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世界主義視角的「中國思維」

2020-11-28 澎湃新聞

古代中國文化,雖有著儒、道兩大傳統,但卻控攝於同一體驗世界所顯現的基本原生象之下,表現為大一統形態。這個基本象,是用陰陽五行表達的。這個一統的宇宙——人生象,既不是機械的、也不是活力的;因此,當有人試圖用近代西方的觀念與之進行比較時,便發現其中既有點「機械」,也有點「活力」;於是往往按照西方模式,人為地將一統的宇宙——人生之象,一分為二。

然而,正像無法將近代西方的兩個體驗世界強行捏合為一一樣,現代人也不可能按自己的想法,將古代人生活其中的統一的體驗世界,分裂為二。

西方思想傳入中國,譯著不斷,可這些思想除了停留在高級知識人的頭腦中,它們始終未能在普通中國人的思維深處真正紮根。為什麼?

《中國思維的根系》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思想史論著,而是從整體的認知論域出發探尋中國思維的基本特徵和呈現形態的研究筆記,在與西方漢學的對話中,在新的視角下重新透視先人們的歷史境況和思想邏輯,以此喚醒、重現中國思維的「語法」。作者認為,作為維繫中國數千年悠久傳統的內生文化要素,中國思維是形塑中國精神特質的重要歷史能量,而中國思維的「第二域」,即中國古代思想者論證具體問題時所持有的一般性認知規則、推理形式和思維路徑,是規定「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關鍵要素。

蕭延中,1955年生,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圖書館館長,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主要從事中國政治思想史、政治心理學、毛澤東政治思想等領域的研究。著有《巨人的誕生:「毛澤東現象」的意識起源》(專著)、《中華文化通志•政治學志》(合著)等;主編「國外毛澤東研究譯叢」和「心理傳記學譯叢」;另出版編著、譯著多種,發表論文多篇。

作者的話

這是一本名副其實的研究筆記。

時隔8年以後,1998年我重上講臺。原先的課程已由其他教師替代,於是我就為政治學系本科生開設了帶有補缺性質的「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導論」的專題課程。面對本不是自己從本科到碩士所研習的專業,必須從頭學起,困難重重,疑惑多多。於是藉助於一點點殘留的古代漢語常識和時興的若干中國古典文獻之白話粗譯,惡補了一些先秦至兩漢的基礎文獻。這樣,邊學邊講邊梳,逐漸積攢下了若干知識和不少問題。既然是授課,總不能過分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且課堂上還有幾位歐洲留學生,於是就乾脆開放式地展開師生間互動式的討論。

這些課堂討論,給我留下了終生難以磨滅的印象。在此我必須要感謝那些挑戰「無知」教師的同學們。是他們直率的問題和善意的「逼供」,促使我留下了這樣的一本研究筆記。

記得當時我把《尚書·洪範》(戰國作品)、《大戴禮記·曾子天圓》和《春秋繁露·人副天數》等自己看來十分古怪奇特、不可思議的篇目拿出來跟學生們一起閱讀分享,本想以此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我挑出鴻儒董子一本正經地「摳」論「肚臍眼」在大政治系統中具有界標性意義的文本,試圖逗大家一笑。董子一本正經地論證說:「肚臍眼」以上是謂「清」,由於「腦袋」與「天」接近,越往上走就越重要,所以「明君」為首,他的支配權力就擁有毋庸置疑的自明正當性;而「肚臍眼」以下是謂「濁」,越往下走就越不那麼靚麗,實現排洩功能也;當然,雖有「清」「濁」之分,但從有機體的整體而論,必須「陰陽」協調,君、臣、民各司其職,彼此互動。由是,「肚臍眼」這個「中」就成了至為重要的關鍵。「五行」之「中」統轄「四方」,「中國」之所以叫「中」國,而不叫「東」「西」「南」「北」國,核心要義就在於這個「中」。是故,「中」,衡也,重也。初識韋伯關於「權威—合法性」論述的人都知道,董氏的這套論辯在理論上會有多麼的「原始」。

