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直撲波斯的心臟地帶,大流士的最後決戰

2021-01-16 戰爭事典

文:卡韋赫·法魯赫

譯:高萬博

(上圖)亞歷山大徵服波斯的史詩,通過龐貝古城的鑲嵌畫永久流傳。戰車上的大流士三世將右手伸向亞歷山大,或許手持長槍。畫中亞歷山大的形象與通常的說法——亞麻色頭髮——有所不同。亞歷山大發色的問題,或許一定程度上源自對希臘語詞彙「Xanthenein」的誤解,其代指的顏色大致為「淡赭色」。(akg-images/Erich Lessing)

亞歷山大花了兩年時間徵服巴勒斯坦、敘利亞和埃及。之後,他從腓尼基向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進軍,進入美索不達米亞,直撲波斯的心臟地帶。此時,波斯帝國已經徹底放棄了收復小亞細亞的希望。大流士的最後決戰將於公元前331年在高加米拉展開。

希臘軍隊分為三個部分:左翼、中軍和右翼。亞歷山大直接指揮由夥伴騎兵、馬其頓部隊和其他希臘部隊組成的右翼。一些騎兵布置在弓箭手的前方,弓箭手的旁邊是方陣。方陣分為兩條戰線。亞歷山大決定故技重施,先牽制住阿契美尼德部隊,而後由他完成決定性的一擊。牽制任務交給帕曼紐率領的左翼,當然還有方陣。左翼由色雷斯人、色薩利人和希臘僱傭兵組成。中軍則以方陣為主,他們的後方是輔助方陣部隊。其他的支援部隊包括克裡特弓箭手、亞該亞人和阿格裡亞人。

阿契美尼德王朝竭盡所能讓軍隊從格拉尼庫斯河及伊蘇斯的慘敗中恢復過來。他們為部隊配備了更大的盾牌以及刃更長的刀劍。為了對抗亞歷山大的戰術和軍事優勢,大流士將鐮刀戰車加入他的軍隊,那是一種相對過時的武器。不過,他的主要目的是讓這些戰車與重騎兵一同在戰場上實現突破。或許,這是在戰場上使用「裝甲拳頭」理念的嘗試。鐮刀戰車將直接衝向敵人的陣線,重裝騎兵緊隨其後,衝入戰車打開的缺口中。實戰中,面對亞歷山大訓練有素且紀律嚴明的部隊,鐮刀戰車的效果微乎其微,況且亞歷山大之前在色雷斯已經遭遇過戰車。在那次交鋒中,只要色雷斯人的戰車接近戰線,亞歷山大便下令部隊臥倒並將盾牌靠在一起,讓色雷斯人的車輛衝到盾陣的上方,無法造成任何損害,接著讓弓箭手解決戰車駕駛者。為了應對大流士的鐮刀戰車,亞歷山大命令他的部隊在戰車的前進路線上留下缺口,任戰車無害通過,同時長槍兵和弓箭手可以從側面進行殺傷。大流士還在他的戰線上部署了50頭戰象,不過,這些巨獸似乎沒怎麼參與接下來的戰鬥。

和伊蘇斯之戰一樣,大流士本人和他最精銳的步兵坐鎮中軍。在他的右側是王室騎兵、米底-阿馬爾迪(Medo-Mardian)弓箭手、精銳衛隊不死軍、希臘人僱傭部隊以及卡裡亞和印度的騎兵。大流士的將軍馬扎埃烏斯(Mazaeus)指揮右翼,其中包括伊朗人(帕提亞人、米底人、希爾卡尼亞人和塞種人)、卡帕多西亞人、亞美尼亞人、敘利亞人、美索不達米亞人、塔普裡亞人(Tapurian,來自波斯北部)、阿爾巴尼亞人和薩卡森尼亞人(Sacasenian,塞種人的一支)的騎兵。許多塞種人儘管已經處在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治下,卻依然以帝國僕從軍的身份來支援大流士作戰。馬薩格泰人騎兵也出現在其中。左翼則由貝蘇斯(Bessus)率領,他的手下有讓人印象深刻的數量眾多的東伊朗人騎兵,他們主要是塞種人[達赫人(Dahae)]、帕提亞人、阿拉呼羅珊人(Arachrosian)和巴克特裡亞人。貝蘇斯還有來自伊朗高原和扎格羅斯山脈的波斯人、蘇薩人和卡都西亞人騎兵。貝蘇斯的阿爾巴尼亞人和薩卡森尼亞人正對著亞歷山大的左翼,而馬扎埃烏斯的亞美尼亞人和卡帕多西亞人則布置在前方,他們將作為進攻的先鋒。鐮刀戰車位於大流士中軍的前方,另外一批戰車則分別集中在左翼和右翼的前方。

