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哥讀史
波斯大帝大流士在馬拉松之役失敗後,率大軍撤回波斯,暫時休整。
當時適逢埃及發生叛亂,正當他考慮再次出徵希臘還是先平定埃及叛亂時突然死去,這裡的死因也是個謎,有的說是被人謀害,有的說是因病而死,總之這些帝王的死因都是個秘密。
大流士有眾多妻妾,這些女人為他生下許多孩子。其中只有一位能成為波斯之主,他就是薛西斯。薛西斯繼承王位毫無懸念,他的母親是大流士的王后,也是波斯開國之王居魯士的女兒。在所有波斯王子中,薛西斯是最尊貴的一位。
因此在公元前485年,血統尊貴的薛西斯成了波斯第四代皇帝。
有一部經典的好萊塢電影《斯巴達300勇士》,拍得非常精美,品質俱佳。這件事發生的背景就是波斯徵服希臘的版圖,在這部影片中,作為反派主角的薛西斯是一個俊美詭異的青年,臉頰上掛著成串的金環,身材高得不合常理,張嘴就是一口沙啞的英語。這只是電影藝術表現的手法,事實上,薛西斯臉上沒有金環,反而蓄著長鬚。但他確實非常高大英俊,在整個波斯帝國裡也是少有的美男子。
在西方的歷史觀點中:薛西斯一世繼續進行大流士沒有完成的與希臘的戰爭。
公元前480年,薛西斯的網撒向了愛琴海。他率大軍入侵希臘,洗劫了雅典,但在薩拉米海戰中被打敗。這場海戰的失敗宣告希波戰爭以好大喜功的薛西斯一世徹底失敗而告終。
而那部電影《斯巴達300勇士》描寫的就是希波戰爭最著名一役:溫泉關戰役。
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親率波斯軍數十萬人、戰船一千餘艘,分水陸兩路西進,迅速佔領北希臘,南下逼近溫泉關。希臘聯軍統帥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聞訊後,急忙率領先期到達的希臘聯軍約7000人,扼守地勢險要的溫泉關。此關卡實為依山傍水的一條狹窄通道,易守難攻。波斯大軍一連幾次進攻都被希臘守軍擊退,薛西斯一世一籌莫展。不過,當地一希臘人背叛守軍,跑來指給波斯軍隊通往溫泉關背後的一條小路。波斯軍隊發動奇襲,打開關口。列奧尼達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為保存實力,命令聯軍主力撤退,自己率領300名斯巴達人和700底比斯志願軍留下來拼死抵抗。
最後,斯巴達人在波斯大軍前後夾擊下全軍覆沒,掩護了希臘聯軍主力的撤退,300勇士名垂千古,而薛西斯一世則作為邪惡的象徵出現在熒幕上,事實上這僅僅是國家之間的利益侵佔,在那個戰國時代,強者為王的理念永遠是王道。
當然,作為以武力橫行世界的薛西斯一世,也有自己的弱點,就是聽信小人,內政混亂,最終死於一場宮廷政變。他的宰相阿爾達班謀殺了他,並擁立(可能是他的兒子)阿爾塔薛西斯一世為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