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的崛起: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帝國

2021-01-16 騰訊網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國(現伊朗)。

隨著居魯士二世、岡比西斯二世東徵西討,波斯帝國疆域不斷擴大。到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前522年),波斯帝國疆域西起色雷斯、小亞細亞和尼羅河流域,東到帕米爾高原和印度河平原,北抵黑海、高加索山脈、裏海、鹹海和錫爾河,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版圖跨亞洲、非洲、歐洲三大洲的大帝國。

公元前485年的波斯帝國版圖

作為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首創了中央集權理論體系和成熟的行省制度,被後來的各大帝國奉為模板。波斯帝國的崛起通過政權的力量,把帝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宗教、文字等方面進行統一,促進了波斯帝國境內各民族與部族之間的交往。

此外,不斷的擴張也推動了國內外的交流,波斯帝國第一次將區域交往的範圍擴大至亞、非、歐三個大洲。首先,擴張戰爭本身的人員與物資流動加速了波斯帝國與各區域的物質文明交流。例如在希波戰爭中,波斯成為了東方文化向希臘傳播的主力。同時,它也把巴比倫、埃及、愛琴海克裡特島等地吸收來的遠古文化向西方輸送。

波斯帝國是如何建立的?

波斯帝國崛起於伊朗高原。

公元前三千年前後,阿拉伯沙漠中生活著少數的遊牧民族,他們每年隨著季候的變動逐水草而生,這種民族都屬於閃族。其中,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就是這一族中最有名的代表。他們常常向北方肥沃的地方移動,有時襲擊北方繁盛的城市,佔據其地而定居。

住在北方與他們遙遙相對的另一個民族,常往來於裏海和多瑙河間的草原上,以遊牧為生。這個民族就是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的祖先。由於他們的語言同屬雅利安一系,所以通常被稱為雅利安族。

當雅利安人有一部分遷至印度時,另一部分向西南方遷移,其中最強盛的就是米底人和波斯人。公元前七世紀後半期,伊朗高原西部形成米底人的奴隸制國家,它曾與新巴比倫王國結成軍事聯盟,於公元前612——605年擊滅並瓜分了亞述帝國。當米底強盛時,波斯人的部落聯盟受米底統治。

阿契美尼德王朝遺址

在整個波斯地區還是在米底王國的統治之下時,阿契美尼斯創建了阿契美尼德王朝。阿契美尼斯死後,他的兒子泰斯帕斯繼任王位,並在米底王國斯基泰時期帶領阿契美尼德脫離米底王國的統治。泰斯帕斯死後將土地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居魯士一世和阿里亞拉姆尼斯。他們死後將王位分別傳給他們的兒子:岡比西斯一世和阿爾沙米斯。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繼承岡比西斯一世的王位,並在其後承襲了阿爾沙米斯的王位,重新聯合阿契美尼德王朝。

上世紀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曾經做過一次調查統計,居魯士二世被認為是伊朗兩千多年中最重要的歷史人物,正是他開始了波斯帝國的崛起。

那麼,居魯士二世如何帶波斯帝國走向崛起?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的10個部落。公元前553年,居魯士二世起義反抗米底國。

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在波斯(指今伊朗法爾斯省及周圍地區)發動起義,聯合一些對阿斯提阿格斯不滿的米底貴族,推翻了阿斯提阿格斯的統治,滅亡了米底王國。徵服米底的戰爭持續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國。

波斯的西方強鄰呂底亞的國王克洛伊索斯看到居魯士二世日益強大,非常擔心,想趁波斯立國未穩,出兵將它滅掉。他於公元前547年大膽出兵,攻打波斯,焚毀了波斯城市普特裡亞(今土耳其中部)。聞訊趕來的居魯士二世在這裡與呂底亞會戰(即普特裡亞戰役)。呂底亞軍隊中配備長矛的騎兵在技術上佔了上風,但波斯軍隊在數量上佔有優勢。雙方互有傷亡,未分勝負。

