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都很怕水?非洲存在「溼地獅子」,肌肉更發達,擅長水中捕獵

2020-12-06 大貓來了

導讀:獅子都很怕水嗎?並不。在非洲存在著「溼地獅子」,和很多喜歡在陸地上捕獵的獅子不同,它們擅長在水中獵殺非洲水牛。那麼,溼地獅子有哪些特點?它們和生活在乾旱草原上的獅子是如何分離和基因差異的?又該如何保護好它們?本文為你一一解答。

圖:一隻怕水的非洲雄獅

獅子是非洲最具象徵性的動物之一,幾乎每個前往非洲觀看野生動物的人,都會把獅子列入「必看」名單。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獅子不會像老虎那樣在水中泡澡乘涼,也不會像美洲豹那樣在水中捕獵,而是一種十分怕水的大型貓科動物,除了飲水外不喜歡接觸水,更不喜歡跳入水中,哪怕是在炎熱的中午,通常也是選擇在樹蔭下乘涼。但事實上,這樣的「印象」只代表了大部分獅子。有些獅子,可是當之無愧的「水中殺手」。

溼地獅子:肌肉發達,喜歡在水中捕獵的優秀獵手

位於非洲國家波札那北部的奧卡萬戈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三角洲,也是一塊草木茂盛的熱帶沼澤地,而它的周圍,則環繞著比較乾旱的卡拉哈裡沙漠草原。在這一大片土地上,生活著數量眾多的獅子,這些獅子也是自然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奧卡萬戈三角洲部分景觀

為了研究這些獅子的遺傳情況,科學家在許多不同的獅子身上採集了組織樣本,並從這些組織樣本中提取DNA,研究它們的基因,以及不同個體之間在遺傳上的聯繫。結果,科學家發現了兩個在遺傳上有較大差異的獅子種群:分別是生活在半乾旱的卡拉哈裡沙漠草原上的「旱地獅子」和生活在奧卡萬戈三角洲溼地的「溼地獅子」。

圖:生活在卡拉哈裡沙漠草原上的旱地獅子

圖:生活在奧卡萬戈三角洲溼地的溼地獅子

溼地獅子的出現想必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和經常在陸地上捕獵的獅子不同,溼地獅子根本不怕水,它們不僅喜歡在小溪中穿行,在深水中遊泳,更是練就了一身在水中獵殺非洲水牛的本領。母獅還會經常帶領幼崽在水中遊泳,以適應水環境,鍛鍊肌肉,增加身體的協調性。由於經常在水中活動,溼地獅子的肌肉也更為發達

圖:一隻在水中獵殺水牛的母獅,吃飽後打算回家,可以看出它的肌肉十分發達

旱地獅子和溼地獅子相距大約500千米,在地理隔離不明顯的情況下,卻不存在基因交流。科學家原本以為是當地的牧場、柵欄以及人為景觀阻礙了兩種獅子之間的基因交流,但觀察發現主要是棲息地類型的差異導致的。也就是說,生活在溼地的獅子並不喜歡來到沙漠草原上,而生活在沙漠草原上的獅子也不喜歡來到溼地。

旱地獅子和溼地獅子的遺傳差異是如何導致的?

研究了古地質環境以及旱地獅子和溼地獅子的線粒體DNA(mtDNA)後,科學家推測,非洲的原始獅子種群起源於非洲中南部的內陸溼地。也就是說,最初的獅子都是生活在溼地周圍。在過去幾百萬年的時間裡,氣候不斷發生變化。更新世時期(約2588000年前到約11700年前),沙漠不斷擴張,一些溼地被沙漠隔離成「孤島」,一些獅子種群從溼地中分離出來。

圖:生活在卡拉哈裡沙漠乾旱草原上的獅子

這些脫離溼地的獅子,面對著嚴峻的生存壓力,它們被迫逐漸適應了在冬季水源匱乏的熱帶稀樹草原上的生活。隨著氣候變化的緩和,它們利用不斷擴大的草原和獵物資源,進行多樣化的種群擴張,最終的結果是,演化出了一系列適應不同生態環境、有著不同行為方式的獅子種群,成了非洲大草原上的「生存專家」(生活在溼地生物獅子更不容易受到氣候惡化的影響)。反過來,這些獅子種群又和原始的溼地獅子種群產生了一定的遺傳隔離。

圖:溼地獅子在水中獵殺水牛

這樣一來,我們就不會奇怪:如果獅子學會了在奧卡萬戈三角洲溼地狩獵,那麼它們可能不知道如何在乾燥的卡拉哈裡沙漠草原生存;反過來,如果獅子學會了在乾燥的卡拉哈裡沙漠草原上狩獵,那麼它們就不會具備在水中獵殺水牛的知識。由於兩個種群互不來往,彼此之間的基因差異也就越來越大。

溼地獅子的出現對獅子的保護工作有何啟發?

