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魯士,他是波斯帝國創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國王

2021-01-16 南宮歷史啊

居魯士二世(波斯語: ;古希臘語:Κρο;約前600年或前576年-前530年)即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中文《新舊約聖經》譯為古列,現代中文譯本改譯為塞魯士。他是波斯帝國創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國王(前549年—前529年在位)。在他的統治下,帝國不僅囊括了古代近東的所有文明國家,還包括了大部分西南亞,和一部分中亞及高加索地區。他的帝國從西邊的赫勒斯滂到東邊的印度河,是前所未有的最大帝國。他的稱號的全稱為大帝,波斯國王,安善國王,米底國王,巴比倫國王,蘇美爾和阿卡德國王,四方之王。他還通過居魯士圓柱宣布了可能是歷史上第一份重要的人權宣言(大約在公元前539年到530年之間)。

居魯士二世為波斯部落領袖岡比西斯一世之子,其祖父為居魯士一世。他們部族世代據有埃蘭東部和帕爾薩(今法爾斯)之一部,其首領被稱安善王。公元前558年領導波斯部落聯盟,定都帕賽波裡斯,當時波斯還只是米底(瑪代)王國的一個附庸。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徵服他自己外公所統治的米底王國,開始使用「米底諸國國王」的稱號。繼而徵服帕提亞。

前546年徵服呂底亞和小亞細亞的各希臘城邦。公元前545年至前539年,相繼徵服德蘭吉亞那、馬爾吉安那、花剌子模、粟特、巴克特利亞、阿里亞、格多路西亞、薩塔吉底亞、阿拉科西亞、犍陀羅等地;斯基泰人亦告臣服。

公元前539年,居魯士率波斯大軍攻佔巴比倫,兼併新巴比倫王國。此時居魯士的擴張達到了頂峰;巴比倫以西直至埃及邊界的許多國家,紛紛自願歸順波斯人。

居魯士大帝締造亙古未有的大帝國,巴比倫也成為他的行宮之一,他接受尊號為「巴比倫之王,蘇美爾與阿卡德之王」(四方之王)。由於他採取十分寬容政策對待那些被他徵服的國家,與之前的迦勒底王國的高壓統治正好形成對比,因此在波斯帝國統治期間,西亞都得以保持和平狀態,文化藝術得以興盛。希臘史家色諾芬為他寫有一部《居魯士傳》。

居魯士大帝在位的時間大約在29到31年間。他首先徵服了米底王國,然後是呂底亞王國,緊接著是新巴比倫王國。大約在徵服巴比倫前後,他領導了一次到中亞的遠徵,在遠徵中摧枯拉朽,「毫無例外的徵服了每一個國家」。居魯士大帝沒有機會浸入埃及,因為他在公元前530年12月死在了沿錫爾河攻打馬薩格泰的戰役中。他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繼承了王位,盡在他短暫的統治期間徵服了埃及,努比亞和昔蘭尼加。

後來流傳著一個關於塞魯士的趣聞,使人們不禁想起有關埃迪帕斯國王的希臘傳說。根據這個傳說,塞魯士是米底亞國王阿斯戴吉斯的孫子。在塞魯士出生之前,阿斯戴吉斯做了一個夢說他的孫子有一天會推翻他。於是國王就下令等這孩子一降生就把他殺掉。但是被吩咐承擔這項殺嬰工作的官吏不忍心做這等血腥殘酷的事,於是就把嬰兒交託給一對牧羊人夫婦,告訴他倆把嬰兒弄死。但是他倆也不忍心殺死孩子,於是就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撫養。最後當孩子長大成人後,真的推翻了國王。

看來這個故事(有關詳情可在希羅多德的作品中找到)顯然是荒誕不經的,實際上我們對塞魯士的早年生活一無所知。但是我們確實知道塞魯士大約生於公元前558年,他繼承父親岡比西斯之位,當上了波斯國王,這又使他成為米底亞國王的一個諸侯。但是約在公元前553年塞魯士奮起造他的君主的反,歷經三年的戰爭,終獲成功。

米底亞人和波斯人在血緣和語言上都非常密切相通。由於塞魯士保留了米底亞人的大多數法律,也保留了許多行政管理方法,所以他對米底亞人的勝利與其說是要徵服外國,倒不如說是要改朝換代。