大流士選擇的戰場,在今伊拉克庫德斯坦的埃爾比勒(Irbil,時稱阿貝拉)附近,那裡被稱為高加米拉。工兵們平整了土地,確保戰車和騎兵的機動完全不受阻礙。阿契美尼德軍隊準備進行一場以側翼進攻和機動為主的決戰。阿里安記述稱,大流士的軍隊竟然總共有100萬步兵和40萬騎兵,而普魯塔克記述,阿契美尼德軍隊的總人數是100萬。皮爾尼亞認為昆圖斯·庫爾提烏斯記述的人數最為準確,即20萬步兵和4.5萬騎兵。就皮爾尼亞的估計而言,阿契美尼德軍隊依舊在人數上遠超希臘人,至少是5∶1到6∶1。人數的差距給馬其頓士兵帶來了普遍的恐慌,亞歷山大依靠他的個人魅力和領導才能平息了這種不安。

亞歷山大清楚,大流士的軍隊可以包抄他人數較少的軍隊。他計劃將這一劣勢轉為他的優勢,這再度展現了他的軍事奇才。他的軍隊按照45度角的斜線結陣,向前緩慢推進,誘使大流士的騎兵發動進攻。陣線在前進的同時也在逐漸向右移動。如果大流士不採取行動,方陣將就此離開預設戰場,讓鐮刀戰車沒有用武之地。大流士並不想主動進攻,然而亞歷山大陣線的推進讓他別無選擇——鐮刀戰車發動了衝鋒,卻沒有造成什麼殺傷。然而波斯騎兵不可能如此輕易地戰敗。馬扎埃烏斯猛攻帕曼紐所部,讓帕曼紐處於被擊潰的風險中。貝蘇斯則全力進攻亞歷山大的右翼。馬扎埃烏斯和貝蘇斯的騎兵進攻讓大流士的中軍附近出現了缺口。

亞歷山大迅速行動起來,利用這一戰機,在夥伴騎兵的陪同下結成楔形陣,進攻波斯人的中軍。方陣和幾支精銳部隊為這次進攻提供支援。不死軍衛隊和希臘僱傭兵作戰英勇,卻還是被殲滅了,迫使大流士倉皇逃走以免被俘。對阿契美尼德中軍的進攻,讓亞歷山大承擔著巨大的風險,而且他清楚自己必須在兩翼崩潰之前採取行動。此時的他面臨兩個選擇:要麼追擊並且俘虜大流士,坐視自己的左翼被殲滅:要麼拯救自己的左翼,坐視大流士逃走。馬扎埃烏斯對亞歷山大左翼的猛攻,已經在帕曼紐和希臘人中軍之間打開了一個危險的缺口。波斯和印度的重騎兵立刻衝進了這個缺口,然而他們沒有從側面或者後方進攻帕曼紐,而是衝向了亞歷山大的軍營,或者是為了掠奪戰利品,或者是想要營救大流士被俘虜的親屬。

