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鐵帽子王」 都有誰是「鐵帽子王」?

2021-01-18 書法網

「鐵帽子王」是清代一種封爵制度後世不乏被奪爵的歷史記載


所謂「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代的封爵制度。封建社會時稱為「世襲罔替」,民間則俗稱為「鐵帽子王」,意思是他們的爵位永遠不會被降級。



鐵帽子王和其他親王相比,享有以下特權:


一是「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


二是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三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



清代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這八位同時還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代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清初開國八位鐵帽子王有六位和碩親王和兩位多羅郡王:


和碩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次子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六子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

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

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

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和碩莊親王):碩塞,皇太極五子

多羅克勤郡王:嶽託,努爾哈赤之孫代善長子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努爾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薩哈璘次子


清朝中後期所恩封的四位鐵帽子王:


和碩怡親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

和碩恭親王:奕訢,道光帝六子

和碩醇親王:奕譞,道光帝七子

和碩慶親王:奕劻,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六子綿性長子


北京王府分布圖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襲封和考封四種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輔國將軍以上還分世襲罔替和世襲遞降兩類。一般情況下,因功封王爵者多屬世襲罔替,也就是俗話說的「鐵帽子王」。因為恩封爵位者則多屬世襲遞降,但在遞降到輔國將軍這一爵位時便不再遞降。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無爵位的宗室叫「間散宗室」,用四品頂戴。惟有12大「鐵帽子王」因為其祖先功勳卓著,被賜世襲不降封典。如果某「鐵帽子王」獲罪奪爵,以其旁支襲爵,但其後世也不乏被奪爵的歷史記載。



首位禮親王為努爾哈赤次子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為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徵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嶽託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和碩禮親王。皇太極死後,代善又與睿親王多爾袞主持立福臨為帝。代善於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首位鄭親王為努爾哈赤侄子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


首位睿親王為努爾哈赤14子多爾袞

多爾袞因作戰智勇雙全,賜號「墨爾根代青」(聰明的統帥),崇德元年封為睿親王。皇太極死後,與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臨即位,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乾隆四十三年追諡其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首位豫親王為努爾哈赤15子多鐸

多鐸是睿親王多爾袞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親王。清軍入關後,他率領軍隊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


首位肅親王為皇太極長子豪格

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後因皇太極死後的皇位之爭與多爾袞不和,順治元年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於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恢復原封諡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首位莊親王為皇太極第5子碩塞

碩塞是皇太極第五子,曾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自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虜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莊親王。莊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被奪爵。


首位克勤郡王為代善長子嶽託

嶽託是禮親王代善的長子,自幼隨父祖徵戰,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但性格狂妄傲慢,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嶽託病逝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


首位順承郡王為代善之孫勒克德渾

勒克德渾的父親為代善第三子薩哈璘,薩哈璘兼通滿、漢、蒙古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三子。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


首位怡親王為康熙皇帝第13子允祥

允祥是聖祖玄燁第十三子。雍親王胤禛即位後,即封其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年間,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怡親王世爵共傳8世,9王。


首位恭親王為道光皇帝第6子奕訢

奕訢為道光第六子,鹹豐即位後即封其為恭親王。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得到了奕訢的大力支持配合。兩宮垂簾聽政任命他為議政王,後賜其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同治七年以後遭忌不再參與朝政。光緒二十四年奕訢病逝。恭親王世爵共傳3世,2王。


首位醇親王為道光皇帝第7子奕譞

奕譞是道光第七子,鹹豐年被封為醇郡王,其福晉是慈禧胞妹葉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晉封為醇親王。同治死後無嗣,其子載湉(葉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緒,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光緒十六年奕譞過世,其子載灃襲爵。


首位慶親王為乾隆皇帝17子嫡孫奕劻

奕劻是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嫡孫,也是最後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光緒十年,被封慶郡王。慈禧60大壽時封為親王,慈禧死後載灃掌政,為緩和親貴之爭賜其王爵世襲。奕劻貪財在晚清無人可與其匹敵,堪稱「晚清第一貪」。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

現在知道啥是「鐵帽子王」了嗎?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中國書法網shufa.com唯一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每日與您分享有營養的書畫圖文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光臨保真微店