圖片授權:pexels

第二天,正當我沉浸在為自己「高超的授課技巧」而自鳴得意之時,一位歐洲留學生找我「約談」了一次。記得那天他一臉嚴肅,甚至有點憂鬱,其大意是說,「你很輕佻,不負責任」,董仲舒先生的思想不像你解釋得那樣淺薄,不懂就別講,不要誤人子弟。隨後他建議我讀一讀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書,並把英文書名抄錄給我。這時莫偉民教授翻譯的《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剛剛出版,其書開篇就引述了博爾赫斯(Borges)關於「中國分類」的怪異圖式。涉獵之餘,我大為震驚,深深地感謝這位留學生,也為自己的「無知無畏」而臉紅。

再例如,我在課堂上講,在以男性遺傳基因線索為準則的中國血緣氏族文化系統中,一家一姓之男子可以「三妻六妾」,而女子必須恪守貞操,這是「他們」為了保證種姓遺傳之最優的一種「理性選擇」。當堂聽課的幾位女生憤然離場,嚴重抗議這種公然宣揚吃人禮教的「混蛋學說」。其實我只是想復原已流行幾千年的某種社會制度的思維邏輯,當然不贊成這種赤裸裸的「男權話語」。顯然,這幾位女生誤解了我的意思,聲言要以道歉了結。為此我還專門安排了一次跟她們幾位的專題討論,那辯論的場景之慘烈可想而知,簡直就是一塌糊塗。

還有,我被深深刺激的一個例子是,中國典籍中關於在現代政治思想中屬於重中之重的「人」的概括。在《大戴禮記》中,曾子把廣大的生物物種界定為「毛」「羽」「介」「鱗」「倮」之五種「蟲」,並由此一路演繹,最終推導出「聖人」就當至高無上、統役萬物的結論來。

曾子畫像

曾子說,世界上的生物可以被總括為長長毛的(「毛蟲」)、添羽翅的(「羽蟲」)、生介殼的(「介蟲」)和有鱗質的(「鱗蟲」),以及什麼都不長之光溜溜的(「倮蟲」)五種。因陰陽之氣,「毛蟲」和「羽蟲」是好奔跑和向上飛的,所以屬性於「陽」;而「介蟲」和「鱗蟲」是緩爬的和潛水的,因此屬性於「陰」;唯獨「倮蟲」特別,他既屬 「陽」,又屬「陰」,是陰陽合體的唯一生物,此種生物就是「人」。而每一類「蟲」中又有被稱為「精」的代表性物種:「毛蟲之精者曰麟,羽蟲之精者曰鳳,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而「倮蟲之精者曰聖人」。進而推論說:「龍非風不舉,龜非火不兆,此皆陰陽之際也。」由於它們都必須「陽」借「陰」生,「陰」依「陽」起,所以必然且「應當」被自身就含有陰陽雙性的「聖人」所「役使」。其最後的結論是:「是故,聖人為天地主,為山川主,為鬼神主,為宗廟主。」

論述的目標都是「人」,但曾子的論證既不同於《聖經·創世紀》的亞當受造說,也不同於現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人權」理論,在思維形式上卻構成了某種相對自洽的「話語」系統。

這些課堂上的討論和課下的質疑,特別是福柯的書,使我強烈地意識到了「現代性」話語的在場性,我們不能把古人的論說一股腦地歸結為反邏輯或非理性的「原始思維」。

圖片授權:pexels

「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導論」經過幾輪講授之後,出於求實的需求(提升知識層次)和顏面的虛榮(晉升正高職稱),我覺得得找個「合法化」的路徑以驗明正身,於是報考了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劉澤華先生的專門史博士生,研究方向是先秦政治思想史。在讀博的數年中,導師劉澤華教授不嫌不棄,耳提面命,給予了我多方面的教誨。我還選修了其他導師的不少課程,惡補了若干先秦思想的基礎文獻,並有計劃地對原有的研究筆記進行梳理和增補。本來博士論文想拖,可室友勸導說你這一拖就無邊無際,無影無蹤了。遵從他的開導,我立即集中全力,一鼓作氣,系統地整理這些積攢多年的研究筆記,除了發表了幾篇論文外,就以急就章的形式,「騙」過了導師,「蒙」過了評委,一路上顛三倒四,呈上了博士論文。答辯時有位古典文獻學專家提問,你引證和解釋的《史記》中「為國者必貴三五」之「三」和「五」的含義,只是一家之言,其他幾家的解釋說來聽聽。我當場就被問懵了,只能狡辯性地搪塞一通。只見提問導師瞥了我一眼,未再深究,博士論文就這樣僥倖通過了。當天晚上,我就提著茅臺,到這位刀下留人的導師家登門拜謝去了。