此時帕曼紐的處境危險至極,然而他還是守住了陣線,等到了亞歷山大從大流士潰敗的中軍處趕來。帕曼紐得救了,馬扎埃烏斯的騎兵開始撤退,而色薩利和其他的希臘部隊發起追擊,令波斯人傷亡慘重。貝蘇斯也撤離了戰場。阿契美尼德的中軍徹底潰敗了,大流士也已經離開了戰場。他的營地被奪取並遭洗劫。阿里安的記述中,阿契美尼德軍隊有30萬人被殺,相比之下,亞歷山大的軍隊僅僅損失了100名步兵和1000名騎兵;狄奧多魯斯則記述稱,有9萬名阿契美尼德士兵和500名馬其頓一方的士兵戰死。高加米拉決戰中,阿契美尼德王朝最大的戰術失誤,或許就是波斯和印度騎兵未能充分利用帕曼紐和中軍之間的缺口。只要這些部隊轉向他們的右側,決戰的結果也許就大不相同,至少馬扎埃烏斯的進攻將成功地消滅帕曼紐所部,這會讓亞歷山大的軍隊損失慘重。

勝利為亞歷山大打開了通向美索不達米亞內陸的道路。他的軍隊在阿貝拉休整了1個月之後,向巴比倫進發。這座城市是擁有成熟農業系統的大型都市,完全可以抵禦長期的圍攻。然而巴比倫並沒有抵抗亞歷山大的軍隊。帝國的大筆財富成為戰利品,被亞歷山大的部下瓜分,因這次背井離鄉的艱苦遠徵而越發疲憊煩悶的士兵們,士氣大振。徵服美索不達米亞之後,亞歷山大準備向伊朗的心臟地帶進軍。