在19世紀,整個非洲大約生活著100萬隻獅子,但是如今僅剩下2萬多隻。獅子數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大面積喪失和人為過度獵殺。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為了支撐更多增長的人口,人類大量侵佔了獅子的棲息地,並將獅子的棲息地分割成一個又一個的「孤島」。在每一片「孤島」中,包含的獵物、水源及適宜的棲息地面積十分有限,無法支撐更多的獅子個體生存。除此之外,處於「孤島」之中的獅子,由於無法與外界的獅子交流,這樣就增加了它們近親繁殖的風險,進而給脆弱的獅子群體帶來更大的生存壓力。

圖:溼地獅母獅從容不迫地帶著幼崽過河

由於人類對環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壞,這樣我們就很容易以為獅子種群的分散是由於人類原因造成的。為了彌補「人類犯下的過錯」,保持獅子種群的連通性,讓各個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不受到阻礙,非洲的一些動物保護工作者通常會採取一些措施,比如:清除不同獅子種群之間的障礙,連接獅子種群;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會把部分獅子個體從一個種群人為地遷移到另一個種群,以減少近親繁殖。

但是,如果不弄清問題的根本所在,類似這樣的一些人類「自以為是」的措施有時會出錯,並給獅子的生存帶來更多的麻煩

圖:一個旱地獅子的獅群

比如,生活在卡拉哈裡沙漠草原上的旱地獅子和生活在奧卡萬戈三角洲溼地的溼地獅子,雖然相隔僅500千米左右,但導致它們分離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人類,而是遠古時期氣候的變化。一旦動物保護工作者將其中一個種群的獅子個體轉移到另一個種群中,由於它們已經適應了獨特的自然環境,將對新的環境無法適應,進而難以生存下去。這樣一來,這些「保護措施」將適得其反。

遵循動物的適應性進化,保留不同獅子種群的自然差異

針對溼地獅子和旱地獅子的基因及棲息地差異的研究告訴我們:有時候自然界中的一些獨特動物群體的生存模式,可能不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或許是適應性進化的結果——動物在分支發展過程中,局部結構和功能發生了變化,以適應特殊的環境,所以不同的物種乃至不同的種群存在於各自特定的區域。

圖:溼地獅子已經適應了溼地的生存環境

因此,溼地獅子和旱地獅子的自然差異需要保留,它們獨特的適應性對它們的生存至關重要。如果想使獅子這種大型貓科動物長期地蓬勃發展下去,就必須要保留這種獨特性和多樣性,貿然地移動它們只會降低它們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的生存能力。人類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幫助獅子提高在特定棲息地類型中生存的機會,這或許是目前最好的保護策略。

