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勇士「巴哈杜蘭」傳奇:19世紀逃兵,成波斯萬王之王寵將

2021-01-08 騰訊網

編者按:一個逃兵因其掌握的軍事知識,成為異國王儲的親信,並從此平步青雲。類似的情節在小說裡可能經常出現。本文就來說一件發生在19世紀初的類似真實歷史故事。這個故事的地點位於現在剛剛結束戰火的高加索地區,而整個故事的大背景是沙俄-波斯戰爭。

緣起

如同一切大事件一樣,「巴哈杜蘭」源於無足輕重的一件小事。1802年的某一天,下諾夫哥羅德龍騎兵團年僅21歲的司號軍士薩姆松·雅科夫列維奇·馬金採夫(Самсон Яковлевич Макинцев)不告而別。這個面容白皙、發色偏黃、眼眸略灰、中等身材(約1.62米,略高於當時俄軍的平均值)的年輕人打小在團裡長大,是少有的學會了讀寫俄文的士兵,因而得以年紀輕輕成為軍士,牢騷滿腹的老兵們傳說這個小傢伙是偷竊銀質軍號東窗事發才斷然遠走高飛,不過,考慮到19世紀上半葉俄軍高達百分之六的逃亡率,馬金採夫的逃亡也著實是件普普通通的小事。

▲19世紀初的下諾夫哥羅德龍騎兵團軍士

然而,下諾夫哥羅德龍騎兵團此時正屯駐在高加索地區的俄波(波斯)邊境上,而羅曼諾夫俄國與愷加波斯間的十年戰爭(1804-1813年)也即將打響,這就讓馬金採夫不經意間在時代潮流衝刷下成了名聞兩國的大人物。當時,統治亞塞拜然的波斯儲君阿巴斯·米爾扎(意為阿巴斯親王)正在積極組建西式「新軍」(nizam-i jadid),在他看來,「俄國人是我們的鄰人和敵人,與他們的戰爭早晚不可避免,因此,我們最好熟悉俄式訓練而非英式」。於是,主動投效的馬金採夫立刻獲得「納伊卜」(相當於俄軍的中尉)職位,掌管了葉里溫步兵團——沒錯,如今的亞美尼亞首都當時還是波斯的邊境重鎮——的一個連。其後,馬金採夫大力招募舊時戰友,依靠塞滿俄國人的連在閱兵中贏得了阿巴斯的讚賞,因而迅速升為「雅維爾」(相當於俄軍的少校),掌管半個團。1809年,團裡的俄國老鄉趁著王儲親臨惹出事端,對現任團長表達不滿,要求把馬金採夫扶上「薩爾杭」(大約相當於上校團長)寶座。

▲波斯新軍之父阿巴斯·米爾扎

▲波斯「萬王之王」法特赫·阿里與王儲阿巴斯閱兵

阿巴斯此時倒是別出心裁,他乾脆讓馬金採夫另立一營,將俄國逃兵和波斯境內的各式基督徒等大雜燴囊括在內,而後讓他取了波斯名參孫汗(俄文名薩姆松即源自大力士參孫的傳說,我們隨後就以這個名字稱呼他),就任該營「薩爾杭」。參孫汗著力尋覓俄國軍官中的外高加索異類——亦即喬治亞人和亞美尼亞人,費盡心思招募,依靠他們的幫助把這個營打造成阿巴斯麾下的頭號勁旅,甚至獲得了「巴哈杜蘭」(bahaduran,意為英雄、偉大戰士)榮譽稱號,贏得了禁衛軍的地位,一些同時代的歐洲觀察者則把他們徑直稱作波斯新軍裡的擲彈兵!

