房子。但房子是有了,人也從此被鎖在了單位裡,不敢輕易挪地,你想換個方式工作,估計是不容易了,這種生活不是大眾所期待的。
  • 南方盛行的米粉,開一家店要多少錢?
    米粉是以大米為原料製成的一種特色小吃,在我國南方地區尤為盛行。不知是因為傳統飲食習慣的原因,還是因為米粉上好的口感與健康營養特質的吸引,米粉擁有的忠實消費者極多。很多餐飲從業者都想開一家米粉店,那麼米粉店要多少錢呢?開米粉店需要多少錢,不可單憑一句話定性。
  • 她靠一碗米粉,開3500+店的選址秘籍是什麼?
    一小吃創業「第一條要素就是位置」無名緣米粉的創業經歷或許可以給不少創業者提供參考。說起米粉,消費者可能首先聯想到是川湘地區美食,但無名緣米粉卻是從哈爾濱起家的。2009年無名緣米粉在哈爾濱開了第一家店,在東北經營南方小吃,無名緣米粉首先押注的是差異化,填補市場空缺。
  • 湖南老闆開米粉店,「一碗粉賣6塊錢」,到手35萬,看懂你也行
    米粉,是湖南美食裡的瑰寶。就像武漢熱乾麵和重慶小面一樣,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精氣神。嗦粉,對湖南人來說也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享受的事情。每天早上起來嗦一碗粉,神清氣爽一整天。隨著現代商業的演進,湖南米粉店也是開到了全國各地。大家想一下,一般來說像小麵館,米粉店這樣開在街邊,整個店面可能就只有10多平米20平米的店,怎麼經營生意才好呢?
  • 浙江小夥開米粉店,變著花樣給顧客少錢,月收10萬,怎麼做到的?
    我有一個朋友,之前看到網上在炒作「摔碗酒」,哎呀,那是直接毫不猶豫地就複製了一家店,結果顯而易見,虧得淋漓盡致。餐飲,也是一種不可隨意效仿的,特別是模式,你看到的只是老闆給你看到的,但更深層次的,你永遠摸不透。餐飲經營的路上,誰沒有吃過幾次虧呢?吃虧不要緊,重要的是這些「學費」交得要有價值。
  • 真的能先開後買?天貓的汽車金融是怎麼回事
    文/搜狐IT 張睿最近的天貓汽車節與網際網路金融結合搞了點新花樣,能「先開後買」,還能分期購買,還與阿里小貸、餘額寶有關係,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不妨來梳理天貓汽車金融的幾個要點,搞明白他們是怎麼玩的。
  • 香港老闆:一個疫情搞到所有香港人筋疲力盡、百業蕭條同前路茫茫
    回港後,Maggie與Steven經營臺式餐廳,分店開完一間又一間,但去年7月突然在社交平臺表示要與餐廳割席,原因是她沒辦法接受不受尊重的對待,鑑於當時香港的疫情問題,Maggie一家三口決定返臺灣生活。正當大家都羨慕她的生活自由之際,Maggie只在臺灣住了3個月,突然舉家回流返港,並在疫情第四波爆發的時候,與老公再開餐廳搞臺式飲食,並聘請舊店一班被炒夥計。
  • 為什麼Costa瘋狂關店 星巴克還有錢搞投資?
    曾經備受資本青睞的連咖啡,在 " 消失 " 一百多天後高調回歸,宣布取消所有線下門店,轉向銷售預包裝咖啡。而瑞幸,在爆出財務造假後,低調了許多。至於星巴克,也交出了史上最差成績單——2020財年第三財季單季(截至今年6 月28日)虧損6.78億美元,總營收下跌38%,美國地區同店銷售額下降40%,訂單量下跌52%。
  • 小米之家37店全省齊開,河南米粉購物、體驗更方便
    其中,河南省共有37家新店盛大揭幕,以最新、最潮的方式與廣大米粉見面。此次,河南小米之家加速了商圈門店的加密進程,幾乎實現了核心商圈的全覆蓋;同時,空白市場逐步突破,眾多縣級門店也已加入新店開業中,進入了更多米粉的視野。在未來一年,讓每個縣城都有小米之家,讓每個米粉身邊都有小米之家。開業當天到店,更可獲得小米巨能寫1折購等專屬開業特惠。
  • 新開業的米粉店有多瘋狂?1個月收回10萬成本,1年開起了8家分店
    有一個客戶開了一間米粉店,轉讓費、裝修費、設備等,加起來大概投資了10萬塊,大家都知道,現在開米粉店的人有很多,所以這位客戶在開業之前,就有所規劃,找做我的朋友,請他幫忙設計了一個開業活動的方案。因為他的未雨綢繆,提前找營銷專家設計了開業活動方案,不僅1個月就收回了成本,而且1年時間,迅速開起了8家連鎖店!今天帶大家看看,這個活動是怎麼設計的? 首先活動的主題很簡單:顧客充值200元辦卡,可以免費吃米粉1個月,1個月後再用這張充值卡正常消費」!顧客一聽,有這麼好的事情,可以免費吃一個月!