相關焦點

  • 它們比獅子更擅長捕獵,比黑猩猩還聰明
    在人們的傳統認知裡,斑鬣狗幾乎和智商兩個字搭不上邊,要不是天生一副好牙口(超強咬合力)和耐力出色,以它們經常搶奪其他掠食者獵物的作風,早就被非洲大草原上強大的獅子清除乾淨了。其實作為動物界中「大反派」的標杆,斑鬣狗不但智商高,而且它們甚至比黑猩猩更聰明!
  • 母獅捕獵不成反被虐殺,為什麼非洲野水牛是獅子都發怵的存在
    和獅子一樣,非洲野水牛也是群體生活,最大的非洲野牛群甚至能夠達到千頭以上,即便是小群生活的非洲森林野牛也會保持二十頭左右的族群。非洲野水牛擅長群體作戰,來應對獅子的捕獵,龐大的非洲水牛方陣,水牛的速度可以達到60千米每小時,而獅子的速度和耐力都不如水牛,如果躲閃不及,被巨力的鐵蹄任意踩踏,頓時便會骨斷肉裂,甚至被踩成肉泥。
  • 有人說:獅子害怕鱷魚,而老虎不但不怕還能捕殺?是真的嗎?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獅子和老虎都是陸地上的的「王者」,而鱷魚則是「水中霸主」,它們都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而且一個生活在陸地上,一個生活在水裡。按理說,應該沒有什麼衝突點。但是在現實中,老虎卻能捕殺鱷魚,而獅子則有些懼怕鱷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真的是老虎比獅子要強?
  • 自然界中的「捕獵高手」,獅子依靠「團隊合作」,虎鯨依靠聲音
    獅子在捕獵的時候很講究「團隊合作」,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提高捕獵的成功率。草原上除了獅子以外還有大量的動物,很多動物的奔跑速度非常快,甚至超過了獅子本身。所以獅子想要依靠速度取勝,幾乎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獅子在捕獵的時候,都是通過圍獵的方式來捕食獵物。 再者,獅子雖然身軀龐大,但是心臟卻非常小,所以不適合長時間的奔跑。
  • 大象遇到一群獅子,它會跑嗎?其實獅子怕大象
    非洲大草原上動物種類非常的豐富,草原上真正的無冕之王其實是我們最熟悉的動物之——大象,在非洲,非洲象絕對是凌駕於獅子之上最厲害的存在。如果沒有人類的偷獵,非洲象基本上沒有天敵。在非洲,當很多動物都過著心驚膽戰的日子時,非洲象的生活可以用恣意瀟灑、肆無忌憚來形容,畢竟,作為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哪怕是獅群,大象也沒有什麼好怕的,畢竟,除了自己的大塊頭,大象本身也擁有著多種超級強悍的武器。根據動物學家的介紹:如今大象一共分為兩種,分別是亞洲象和非洲象。
  • 獅子捕獵的獵物都比老虎的大嗎?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捕獵的獵物體型越大,則這種動物的戰鬥力就相對更強一些。而且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獅子捕獵的獵物都比老虎捕獵的獵物要大很多。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的來看一下兩種動物的捕獵習性。
  • 僅次於獅子存在的動物,攻擊方式卻是「掏肛」!當地人都直呼害怕
    每個動物無論大小,無論陸地動物還是水中種類,亦或是兩棲物種,也都有著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和捕獵技能,這些習性讓觀察它們的我們津津樂道,甚至為了觀察某一種動植物的捕獵方式往往要在一個地方蹲守上月的時間有餘,其精神是我們非常值得稱讚的人了。下面介紹的就是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的一種物種——斑鬣狗。
  • 非洲獅子爬上陡峭懸崖,打破不擅攀爬的傳聞,不愧是貓科動物
    因為古人對待貓科動物的了解不深,在我們古代的民間傳說中,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故事:老虎在年幼的時候拜貓為老師,跟隨貓學習各種各樣的捕獵本領,在學會各種捕獵本領後,狠心的老虎忽然變卦想要吃掉貓。這時候貓一溜煙地爬到了樹上,老虎才明白貓把保命的本事留在了最後。很多古人受到這個故事的影響,在遇到老虎的時候,採取爬樹的方式保命,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如果不存在理論上的單挑,那麼獅子和老虎誰是最強的掠食者?
    因此,即使老虎比獅子大,獅子在經驗和身體附加(鬃毛)方面有更大的影響力,它們更擅長團隊合作,因此很可能在這類決鬥中獲勝。如果願意,2隻獅子可以很容易地用一隻孤獨的老虎做一頓飯。獅子是群居獵手,可以獵殺像開普敦水牛一樣大的獵物,一隻沒有經驗的老虎不會是什麼競爭對手。
  • 獅子遇到肌肉發達的猩猩,如果打起來誰會贏?結局讓人意外
    地球上最大的靈長類猩猩,叫做銀背大猩猩,它之所以被稱為銀背,是因為雄性背部的毛髮呈現白色,渾身上下充滿發達的肌肉。一頭銀背大猩猩直立起來,它的臂幅可以達到2.75米,成熟的大猩猩在動物界沒有天敵。在幼小的時候可能會被獵豹襲擊實,對它最大的威脅就是人類,那麼當巨大的,大猩猩遇到森林之王,誰會成為最終的王者呢?首先從體型一頭成年獅子的,體重可達240千克。
  • 同樣是群體捕獵,鬣狗經常殺死獅子,狼群為何不敢群毆老虎