▲1810年左右的波斯新軍軍官和非正規騎兵

不過,尊貴地位並不意味著百戰百勝,「巴哈杜蘭」成軍僅僅一年,就在阿拉斯河(今亞塞拜然第一大河)遭遇俄軍重創,70名參戰「勇士」多數被殺,3名被俄軍確認身份的俘虜則被俄方以「背叛信仰和祖國」為由絞死。1812年10月,阿巴斯意圖率領2萬大軍奪回巴庫和希爾萬(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亞塞拜然),甚至把「巴哈杜蘭」營和若干英國顧問都帶上戰場,卻居然在阿斯蘭都士被俄軍少將科特利亞列夫斯基的2千步騎夜襲成功,被迫於次年初籤訂喪權辱國的和約。兵敗如山倒,「巴哈杜蘭」自然也不例外,參孫汗買來、騙來的老鄉們有不少當場陣亡,28人僥倖被俘後露出馬腳被當作逃兵吊死,另有些人乾脆趁戰後議和爭取赦免返回俄軍,只有少數成為他日後繼續立足波斯軍隊的本錢。

興盛

即便如此,以俄軍逃兵為核心的「巴哈杜蘭」營仍然在波斯軍隊裡鶴立雞群,而且,參孫汗用土地、女人和美酒吸引過來的新兵源源不斷。當時的一份俄國報告指出:「參孫現在擁有阿巴斯·米爾扎的絕對信任,他用盡手段極力擴大俄國逃兵數目,派人誘騙我軍士兵,趁他們遠離隊伍時用葡萄酒(筆者註:波斯的葡萄酒雖然有悖教義,卻始終長盛不衰)勾引,然後加以綁架。我們的士兵知道阿巴斯·米爾扎對參孫有多麼信任,知道此人已獲得將軍肩章,知道逃到他那邊有多少好處,有時竟會欣然前往……」俄國外交官格裡博耶多夫不愧是《聰明誤》的作者,說的話一針見血,「那時的士兵怎能擋住波斯人的誘惑?這邊是多年的乏味重活,那邊是可愛的自由和足夠多的妻子!」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1817年,威震高加索、連車臣人都聞風喪膽的葉爾莫洛夫出使波斯,他的隨從穆拉維約夫(此人後來因攻克土耳其重鎮卡爾斯而被稱作穆拉維約夫-卡爾斯基,與割佔我國外東北的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同名同姓,但並非一人)上尉發現,「這個營由大個子組成,軍官是(原先的)俄國軍人,所有人都穿著波斯外套,留著長頭髮,戴著羊毛質地的毛皮高帽……這些人都英俊、整潔、成熟……這些傢伙已經和我們打過仗……現在我們希望把他們都遣返了。」

▲葉爾莫洛夫使團觀察到的波斯新軍

強鄰壓境,波斯人只得玩起兩面把戲,一邊秘密將參孫汗的營轉移到大不裡士城外兵營,一邊欺騙葉爾莫洛夫,表示這個營剛被派出去彈壓庫德人的騷動。可葉爾莫洛夫早已派穆拉維約夫等人打探清楚,怎會上當受騙?他跟阿巴斯大吵一架,甚至宣布不承認他的王儲地位,嚇得後者立刻交出40名逃兵。可葉爾莫洛夫得寸進尺,進而要求絞死罪魁禍首馬金採夫——也就是現在的參孫汗,阿巴斯即便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氣,自然不歡而散。無論如何,俄波邊境上的雙向「人才流動」仍然層出不窮,而且,由於拿破崙戰爭後波蘭大部被納入俄國沙皇治下,高加索地區上日益增多的波蘭兵員也為參孫汗創造了嶄新的逃兵來源。截至1831年,全營的四個步兵連已然是俄羅斯人、波蘭人各佔兩個了。有意思的是,參孫汗本人雖然改了波斯名字,卻並未改教,該營官兵也多數只是名義上改教,甚至做禮拜時仍然劃十字。但阿巴斯仍然對他們信任無比,把自己的安全都託付給這個營。大約是在1812年的阿斯蘭都士慘敗中知道母國軍隊的厲害,依舊保持東正教徒身份的參孫汗本人曾公然宣稱:「決不打同信仰者。」雖然阿巴斯還是在1826-1828年的俄波戰爭中把他們帶上戰場,但還是沒什麼出色表現。不過,若是需要對付土耳其、阿富汗、地方叛軍乃至捲入宮廷內戰,這支部隊可就毫不手軟了。