這篇論文就成了現在這本研究筆記的基礎模板。

像我這樣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人,既無深厚的國學功底,又無系統的西學訓練,按當初轟動一時的「星星美展」之題詞的說法就是,「老一輩說我們是沒出殼的雞,新一代嫌我們是被醃過了的蛋」,其原有知識系統就是一套現代革命意識形態的裝置,後來至多是在這套裝置上做加減乘除法,補充一些「反思」的潤滑劑而已。面對中國延亙數千年固有的文教傳統,其實滿是尷尬的。且不說古文識讀本身就是一道碩大關口,不識字和讀白字是家常便飯,更為重要的是,先賢們所關涉的問題、議題以及思維路徑和解釋方式,經常讓我等人瞠目結舌,鮮得其解。

圖片授權:pexels

這個研究筆記之所以在計算機裡沉睡了15年,說句實話,我真的不知道究竟該不該拿它出來「示眾」?好在還有若干專家的鼓勵,筆者抗壓能力也超強,迎候方家讀者無情批判。

在史華慈(Benjamin I.Schwartz)六十大壽時(史氏生於1916年12月21日),他的學生、同事和朋友編輯了一冊詼諧的油印本紀念小冊子,每個人寫一句或一段話,以概括史氏的經典話語和傳神形象。這本小冊子的題目就叫《史夫子論語》(The Schwartzian Analects)。我摘引其中的一句,以結束這個為解困意的開場白。

這句有趣的語錄被冠以「論東方人的不可思議性」(On Oriental Inscrutability),其語曰:

我們真的是比他們(東方人)更可思議(理解)嗎?這要看由誰來進行此項解讀。(Are we really more scrutable than they?It depends on who is doing the scruting.)

套用史華慈的質疑(probl matique),我們今天仍然不禁要對自己發問:經過現代性洗禮的我們,與先賢思維的差異,究竟意味著什麼?

各大書店、網站及淘寶直營店

火熱上市中!

