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位正在纏足的女童。從孩子的臉上的表情來看,其骨骼已經大體成型,因為在剛纏足時,是十分痛苦的。而且,給女童纏足的那位婦人,臉上也似有笑容。
圖:一位富貴人家的纏足女童。在古時女孩一般4、5歲起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據現代學者考證,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到了清代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
康同璧,字文佩,號華鬘,康有為的女兒。1901年康有為病臥檳榔嶼,年僅18歲的康同璧聞訊,隻身赴南洋探望,並留在父親身邊照料他的生活。之後她在印度陪父親尋訪佛跡,探幽歷險,幾經危難,表現出一個女性少有的膽氣。因她見多識廣,才學過人,深得父親信賴。康同璧亦自稱是「第一個到過唐僧西天取經之地的中國女性」。
圖:1908年,日本,李蕙仙(左一)與孩子們在山上遊玩小憩。李蕙仙,是梁啓超的第一任夫人。1889年時任朝廷維新派大臣李端棻以大學士身份典試廣東時,他非常重視具有維新思想的人才,所以特別賞識梁啓超,便把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許配給梁啓超。
圖:吳貽芳(1893—1985),中國第一屆女大學生,第二位大學女校長。 1928年受聘於母校金陵女子大學,先後主校23年。1945年,出席聯合國成立大會,成為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1979年獲美國密執安大學為世界傑出女性專設的「智慧女神」獎。
圖:拉洋車的克勤郡王晏森,崧傑之子,1910年襲克勤郡王。克勤郡王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晏森是最後一代克勤郡王。清朝滅亡後,克勤郡王府敗落,晏森先後賣掉了包括馮村等5處歷代克勤郡王墓地的樹木和磚瓦石料,最後淪為洋車夫,社會上戲稱其為「車王」。
圖:曾寶蓀(1893—1978),一生以教育為業,終身未婚。他的父親是曾重伯,光緒十五年的進士;祖父曾紀鴻是清末著名數學家;曾祖父就是晚清名臣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