但是塞魯士很快就暴露了他要徵服外國的野心。他的第一個目標是在小亞細亞的裡底亞帝國,該帝國的國王是克裡薩斯,傳說是一個大富翁。塞魯士的鐵是克裡薩斯的金所不能抵擋的,公元前546年,塞魯士徵服了裡底亞帝國,使克裡薩斯成了他的階下囚。

隨後塞魯士就把注意力轉向東方,經過一系列的徵戰,徵服了整個東部伊朗,並把其併入他的帝國。公元前540年,波斯帝國向東一直漫延到印度境內的印度河畔和中亞的查克隆提(今日色爾河)河畔。

由於無後顧之憂,塞魯士現在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價值的爭奪目標──富饒的巴比倫帝國上,巴比倫帝國雖然位於美索不達米亞中部,但卻統治著古代中東整個肥沃的新月地帶。與塞魯士不同,巴比倫君主納博尼都斯不得民心。當塞魯士軍隊發動進攻時,巴比倫軍隊不想進行無濟於事的反擊,公元前539年巴比倫一羽未發就向塞魯士面北稱臣。當時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也屬於巴比倫地區,所以這兩個地區也被劃入塞魯士所控制的版圖。

塞魯士取勝之後,繼而花費了幾年的功夫來鞏固他的統治,重新組織他的龐大帝國。隨後他又率軍向東北進發去徵服馬薩格泰人,馬薩格泰人是居住在裏海東岸的中亞地區的一些遊牧部落。波斯人在一次小規模的初戰中告捷,但是卻在公元前529年進行的另一次戰鬥中敗北,塞魯士──當時世界上曾出現過的最大帝國的君主──身亡於疆場之上。

塞魯士的繼位人是他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岡比西斯在一次復仇戰中打敗了馬薩格泰人,尋回了先父的屍首,安葬在伊朗故都帕薩爾加德。岡比西斯後又去徵服埃及,結果把整個中東統一成了一個帝國。

居魯士於前529年去世,其死亡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居魯士出徵中亞的遊牧部落馬薩革泰人,以計謀殺死其首領;不料其母託米麗絲在悲憤之餘,拒絕投降波斯,領軍繼續反抗以為其子報仇,把波斯軍隊殺得死傷慘重,甚至居魯士本人也在這一場戰爭中陣亡。馬薩格泰女王找到居魯士的屍體之後,割下他的頭顱,放進盛滿血的革囊。她以此實踐自己的誓言,讓居魯士「飽飲鮮血」。

然而,其子岡比西斯二世擊敗馬薩革泰人並殺死託米麗絲,而且將居魯士的遺體安葬於帕薩爾加德(今伊朗法爾斯省境內)。

另外一說則是居魯士在首都帕薩爾加德病逝。帕薩爾加德現留有其大理石陵墓。卡山德裡亞的阿里斯託布魯斯曾應亞歷山大大帝之請訪問過該墓兩次。斯特拉波和阿利安在其著作中都根據阿里斯託布魯斯的見證描述過該墓。『但其實此說法為虛構的。居魯士二世是死在了跟馬薩革泰人的戰爭之中。』

塞魯士顯然是一位有軍事天才的將領。但這只是他一個方面。也許更顯著的方面是他的寬厚仁慈的統治特徵。他尊重地方的宗教和風俗,不喜歡其他徵服者所具有的極其殘忍的特性。例如巴比他人和甚至更值得一提的亞述人殘害了成千上萬個生命,並且把他們擔心要造反的民族囫圇放逐。當巴比倫人在公元前586年徵服了猶地阿時,就把當地的許多人口輸送到巴比倫。但是半個世紀後,當塞魯士徵服了巴比倫帝國後他立即允許猶太人重返家園。因此要是沒有塞魯士,看來猶太人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至少在公元前五世紀就有可能會被滅絕。塞魯士在這個問題上所作出的決策可能會有其政治目的;但是他在當時是一個特別仁慈的君主,看來這是沒有多大疑問的。希臘人長期認為波斯帝國是對自己獨立的主要威脅,即使這樣他們也一直認為塞魯士是一位絕對令人佩服的君主。

塞魯士立下了如此般的豐功偉績,以致在他死後波斯帝國還在繼續擴張。事實上它持續了大約200年,直到被亞歷山大大帝徵服為止。在這兩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波斯所統治的國家均太平無事,繁榮昌盛。