官方微信號:shufacom

藝術推介:13396406612

相關焦點

  • 清朝鐵帽子王是什麼意思?哪個鐵帽子王實力最強?
    親王也稱「一字王」,一般以歷史上的國名為號,如秦王、晉王。郡王稱「二字王」,一般以地名為號,如臨淄王、陳留王。到了清朝時期,王爵和以往朝代有了一些不同。首先,親王和郡王的名號改成了「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其次,清朝王爵封號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特定的字,如雍親王、寶親王、克勤郡王。一般親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 鐵帽子王並不「鐵」 清朝有三個鐵帽子王被殺掉
    所謂「鐵帽子王」,指的是清朝時期得到「世襲罔替」許可的親王或者郡王。有了「世襲罔替」許可,親王或者郡王的爵位,能夠不被遞減地傳襲給下一代。只要大清江山永固,這種爵位就可以永遠傳襲,跟「鐵帽子」一樣。正因為鐵帽子王的特殊性,所以清朝對鐵帽子王的授予極為慎重。
  • 【圍觀】為什麼近期官方多次提「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的前世今生
    他在回答相關記者關於反腐問題時提到,「在反腐鬥爭中……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這已是這個詞今年第三次被官方用在反腐問題上。那麼,問題來了:「鐵帽子王」是誰?為什麼官方近期頻頻提及「鐵帽子王」?一起來「漲姿勢」吧!
  • 歷史上誰曾是鐵帽子王?
    原標題:什麼是丹書鐵券和鐵帽子王?無界新聞評論員 十年砍柴近日,中紀委和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了本書《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書中收錄了習近平所說的一段話: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僥倖,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沒有免罪的「丹書鐵券」,也沒有「鐵帽子王」。 習總書記這段話中用了兩個典故,來指代某些職位很高希望享有司法特權的人。
  • 清朝的鐵帽子王、親王、郡王有什麼區別
    而且這兩個爵位只有清朝宗室和高等級蒙古貴族才有資格獲封。但我們在關於清朝的影視劇中經常會聽到鐵帽子王的稱號,這個鐵帽子王又是什麼來歷呢?鐵帽子王就是指爵位可以世襲罔替,這是一項早在魏晉時代就有的爵位制度,只不過到了清朝換了個更酷的名字罷了。
  • 【反腐】「鐵帽子王」是誰?翻翻歷史就知道
    今年2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不得罪腐敗分子 就要得罪13億人民》,再次提到「鐵帽子王」。隨著反腐的不斷深入和「大老虎」的相繼落馬,「鐵帽子王」成了眼下出現頻率很高的熱詞。「在反腐鬥爭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絕不封頂設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近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在回答有關反腐風暴問題時的表態,再次為「鐵帽子王」添了一把火。
  • 清代的「鐵帽子王」都是一些什麼人?
    世襲罔替是其中的王爵,俗稱「鐵帽子王」。整個清代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另外四位是清朝中後期在政治鬥爭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的。清朝初年的八位鐵帽子王是:和碩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次子;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和碩莊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第六子。另還有兩位多羅郡王:多羅克勤郡王嶽託、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 清朝鐵帽子王有哪些特權?好使嗎?
    大傢伙一水的叫貝勒,翻譯過來也就是王的意思,什麼大貝勒,什麼和碩貝勒,什麼旗主貝勒這麼的叫。這不後來,努爾哈赤死了,一切都從頭開始。皇太極把多爾袞給踹下去,逼著多爾袞的生母殉葬了努爾哈赤,把權利給奪過來之後,這後金就變成了清。這封爵的制度這才正式的定型了,那麼這一次一傢伙就分出去七個親王和郡王,外加倆貝勒。
  • 除了慶親王,還有誰是「鐵帽子王」?
    第二次出現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月3日刊發的署名文章《不得罪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中,文章提到「在貪腐問題上,沒有人能當『鐵帽子王』。」接著,就是出現在3月2日「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呂新華在答記者問時提到「在反腐鬥爭中…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官方如此頻繁地使用這一清代歷史名詞,究竟有何深意?「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鐵帽子王」被奪去了爵位?
  • 清朝牛X的鐵帽子王都有誰?他們的結局怎樣?
