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生日快樂……」今天上午,在眾人的歌聲祝福中,8名小女孩圍在一起,吹滅了生日蠟燭,她們在兒童福利院度過了5歲的集體生日。她們的身世不幸,因各種原因被父母遺棄,但她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告訴我們,在這裡,孩子們生活得不錯。
今年「六一」前夕,上海市兒童福利院首次舉辦媒體開放日活動。這裡主要承擔本市範圍內0-18周歲被父母遺棄,經公安部門查找後確認為棄嬰、棄兒的收容和養育工作。上觀新聞記者走進兒童福利院,探訪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狀況。
幫助「星星的孩子」打開心扉
「你們的小手在哪裡,舉起來,我們來唱歌。」康復中心自閉症小組的教室裡,老師正帶著幾名自閉症孩子做「彩虹傘」的遊戲活動。孩子們齊聲唱:「上課了,快來坐坐好……」端坐在小板凳上的他們,等待著老師發出的下一個指令。「你們看看,老師踩在哪個顏色上了?」教室的地面鋪著一張大大的「餅狀圖」墊子,老師蹦跳著,讓孩子們說出答案。
兒童福利院自閉症小組成立已有17年,專門為院內及社會家庭中的自閉症兒童提供針對性融合課程。這裡的老師基本都有特教老師、醫生、康復治療師和心理治療師的專業背景,通過感統、遊戲、音樂等治療方式,幫助自閉症兒童康復。「我們這裡和普通學校一樣,會舉辦春秋遊、運動會、聯歡會等活動。」
小賴初來這裡時才3歲,不會說話,不聽指令,不滿足心願就大哭尖叫,用頭撞牆。徐老師好心抱住她,卻被她重重地在手腕上咬了一口。徐老師入職才一個月,覺得很委屈,帶教老師白老師安慰她:「別難過,我們這裡的老師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有問題才需要過來康復,等我們幫她把問題解決了,會更有成就感呢!」由於這裡還有一些社會家庭送來的孩子,針對孩子的行為問題,老師和家長一起制訂處理方案,將獎勵與懲罰相結合,再配合各類療法,小賴攻擊他人的行為逐漸減少,越來越聽老師的指令。
帶教老師告訴記者,經過治療康復,這裡大部分自閉症患兒症狀得到改善,一部分兒童甚至能夠回到課堂接受正常的九年制義務教育。
「大齡兒童」都有小崗位
「大家好,這是我們開的小超市,自主經營,自主管理。」18歲的店長小周自信地介紹道。他所說的小超市是兒童福利院開設的首個「大齡兒童崗位實踐項目」——「學生之家」,這些項目幫助成年孤兒回歸社會安置,培養他們的實踐和職業能力。小周說,「我們負責銷售、記帳、管帳等,顧客也主要是這裡的學生和老師。」
聽說兒童福利院舉辦開放日活動,29歲的李文衛趕來看望老師和夥伴們。小李兩年前離開了養育自己十幾年的兒童福利院,在崇明的一家愛心超市工作。「我就是小超市的前任店長,在這裡鍛鍊了幾年,更好地適應了以後走向社會的生活。」小李說,現在每個月賺的工資可以養活自己,特別開心,他和一起離開福利院的夥伴們還會經常聯繫,「他們都在街道居委會等機構工作,自食其力讓大家擁有了全新的生活。」
市兒童福利院院長蔡璇璇說,成年孤兒回歸社會安置一直是棄嬰、棄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學生之家」小超市,院裡還開拓出後勤維修組、醫務科病房、配奶間等實踐崗位,同時對接愛心企業打造的崗位實踐基地,為大齡兒童打造更多樣的崗位實踐平臺。今年又新設了「兒童工作坊」項目,組織兒童開展手工藝品製作活動。利用「網際網路+」的模式,將兒童完成的手工藝品投入福袋機進行義賣,所得善款重新投入項目運轉。
截至2018年底,市兒童福利院已有280餘名成年孤兒回歸社會安置,順利完成了從機構養育到社會自立的人生轉變。
打造「開心農場」自然課堂
在兒童福利院,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地方要數「開心農場」。上午,幾個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挖出種了幾個月的紅皮小土豆,特別興奮。絲瓜、番茄、香菜、辣椒、莧菜……「開心農場」內,自種蔬菜品種很多。
雙目失明的星星,以前最愛做的是留在房間裡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有了「開心農場」後,他在這個「自然課堂」裡,觸摸各種植物,感受它們的氣息和味道。在老師的幫助下,嘗試種植農作物,品嘗蔬果,星星的內心世界變得更加生動豐富了。
「開心農場」是兒童福利院進行的公益合作新探索。去年,由中信銀行出資,在院內原有空地基礎上改建而成。「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生活,讓他們有更多接觸自然、感受自然的機會。」蔡璇璇說,老師們通過「園藝」這個特殊的療護手段,鍛鍊和發展孩子們各種感官能力。在種植的過程中,孩子們的體能、手功能、手眼協調的能力得到鍛鍊。通過聽、聞、摸、看、嘗的過程,也能使一些特殊兒童的聽覺、嗅覺、觸覺、視覺、味覺等各種感官得到充分鍛鍊,是一種很好的康復手段。
在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到了入學年齡,正常的孩子可以進入社區普通學校就讀,而特殊兒童就在院內的啟心學校讀書,接受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院內還開設了「腦癱兒童」「自閉症兒童」「唐氏綜合症兒童」「輪椅兒童」等特教班。「家庭福利是最好的兒童福利」,為了讓更多的孤殘兒童更早地享受到家庭生活的溫暖,多年來,市兒童福利院探索多路徑精細化的孤殘兒童養育模式,在做好機構養育照護的同時,大力推廣收領養,平均每年幫助上百名孤殘兒童尋覓到合適的領養家庭,開啟全新的人生。
欄目主編:王海燕
本文作者:彭薇
文字編輯: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