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部門探索福利院孤殘兒童新型寄養方式

2020-11-29 中國襄樊政府網站

【襄陽政府網消息】孤殘兒童是最弱勢、最需要幫助的社會群體。

在集中撫養之外,目前我市民政部門也在積極探索院內家庭寄養方式,讓這些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溫暖。

11月2日,記者來到市兒童福利院,探訪這一新模式。記者在市兒童福利院看到,院內有兩棟剛剛投入使用的大樓,工作人員介紹這裡就是寄養家庭生活的地方。每一戶都是三室兩廳的標準住房,屋裡寬敞明亮,電視、沙發、冰箱、廚具、空調,一應俱全,其中一間臥室被專門設置成兒童活動區,地上有軟墊,旁邊是連體書桌,牆上有親子合照,桌上有玩偶擺件,生活味兒十足。

市兒童福利院院長周愛民告訴記者,所謂院內家庭寄養,是指經過規定的程序,民政部門將所監護的兒童委託給符合條件的愛心父母,並在兒童福利院寄養樓內養育的「類家庭」照料模式。民政部門專門在市兒童福利院內建了兩棟寄養樓,可以容納20餘戶家庭進駐,並免費向「愛心父母」以及孤殘兒童提供食宿。

當日上午,住在一樓的「愛心媽媽」方瓊聲、劉邦清趁著孩子上學的時間,在家交流如何輔導孩子學習。方瓊聲告訴記者,她們是孩子的主照料人,每天早上都會去食堂幫孩子打飯,順便領取新鮮的蔬菜和肉類,孩子上學後,她們就在家裡做家務。中午,孩子回到家裡後,她們就帶著孩子一起準備午餐。晚上,工作了一天的「孩子爸爸」也會回到家裡,一家人可以出去遛彎兒、逛超市,非常愜意。當天中午,記者採訪時看到,孩子們一回到家,就和「媽媽」抱在一起,笑得格外開心。

記者了解到,雖然該模式具有一定的公益屬性,但因為需要長時間佔用「愛心媽媽」的時間,因此民政部門每月為「愛心媽媽」提供2200元的基本津貼以及200元的績效津貼,並且不定期對他們開展培訓。

周愛民說,愛心家庭需要與市兒童福利院籤署協議,履行照料義務,如果出現違反協議的行為,市兒童福利院有權解除協議。如果愛心家庭因家庭變故等因素主動需要解除寄養關係的,可以提前一個月向市兒童福利院提出。考慮到普通家庭的照料能力有限,寄養兒童一般是具有較好自理能力的孩子,重度失能、需要專業照料的兒童不在寄養範圍內。

那麼,哪些市民符合入駐條件呢?

周愛民告訴記者,「愛心父母」要求年齡在40歲到60歲之間,身體健康,夫妻和睦,具有照料兒童的能力和經驗,無酗酒、家暴、賭博等不良嗜好,無犯罪記錄,夫妻處於空巢狀態,且全體家人同意他們參加這項服務。

此前,市兒童福利院已面向我市一些公益組織發出招募第一批家庭的公告,很多愛心市民踴躍報名。經過認真篩選,最終5對夫婦入圍,目前4對已經到位。

「我是從兒子口中知道這個消息的,他非常鼓勵我來。」方瓊聲告訴記者,她今年52歲,兒子劉俊巖在雲南昆明念完大學後供職於當地一家小學,她和丈夫有精力和能力照顧寄養的孩子。

劉邦清則說:「這些孩子非常可愛,我們一定會好好培養他們,讓他們成為社會有用之材。」

據悉,未來幾年,該院計劃以每年5戶的速度遞增,直至兩棟寄養樓滿員。目前,該院有140餘名孤殘兒童,約四分之一為輕度殘疾兒童,以每對夫婦照料2名孤殘兒童計算,20餘戶家庭即可照料40餘名兒童,基本滿足該院的寄養需求。