    清朝的「鐵帽子王」很有名氣,似乎戴上這頂鐵帽子的人都很牛,那麼縱觀滿清歷史,戴上鐵帽子的牛X人都有誰呢?他們的結局有都怎麼樣呢?下面,就盤點一下那些戴過「鐵帽子」的滿清牛人。二、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六子,也就是努爾哈赤的侄子,是唯一一個非帝王直系子孫受封的鐵帽子王。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
  • 鐵帽子王是啥麼?他們的來龍去脈到底是什麼?
    想必很過人都聽說過鐵帽子王,那麼歷史上的鐵帽子王是什麼意思呢?相信很多人都是只聞其音不知其詳,下面就給大傢伙兒介紹一下到底啥是鐵帽子王。其實,所謂的「鐵帽子王」,是清代的一種封爵制度,鐵帽子王和其他親王相比,享有的如下特囘權:一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祿優厚,歲俸銀一萬兩,祿米一萬斛,三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當然了,大餅是這麼畫的,具體怎麼樣,還得看皇帝的心情和個人表現,鐵帽子王的後代也不乏被奪爵的歷史記載。
  •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但是在清朝的時候卻有這麼一群特殊的宗室存在,他們的爵位在世襲的時候不會像其他的爵位一樣被降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是對清朝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相比與其他一般的王爵,鐵帽子王享有更加優厚的待遇和特權,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隔代不降爵。
  • 鐵帽子王:清朝時期的承襲爵位,于謙祖上竟是8大鐵帽子王之一!
    今天小編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清朝那點事——鐵帽子王滿清鐵帽子王有正經和不正經之分。據著名"歷史相聲學家"郭德綱教授分析,于謙老師祖上就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綠帽子王!滿清鐵帽子王可不簡單,允許其子孫世世代代傳承其爵位,而且,級別不降!于謙老師祖上的鐵帽子王更了不得!別的幾個王的鐵帽子都不允許染色,只有于謙老師祖上倍受皇帝恩寵,允許染色。
  • 八大鐵帽子王不止8位,沒有綠帽子王,他們都是那幾個王?
    熟悉清宮劇的朋友們,應該對於鐵帽子王是再熟悉不過了,郭德綱在相聲裡也是用于謙的爺爺是八大鐵帽子王綠帽子王來調侃于謙,可是這八大鐵帽子王究竟是那幾個王呢?什麼是鐵帽子王呢?所謂鐵帽子王就是清朝對於世襲罔替的親王的一種俗稱,難道爵位不是都是世襲罔替的嗎?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的最後結局
    這就是代善一家仨「鐵帽子王」的來歷,也是「鐵帽子王」制度的歷史發端。  「呆公子」怒拋「鐵王弓」  「嶽託」在滿語裡是「呆公子」或者是「傻孩子」的意思,實際上,嶽託這個人一點兒也不傻,很有頭腦、很有遠見。擁戴皇太極就是一個明顯的證明,除此之外他曾立有許多戰功。
  • 清史專家:歷史上曾有「鐵帽子王」被賜死奪爵
    什麼是「鐵帽子王」  中國青年報:什麼是「鐵帽子王」?  李典蓉:所謂的「鐵帽子王」,是清代民間俗稱,這個稱謂也只出現在清代,指世襲罔替的王爵。王爵的後代可以承襲爵位,無需降等。事實上,明代的王爵就有分世襲與不世襲,清代承繼了這個制度,並加入滿洲本民族特色。  中國青年報:清朝總共封了多少個「鐵帽子王」?
  • 被奪爵或賜死,清朝的「鐵帽子王」究竟有多「鐵」?
    「鐵帽子王」是指清朝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一種俗稱,發端於清初,定製於乾隆。清初設立世襲罔替的王爵,也只因為立國之初,這些皇親宗室對皇室與社稷有大功績。這些皇親宗室是先有極大的權力,才能成為「鐵帽子王」,而不是成為「鐵帽子王」後,才有了權力。入關初期,這些被封為世襲罔替的王,有參與議政權,基本都是八旗旗主,也掌握了兵權。所以那時的「鐵帽子王」相當有權,握著槍桿子嘛!
  • 清朝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鐵帽子王有何區別
    文/寂寞的紅酒在清宮劇中,人們經常接觸到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鐵帽子王等爵位。很多人對此一直傻傻分不清,始終搞不清他們的關係,不知道誰的官大。那麼清朝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鐵帽子王到底有何區別?我們先來說說清朝的爵位設置。
  • 清朝有一官職叫鐵帽子王,如今相當於什麼官職?
    關注清朝歷史的人應該都聽說過鐵帽子王,地位很高,但是有多高?怎樣才能成為鐵帽子王?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清朝的鐵帽子王的地位相當於英王室的公爵,全國就那個幾個,可以世代相傳。縱觀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鐵帽子一共有十二頂,其中八頂是開國初期賞出去的另外四頂是中晚期賞出去的。前八頂中有六頂是和碩親王,兩頂分封給多羅郡王。最晚分出去的三頂——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很倒黴,因為剛得到,往下傳了沒幾個後人清朝就亡了。想要成為鐵帽子王,首先必須是皇室宗親,其次還要有非常大的貢獻,比如開疆擴土。
  • 清朝初期的八大鐵帽子王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都是哪個皇帝冊封的?
    而鐵帽子王則是王爵中最為尊貴的一種,它不像其他爵位,每過一代就會降一個等級,鐵帽子王是世襲罔替,永不降爵。因此,這個王爵被民間俗稱為鐵帽子王。 這八個人,因功勳卓著,同時又是皇室,因此被封為八大鐵帽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