關注我

原標題:《融入世界主義視角的「中國思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20高考試卷分析」英語:試卷難度整體平穩 重視思維品質
    通過選擇難度合適且與考生日常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語篇,將思維品質培養、和諧的人際交往以及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等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理念融入到語言能力考查。在鞏固德育、堅守智育的基礎上,加強對健康意識、審美情趣和勞動精神的考查。試題融入美育知識,提高審美情趣。試卷完型填空講述了兩幅拍賣得來的畫作,結果證實是兩幅世界名畫。
  • 山師大成功舉辦「國際先鋒主義與現代中國」線上講座
    原標題:【山東師範大學「海外名師講壇」暨文學院慶建校70周年系列講座】「國際先鋒主義與現代中國」線上講座成功舉辦  中新網山東新聞10月12日電 10月10日上午,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博士、美國肯塔基大學中國研究副教授、山東師範大學文學與跨文化研究中心海外學術顧問羅靚應邀做題為「國際先鋒主義與現代中國
  • 人生多數煩惱都是多餘的,「上帝視角」:一個讓你不再受委屈的思維
    原因就在於,前者是孩子的思維,沒有跳出當下,看待這件事。而後者則具備了成年人該有的「上帝視角」,這些問題在他眼中如同孩子丟了玩具一樣。你好,這裡是《清醒思考:用理性思維,爆發成長》第13講。旨在幫助大家走出思維的謎團,更好地認清這個現實,告別迷茫和隨波逐流的人生,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實現爆發成長。1.有一次,帶著侄子去公園玩。
  •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思維科學研究所思維科學與教育中心召開2018...
    本次會議採用現場會議與網絡直播相結合的方式,與會人員有「思維科學與教育中心」的工作班子成員、特約研究員與中國航天科技教育聯盟的秘書長等17人,同步直播參會的特約研究員7人。本次會議有兩項主題:一是思維科學與教育中心工作總結,品牌項目匯報,成果推廣探討 ;二是成立「中國航天科技教育聯盟思維科學專業委員會(籌委會)事宜。會議由思維科學與教育中心主任趙澤宗、常務副主任劉春華主持。
  • 翻譯研究中的問題域轉換:生態翻譯學視角
    無論是當代中國譯論還是西方譯論,其理論目標都是解決問題,包括理論問題與現實問題。因此,翻譯研究始於問題又總是面向問題的研究,而問題總是在某種思維範式下提出並給予解決的。西方譯論的邏輯發展,不論是語言學轉向還是文化轉向,都在於它的問題域源於翻譯主客「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簡單性思維範式和提問方式中,並在這種思維範式中來解決的。
  • 「思維的盒子」你跳的出來嗎?
    但是有幾組同學卻打破了常規思維,賺取百倍於初始基金的錢。他們並沒有使用這5美元,他們跳出了慣性思維,考慮了各種白手起家的可能性。他們努力觀察周圍賺取金錢和服務的可能性,並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賺取大大超過投資回報率的預期金額。他們中間賺取金額最大的是,在不到3分鐘的課堂展示過程,賣掉了一家公司,獲得回報是初始金額的120倍,也就是600美元。
  • 編程貓:傳遞給孩子的是一種思維模式
    於是,專注於7-16歲青少兒編程教育事業的編程貓應運而生,為中國本土的基礎編程教育打開了新的篇章!而編程貓也希望能夠陪伴在孩子身邊,為孩子答疑解惑,並傳遞給孩子專業的、系統化的編程教育與思維模式,由此得名「編程貓」。那麼這樣的編程貓到底怎麼樣呢?
  • 三個思維陷阱給你答案
    ,無意間把中國社會撕開一條大鴻溝,製造了矛盾衝突的對立面。而那些被忽略的「中浪」、「海底」等人群自然要跳出來批評一番《後浪》,所以策劃團隊掉進的第一個思維誤區就是「一分為二」,即把中國社會簡單分成相對立的兩個類別。其實,我們自己何嘗又不是這樣,總喜歡把事情一分為二:好的和壞的、富有的和貧窮的……一分為二的思維會誤導我們把平滑過渡當作兩極分化,把和而不同當作分道揚鑣,把求同存異當作矛盾對立。
  • 從狗狗視角獲得靈感,他用」病態美」向主流時尚發起挑戰
    從狗狗的視角看世界。文章來源:左衽藝術聯盟ID:ZRCN-2012原文標題:30個乳膠裁片耗費48個小時製作一條需要充氣的長褲?他用」病態美」向主流時尚發起挑戰!編輯:亦夕倫時畢業生 | Harikrishnan當你注視狗狗時,在狗的視角中又是什麼樣的場景?這個看似幽默詼諧乃至有點無聊的疑問,來自於今年畢業於倫敦時裝學院男裝設計碩士學位的時裝設計師Harikrishnan,而他則以此為靈感通過十分另類的方式來融入到自己的設計當中。
  • 線上數學思維哪個好用?
    (原標題:線上數學思維哪個好用?)作為一個十分佛系的家長,比起單純的成績、超前的學習來培養孩子,我更重視的是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
  • 學習思維模型,思考底層邏輯,你的人生會像開掛一般
