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被美國夫妻收養的常熟孤兒 漂洋過海尋找童年寄養家庭

2021-01-16 江蘇新聞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空間站》報導:近日,一位被美國夫妻收養的蘇州常熟孤兒重返家鄉,尋找當年曾照顧自己的寄養家庭,一波三折之後,親人終於團聚。

【蘇州:福利院孤兒漂洋過海 尋找童年寄養家庭】

虞寧今年37歲,目前生活在美國。她出生時由於左手殘疾,遭生父母遺棄,後被送往常熟市福利院撫養。1995年,她被美國一對夫婦領養。虞寧說,5歲以前,她都被福利院寄養在當地農村一戶愛心人士家中。

直到現在,虞寧還能記得奶爸奶媽一家人的狀況。她說,媽媽對我就像是親生女兒一樣看待。

虞寧說,現在她已經記不清寄養父母的模樣,但童年的很多往事卻歷歷在目。五歲後,按照規定,虞寧離開寄養家庭回到了福利院,此後每年春節,都會被寄養父母接到鄉下小住兩天。然而,十歲時,她和寄養父母家庭失去了聯繫,不久就離開了中國。

今年,虞寧就要披上婚紗,她希望讓曾經的養父母和兄姐也能分享自己的喜悅。

【寄養家庭找到了 越洋尋親夢終圓 】

在尋訪過程中,記者聯繫了原福利院負責寄養孤兒的工作人員,但都因年代久遠無從查找。就在尋訪線索暫時中斷的時候,一篇尋人網絡文章上傳來消息,有市民留言說自己就是虞寧奶媽家的那位姐姐。

留言者正是虞寧寄養母親周二郎的女兒。聽到好消息,虞寧一夜都沒合眼,第二天就和記者趕到了姐姐家,一家人早早就等候在家中。

讓養父母一家沒想到的是,二十多年後,虞寧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又找回來了。得知虞寧回家,親戚們也都趕了過來,還帶來了虞寧小時候的照片。