▲「高加索徵服者」葉爾莫洛夫,肖像背景是高加索群山

1821-1823年的波土戰爭中,「巴哈杜蘭」便在凡城、託普拉克卡萊等戰鬥中重創奧斯曼土耳其人。1830-1832年,「巴哈杜蘭」又參與呼羅珊遠徵,徵討當地的庫德武裝——這些庫德人是兩百年前被薩法維王朝從波斯西部遷徙到東北邊境的戍邊軍人後裔。剽悍的庫德山民並不害怕普通波斯軍隊,卻對這些訓練有素、令行禁止的俄羅斯、波蘭人異常害怕,比如說,「巴哈杜蘭」使用步槍打出的猛烈火力就導致了如下一則離奇傳說,俄國佬的每根手指裡都藏著子彈,無時無刻不能發射!某次攻城戰中,幾名「巴哈杜蘭」倒在城牆下方,可圍在一旁的庫德人硬是用水仔細「澆熄」手指後才敢觸碰屍體。一旦波斯軍隊將守軍逼迫到聖墓所在的城堡裡,信仰淡薄的「巴哈杜蘭」就更適合發揮作用了。幾番戰鬥過後,當地人起初看著「俄國營筒帽上的高聳、多彩羽飾」,還以為「那是驢尾巴」,可不久就對這些個「驢尾巴」心生恐懼、望風而逃了!

▲19世紀30年代的「巴哈杜蘭」營軍官和士兵

1833年晚秋,波斯王儲阿巴斯病死於呼羅珊,「巴哈杜蘭」隨同大軍班師,返回大不裡士。次年晚秋,「萬王之王」法特赫·阿里也驟然去世,愷加王朝隨後陷入繼承危機。阿巴斯之子穆罕默德面對奪位威脅,指揮從父親手中繼承的新軍殺奔都城德黑蘭,成功迫使叛軍屈服。隨後,屢立戰功的「巴哈杜蘭」順理成章地成為德黑蘭城內的王宮衛隊。1835年,波斯再度出動大軍徵討呼羅珊地區的烏茲別克、土庫曼入侵者和庫德「叛軍」。根據一位義大利軍醫的回憶,波斯大軍雖然深入庫德人盤踞的山地,卻難以發現敵軍,某一天,他們突然看到山坡上有無數羊群正在吃草,一時間便紛紛上山搶掠,只有大約250名「巴哈杜蘭」留在山谷底部充當預備隊。顯而易見,這正是牧人常用的伏擊招數,待到庫德人突然殺出,波斯軍隊竟然土崩瓦解,士兵們不僅扔掉戰利品下山狂奔,甚至把軍官們也一併衝走,驚恐萬狀的軍醫此時發現只有「巴哈杜蘭」臨危不亂,列成了一個空心方陣,便趕緊竄進去保住性命。庫德人當然想要趕盡殺絕,可「巴哈杜蘭」的一輪齊射就讓他們發覺這決不是一般波斯軍隊那樣的軟柿子。小方陣且戰且退,緩慢行進,庫德人也只得一路「送客」,最後無奈之下回山收攏羊群。當夜,軍醫跟隨「巴哈杜蘭」返回大營,發現大軍總指揮正慵懶地躺在華貴地毯上抽水煙。看到醫生後,他立刻驚呼出來:「哎……我現在知道這些俄國異教徒為什麼不可戰勝了。他們並不具備我們波斯人最擅長的能力:他們遭到敵軍進攻時不會跑,而是像牆壁一般佇立著。」

消亡

不過,在已然朽爛的愷加王朝軍隊中,「巴哈杜蘭」終究不能獨善其身。1838年6月,波斯軍隊強攻阿富汗軍隊據守的赫拉特要塞,將近600名「巴哈杜蘭」擔當攻擊矛頭,可由於上級指揮官被阿富汗人一槍擊倒,波斯「戰友」們竟然再度紛紛潰退,扔下「巴哈杜蘭」獨力面對敵人的反擊。一番苦戰過後,「巴哈杜蘭」營雖然最終脫身,卻也付出了54人戰死、200餘人負傷,損兵將近一半的慘痛代價。