    從剛出生,我們的思維也很簡單,只知道餓不餓、困不困,慢慢連接世界,才開始有不同概念、不同思維的連接,形成了網狀思維結構,思考一個問題也會有多個視角,人們為了尋找理解事物、解決問題的最佳框架,對信息進行處理、壓縮,這個就是思維模型的建立過程。查理·芒格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
  • 當車圈玩起凡爾賽,「用戶思維」的跨界之戰
    想更好地理解現象背後的本質,首先要清楚一個問題,什麼叫用戶思維?什麼是用戶粘性?馬化騰與周鴻禕兩大巨頭的眼中,產品經理能不能變成「傻瓜」格外重要:首先要拋開業務能力造成主觀思考,站在用戶的視角,順向「換位思考」如何滿足「我」的需求,逆向審視能否滿足需求。這就是用戶思維。
  • 上海安善用生命晶石助力蘇州綠色殯葬 把現代科技思維融入傳統殯葬...
    本報記者 張雨點 朱婕妤  「用科技的思維和方法,讓逝者更有尊嚴,讓紀念更加恆久。」3月30日,在江蘇省蘇州市木瀆山陵文化鳳凰公墓南四區蘇州市綠色殯葬示範基地,上海安善生命晶石創始人兼上海安善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安善)CEO陳捷在談及研發推廣生命晶石這一新型產品和服務的初衷和願景時,如是說。
  • 一位心理學工作者的心聲:從心理學視角反思不一樣的2020
    這讓我們人類個體以及人類社會,思維越來越理性,行為越來越規範。可以說心理學以科學的視角和理性的思維使得文明不再僅僅是識文斷字,而是讓人們更好更科學地在文明的社會裡生活和發展下去。作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在2020年正不遺餘力地為普及心理學知識,使用最通俗的語言把心理學知識從科學家的實驗室搬往尋常百姓家。今天我們將通過一位心理工作者的2020年終工作總結,來看看心理視角下的2020。
  • 懶人的魚缸造景,融入環境也是極其賞心悅目
    我個人認為,任何一個水草缸,無論它是精美絕倫,還是簡單樸素,都應該融入到它需要出現的環境之中,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個35cm的懶人式小水草缸。大家第一眼的感覺就是簡單,沒有一丁點水草缸的高大上。這個水草缸的造景設計是為了契合玄關柜上的物品都要有雙面觀賞的需求,我給它融入了我想要兩面觀賞到的景觀都不相同的設計思維。正面觀看,就是石頭上的一抹綠意,簡單至極。反面觀看,層次感,立體感都被很好的凸顯了出來。猶如山石旁的灌木叢中生長出了一顆古樹。
  • 思維邏輯,發散思維——5款思維導圖畫法推薦
    思維導圖,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在美國,它是一款從幼兒到職場一直都能用的思維神器。思維導圖的英文名叫Thinking Map,又稱心智地圖。它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一種特別簡單又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很多人都說為啥外國小孩思維能力都那麼強,思維的差異是與生俱來的嗎?顯然不是,其中的差異源於我們基礎教育的不同。
  • 破局思維:只有推倒重來,才能讓你站得更高,高手常用思維
    破局思維,不但是打破常規那麼簡單,它需要眼光和見識,構建在系統之上。是用更高層次的思維方式,找到一條更好的出路。改變自己,就是很重要的思維提升與思維轉變。破局有推倒重來的之意,萬事起頭難,難在於你敢不敢新的開始。一、不滿於現狀,卻又不敢打破桎梏。想要破局前,必須先識局,知道自己處在一個什麼樣封閉的、惡循環的怪圈裡。
  • 《十三獵殺》:視角下的「另類」電影
    原標題:《十三獵殺》:全新視角下的「另類」抗日題材電影來源:千龍網隨著高浪擊殺最後一個敵人,電影《十三獵殺》徐徐落下帷幕,耳邊卻依然充斥著陰森、肅殺的風聲。而該片卻將視角聚焦到深山叢林之中,在慘烈殘酷之中融入了驚悚氣氛。整場電影之間瀰漫著一種令人窒息的陰森恐怖,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暗殺、陷阱、冷兵器、潛伏、懸疑……在大自然本身的靜謐之外,這些元素為電影帶來了強烈的視覺刺激。凡身陷叢林深處,周遭一切皆未知。主人公高浪讓敵人置身於自己的叢林法則之下,巧設陷阱,步步誘殺,懸疑之中步步為營。
  • 2020年高考語文專場,思維導圖+繪本=高分作文
    它或要求考生以讀史者視角評春秋五霸,或以思想者視角評中國面孔,或以觀察者視角評疫情百態,或以哲學家視角評個人與時代浪潮。可見社會對少年獨立思維的要求越來越高,出題人希望學生了解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希望他們能洞悉知識背後的因果,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 羊年春晚主打溫情牌 平凡視角講述中國夢
    諷刺意味濃的反腐相聲,通過高科技來將中國傳統文化如刺繡、活字印刷術等展現給觀眾,是羊年春晚引發熱議的新看點。  今年春晚以「家和萬事興」為主題,晚會中有不少展示親情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晚除有多首「中國夢」為主題的原創歌曲之外,還格外注重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透過平凡人的故事來闡釋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