隨後,居魯士二世為了防止他集合更多的軍隊進攻波斯,主動出擊,攻入呂底亞本土。圍攻兩周之後,波斯軍隊攀爬絕壁,攻入薩迪斯,呂底亞王國滅亡。至此,建立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在短時間內將自己的版圖從扎格羅斯山脈以東,擴張到了愛琴海東岸。過去由米底、巴比倫和呂底亞三方瓜分的世界中心文明圈,如今已經有三分之二落入了他的手裡。

居魯士圓柱。

它以公元前6世紀徵服了巴比倫的居魯士的名字命名,記載著居魯士公元前539年徵服巴比倫等內容。

不滿足於此的居魯士二世,還在策動更大規模的擴張——將東方的巴比倫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他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向東,徵服伊朗高原以東的廣大農牧混合生產區。幫助他上位的米底貴族哈爾帕哥斯,則率領一支由米底人為主的偏師,繼續在小亞細亞沿海活動。前者將在數年內徵服呼羅珊、錫斯坦、巴克特裡亞和河中,兵鋒直指印度河流域。後者則在這段時間裡,逐個擊敗那些分布在沿海的希臘城邦和其他一些民族團體。

公元前540年秋季,居魯士二世已經完成了對亞洲各周邊區域的戰事,並為對巴比倫的戰爭籌備了大量糧草物資。公元前539年秋末,波斯軍隊攻克世界第一大城市——巴比倫。終結古巴比倫文明使得波斯成為當時古代西亞唯一的文明中心,但是居魯士不幸在前529年出徵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中亞河中地區錫爾河谷地的馬薩革泰人的戰鬥中身亡。

居魯士二世死後,其子岡比西斯二世即位,子承父志繼續擴張波斯帝國。

他一再發動對東方塞種人的徵伐,把疆界推過阿姆河,到達錫爾河兩岸。公元前525年,岡比西斯二世率軍在貝魯西亞之戰中,擊敗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末代法老普薩美提克三世,徵服埃及,迫使昔蘭尼和利比亞臣服,將波斯帝國的版圖擴張至北非。隨後在試圖入侵衣索比亞和古實王國時相繼受挫。

公元前522年,一名叫高墨達的波斯拜火教僧侶發起叛亂並稱王。他冒充岡比西斯已死皇弟的巴爾迪亞發起針對岡比西斯的起義,宣布免除3年的賦稅和兵役,這一措施大得民心;還摧毀各地的神廟,企圖進行宗教改革。

岡比西斯二世聽聞急忙撤軍,返回途中暴病而亡。高墨達便以巴爾迪亞的名義名正言順稱王,各地紛紛向他投降。

這一動亂,給了王室旁支、岡比西斯二世的宮廷禁衛軍統帥大流士一世上臺的機會。

他利用波斯帝國發生的政變,聯合一部分波斯權貴,殺死政變領袖高墨達,登基為王,繼而鎮壓巴比倫、埃蘭、米底等地起義,恢復了瀕於瓦解的波斯帝國秩序。在繼位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以逐個擊破的策略,先後打了十八次大戰役,剷除了八大割據勢力的首領,偌大的波斯帝國重歸一統。

帝國形勢基本安定之後,為了炫耀自己的武功,公元前520年9月,大流士在巴比倫到埃克巴坦那中途,克爾曼沙以東32公裡處的貝希斯頓村的懸崖峭壁上刻石記功,這就是著名的《貝希斯頓銘文》,其中,他自稱為「萬王之王,萬國之王」。

《貝希斯頓銘文》

在不斷的擴張過程中,由波斯貴族組成的原有統治機構和古老的軍事組織,已經不能適應統治一個龐大帝國的需要。因此,大流士著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目的是使奴隸主政權進一步擺脫氏族貴族和部落制度的影響,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