本文摘自《 伊朗前傳:波斯千年戰爭》

相關焦點

  • 波斯同馬其頓決戰,佔盡優勢的大流士三世由於戰馬受驚而一敗塗地
    讓我們來看亞歷山大帝國的崛起系列的第三篇內容,亞歷山大同大流士三世之間的伊蘇斯會戰。波斯帝國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是唯一有畫像傳世的波斯國王,考古學家在發掘古羅馬遺蹟時發現了一幅保存完好的壁畫,壁畫所表現的就是伊蘇斯戰役中的最後時刻,左邊是亞歷山大率領禁衛騎兵衝鋒,他手中的長矛將一個波斯騎兵刺穿,右側則是高居戰車之上的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以及擁簇在他周圍的禁衛軍。
  • 亞歷山大大帝對大流士一世:性格決定命運,戰爭在戰前就出了結果
    他過去對亞歷山大太輕視了,現在正準備集中力量和亞歷山大決戰,要給亞歷山大致命的一擊,把他趕出亞洲。亞歷山大這時想建立一支強大的艦隊,對付波斯海軍,以保證後方和供應線的安全。但這需要大量金錢,大約要1000金塔倫特,亞歷山大即位時,國庫只有70金塔倫特,他要籌集800金塔倫特,才有錢重建海軍。當時傳說波斯的中心城市波斯波利斯和蘇薩的大流士的寶庫中藏有價值23.5萬金塔倫特的錢幣和金子。
  • 波斯末代君王,大流士三世阿塔沙塔,因何稱他為波斯最後的尊嚴?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波斯帝國最後一位君主大流士三世阿塔沙塔,看看他在國家危難之際都有什麼作為,並且為何被稱為波斯最後的尊嚴?作為波斯帝國的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阿塔沙塔可謂是命運多舛。他的登基本就讓人十分尷尬。當時的波斯帝國由一位叫做巴哥阿斯的人專權,此人可是比我秦朝的趙高大人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為了奪權,差點把波斯帝國的王族斬盡殺絕,到最後發現居然連給他做傀儡的人都找不到了。
  • 第4131回:大流士伊蘇斯戰役,波斯布陣戰線崩潰
    然而波斯兵力上的佔優並沒有為波斯帶來勝利,波斯步兵素質的低劣斷送了整場戰事,讓亞歷山大成功突破波斯左翼陣列。更重要的是,大流士三世在戰爭末段棄甲逃離戰場,將士們頓時軍心散漫,爭相撤退,但在狹長的波斯陣地中難以撤退,被從後追到的馬其頓軍隊屠殺,大流士三世的妻子及母親皆被俘虜。伊蘇斯戰役最終以大流士三世的逃陣告終,奠下波斯逐漸衰亡的道路。
  • 大流士一世首戰失利——波斯在馬拉松戰役的失敗究竟是何人所為?
    公元前6世紀,希臘和波斯幾乎同時興起。波斯佔據西亞世界,發跡於伊朗高原南部,經過居魯士大帝的統治和連年徵戰,到了公元前6世紀末,波斯帝國已經成為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而希臘方面,自公元前6世紀初的梭倫改革時候起,希臘民主政治以雅典為中心,不斷向整個希臘世界輻射,並且在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殖民擴張後,在公元6世紀末,希臘同樣成為了西方世界最強盛的文明實體。
  • 偉大波斯君主大流士對世界的貢獻
    》    綜觀大流士的一生,他是波斯帝國頗有作為的一代英主。開國之君居魯士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以戰爭交往的方式,打破了各地區、各民族、各文明的原始的小國林立、相對閉塞的狀態,衝破了地緣因素的局限,首次為波斯帝國的內部交往創造了條件。但是,在大流士即位前後,帝國各地風起雲湧地爆發了起義或叛亂。大流士用了一年多時間,經過大小19場戰爭,擒獲了9個叛王,才最終把這場使帝國面臨土崩瓦解的大起義或叛亂鎮壓下去。
  • 探秘波斯,波斯的式微,帝國的滅亡
    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麗姐說世界,大流士一手所建立起來的波斯大帝國,維持不到100年便煙消雲散。波斯的銳氣和實力,一挫於馬拉松,再挫於薩拉米斯,三挫於普拉蒂亞。帝國君主,最初崇拜者是戰神,現在,戰神不當令,當令的是愛與美之女神維納斯。
  • 大流士一世痛定思痛的改革,成就了欣欣向榮的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帝國,其繁榮期長達200年。波斯帝國的第三代君主,統治波斯帝國37年的大流士一世被公認為是世界古代史上傑出的帝王,是奴隸制時代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大流士和其他6個波斯貴族聯手鎮壓了起義,之後大流士(生於前558年~卒於前486年)即位,成為波斯帝國的第三代國王,史稱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上位之初,各地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平衡,這主要是由于波斯帝國幅員遼闊,民族成份複雜,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面對複雜的局面,大流士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強統治,史稱「大流士一世改革」。
