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養孤兒的幸福生活 回訪54名寄養孤兒的家庭
這是記者9月11日下午跟隨市民政局局長劉潤華來到家庭寄養孤兒「家」回訪時看到的情景。據了解,目前市福利中心54個寄養孤兒在這些家庭裡都生活得溫暖、幸福。 「爸爸」一周往學校跑6趟 孤兒福妙英1996年元旦出生,來到鄔女士家之前,已在市福利中心生活了8年,她做夢都想有爸爸媽媽。
-
她是被美國夫妻收養的常熟孤兒 漂洋過海尋找童年寄養家庭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近日,一位被美國夫妻收養的蘇州常熟孤兒重返家鄉,尋找當年曾照顧自己的寄養家庭,一波三折之後,親人終於團聚。【蘇州:福利院孤兒漂洋過海 尋找童年寄養家庭】虞寧今年37歲,目前生活在美國。
-
南京2名智障孤兒火災中身亡 事發在寄養家庭中
這2名兒童是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的兩名殘障孤兒。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有關部門獲悉,1年多之前,他們被福利院放到南京市棲霞區靖安鎮一戶家庭中寄養。 9月29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南京市棲霞區靖安鎮,大部分居民甚至靖安社區工作人員都表示沒有聽說過上述這件事。 幾經輾轉,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南中村,找到了發生火災的這戶寄養家庭。
-
寄養孤兒棄嬰今後可轉收養
本報訊(記者左穎)寄養在市民家庭中的孤兒棄嬰今年起將可由符合條件的寄養家庭辦理收養手續。這是記者在市人大昨晚舉行的政務諮詢會上了解到的,本市已出臺相關規定,鼓勵符合收養條件的寄養家庭收養殘疾和患病寄養兒童。根據民政部的要求,北京市近期已經對《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
哈市現實境況下的孤兒「寄養」
家庭「寄養」,可以讓福利院的孤兒和棄兒享受到家庭的溫暖、人文的關懷,無疑更利於他們健康地成長。日前,民政部為了更完善和推進這項工作,在全國6座城市建立了全國兒童福利進社區試點,讓家庭寄養社區化,哈市是試點城市之一。 推行家庭「寄養」減輕福利院負擔 據哈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鄭鐵城處長介紹,2004年,國家出臺了《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
-
福利院接收棄嬰逐年下降 家庭寄養要滿足5條件
B 不少孩子被社會愛心家庭寄養 「一般如果院裡來了孩子,我們會先對其進行考察,如果能領養,最好有家庭可以領養,不能領養的再考慮寄養。」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從市兒童福利院了解到,目前,在兒童福利院寄養的均為棄嬰,都是中度或重度殘疾。
-
港人領養災區孤兒限制放寬 有子女家庭也可申請
來自綿陽市各受災地的孩子們,其中不少是在地震中失去雙親的孤兒,在這裡的帳篷學校複課,生活。 中新社發 慎重 攝 中新網6月4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對於香港有愛心人士欲收養地震孤兒的問題,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與以往孤兒收養條件不同,這次將不再設「收養人無親生子女」的限制,即使已有子女的家庭亦可提出收養申請。
-
南昌殘疾孤兒收養人多為外國人
在南昌市社會福利院,由於「寄養媽媽」的缺失,不少孤兒只能以集中養育的方式安置在福利院內。無論是家庭寄養還是領養,其本質都是讓孩子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寄養遭遇「媽媽危機」,那麼南昌領養情況又是如何呢? 據了解,全國各地的家庭都可以在南昌市社會福利院申請領養孩子。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南昌社會福利院被領養的孩子絕大多數為外國人收養。
-
三名孤兒找到新爸媽 全市寄養孤兒達到200餘個
新媽媽籤代養協議孤兒們啟程找新家孤兒們找到自己的新媽媽本欄圖片均為本報記者王濱攝 半島網10月25日訊 (記者高一靖 )今天上午,市兒童福利院三名腦癱孤兒被送往了膠州張應鎮的寄養家庭,正式開始了各自的新生活。
-
中國實施家庭寄養新規 尋找願意寄養的家庭更難
中國民政部最新修訂的《家庭寄養管理辦法》12月1日起正式實施,取代2003年頒布的「暫行辦法」,旨在為孤兒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提供更多保障。 與「暫行辦法」相比,新辦法提高了家庭寄養標準,將原來每個家庭寄養兒童數量從不超過3人改為不超過2人,且要求該家庭無未滿6周歲的兒童。
-
我國擬規定寄養家庭虐待兒童嚴重者可追刑責
京華時報訊(記者孫乾)棄嬰、孤兒的生長狀況受到各界關心,昨天,《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經過國務院法制辦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寄養家庭寄養兒童不得超過2人,且無未滿6周歲兒童。此外,藉機斂財、歧視虐待寄養兒童的家庭將被強制解除寄養關係,構成犯罪的將被追刑責。