《聖經》中提到,居魯士二世 (按照不同聖經翻譯版本中稱他為古列、塞魯士)下令修復巴比倫、亞述、埃蘭以及猶太人的神廟,準許被歷代巴比倫國王強行遷至美索不達米亞的人民重返各自的國家。「釋放巴比倫囚虜」一事,這件事情卻是應驗了早就記在猶太人所擁有的《聖經》中的預言,在聖經以賽亞書中被稱為公義。由於《聖經》的緣故,居魯士二世的形象在古代東西方的文學和歷史著作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亞歷山大的徵服並不意味著波斯帝國的永久完結,亞歷山大死後,他的一位將軍塞留孤一世控制了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和伊朗,由此建立起塞留孤帝國。但是外國對伊朗的控制沒有持續很久,在公元前二世紀中期,發生了一次反對塞留孤的起義,這次起義是阿薩西斯一世領導的,他自詡為阿基米尼諸王世系(塞魯士王朝)的後裔。阿薩西斯創建的王國──以帕提亞帝國而為世人所知──最終控制了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公元後224年,阿薩西斯統治者們為一個新王朝,薩珊王朝所取而代之,新王朝的統治者們也自詡為阿基米尼請王世系的後裔,其帝國橫跨歷史,長達四個多世紀之久。甚至在今天,塞魯士還被譽為是波斯國的締造者。

塞魯士大帝的生涯代表了世界史上的主要轉折點之一。約在公元前3000年文明最初發源於蘇美爾。在兩千五百多年間,蘇美爾人及其後繼人閃特米各族人(如阿卡德人,巴比倫人和亞述人)就一直生活在文明的中心。在此整個期間,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地區,而且文化也最為先進(大體說來只有埃及可以與其相媲美)。但是塞魯士的生涯──恰巧在有史記錄的中間點上──把那一章世界史揭了過去。自那時以後,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文化上都不是文明世界的中心了。

進一步說來,閃米特各部落人──肥沃新月地帶的主要人口──在以後的許多世紀中再未獲得獨立。繼波斯人(一個印歐民族)之後來了馬其頓人和希臘人,隨後又相繼來了帕提亞人、羅馬人和薩珊王朝的統治者。直到穆斯林在七世紀的徵服勝利以後──幾乎是在塞魯士大帝十二個世紀以後──肥沃的新月地帶才重新掌握在閃米特各部落的手中。

塞魯士的重要性並不僅僅在於他贏得了許多次戰鬥的勝利,徵服了許多領土。更重要的是他所建立的帝國永遠改變了古代世界的政治體系。

儘管波斯帝國領土廣闊、歷史悠久,但是它對歷史的影響卻遠不如那些歷史更悠久的帝國如羅馬帝國、大英帝國和中國帝國的大。但是在估價塞魯士的影響時,人們應該記住要是沒有他的話,他所完成的業績或許永遠也不會出現。在公元前820年(約在塞魯士出生前三十年),沒有誰會想到在百年之內整個古代世界會是在一個來自伊朗西南地區、從前默默無聞的部落統治之下。即使回顧歷史,波斯帝國的崛起看來也不是由於先前存在的社會或經濟因素而遲早註定要發生的歷史事件之一。因此,塞魯士是真正改變歷史進程的罕見的人物之一。