  • 一代雄主的黑歷史——波斯帝國大流士即位謎團
    居魯士大帝在遠徵中亞的戰鬥中意外去世後,他生前指定的繼承人,大兒子岡比西斯二世承繼了大統,成為波斯帝國的新王。但很快,在波斯帝國發生了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件。先是年紀輕輕的岡比西斯二世僅在波斯王位上待了8年便神秘死去,緊接著,自稱波斯王族遠枝的大流士殺死了在位僅僅7個月的岡比西斯二世的繼任者,自己登上了王位,是為大流士一世。這一連串的大事件疑點重重,直到近些年,謎底才逐漸揭開。
  • 從波斯帝國的「宗教寬容」,看大流士一世「一石二鳥」的安國智慧
    在歷史上,羅馬、英國以及波斯帝國等都採取過宗教寬容政策。在大流士一世時期,波斯帝國的國力達到鼎盛時期,其中不乏有「宗教寬容」政策的功勞。大流士實行的宗教寬容政策不僅使國內的政局得到穩固,而且也避免了激起被徵服之地的強烈反抗情緒,形成對波斯的威脅,可謂是「一石二鳥」的安國大智慧。
  • 讓波斯帝國實現重新統一的大流士一世到底是何許人也?
    呂海峰話說,如果我們在當今時代提起大流士一世這個人,估計知道的人還真不多。但他當初卻是著名帝國——波斯的一代統治者。也正是他才把當時處於四分五裂的波斯實現了重新統一,並使之越來越強大。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 大流士出兵徵討斯基泰人-大流士的繩結,堅壁清野,波斯西徵失敗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大流士卻命人把他的3個兒子都殺死了。此次西徵,波斯軍號稱70萬,戰艦700艘。大軍先經呂底亞,繼而到達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流士請來著名的建築師芒德羅克列斯在海峽的最窄處架設了一座舟橋,波斯軍渡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流士渡海到達歐羅巴之後,吩咐伊奧尼亞人乘船到達伊斯特河,在那裡架橋等候他的歸來。
  • 考古證據揭示秦始皇並不偉大,他的制度或是抄襲波斯帝國的大流士
    最後死在最後一次出行途中,留下了「沙丘政變」。 專家繼續推測這名女性可能具有「西方」血統——很可能來自波斯。 通過在秦始皇墓葬發現的波斯勞工和後宮嬪妃中的波斯女人,這些考古發掘似乎均指向一個事實:那就是秦始皇的治國理念或是學習波斯帝國的大流士改革。
  • 大流士:史上第一大帝國是怎樣煉成的
    >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 「我大流士、偉大的王,萬王之王……」這是波斯國王大流士描述自己赫赫戰功的一長段銘文的開頭,他在位期間繼承了波斯開國皇帝居魯士的衣缽,南徵北戰打下了一個東到阿富汗、印度河流域,西到愛琴海,西南到埃及,北到裏海、黑海南岸的龐大帝國。
  • 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何敗在希臘小城邦之手?
    居魯士在滅掉米底王國,嘗到了戰爭的甜頭,由此開始了波斯帝國的對外徵服之旅,他的後人更是延續了這一傳統。居魯士二世徹底平定國內的動蕩後,又將侵略的矛頭指向了伊朗高原外部地區。公元前6世紀中期他滅了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緊接著又徵服了小亞希亞沿岸的希臘城邦,此後又轉戰中亞,直到最後,佔領了新巴比倫王國。
  • 馬其頓靠步兵方陣徵服波斯?波斯人:與這無關,怪豬隊友和大流士
    按照狄奧記載,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有如下戰略規劃:第一,在亞歷山大抵達敘利亞的時候,已經將帝國各處的軍隊集和起來,並且製造更長的長矛和佩劍配置給軍隊,同時製造200輛鐮刀戰車。第二,開始訓練他的軍隊,同時與亞歷山大開始議和,議和失敗之後,開始加強訓練他的大軍。第三,派出一支精選的軍隊守住底格裡斯河並且進行焦土戰術。第四,以高加米拉做為防守地點。但時間對於大流士來說,還是不足的。
  • 當年今日-大事記:10月12日(波斯國王大流士的軍隊攻克巴比倫)
    公元前539年10月12日(農曆公元前539年11月7日),波斯國王大流士的軍隊攻克巴比倫。
  • 大流士一世的貨幣改革
    公元前550年,盛極一時的米底王國被新崛起的居魯士二世吞併,這標誌著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崛起於東方。不久之後,波斯帝國便與小亞細亞強國呂底亞王國爆發衝突。公元前547年,雙方在泰姆布拉對陣決戰。結果呂底亞馬隊不敵波斯駱駝騎兵,全軍敗績,克洛伊索斯退回薩迪斯、嬰城堅守。14天後,波斯攻破薩迪斯,克洛伊索斯身作楚囚,呂底亞王國覆滅。
  • 《刺客信條:奧德賽》袖劍之父「大流士」亮相 波斯猛男怒殺暴君...
    育碧正式公布《刺客信條:奧德賽》第一部資料片「袖劍傳承」,我們將操控與攜手袖劍之父「大流士」,探秘這位波斯刺客擊殺波斯暴君薛西斯的英勇事跡,並發現為何刺客對抗隱藏在黑暗中的宇宙教,並發展出「行於黑暗,忠於光明」的刺客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