    老虎和獅子都是自己所在地區最強的食肉動物,雖然單體戰鬥力相差不大,但是獅子是一種群居動物,老虎是一種獨行俠,兩者在野外真正相遇的時候,獅子憑藉著數量優勢,勝算還要更大一些。不過讓人奇怪的是,獅子在非洲經常會遭到群毆,不僅鬣狗敢於群毆獅子,野狗有時候都敢群毆獅子。
  • 存在非洲的野性之國,成年必須單挑獅子,卻對野生動物愛得深沉
    冰河時期的劍齒虎,現代社會的獅子老虎,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過獅子老虎捕獵,清楚的明白這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殺手之一,而有個國家,卻把搏擊獅子成為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這個國家就是坦尚尼亞 ,位於非洲的東邊,赤道以下,這裡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所以在這裡, 有很多古老傳統的部落生存在這裡。而說起敢於搏擊獅子,其實說到是生活在坦坦尚尼亞的馬賽族。
  • 河馬是食草動物,為什麼連兇猛的鱷魚和獅子都不敢招惹它?
    但是,在自然界中,並不是所有的食草動物都有天敵,比如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就沒有天敵。除了大象外,在非洲大草原上,還有一種食草動物,它也是連獅子和鱷魚都不敢招惹的存在,它就是河馬。那麼,為什麼獅子和鱷魚都不敢輕易招惹河馬這種食草動物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獅子捕獵時常被野牛反殺,換成老虎有可能單獨捕獲一頭野牛嗎?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最大的敵人並不是鬣狗等猛獸,而是非洲野水牛,很多人會有疑問,野牛不是獅群的捕食對象嗎?怎麼又是敵人呢?實際上很多人都被野牛憨厚的外在形象給騙了,它可不像是我們常見的家畜那麼溫順。在非洲大草原上,野牛是跟獅子、大象等猛獸並稱為最危險的5大動物之一,野外致人傷亡數量很高,每年都有比較多的人命喪於非洲野水牛之手。獅群是經常捕食野牛,這沒有錯,但是野牛也是草原上殺死獅子最多的一種動物,數據比鬣狗還要多得多。不是說「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嗎?獅子捕食野牛多了,自然就會被野牛反殺,這在草原上是很常見的事。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貓科動物中,實力頂尖的兩位:老虎和獅子。不要說什麼老虎和獅子捕獵成功率也不高,還沒有一些小型食肉動物捕獵率高。你要看人家捕的是什麼,人家去追斑馬、長頸鹿、野豬、狍子這樣的,中大型食草動物。這些動物站起來比它們還高。捕獵成功率最高的黑足貓,那麼小一隻,成年後也就跟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家貓差不多。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捕獵成功率最高的黑足貓,那麼小一隻,成年後也就跟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家貓差不多。捕獵成功率高達60%,但是它捕捉的都是小蛇、小鳥、蜘蛛、老鼠等等,最大最大也就攻擊個小山羊。我們可以看到,除獅子外,幾乎所有的貓科動物身上都有花紋,但是獅子的毛色是純色。因為在大草原上,只有純色才是最好的保護色。非洲大草原上最花裡胡哨的算是斑馬,但是人家長一身黑白條紋也是為了迷惑捕食者。
  • 十大貓科動物戰鬥力最強排行榜,獅子老虎誰更強?榜首實至名歸
    仿佛是活雷達並且性情兇猛,有黃虎之稱,從外形上看有點像獅子。NO.5 花豹體型似虎四肢矯健,又稱金錢豹,肌肉發達跳躍能力很強,行動力敏捷,強有力的爪子有利於攀巖、爬樹和捕獵,在美洲屬於頂級獵食者,基本沒有天敵的存在
  • 獅群中母獅子生育帶孩子,母獅子捕獵,那雄獅是用來幹嘛的
    捕獵成功率最高的黑足貓,那麼小一隻,成年後也就跟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家貓差不多。捕獵成功率高達60%,但是它捕捉的都是小蛇、小鳥、蜘蛛、老鼠等等,最大最大也就攻擊個小山羊。我們可以看到,除獅子外,幾乎所有的貓科動物身上都有花紋,但是獅子的毛色是純色。因為在大草原上,只有純色才是最好的保護色。非洲大草原上最花裡胡哨的算是斑馬,但是人家長一身黑白條紋也是為了迷惑捕食者。
  • 獅子突襲河馬幼崽,成年河馬出現,獅子來得快,去得更快
    不過獅子和鱷魚都會捕獵幼年期河馬,當然幼崽還沒長大,河馬媽媽常常會形影不移的跟隨在幼崽身邊,捕食者想要捕獵河馬幼崽依然並不容易。因為捕獵過程中只要驚動了河馬媽媽,這些捕食者不僅無法吃到河馬肉,還可能會被憤怒的河馬活活踩死。在非洲的一條河流旁,一群河馬正在水中乘涼,一隻個頭比較大的幼崽離開了媽媽,跑到了岸邊的草地上玩耍。
  • 獅子和熊,你認為哪個更厲害
    在動物世界中,頂級的獵食者一般都是些食肉動物,他們幾乎沒有天敵,再加上自身有著很高的狩獵技巧和身體素質,能夠輕易地的打敗外來來入侵者。而熊和獅子就是他們其中的代表。但是好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如果獅子和熊交手的話,哪個會更勝一籌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