▲赫拉特之戰中的「巴哈杜蘭」營

赫拉特慘敗過後,「巴哈杜蘭」原本已是軍心不振,沙皇尼古拉一世對他們發布特赦的消息更是惹得這些人心思活絡。畢竟,這些俄羅斯人和波蘭人雖然有不少已在波斯成家立業,但依然無法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即便能得到君主的信任,社會輿論仍然往往將其視為潛在威脅,甚至將阿斯蘭都士等會戰的失敗原因歸於「巴哈杜蘭」裡有人私通俄軍。以家庭生活而論,包括參孫汗本人在內,他們的婚配對象往往還是波斯治下的亞美尼亞人、喬治亞人乃至景教徒。此外,與東歐迥異的波斯氣候也讓很多人水土不服。當尼古拉的使者帶來好消息後,就連深知自己作為「罪魁禍首」難以從頭再來的參孫汗本人也只得放手讓部下選擇出路。結果,只有一個連的波蘭人抗拒遣返,包括參孫汗的女婿兼軍事繼承人在內絕大部分「巴哈杜蘭」終究是決心返回俄國。其後,隨著俄國使者動用種種手段平息波蘭兵變,「巴哈杜蘭」營也就走到了窮途末路。1839年2月23日,597名原「巴哈杜蘭」、206名婦人和281名兒童離開波斯進入俄國。幸運的是,沙皇尼古拉基本信守了承諾:已婚的「巴哈杜蘭」編入高加索哥薩克軍,定居在哥薩克村落裡,未婚的編入芬蘭營和阿爾漢格爾衛戍營(而且在波斯軍隊中的服役年份也一併計入總服役年份),30名老弱殘兵和不可靠的波蘭軍官則直接送回老家。