波斯王國在短短的歷史時期內,從部落聯盟一躍成為世界上領土空前遼闊的奴隸制大帝國,其興盛的原因是與大流士一世的改革密不可分的。

大流士把全國劃分為大約20個省,每省置總督一人,照例由波斯貴族和王室成員擔任,其職責主要是處理一省的行政事務,直接對國王負責。總督之外設將軍一人,統領一省駐軍,也是直接對國王負責。還有第三個高級官吏專司徵收各省貢賦。總督、將軍、司稅收的大員三權分立,各自對國王負責,使他們之間相互監督和牽制,以便於國王的控制。

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大流士還進行了稅制改革:改行土地測量,根據面積、種值穀物的種類以及平均產量,規定固定的稅額。這樣,對農民來說,雖然仍不免為沉重的負擔,但較之從前的毫無規定,任意強徵,已是一種不小的改進。此外,大流士改革還注重修築渠道、統一幣制和度量衡。

大流士一世改革,在客觀上促進了各地經濟的聯繫和貿易的發展,道路的開通和貨幣的統一,並且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改革後建立起來的中央集權制和行省制,使全帝國範圍內能維持比較穩定的統治,這也有利於經濟文化的交流。他還通過改革軍事,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並且為專制王權尋找到了宗教上的依據,最終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