虞寧早年生活過的老宅就要拆遷了。一家人再次來到老宅前,尋找共同的記憶。這段沒有血緣的親情,在二十年後飛躍重洋,再次連在了一起。

江蘇臺/黃元 常熟臺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寄養孤兒棄嬰今後可轉收養
    本報訊(記者左穎)寄養在市民家庭中的孤兒棄嬰今年起將可由符合條件的寄養家庭辦理收養手續。這是記者在市人大昨晚舉行的政務諮詢會上了解到的,本市已出臺相關規定,鼓勵符合收養條件的寄養家庭收養殘疾和患病寄養兒童。根據民政部的要求,北京市近期已經對《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 寄養孤兒的幸福生活 回訪54名寄養孤兒的家庭
    這是記者9月11日下午跟隨市民政局局長劉潤華來到家庭寄養孤兒「家」回訪時看到的情景。據了解,目前市福利中心54個寄養孤兒在這些家庭裡都生活得溫暖、幸福。  「爸爸」一周往學校跑6趟  孤兒福妙英1996年元旦出生,來到鄔女士家之前,已在市福利中心生活了8年,她做夢都想有爸爸媽媽。
  • 美國家庭為何偏愛收養中國孤兒
    據美國權威機構上周剛剛公布的一項統計結果,自1992年中國頒布《收養法》開放外國人收養中國孤兒,至2010年年底,約有7.5萬名中國孤兒被美國家庭收養,人數位居美國收養的外國兒童之首。而美國現在共有90多家代理機構專門負責對華的收養孤兒業務。■中國收養制度最規範 美國現在一共有90多家收養代理機構開展對華收養業務。由於收養中國兒童有法可依,中國收養中心近年來不斷提高服務的質量、速度,美國人對收養中國兒童越來越感興趣,也越來越滿意。
  • 南京2名智障孤兒火災中身亡 事發在寄養家庭中
    這2名兒童是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的兩名殘障孤兒。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有關部門獲悉,1年多之前,他們被福利院放到南京市棲霞區靖安鎮一戶家庭中寄養。  9月29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南京市棲霞區靖安鎮,大部分居民甚至靖安社區工作人員都表示沒有聽說過上述這件事。  幾經輾轉,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南中村,找到了發生火災的這戶寄養家庭。
  • 寄養家庭可領養孤兒
    本報訊(記者王皓)記者昨天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獲悉,市兒童福利院已制定出《辦理寄養變領養工作的辦法》。今後,市兒童福利院寄養家庭的「爸爸媽媽」們,將可以成為法律意義上的真正父母了。  家庭寄養是由民政部門和社會福利機構將孤兒、棄嬰委託正常家庭進行撫養,由政府向寄養家庭支付寄養兒童的生活、教育費用的模式。
  • 南昌殘疾孤兒收養人多為外國人
    在南昌市社會福利院,由於「寄養媽媽」的缺失,不少孤兒只能以集中養育的方式安置在福利院內。無論是家庭寄養還是領養,其本質都是讓孩子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寄養遭遇「媽媽危機」,那麼南昌領養情況又是如何呢? 據了解,全國各地的家庭都可以在南昌市社會福利院申請領養孩子。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南昌社會福利院被領養的孩子絕大多數為外國人收養。
  • 北京市家庭寄養兒童今年起可轉收養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獲悉,寄養在北京市居民家中的孩子,2016年起可辦理收養手續。北京市目前已出臺相關規定,鼓勵符合收養條件的寄養家庭收養殘疾寄養兒童和患病寄養兒童。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本市有700到800個家庭有政府寄養的兒童,民政部門每月支付每個家庭約1600元的生活費。
  • 中國實施家庭寄養新規 尋找願意寄養的家庭更難
    中國民政部最新修訂的《家庭寄養管理辦法》12月1日起正式實施,取代2003年頒布的「暫行辦法」,旨在為孤兒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提供更多保障。     與「暫行辦法」相比,新辦法提高了家庭寄養標準,將原來每個家庭寄養兒童數量從不超過3人改為不超過2人,且要求該家庭無未滿6周歲的兒童。
  • 這個小姑娘火了,你知道有多少中國孤兒被美國家庭收養嗎
    收養Selah的美國夫婦Youtube主頁015個人的家庭兩歲的孤兒Selah從貴州福利院到達美國俄亥俄,成為Becca和Dan家庭裡第三個孩子(這對夫婦家本身就有兩個兒子)。大哥二哥剛開始收養的時候,小女孩還完全聽不懂英語。
  • 為啥美國父母熱衷收養「中國孤兒」?三種原因打臉了,值得反思
    總之肯定是一對外國夫妻,戀愛的抱著自己的「孩子」,可孩子的面孔和父母卻截然不同,父母的面孔更像是「美國人」,而孩子的面孔長相卻更接近「中國人」。美國國務院曾經公布過一組數據:從2009年-2017年,美國家庭一共收養80162名中國兒童,從這些數據報告中不難看出,美國父母這些年的確收養了很多中國孤兒,而其中又以女孩居多。
  • 法律對收養人規定嚴格義務 收養地震孤兒應謹慎