相關焦點

  • 家庭寄養新規為孤殘兒童打開「家」的大門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記者黃小希  張興軍)民政部日前正式出臺《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對家庭寄養工作進行規範。  自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開始對孤殘兒童進行家庭寄養的探索實踐,彌補這些孩子在家庭和親情上的缺失。
  • 300名孤殘兒童寄養在上百個家庭 感受別樣親情
    而在青島市兒童福利院,目前正有近300個孤兒被送進上百個家庭中寄養,重新找到了家的溫暖,他們的名字叫寄養兒童。「通過這種家庭寄養的方式,讓這些從小缺少關愛的孩子,也能享受家庭溫暖。」市兒童福利院有關負責人如是說。六一兒童節前夕,記者走進市區部分寄養家庭,看看這些孤殘兒童的成長和生活,感受這種不一樣的家庭生活。
  • 太原市福利院提高寄養孤殘兒童生活費 近500名兒童受益_公益山西...
    山西新聞網7月21日訊(實習記者 王琪)從7月開始,太原市福利院對家庭寄養孤殘兒童的生活費在原740-800元的基礎上,提高20-50元,將有近500名院外寄養的孤殘兒童受益。     據了解,本次提標將根據寄養孤殘兒童身體情況實施如下標準:患有重度腦癱(四肢活動受限,生活不能自理,飲食以流食為主,大小便失禁)的兒童每人每月增加50元;智力嚴重障礙(活動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的兒童每人每月增加50元;其它病症的兒童每人每月增加20元。
  • 烏魯木齊市兒童福利院(市殘疾兒童慈愛醫院、市慈愛學校)
    :烏魯木齊市兒童福利院地處西郊21公裡處的小地窩堡,建於1947年,總院佔地面積為196634.88平方米,建築面積21825平方米,建有殘疾康復綜合服務樓、馨和園、家庭寄養服務中心、兒童福利中心等主體設施,是政府承辦的一所專門收養孤殘棄嬰的社會福利機構。
  • 孩子寄養出去後福利院怎麼管
    市兒童福利院數據顯示:最多時有200多個家庭參與,目前僅有79個  浙江在線6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李玲 通訊員 傅哲寧)從2001年開始嘗試將部分孩子送到經審核的家庭寄養至今,杭州市兒童福利院在家庭寄養這條路上已探索了十幾年,既積累了許多有效的管理經驗,也遭遇了不少現實困難。
  • 中國孤殘兒童寄養模式調查:由「大同」變「小院」
    而各地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尋找各自更好的方式,給孤殘兒童一個溫暖的家。  「大同模式」興衰  從1950年代起,大同市福利院便開始將孤殘兒童寄養在村子中的普通人家裡。那時,人們還普遍處於溫飽狀況,一點小米就會福利院的孩子們換來了乳娘們甘甜的乳汁。  但到了1986年至1997年,情況發生了變化。
  • 《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將實施, 你願意成為孤兒院孩子的寄養家庭嗎?
    潯陽晚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兒童福利院共有十餘名孤殘兒童寄養市民中,他們在「模擬家庭」中接受康復治療,感受家庭溫暖。使民政部門監護的兒童回歸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享受到溫馨的家庭氛圍。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現行的《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是民政部於2003年正式頒布,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之後,全國各地都有不同探索。隨後,記者致電諮詢了市兒童福利院,該院在1991年左右就正式啟動了家庭寄養這項工作。
  • 圖文兩名孤殘兒童昨續籤寄養協議
    兩歲半的渝燕秋離開福利院進入家庭後,性格明顯開朗了許多,看到生人也不再躲閃,而是做起了鬼臉渝安梅在做測試  5月底,首批6名孤殘兒童進入普通家庭寄養。三個月試寄養期即將結束,孩子們在新家還好嗎?市兒童福利院與本報開始進行家訪和測評。昨日走訪的兩個寄養家庭,都表示要繼續寄養孤殘孩子,並當場籤訂一年的正式寄養協議。
  • 兩名孤殘兒童昨續籤寄養協議(組圖)
    >     5月底,首批6名孤殘兒童進入普通家庭寄養市兒童福利院與本報開始進行家訪和測評。昨日走訪的兩個寄養家庭,都表示要繼續寄養孤殘孩子,並當場籤訂一年的正式寄養協議。小燕秋:新家的小精靈  早上8時30分,工作人員與記者剛走到吳謙謀家門口,就聽見一陣歡快笑聲,兩歲半的女兒渝燕秋正在與爸爸做遊戲。  看見陌生人,渝燕秋由爸爸抱著與大家握手,小嘴笑開,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
  • 西寧兒童福利院「微課堂」走進寄養家庭