-
300名孤殘兒童寄養在上百個家庭 感受別樣親情
有這樣一群孩子,因為身體殘疾或疾病,被父母遺棄,自小失去了享受家庭溫暖的機會。而在青島市兒童福利院,目前正有近300個孤兒被送進上百個家庭中寄養,重新找到了家的溫暖,他們的名字叫寄養兒童。 探訪寄養家庭·王俊玲家 8年間領養了7個孩子 3歲的晨晨斜靠在沙發上,手裡的遙控器不時更換著電視頻道,桌子上擺放著西瓜、西紅柿、蘋果等瓜果,隨手拿起來吃。「媽媽,告訴爸爸,讓他回來記得買櫻桃。」晨晨啃著西瓜,還惦記著其他水果。王俊玲忍不住笑了,拿起電話來給老公打電話下達「指示」。
-
美國人為何熱衷領養中國孤兒
[摘要]從1991年到2000年,每年中國孤兒被領養至美國家庭的數量從115個上漲至5081個,但在此期間,美國社會對跨國領養組成家庭的關注依然不多,直到2000年一本兒童繪本的出版。實際上,因海外領養而出現的「中國孤兒」誕生時間其實並不長,至今只有23年。中國第一次明確國外領養規範,是1992年4月1日實施的《收養法》。1993年5月29日,中國又加入了《有關保護兒童和跨國領養合作的海牙公約》。不久後又制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登記辦法》,允許外國家庭來中國收養孤兒。在開放國際領養後,美國逐漸成為領養人數最多的國家。
-
北京出臺寄養變領養辦理辦法 領養後不再享補貼
北京出臺寄養變領養辦理辦法,20餘家庭「寄子」成養子 本報訊(記者蔣彥鑫)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在家庭寄養的過程中,逐漸跟「爸爸媽媽」產生了感情,為了讓他們有真正的家,近日,北京市兒童福利院制定了《辦理寄養變領養工作的辦法》。只要符合相關條件,寄養家庭的「爸爸媽媽」即可成為孩子真正的父母。
-
北京市家庭寄養兒童今年起可轉收養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獲悉,寄養在北京市居民家中的孩子,2016年起可辦理收養手續。北京市目前已出臺相關規定,鼓勵符合收養條件的寄養家庭收養殘疾寄養兒童和患病寄養兒童。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本市有700到800個家庭有政府寄養的兒童,民政部門每月支付每個家庭約1600元的生活費。
-
市婦聯建議:修訂完善寄養制度、擴大寄養範圍、拓展寄養方式、健全...
市婦聯在今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透露,市婦聯擬向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修訂完善寄養制度,擴大寄養對象範圍,拓展家庭寄養方式,完善家庭寄養服務體系,以及健全家庭寄養經費保障制度。目前,《家庭寄養管理辦法》規定可以被寄養的對象是「未滿十八周歲、監護權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的孤兒、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即:監護權歸屬於民政部門、明確沒有父母等其他監護人的未成年人才可以被寄養,諸如孤兒、被遺棄兒童、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落的未成年人等。
-
南京一寄養家庭起火 兩智障男孩因窒息身亡(圖)
為了防止類似悲劇再次發生,民政部門要求下屬各單位,對區域內的寄養家庭進行排查,以消除安全隱患。 調查:「臨時媽媽」單身多年,平時對孩子很好 說起撫養孩子的王女士,認識她的村民都說,她是個好人,也是個好媽媽。據村民們介紹,王女士的丈夫十多年前就因為交通事故去世。在那之後沒多久,她就成了寄養兒童的「臨時媽媽」。
-
為什麼大部分家庭不願領養孤兒,偏要自己生一個?原因很現實
為什麼大部分想要孩子的家庭,不願意領養孤兒,偏要自己生一個呢?況且領養孩子也是在做善事……也許正像朋友所說,領養一個孩子,女性能免受十月懷胎的苦楚,還能把節約出來的時間用在其他地方。反倒是自己辛辛苦苦生孩子,看起來有點吃力不討好。我覺得朋友的思想很超前,但是對很多人來說,這種想法有點太另類。畢竟,生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對大部分家庭來說有更加現實的意義。
-
法制日報:寄養新規還需吸引家庭參與
原標題:寄養新規還需吸引家庭參與 家庭寄養制度,是指經過規定的程序,將民政部門監護的兒童委託在符合條件的家庭中養育的照料模式 今後,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落未成年人,也將同其他孤兒、棄嬰和兒童一樣,可以被寄養。
-
流浪兒納入家庭寄養 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招募愛心家庭
據了解,我省目前還沒有流浪兒童生活在寄養家庭中,寄養模式仍在進一步探索中。家庭寄養要發展,還需過考核關。這樣才能保證寄養兒童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記者 李琪 實習生 吳思寧 《家庭寄養管理辦法》12月1日起施行,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的未成年人納入家庭寄養的範疇。流浪兒或許能通過這種方式重回「父母」身邊,感受家庭溫暖。 長沙市流浪兒狀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