    這些日子,無數熱心人牽掛著「震地孤兒」,表達收養意願的人打爆了諮詢熱線。然而「收養」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生活名詞,從法律的角度講,裡面還包含著更多的責任與義務。而「救助」其實不限於「收養」這一種方式,也不應僅局限於孤兒這一類人群。災害帶給我們的思考還有很多。
  • 孤兒收養,各國越來越嚴
    BBC稱,中國每年大約有10萬名兒童被遺棄,但中國社會福利機構遠遠不夠,中國約50%以上的孤兒,特別是孤殘兒童被各種寄養家庭照顧,許多家庭並不合格。報導稱,蘭考棄嬰收養所火災事故,拷問的是中國數以萬計被遺棄兒童的權益保障困境,檢驗著政府的公共服務品質,也體現著整個社會的文明水平。近幾天,孤兒收養問題也是俄國內爭論的焦點。
  • 為什麼美國人熱衷收養中國孤兒,尤其喜歡女孩?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這29年來,無數被遺棄的孩子重新找到了新家,給他們殘缺的童年補上了家庭這塊拼圖。有意思的是,這些收養孤兒的群體裡,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外國家庭,其中以美國最為尤甚。 據不完全統計,從1991年開放外國人來華收養孩子後。29年時間裡,我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領養輸出國。光是在2005年,我國就為17個國家提供了14496名孤兒。
  • 港人領養災區孤兒限制放寬 有子女家庭也可申請
    來自綿陽市各受災地的孩子們,其中不少是在地震中失去雙親的孤兒,在這裡的帳篷學校複課,生活。 中新社發 慎重 攝    中新網6月4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對於香港有愛心人士欲收養地震孤兒的問題,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與以往孤兒收養條件不同,這次將不再設「收養人無親生子女」的限制,即使已有子女的家庭亦可提出收養申請。
  • 家庭寄養:他們被親生父母遺棄,卻在這裡得到童年幸福
    家庭寄養是指經過規定的程序,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或者民政部門批准的家庭寄養服務機構委託,寄養不滿十八周歲的孤兒、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的家庭。2003年10月民政部頒布《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對家庭寄養的條件和義務進行了明確規定。圖為被寄養在張吳村的三歲女孩黨恆敏和撫養她的奶奶張金朵。黨恆敏是個非常漂亮的孩子,但因半腦癱導致腳不能動,大小便失禁。
  • 四川民政官員詳解收養孤兒的相關政策規定
    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條件:無子女、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年滿三十周歲。單身男性公民收養女孤兒,年齡應相差40周歲。但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在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收養一名的限制。除了家庭收養外,只有國家辦的兒童福利機構才能接受兒童。
  • 為什麼美國人從中國收養的孤兒中,女孩兒被收養的概率更大呢?
    為什麼美國人從中國收養的孤兒中,女孩兒被收養的概率更大呢?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然而也有著很多的棄嬰和孤兒,而在美國,每25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小孩是被收養而組成的家庭,而美國從中國領養了十萬多名孤兒,其中女孩佔據絕大多數,很多人因此詬病,也因此感到疑惑,為什麼美國人從中國收養的這麼多孤兒,女孩能佔據九成呢?
  • 福利院海選棄嬰寄養家庭 家長嘆競爭激烈如國考
    兩年間,陳素娥做夢都想著這些孩子的家長前來福利院「認親」,她甚至一度想像著骨肉分離重新見面後的喜極而泣。這種讓人撕心裂肺的場景兩年前她曾經歷過。當時,一對中年夫婦來到福利院抱著只有一歲大的寶寶,就好像找回了一件失而復得的珍寶,夫妻倆抱著孩子相擁痛哭。而懵懂的孩子則對眼前的一切感到很陌生,他甚至不認識自己的生身父母,覺得他們是陌生人,當這對夫妻要去抱他時,他嚇得哇哇大哭。
  • 美國華裔心酸寄養路:輾轉八個家庭 終得疼愛(圖)
    美國華裔心酸寄養路:輾轉八個家庭 終得疼愛(圖)
  • 為啥美國父母喜歡收養中國孤兒,尤其是女孩,背後原因惹人唏噓
    為啥美國父母喜歡收養中國孤兒,尤其是女孩,背後原因惹人唏噓年紀很小就失去親人,有些是因為出生攜帶疾病被拋棄,有些是因為家裡窮被拋棄,但最終他們都成為了最不被人喜歡的孤兒。很多家庭條件特別好,可是就是沒有孩子,他們通常都會選擇去孤兒院領養,這樣不只是能幫助一個家庭,還能幫助那些從小就被拋棄的苦命孩子。小故事:還記得很多年前發生過這樣一件事,美國夫婦領養了一個中國女孩,女孩也獲得了一個新名字名:L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