公元前5世紀,大流士一世及其後繼者發動的希波戰爭是波斯帝國由盛至衰的轉折點。希波戰爭歷時半個世紀,貌似強大的波斯帝國,被英勇捍衛自己獨立的希臘城邦所擊敗。在戰爭期間,埃及、巴比倫等被徵服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抗波斯統治的起義,進一步削弱了波斯帝國的軍事力量。波斯帝國的統治,主要依靠軍事力量的強大,在軍事優勢的動搖和喪失的情況下,帝國的集權統治就難以維持了。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c5fcf5d47fa20001ce1c9e;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經常提到的波斯帝國,那你知道波斯第一、第二、第三帝國嗎?
    在世界歷史上,波斯帝國可以說是赫赫有名。按照外國的說法,「波斯帝國」是指伊朗歷史大一統朝代的統稱,正如外國統稱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為「中華帝國」,每個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就是不同時期的中華帝國,同樣道理,每個伊朗歷史大一統朝代就是不同時期的波斯帝國。波斯帝國與中華帝國不同的是國號。
  • 波斯帝國名字多好聽,為啥要改成伊朗?希特勒的影響太大了!
    今天伊朗所在的區域就是波斯帝國的國土,那麼伊朗建國後為啥不沿用波斯的名字,而用伊朗呢?然而,到近代開始後,波斯就成為了歷史名詞,從人們的眼中消失了。我們看看上面的地圖,這個地圖就是公元前6世紀時的波斯帝國,現在的埃及、利比亞、小亞細亞等廣大區域,都屬于波斯帝國的地盤。資料記載,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攻佔色雷斯,波斯帝國疆域橫跨亞細亞洲、阿非利加洲、歐羅巴洲三大洲。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採取一系列改革,波斯帝國達到鼎盛。
  • 波斯帝國:從埃及到阿富汗
    這種相互融合和相互協調 是與這一地區經濟、政治的融合同步的, 與當時複雜的貿易網絡和世界上最早的幾個帝國出現息息相關。 波斯帝國:從埃及到阿富汗 公元前539年,大流士二世徵服了巴比倫。由大流士及其繼承者締造的波斯王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空前強大的大帝國。
  • 埃及通史:波斯帝國的入侵
    第二年,波斯軍隊攻佔了孟斐斯,俘虜了埃及國王普薩美提克三世( Psamtik II,公元前526一前525年在位),第26王朝宣告結東。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新的王朝,即第27王朝,也稱第一波斯王朝,埃及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每年需要向波斯帝國交納700塔蘭特銀子,還有一定數量的穀物。網比西斯二世在埃及採取了恐怖政策,肆意屠殺埃及人。
  • 集眾家之長,取自我之道——探尋波斯帝國體制演變的統治藝術
    前言波斯帝國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帝國統治者僅僅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就將一個小國急劇擴張為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龐大帝國,甚至連之後的羅馬帝國都難忘其項背。並且,更為難得的是這個龐大的帝國的政權並不是如流星一般轉瞬而逝的,而是傲然挺立了近300年之久。
  • 盤點世界歷史上的超級帝國(2)——馬其頓帝國
    馬其頓帝國是公元前4世紀在馬其頓地區崛起的國家,曾徵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臘文明傳播到中東各地。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由上、下馬其頓兩地區組成。上馬其頓是高原山區,僅有幾個關隘與外界相通。馬其頓帝國在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的領導之下,迅速從希臘邊陲的所謂蠻夷之國,發展成為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的三洲大帝國,開創了中東地區幾個世紀的希臘化時代,極盛時期版圖達520萬平方公裡,人口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30%。
  • 探秘波斯,波斯的式微,帝國的滅亡
    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麗姐說世界,大流士一手所建立起來的波斯大帝國,維持不到100年便煙消雲散。波斯的銳氣和實力,一挫於馬拉松,再挫於薩拉米斯,三挫於普拉蒂亞。帝國君主,最初崇拜者是戰神,現在,戰神不當令,當令的是愛與美之女神維納斯。
  • 塞魯士,他是波斯帝國創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國王
    他還通過居魯士圓柱宣布了可能是歷史上第一份重要的人權宣言(大約在公元前539年到530年之間)。居魯士二世為波斯部落領袖岡比西斯一世之子,其祖父為居魯士一世。他們部族世代據有埃蘭東部和帕爾薩(今法爾斯)之一部,其首領被稱安善王。公元前558年領導波斯部落聯盟,定都帕賽波裡斯,當時波斯還只是米底(瑪代)王國的一個附庸。
  • 讓波斯帝國實現重新統一的大流士一世到底是何許人也?
    但他當初卻是著名帝國——波斯的一代統治者。也正是他才把當時處於四分五裂的波斯實現了重新統一,並使之越來越強大。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首先,當時光走到了公元前522年的時候,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開始登基即位了。
  • 波斯還是伊朗?波斯帝國大事紀年表
