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鐵帽子王不止8位,沒有綠帽子王,他們都是那幾個王?

2021-01-16 威論歷史

熟悉清宮劇的朋友們,應該對於鐵帽子王是再熟悉不過了,郭德綱在相聲裡也是用于謙的爺爺是八大鐵帽子王綠帽子王來調侃于謙,可是這八大鐵帽子王究竟是那幾個王呢?

什麼是鐵帽子王呢?所謂鐵帽子王就是清朝對於世襲罔替的親王的一種俗稱,難道爵位不是都是世襲罔替的嗎?

其實不然,在清朝建立以後,清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爵位制度,規定爵位共分為12等,分別是: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

繼承爵位也有兩種的方式,一種就是降級襲爵。所謂降級襲爵就是當上一代的繼承人死掉以後由其長子或者長孫繼承爵位,但是爵位要下降一級,比如其父親是和碩親王,那麼他的繼承者就是多羅郡王,當然也不是一直降下去,也是有個盡頭的,一般來說降到輔國將軍的時候就不會再往下降級了。

還有一種就是原位繼承,就是不降爵位的繼承,這也就是咱們通常所說的鐵帽子王。

事實上,清朝的鐵帽子王不止8位,清朝享受鐵帽子王待遇的親王一共有12位,八大鐵帽子王是指清朝建國時期和入關以後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八位親王,他們分別是:禮親王、睿親王、鄭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

