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39年10月12日(農曆公元前539年11月7日),波斯國王大流士的軍隊攻克巴比倫。公元前539年10月12日,波斯國王大流士的軍隊攻克巴比倫,此後將此城市作為波斯帝國的首都。
大流士一世(中文聖經譯為「大利烏」)即大流士大帝,波斯安息省長希斯塔斯皮斯的兒子,公元前521年至公元前485年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
對大流士生平的記載,主要來自在伊朗西南部克爾曼省札格羅斯山發現的貝希斯敦銘文(根據離它最近的村莊名稱),銘文鐫刻在離地100米高的峭壁上,有25米長,使用了三種文字對照:古波斯語、埃蘭語和阿卡德語。雖然銘文是大流士授意鐫刻的,但根據古代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和克特西亞斯的記載對比,許多主要史實還是比較真實的。
在大流士早年時,他屬於皇室家族的分支,但居魯士大帝懷疑他曾參與反對皇室的陰謀。居魯士去世後他作為侍衛隨新皇帝,居魯士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去埃及,在公元前521年3月,岡比西斯二世自殺身亡,居魯士的另一個兒子巴爾狄亞在米底即位。大流士趕往米底,在6家波斯貴族的幫助下,在當年10月殺死巴爾狄亞,宣布他為正統的阿契美尼德家族繼承人,即位為皇帝,並和居魯士大帝的女兒結婚,當時他的父親和祖父尚在世,所以他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可,各地貴族紛紛起兵,東方各省先後宣布獨立。大流士雖然手無重兵,但因為各地造反互不協調,獨立作戰,所以從公元前520年到公元前519年間,他仍能將各地造反一一平定。
公元前519年,他進攻裏海東岸的西徐亞人,進兵印度河谷,公元前518年巡查埃及,前513年他徵服希臘色雷斯東部,然後跨過多瑙河,進攻西徐亞人的歐洲領土,據希羅多德記載,他甚至已經到了伏爾加河沿岸,他奪取了愛琴海上的幾個島嶼,馬其頓人已經投降。
根據銘文記載大流士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具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他健全了國內的行政制度,劃分省區,明文確定各省的貢賦數目,統一貨幣和度量衡,鑄造金幣,將波斯帝國的疆域擴大到高加索山區。他雖然極度信仰瑣羅亞斯德教,但尊重所轄各民族自己的宗教信仰,允許猶太人在耶路撒冷重修神殿,也允許各民族修整自己的神殿,他的名字也在埃及的孟菲斯神廟的銘文中出現過,甚至在梵蒂岡的銘文中都出現過,他允許其他宗教的祭司掌管當地的宗教權力,為阿波羅神廟地產免稅,所以在波斯和希臘的戰爭中,所有小亞細亞和歐洲的希臘神廟祭司都站在波斯一邊,警告希臘不要抵抗。
他執行促進帝國商業和貿易的計劃,開闢海上航路,他派艦隊探索印度洋,打通從印度河口到埃及的海上航線,開闢從尼羅河到蘇伊士的運河,根據銘文可以看出,他的船隻可以從尼羅河穿過紅海直達波斯(當時尚沒有蘇伊士運河)。他的船隊曾經到過迦太基(現在的突尼西亞),探索過西西里島和義大利。
公元前499年,雅典和埃雷特利亞支持愛奧尼亞人反對波斯的起義,大流士派他女婿馬多尼奧斯率領艦隊進攻雅典,陸上軍隊被峭壁所阻,艦隊被風暴所毀。公元前490年,戴蒂斯率艦隊再次出徵,踏平埃雷特裡亞,但在馬拉松被雅典擊敗。而海軍則因當時雅典全城人全體出動,每人手持一面鏡子,將陽光聚焦燒毀波斯艦隊而覆滅。公元前486年埃及爆發起義,平定起義後他準備第三次遠徵雅典,但公元前485年10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