    文:[英]卡韋赫·法魯赫譯:高萬博波斯還是伊朗?從某種意義上講,兩者在指代同一個實體時,即指代東方的中國、印度與西方的希臘-羅馬世界這些偉大文明之間的中部帝國時,都是正確的。希臘人將第一個伊朗人的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稱為「波斯亞」(Persseya),即波斯,不過伊朗人會將他們的家園稱為「伊勒安」(Eire-An)或者「伊朗」(Ir-An),即「雅利安人的土地」。最初的伊朗人概念,是包含米底人、波斯人和大部分已經消失的北伊朗語族使用者(塞種人/斯基泰人和薩爾馬提亞人)在內的眾多族群的大家庭。伊朗或波斯從最開始就是多語言、多民族和多信仰的國家。
  • 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何敗在希臘小城邦之手?
    引言古代波斯原本只是伊朗高原上的一個弱小的國家,後來通過統治者的勵精圖治漸漸成為一個強國,有了底氣之後的波斯便圖謀向外擴張了。波斯國王居居魯士二世帶領波斯人擺脫了米底王國的統治,並滅掉了米底王國。波斯帝國版圖然而,現實總是那樣的殘酷,無比強大的波斯竟然敗在了希臘小城邦的手中,陰溝裡翻了船。那麼這場舉世聞名的希波戰爭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何會失敗呢?
  • 高加米拉戰役的強強對抗,為何馬其頓能夠取代波斯走向帝國神壇?
    高加米拉戰役是馬其頓帝國和波斯帝國之間的一場戰爭,雙方都為此戰役進行了精密的部署,而且投入了巨大的兵力。最終波斯戰敗,馬其頓取代波斯走向了帝國神壇。雖然馬其頓崛起,成為一個強國,而波斯帝國的輝煌已經逐漸黯淡,但經過休整,波斯帝國的實力仍舊能和遠徵的馬其頓相抗衡。為什麼兩強相爭之下,是馬其頓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 馬其頓帝國是怎樣興起和衰落的?
    馬其頓人國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到現在依然是一個謎團。但長期處於希臘文明的邊緣,使其多少接受了一些希臘文明的影響。根據零星材料,馬其頓早期存在過一些獨立的部落聯盟,此後經過一些統一運動,形成了早期的國家。定都上馬其頓的埃蓋。建國初期的馬其頓國力弱小。在希波戰爭中被迫依附于波斯帝國,協助波斯軍隊進攻希臘。
  • 第二巴比倫帝國是如何衰退的?取而代之的大流士一世帝國的崛起
    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曾經先後誕生了兩個帝國,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四個。也就是巴比倫帝國和第二巴比倫帝國(加勒底帝國),亞述帝國和新亞述帝國。這四個帝國之間的複雜關係小編今天就不在這裡多說了,小編今天所要講的是第二巴比倫帝國是如何衰退的?以及取而代之的大流士一世帝國的崛起過程。
  • 「波斯人」的趣知識
    後建立起了強大的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此時中國還處在春秋時期)d,後波斯帝國衰落,阿拉伯帝國崛起。
  • 大流士一世痛定思痛的改革,成就了欣欣向榮的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帝國,其繁榮期長達200年。波斯帝國的第三代君主,統治波斯帝國37年的大流士一世被公認為是世界古代史上傑出的帝王,是奴隸制時代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在位期間,大流士一世完善和改進了波斯帝國的國家管理模式,確立了絕對君主專制,建立了整一套行之有效的對被徵服地區的統治制度,造就了波斯帝國的輝煌,也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約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就把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地區稱為「波斯」,居住在該地區的波斯人是印歐語系的一個支系,他們於約公元前2000年從中亞一帶遷徙至此。
  • 締造波斯帝國的居魯士最後死在一個女人手中,頭骨還被做成了酒壺
    我,居魯士,世界之王當中國大地上正在上演春秋爭霸局面的時候,遠在西邊的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波斯帝國開始崛起之路,而帶領波斯崛起的就是居魯士大帝。關於居魯士的出生和成長有著神奇的傳說,他從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小首領起家,帶領他的子民經過了多年的東徵西拓,打敗了米底、呂底亞、巴比倫和埃及,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跨三大洲的波斯帝國。
  • 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伊斯蘭教兩大聖地,是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而阿拉伯半島北邊有兩個強大的帝國,一個是東羅馬帝國,一個是薩珊波斯帝國。這兩大帝國為爭奪霸權發生了長達幾百年的戰爭。雙方勢均力敵,誰也無法消滅對方。 ▲阿拉伯半島在東羅馬帝國與薩珊波斯帝國的對峙下崛起 正是兩大帝國的戰爭使得歐亞傳統商路被迫轉移到了更為安全的阿拉伯半島西岸
  • 先後滅掉了三大文明古國,成就了波斯帝國!
    但是,很少人知道伊朗的祖先更牛,曾經滅掉了三大文明古國,成就了波斯帝國!雅利安人的一支遷徙到今日伊朗境內後,被希臘人成為波斯人。所以,這支雅利安人就成為波斯帝國的締造者,大家都說著波斯語。 「雅利安人的佳園」這句話,如果用波斯語發音,就是伊朗。按照這個推理,波斯只不過是雅利安人種中的一支,也就是說波斯是伊朗人種中的一支。所以,當伊朗建國後,取了更大的概念,不叫波斯了,而是叫做伊朗,言外之意,要爭取全世界雅利安人的支持。
  • 一隻波斯貓的自述:我不是來自于波斯帝國!
    都說我是波斯貓,那麼波斯究竟在哪呢?經過我的一番精心研究,我發現,波斯就是現在的伊朗,但是很久以前它曾建立過很多帝國,帝國全盛時期領土範圍幾乎囊括整個西亞,於是我就著手準備踏上我的故鄉去看看。在這裡我遇到了朋友小黑和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