後來清朝入主關內後,又在八大鐵帽子王的基礎上又分封了4位親王,分別是怡親王、醇親王、恭親王、慶親王。

相關焦點

  • 鐵帽子王:清朝時期的承襲爵位,于謙祖上竟是8大鐵帽子王之一!
    今天小編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清朝那點事——鐵帽子王滿清鐵帽子王有正經和不正經之分。據著名"歷史相聲學家"郭德綱教授分析,于謙老師祖上就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綠帽子王!滿清鐵帽子王可不簡單,允許其子孫世世代代傳承其爵位,而且,級別不降!于謙老師祖上的鐵帽子王更了不得!別的幾個王的鐵帽子都不允許染色,只有于謙老師祖上倍受皇帝恩寵,允許染色。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的最後結局
    清朝歷史上有八位權勢赫赫的王爺,他們在開國創業過程中戰功最多、勳勞最大,所以他們的王位也是一輩傳一輩,不降不除。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孫繼承。本家假若無人,還可以由旁支子孫襲封。這叫「世襲罔替」,俗稱「鐵帽子王」。這項規制發端於清初,定製於乾隆。
  • 清朝初期的八大鐵帽子王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都是哪個皇帝冊封的?
    這八個人,因功勳卓著,同時又是皇室,因此被封為八大鐵帽子王。 努爾哈赤視八旗為私人財產,因此他將八旗分封給他的子孫和親屬,如他的嫡系子孫代善、皇太極、多爾袞、嶽託、豪格等人,麾下都有八旗佐領,甚至直接成為旗主,不過此時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封爵制度,因此,並未確定八大鐵帽子王。
  •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想必大家在看清朝的歷史劇時,都會常常聽到一個名詞,那就是鐵帽子王,那往往都代表著非常強大的地位與實力,那麼鐵帽子王到底代表著什麼樣的身份與地位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什麼是「鐵帽子王」 都有誰是「鐵帽子王」?
    封建社會時稱為「世襲罔替」,民間則俗稱為「鐵帽子王」,意思是他們的爵位永遠不會被降級。清代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這八位同時還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代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 清代的「鐵帽子王」都是一些什麼人?
    世襲罔替是其中的王爵,俗稱「鐵帽子王」。整個清代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另外四位是清朝中後期在政治鬥爭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的。清朝初年的八位鐵帽子王是:和碩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次子;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和碩莊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第六子。另還有兩位多羅郡王:多羅克勤郡王嶽託、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 清朝12位鐵帽子王,道光的兒子佔了幾位?
    清朝統治者吸取大明朝的王爺只要不犯錯誤,全是世襲罔替,導致龐大的皇族開支迫使財政癱瘓,加速了明朝的滅亡的教訓,規定親王承襲爵位,逐代遞減,無功績者幾代以後就成普通旗人了,解決了「王」的爵位只增不減的問題。但唯一鐵帽子王,可以世襲罔替,俸祿不減。
  • 想知道清宮劇中,八大鐵帽子王誰的權勢最大嗎?就看這篇吧
    今天小編就借《孝莊秘史》來聊一下郭德綱口中常損于謙的鐵帽子王吧。天命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英明神武的努爾哈赤突然去世了。努爾哈赤除了打仗厲害以外,還有很多兒子,他們有一個八王制度,有四大貝勒和九小貝勒組成,這時候幾個貝勒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你都知道是誰嗎?
    而滿洲的這種世襲制度是每一代繼承就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降一級,可是清朝有八個人他們的爵位無論世襲多少代爵位等級不會發生任何變化。人們常常把這樣的爵位稱為鐵帽子。第一位:禮親王代善和碩禮烈親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他隨清太祖徵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圖魯」。這個代善以前是滿清的太子可是最後卻被廢了,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嶽託擁皇太極即位,1636進封和碩禮親王。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他家為何佔了三個?原因讓人不得不服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清王朝在開國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爺,他們不僅是皇帝的嫡系子孫,而且都曾對清王朝開基創業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他們的王位無論承襲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也就是「世襲罔替」,民間則俗稱他們為「八大鐵帽子王」。可以說,這八大鐵帽子王是絕對的牛人。可是你知道在這八大鐵帽子王當中,有一家就佔了三個嗎?
  • 清太祖嫡子代善:清朝鐵帽子王之首,八大鐵帽子王他家佔三個
    相比之下「鐵帽子王」的爵位就沒有這種世襲降級的規定,當和碩親王去世後,無論爵位承襲到他的第幾代,只要大清沒有滅亡,繼承的爵位仍然是君王,「鐵帽子王」的稱號也是由此而來。▲清太祖努爾哈赤劇照從歷史上看來,直至大清滅亡都沒有任何一家「鐵帽子王」被除去爵位,即使是犯大錯被奪爵,皇家還是會念及其祖上功勞,在家族旁支找一個人來繼承爵位。
  • 清朝鐵帽子王是什麼意思?哪個鐵帽子王實力最強?
    不過,許多人在看清朝時期的電視劇或書籍時,往往還會看到一個稱呼:鐵帽子王。聽上去感覺很酷,似乎比親王更高一個等級。那麼,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鐵帽子王並非爵位,而是世襲罔替王爵的俗稱。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襲」的規則,即每代繼承爵位時,都要降一個等級。比如親王去世後,他的兒子(一般是嫡長子)繼承爵位時就要降為郡王。
  • 鐵帽子王是啥麼?他們的來龍去脈到底是什麼?
    想必很過人都聽說過鐵帽子王,那麼歷史上的鐵帽子王是什麼意思呢?相信很多人都是只聞其音不知其詳,下面就給大傢伙兒介紹一下到底啥是鐵帽子王。有清一代,共有十二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 【圍觀】為什麼近期官方多次提「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的前世今生
    官方首次提到「鐵帽子王」,正是出現在最高黨報「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講話」之中。因此,不排除「腐敗沒有『鐵帽子王』」說法,源自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  外界包括媒體,紛紛猜疑「鐵帽子王」究竟是指誰,但筆者認為,官方多次提及「鐵帽子王」的背後深意,不是傳遞哪一個大老虎將會落網的訊息,而是釋放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層誓與尋租護租等利益集團做鬥爭,堅定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信號。「鐵帽子王」的前世今生:歷史上都有誰?
  • 【反腐】「鐵帽子王」是誰?翻翻歷史就知道
    今年2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不得罪腐敗分子 就要得罪13億人民》,再次提到「鐵帽子王」。隨著反腐的不斷深入和「大老虎」的相繼落馬,「鐵帽子王」成了眼下出現頻率很高的熱詞。「在反腐鬥爭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絕不封頂設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近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在回答有關反腐風暴問題時的表態,再次為「鐵帽子王」添了一把火。
  •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但是在清朝的時候卻有這麼一群特殊的宗室存在,他們的爵位在世襲的時候不會像其他的爵位一樣被降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到的「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是對清朝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相比與其他一般的王爵,鐵帽子王享有更加優厚的待遇和特權,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隔代不降爵。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他家有三個,卻一直夾著尾巴做人,最後高壽善終
    清朝開國時有八大鐵帽子王的說法,說的是有八位宗室親王,為大清開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於是被封為「鐵帽子王」。所謂「鐵帽子王」,其實是民間的俗稱,真正的意思是指王爵世襲罔替,王爵的後人可以繼續繼承王爵,並不按代降等,同時可以配享太廟,受到後世歷代帝王的祭祀。
  •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中六位早逝,死因你都想不到,最小的才27歲
    歷史學家--蕭一山(1902-1978)清太宗皇太極於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登基稱帝,建國號「大清」,下旨分敘諸兄弟子侄軍功,此次分封基本奠定了後來所謂「八大鐵帽子王」的基礎。據統計,清初戰功卓著的宗室共有49位清初的「八大鐵帽子王」為大清定鼎中原,統一全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都是誰?相信喜愛清史的朋友定能挨個列舉出來,但你有沒有發現?
  • 被廣泛傳播的鐵帽子王老照片 不過是指鹿為馬的移花接木
    清朝入關,平定天下後,對自己子弟只封爵不列土,只給了他們一個空的爵位,而且分封的諸王不能離京,王府都必須建在北京城裡。在清朝分封的上百位王爺中,最為主要的是清初封的八大「鐵帽子王」。何謂「鐵帽子王」呢?就是這些承襲的爵位不需要降等,清朝初年的八大「鐵帽子王」即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和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幾乎一半是他的兒子,真是虎父無犬子
    清朝將幾個勇猛的皇族將領追封為鐵帽子王。鐵帽子王又有兩層意思。一是清朝對有血緣關係、在建國初期戰功顯赫的親王,加封的爵號;二是相當於「鐵飯碗」的意思,但它比鐵飯碗更好使,不但自己可以享受這個封號和特殊待遇,自己後代也有人可以世襲此下去。清朝統治兩百年間,也就出了八個鐵帽子王而已。八個分別是:代善、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豪格、塞碩、嶽託、勒克德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