    鍾欣 攝   中新網西寧6月8日電 (張海雯)8日,西寧市兒童福利院工作人員帶著教學的模具和教材走進寄養家庭,現場為寄養家長進行兒童護理、康復訓練等培訓。用「微課堂」的方式送服務上門,讓寄養家長更好的照顧寄養兒童。圖為西寧市兒童福利院工作人員在寄養家庭工作站為寄養家長進行培訓。
  • 市兒童福利院孤殘兒童收到「旺旺大禮包」
    12月27日,市兒童福利院的孤殘兒童收到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內蒙古社會扶貧基金會攜手旺旺集團包頭分公司為孩子們捐贈了一批價值近十萬元的愛心物資,讓孩子們提前感受到了節日的喜慶氛圍。  當天一大早,旺旺集團包頭分公司的工作人員開著滿載旺旺系列愛心產品的卡車從包頭出發。
  • 南京市兒童福利院招募寄養家庭 每月付千餘元生活費
    原標題:南京市兒童福利院招募寄養家庭 每月付千餘元生活費   新華報業網訊 昨天下午,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在江寧谷裡舉行「我的夢,想有一個家」主題家庭寄養宣傳活動大會,公開向社會招募寄養家庭。  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從去年12月設立棄嬰安全島,接收的孩子數量激增,現有孤兒已達到850多名。
  • 家庭寄養:有幸福,也有疼痛
    □南陽觀察記者李錚孫明哲 本報通訊員王玉 李棟    核心提示    據統計,我國有大約57萬名孤殘兒童,其中有10萬名左右的孤殘兒童生活在福利院,為了讓這些孩子更多地接觸社會,各地一直在探索以各種形式讓這些兒童回歸家庭。
  • 寄養家庭可領養孤兒
    本報訊(記者王皓)記者昨天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獲悉,市兒童福利院已制定出《辦理寄養變領養工作的辦法》。今後,市兒童福利院寄養家庭的「爸爸媽媽」們,將可以成為法律意義上的真正父母了。  家庭寄養是由民政部門和社會福利機構將孤兒、棄嬰委託正常家庭進行撫養,由政府向寄養家庭支付寄養兒童的生活、教育費用的模式。
  • 福利院接收棄嬰逐年下降 家庭寄養要滿足5條件
    近日,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從市兒童福利院了解到,目前全市每年送往福利院的棄嬰有30多個,98%左右都是1歲以內的嬰兒。相比於2000左右每年接收100個左右的孤兒,數量逐年下降,而在這些被遺棄的孩子當中,相當一部分身患腦癱、智障、手足畸形等先天性疾病。
  • 市兒童福利院參加全省兒童福利機構兒童護理員業務能力培訓班
    為加強孤殘兒童養護水平,推進孤殘兒童護理員隊伍專業化發展,提升兒童福利機構養育服務規範化水平,12月21日下午,市兒童福利院特派出16名一線工作人員分兩期在西安參加省民政廳組織的全省兒童福利機構兒童護理員業務能力培訓班。
  • 揭秘家庭寄養:福利院截留部分生活費
    孤殘兒童在寄養家庭中生活的很開心。圖/CFP  近日,民政部起草的《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出臺並向社會徵求意見,這讓北京大興的村民姬書麗看到了接回「兒子」的希望,就在幾個月前,寄養在她家11年的兩個孤殘孩子被接回福利院。
  • 福利院孩子與寄養「父母」歡慶六一 社會各界獻愛心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許嘉玥) 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今天上午,瀋陽市兒童福利院舉行了一場以「寄養十年、有家有愛」為主題的六一慶典,小朋友們與寄養家庭的「爸爸媽媽」也一起來到福利院共度歡樂時光。當天,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也紛紛來到福利院捐款捐物,為孩子們獻上自己的愛心。
  • 流浪兒納入家庭寄養 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招募愛心家庭
    ,記者走訪了部分救助站、福利院以及民政部門。據了解,我省目前還沒有流浪兒童生活在寄養家庭中,寄養模式仍在進一步探索中。家庭寄養要發展,還需過考核關。這樣才能保證寄養兒童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記者 李琪 實習生 吳思寧  《家庭寄養管理辦法》12月1日起施行,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的未成年人納入家庭寄養的範疇。流浪兒或許能通過這種方式重回「父母」身邊,感受家庭溫暖。  長沙市流浪兒狀況如何?
  • 家庭寄養:他們被親生父母遺棄,卻在這裡得到童年幸福
    李絨絨家是一個孤殘兒童寄養家庭,目前寄養著11歲的黨浩傑、6歲的黨寶天和16歲的黨慶龍,這三個孩子都是因各種疾病從小被親生父母遺棄,後被角杯鄉孤殘兒童寄養站轉到家裡寄養,其中黨寶天(右1)在幾個月大時因腹內臟器損壞,醫生都說養不活,經幾年寄養,目前雖不能自理,但已能走動。像黨寶天這樣的孩子,在山西臨猗角杯鄉張吳村還有7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