相關焦點

  • 經常提到的波斯帝國,那你知道波斯第一、第二、第三帝國嗎?
    由於伊朗歷史大一統朝代的國號相同,為了像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那樣區分,分別稱波斯第一、第二、第三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開國君主居魯士二世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0年):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趁著米底王國衰落,起兵滅掉了米底王國,統一了伊朗全境,正式登基稱王,建立伊朗歷史第一個大一統朝代——阿契美尼德王朝,定國號「波斯」,也稱為「波斯第一帝國」。之所以稱呼居魯士二世建立的朝代為阿契美尼德王朝,是因為居魯士二世出身阿契美尼德家族,以家族稱呼朝代,這是外國歷史通用規則,以此區別國號相同的不同朝代。
  • 波斯還是伊朗?波斯帝國大事紀年表
    希臘人將第一個伊朗人的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稱為「波斯亞」(Persseya),即波斯,不過伊朗人會將他們的家園稱為「伊勒安」(Eire-An)或者「伊朗」(Ir-An),即「雅利安人的土地」。最初的伊朗人概念,是包含米底人、波斯人和大部分已經消失的北伊朗語族使用者(塞種人/斯基泰人和薩爾馬提亞人)在內的眾多族群的大家庭。伊朗或波斯從最開始就是多語言、多民族和多信仰的國家。
  • 波斯文化最豐盛、最璀璨和最後的國度—薩珊王朝
    位於伊朗南部地區珀西斯,一個波斯部落首先起兵反對安息人的統治。這個波斯部落的首領名叫帕伯格,是個波斯貴族,其父是位瑣羅亞斯德教祭司,名叫薩珊。不久後,帕伯格的兒子阿爾達希爾率兵佔領多個安息帝國的城市。阿爾達希爾是個軍事奇才,他最終成功打敗了最後一位安息國王,並在泰西封的王座上宣布了波斯帝國的重建,成為阿爾達希爾一世。這個新的波斯帝國被阿爾達希爾以其祖父之名命名,也就是薩珊王朝。
  • 波斯帝國的崛起:第一個橫跨三洲的帝國
    阿契美尼德王朝遺址 在整個波斯地區還是在米底王國的統治之下時,阿契美尼斯創建了阿契美尼德王朝。阿契美尼斯死後,他的兒子泰斯帕斯繼任王位,並在米底王國斯基泰時期帶領阿契美尼德脫離米底王國的統治。泰斯帕斯死後將土地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居魯士一世和阿里亞拉姆尼斯。他們死後將王位分別傳給他們的兒子:岡比西斯一世和阿爾沙米斯。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繼承岡比西斯一世的王位,並在其後承襲了阿爾沙米斯的王位,重新聯合阿契美尼德王朝。
  • 埃及通史:波斯帝國的入侵
    第26王朝國王普薩美提克三世繼位後不久,埃及就遭到了波斯帝國的侵犯。公元前526年,波斯國王網比西斯二世( Cambyses,埃及法老,公元前525一前522年在位)率軍進攻埃及。第二年,波斯軍隊攻佔了孟斐斯,俘虜了埃及國王普薩美提克三世( Psamtik II,公元前526一前525年在位),第26王朝宣告結東。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新的王朝,即第27王朝,也稱第一波斯王朝,埃及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每年需要向波斯帝國交納700塔蘭特銀子,還有一定數量的穀物。網比西斯二世在埃及採取了恐怖政策,肆意屠殺埃及人。
  • 波斯文化的源流與特色
    其文化特徵既包含波斯帝國強盛帶來的文化多樣性和包容性,又因與阿拉伯文明的融合表現出鮮明的伊斯蘭特色,引進的西方文化又使波斯文化具有了現代性特徵。  鼎盛時期的古典波斯文化  古典波斯文化肇始於公元前6世紀阿契美尼德王朝始建的古波斯帝國和公元3世紀建立的薩珊波斯帝國。
  • 波斯帝國:從埃及到阿富汗
    這種相互融合和相互協調 是與這一地區經濟、政治的融合同步的, 與當時複雜的貿易網絡和世界上最早的幾個帝國出現息息相關。 波斯帝國:從埃及到阿富汗 公元前539年,大流士二世徵服了巴比倫。由大流士及其繼承者締造的波斯王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空前強大的大帝國。
  • 當年今日-大事記:10月12日(波斯國王大流士的軍隊攻克巴比倫)
    公元前539年10月12日(農曆公元前539年11月7日),波斯國王大流士的軍隊攻克巴比倫。
  • 2500年前波斯帝王對俘虜做的事,現代人打死都不會做
    (古都帕薩爾加德遺址) 上一篇中,我們遊覽了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古都遺址帕薩爾加德,在這裡我們看到了2500年前一塊記錄有 居魯士(Cyrus)是波斯帝國的締造者,是伊朗歷史上第一個建立起統一國家的帝王;他將一個弱小的波斯國變成了當時稱霸一方的世界性大帝國;他深受波斯人民的愛戴(波斯,伊朗舊稱),他被現代伊朗人尊為「國父」。