▲「巴哈杜蘭」營離開大不裡士

十年後,去國離鄉的參孫汗葬於大不裡士東正教堂,他生前已是負債纍纍,死後更無力保全家族的不動產,「巴哈杜蘭」可悲可嘆的歷史由此劃上了終止符。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吳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300勇士"外傳首曝預告 濃墨重彩渲染海戰史詩
    《300勇士:帝國崛起》原名《薛西斯》(即波斯王),曾經也使用過《300勇士:阿特美西亞之戰》這個名字,不過為了方便大眾理解,改為了《帝國崛起》。本片由諾姆·穆羅執導,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導演此前因為給知名遊戲《光暈》打造宣傳片而有幸得到扎克·施奈德的垂青,從其手中接過了導筒。
  • 「抗影」——從反擊蒙古 波斯 羅馬 奧斯曼,到抵抗蘇德美!
    ,從遊牧強盜中逃生,被遊牧女戰士收養和訓練,部落聯盟,收服父王舊將,奪回王位,結婚生子,深入波斯地域實地考察,丈夫不幸被殺,召集部落動員復仇,以嚴格而殘酷的戰術執行,誘殺波斯大帝,並實行斬首行動。斯巴達300勇士 (電影)  發生時間:公元前480年  交戰雙方:希臘斯巴達城精兵 VS 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  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親率30萬大軍徵戰希臘。
  • 溫泉關之戰300勇士青史留名,那位詭異波斯君王最終結局怎麼樣?
    春哥讀史波斯大帝大流士在馬拉松之役失敗後,率大軍撤回波斯,暫時休整。當時適逢埃及發生叛亂,正當他考慮再次出徵希臘還是先平定埃及叛亂時突然死去,這裡的死因也是個謎,有的說是被人謀害,有的說是因病而死,總之這些帝王的死因都是個秘密。
  • 萬王之王3:萬王十年中國公會成長史
    10月15日啟動不刪檔封測的3D魔幻史詩網遊《萬王之王3》宣告了萬王系列網遊的王者回歸。十年萬王,十年精彩,萬王的十年,也是公會發展的十年。《萬王之王》中城邦與領土的出現,讓玩家用自己的母語理解了網路遊戲「互動」與「協作」的真諦——《萬王之王》的公會發展,是網遊玩家組織的第一次大發展。
  • 維京傳奇:勇士的盛宴——公元10世紀的維京人晚宴
    公元10世紀的北歐海澤比(Hedeby),領主大廳裡……海澤比的地理位置領主奧拉夫端坐在高位之上。勇士們坐在長屋的長凳上熱切地等待著,盼望著。柴火噼裡啪啦地響著,燃燒著,勇士們一變烤著火,大口暢飲著源源不斷的蜂蜜酒,美麗的侍女們正源源不斷地將水果和烤肉送上餐桌。維京的盛宴侍女們今年秋天可是花了好幾周來調和蜂蜜和水。
  • 為什麼「萬王之王」薛西斯一世,會在自閉鬱悶中死於宮延謀殺
    古波斯帝國有一位薛西斯一世(公元前500年左右),就是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裡那個高大英俊的國王,史載他個子高出一般常人,面容俊美,身材強壯,在當時的國度裡罕有人可以與之媲美。他是大流士一世和居魯士大帝之女阿託莎的兒子,可以想像,這樣一個有著如此出眾外形和高貴身份的人物,其從小樹立起的自信心、優越感、傲慢心,在帝國裡無人可及。
  • 萬王之王3D轉職系統介紹 各職業轉職線路推薦
    轉職是萬王之王3D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他將決定玩家後期主要發展路線,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各職業的轉職路線推薦。
  • 轉職了解一下 萬王之王3D轉職系統詳解
    轉職系統是《萬王之王3D》手遊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系統,在此系統中,每一個職業都可在一定範圍內進行有選擇性的轉職。下面就讓我們詳細介紹一番職業轉職系統。
  • 萬王之王珍惜坐騎怎麼獲得 大神分享萬王之王珍惜坐騎獲得方式
    :原標題:萬王之王珍惜坐騎怎麼獲得 大神分享萬王之王珍惜坐騎獲得方式 大家好,小夥伴們都知道坐騎在萬王之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小夥伴卻不知道珍稀坐騎的獲得方式,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下萬王之王中珍稀坐騎獲得方法。
  • 《納尼亞傳奇3》宣傳圖曝光 老鼠勇士成焦點
    《納尼亞傳奇3》宣傳圖   外國某網站今天曝光了20世紀福克斯3D奇幻冒險電影《納尼亞傳奇3:黎明踏浪號》的宣傳圖片。圖片上的老鼠正是《凱斯賓王子》裡首次亮相、《黎明踏浪號》裡榮升主角的老鼠勇士「雷佩契普」(Reepicheep)。  「雷佩契普」是一隻勇敢的老鼠,它自尊心很強、非常敏感,最討厭別人說它可愛。該角色在《凱斯賓王子》中由英國演員艾迪·伊扎德(Eddie Izzard)配音,不過在《黎明踏浪號》中,這個角色將改由英國演員比爾·奈伊配音。
  • 我,大流士,偉大的王,波斯之王,萬邦之王,諸省之王「——人類文明探源(伊朗篇)之十一
    「我,大流士,偉大的王,萬邦之王,波斯之王,諸省之王」——
  • 惡魔在身邊 魔幻大片中的萬王3坐騎