  • 搞副業,明星「同是天涯淪落人」?
    搞副業,明星「同是天涯淪落人」?怪不得我那麼多趟生意都倒閉了。」對此,黃曉明笑說,「一樣一樣,大家同是天涯淪落人。」這也引發社交媒體熱門話題,那些年明星們搞的副業,咋都黃了?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張楠  「專注演戲型」秦海璐:做的生意都倒閉了  看了節目,有網友扒出,秦海璐在做客一檔訪談節目時提到,自己嘗試開過理髮店、火鍋店和廣告傳媒公司,都相繼倒閉。
  • 羅永浩微博評論區力挺搞機少女 並稱小米為前同行
    並提到正在等待事人@搞機少女提供證明協助我們再自查。如果對方明確申明不再提供,或我們確信對方不會提供,將採取下一階段行動。徐潔雲微博  對此搞機少女回應稱:「我真是領略到部分米粉的攻擊力了,就此事我再說最後一遍」。  1、沒有幕後黑手,沒有收一分錢,請你們不要再誹謗!
  • 當武漢和世界搞cp……
    這年頭,什麼都跨界搞聯合。 周黑鴨搞起了美妝,大白兔出了唇膏,雞尾酒有六神花露水的味道…… 如此想不到的搭配數不勝數。 WHat君瞬時腦洞大開,如果武漢與世界搞cp,會有何種化學反應?
  • 長沙菜市場裡的小破店,一天只開4.5個小時,20多年只賣1碗米粉
    來湖南不吃米粉等於白來,但是湖南省122個縣,包含長沙縣人,都嫌棄長沙米粉,認為長沙米粉是湖南最難吃的米粉,很多人都說湖南米粉的代表就是圓粉,在長沙吃粉還要被問恰圓還是恰扁,單單這句話就沒底氣了,其實對於一個外地人而言,長沙米粉已經很好吃了,比如說這家菜市場裡面藏著的玉林粉店,就成為網紅店。
  • 搞虛假訴訟倒蝕一把米
    兩公司合謀造假搞虛假訴訟,欲通過法院判決獲得優先受償權。沒成想,造假價格被律師、法院識破,偷雞不成蝕把米,分別被罰款10萬元。某置業公司將建築工程發包給重慶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實業集團)施工,雙方於2010年10月10日籤訂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某實業集團於2012年進場施工。2015年8月31日,某置業公司向某實業集團出具了《債務確認書》,該債務書載明:截止2015年8月31日,某置業公司欠某實業集團工程進度款1428.28萬元,並約定了付款期限,雙方還編制了《工程結算書》。
  • 喜茶又搞事情了!它開了一家寵物主題店!想脫單,就帶著狗子去喝喜茶...
    前不久,喜茶居然開了一家寵物友好店! 店內的萌寵設計牆,更是喜茶聯合塔卡沙主理人為寵物店設計主題插畫,毛茸茸的質感 寵寵友好T恤、寵寵友好口水巾、寵寵友好貼紙…喜茶和塔卡沙主理人童雲合作的周邊也萌得讓我叫出聲
  • 萬向系脫實業向金融?魯偉鼎時代的萬向變了
    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偉鼎但這只是萬向金融版圖的冰山一角。萬向系創始人魯冠球去世後,他的兒子魯偉鼎去年底接任萬向集團董事長。不過,這位曾在早期投資華誼兄弟的年輕才俊顯然更喜歡金融投資,而非萬向系起家的汽車零配件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