  • 我們稱伊朗為「波斯」,那伊朗叫我們什麼?僅1個字,聽著很熟悉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大帝發動了兵變,用3年的時間推翻了米底亡國對波斯地區的統治,徹底統一了波斯地區,成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也就是波斯第一帝國,因此居魯士大帝也被稱為「波斯國父」。之後居魯士大帝反攻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殘部,徹底消滅了古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成為了中東的文明中心。
  • 波斯末代君王,大流士三世阿塔沙塔,因何稱他為波斯最後的尊嚴?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波斯帝國最後一位君主大流士三世阿塔沙塔,看看他在國家危難之際都有什麼作為,並且為何被稱為波斯最後的尊嚴?作為波斯帝國的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阿塔沙塔可謂是命運多舛。他的登基本就讓人十分尷尬。當時的波斯帝國由一位叫做巴哥阿斯的人專權,此人可是比我秦朝的趙高大人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為了奪權,差點把波斯帝國的王族斬盡殺絕,到最後發現居然連給他做傀儡的人都找不到了。
  • 書摘|波斯智慧:君主統治與民主決議誰更"正義"?
    在很長的時間裡,波斯人臣服於強盛的米底帝國,向他們稱臣納貢。大約在前550年或前549年,波斯人中的帕薩爾加德部落阿契美尼德家族首領居魯士起兵反叛米底。他成功擊敗了米底國王阿斯提阿格斯,然後將兩個民族併入一個王國。在居魯士叛亂前的幾年裡,米底已經向東擴張到了安納託利亞,他們和首都位於薩第斯的呂底亞人發生了激烈的衝突,這座城市在波斯隨後的歷史上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 大流士一世痛定思痛的改革,成就了欣欣向榮的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帝國,其繁榮期長達200年。波斯帝國的第三代君主,統治波斯帝國37年的大流士一世被公認為是世界古代史上傑出的帝王,是奴隸制時代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在位期間,大流士一世完善和改進了波斯帝國的國家管理模式,確立了絕對君主專制,建立了整一套行之有效的對被徵服地區的統治制度,造就了波斯帝國的輝煌,也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約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就把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地區稱為「波斯」,居住在該地區的波斯人是印歐語系的一個支系,他們於約公元前2000年從中亞一帶遷徙至此。
  • 亞歷山大直撲波斯的心臟地帶,大流士的最後決戰
    之後,他從腓尼基向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進軍,進入美索不達米亞,直撲波斯的心臟地帶。此時,波斯帝國已經徹底放棄了收復小亞細亞的希望。大流士的最後決戰將於公元前331年在高加米拉展開。希臘軍隊分為三個部分:左翼、中軍和右翼。亞歷山大直接指揮由夥伴騎兵、馬其頓部隊和其他希臘部隊組成的右翼。一些騎兵布置在弓箭手的前方,弓箭手的旁邊是方陣。方陣分為兩條戰線。
  • 「伊朗訪古記」圖片放映會:李零《波斯筆記》背後的影像故事
    波斯筆記(上下)李零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伊朗悠久、燦爛的古代文明,是否也會像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一樣面臨戰爭浩劫?在李零的新著《波斯筆記》中,對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遺址、遺蹟和文物做了系統的介紹、整理。特別是照片資料,在拍攝時就有搶救和文物保護的意識。
  • 大流士:史上第一大帝國是怎樣煉成的
    而自從踏上這片古波斯的土地開始歷史的回音,始終在心中激蕩 波斯帝國的前世今生,氣勢恢宏,一眼千年那強盛和繁榮,還吟誦在昨日,今日,未來波斯波利斯王朝遺址處,耳畔的風中遠遊志 X 伊朗大流士王朝探秘>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 「我大流士、偉大的王,萬王之王……」這是波斯國王大流士描述自己赫赫戰功的一長段銘文的開頭,他在位期間繼承了波斯開國皇帝居魯士的衣缽,南徵北戰打下了一個東到阿富汗、印度河流域,西到愛琴海,西南到埃及,北到裏海、黑海南岸的龐大帝國。
  • 哈薩克斯坦傳奇,喪夫失子,影響波斯帝國擴張腳步的女人
    導讀:還原了斯基泰馬薩格泰草原女王託米利斯,擊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國王居魯士二世的歷史傳奇。託米莉斯命中注定將成為一名出色的鬥士,成為傳奇之前她不得不犧牲最親近的人斯基泰部族的文化遺產也被承襲到了至今。導讀:斯基泰人古波斯語稱為薩卡人,是一支公元前活躍在中亞至東歐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現在的哈薩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