    進入《萬王之王3》,你會驚奇地發現惡魔在身邊——在我們最為熟悉、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魔幻大片《魔戒》三部曲中,就有至少五種《萬王之王3》的坐騎出場。例如甘道夫的陸地坐騎白馬神駒、空中坐騎蒼鵬、戒靈的黑暗飛龍、半獸人的霜夜之狼等。
  • 波斯文化最豐盛、最璀璨和最後的國度—薩珊王朝
    公元前四世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被亞歷山大大帝徵服而毀滅,昔日屬于波斯人的領土如今落在希臘人手中。亞歷山大大帝死後,這塊土地落入他的部將塞琉古手中,並建立了希臘化王國—塞琉古帝國。直至公元前一世紀,塞琉古帝國被安息人推翻,這塊波斯土地從此落入了安息帝國手中。安息帝國是個高度希臘化的國家,而且興起後一直與西方的羅馬帝國對峙。
  • 為了自由,數萬希臘勇士在薩拉米斯向強大的波斯海軍發出了挑戰
    這是一場為了為了正義為了自由而進行的戰鬥,當溫泉關300斯巴達勇士的鮮血還未流幹,勇敢的希臘海軍又向著數倍於自己的波斯海軍發出了挑戰,憑藉他們高昂的士氣以及面對強敵時的勇氣,終於在薩拉米斯擊潰了來犯的波斯海軍,以從這場海戰為起點希臘軍隊開始向走上了反擊入侵者的道路。
  • 哈薩克斯坦傳奇,喪夫失子,影響波斯帝國擴張腳步的女人
    導讀:還原了斯基泰馬薩格泰草原女王託米利斯,擊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國王居魯士二世的歷史傳奇。託米莉斯命中注定將成為一名出色的鬥士,成為傳奇之前她不得不犧牲最親近的人斯基泰部族的文化遺產也被承襲到了至今。導讀:斯基泰人古波斯語稱為薩卡人,是一支公元前活躍在中亞至東歐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現在的哈薩克斯坦)。
  • 19世紀西方風景油畫充分發展,誕生了法國和俄羅斯的重要畫派
    十九世紀可以說是西方風景畫藝術充分發展的時期。法國和俄羅斯風景畫藝術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俄羅斯巡迴畫派風景畫俄羅斯巡迴畫派風景畫雖然受到西方風景畫藝術的影響,但它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民族個性與風貌。風景畫在俄羅斯已不僅僅滿足於描繪大自然千變萬化的「外貌」,而是在風景畫中融入了深刻的社會思想和濃厚的愛國情義。風景畫在俄羅斯與肖像畫、歷史畫、戰爭畫一樣,擁有社會和哲學的內容,將現實主義風景畫演繹到了極致。
  • 薛西斯一世:憑血統上位的波斯皇帝,火燒雅典擊敗斯巴達三百勇士
    引言子淵這段時間陸續為大家介紹了許多關於古代羅馬和古埃及的歷史故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事實上,無論是古羅馬、古埃及還是與之產生過交集的腓尼基、西臺等,都是活躍在地中海周邊的國度。歐洲早期的文明城市,基本都集中在地中海地區,因此子淵後續的一些古代歷史人物也是圍繞著地中海而展開的,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一位知名度不太高的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
  • 法貝熱彩蛋:俄羅斯珠寶傳奇
    原創: 張羿 返樸簡介19世紀是俄羅斯帝國的全盛時期,首都聖彼得堡是歐洲最有影響力的政治文化中心,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各類人才,他們綻放的才華結晶為一顆顆璀璨的華鑽,雕綴成帝國最美麗的皇冠,直到今日仍然閃耀著人類文明的光芒。
  • 《300勇士》外傳新曝預告 愛娃格林對陣斯巴達王后
    》外傳《300勇士:帝國崛起》今日發布新款海報及全新中文版預告片,據悉,本片將有望引進中國內地。而在上一支預告中只聞其聲的斯巴達王后琳娜·海蒂也終於在這款預告末尾壓軸亮相,她近年來憑藉美劇《冰與火之歌》中的瑟曦王后一角而更為大家熟知。從所屬的陣營來看,這兩位「女漢子」將有望在本片中正面交鋒。   這部外傳續作由導演界新人諾姆·穆羅掌舵,他憑藉給知名遊戲《光暈》打造宣傳片而有幸得到扎克·施奈德的垂青,從其手中接過了導筒。
  • 波斯帝國的崛起: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帝國
    泰斯帕斯死後將土地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居魯士一世和阿里亞拉姆尼斯。他們死後將王位分別傳給他們的兒子:岡比西斯一世和阿爾沙米斯。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繼承岡比西斯一世的王位,並在其後承襲了阿爾沙米斯的王位,重新聯合阿契美尼德王朝。 上世紀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曾經做過一次調查統計,居魯士二世被認為是伊朗兩千多年中最重要的歷史人物,正是他開始了波斯帝國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