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探討「基督的真諦(二):跟隨基督」系列——「安心禱告」這個題目。
今天研讀的經文來自《路加福音》第10章38節至第11章13節:
38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
39 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
40 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禰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
41 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
42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接續第11章。
1 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祂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
2 耶穌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禰的名為聖。願禰的國降臨,願禰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3 我們日用的飲食,天天賜給我們。
4 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5 耶穌又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到他那裡去,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
6 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裡,我沒有什麼給他擺上。』
7 那人在裡面回答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閉,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
8 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地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
9 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10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11 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
12 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
13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祂的人嗎?」
這是上帝的話語。
我們正在探討《路加福音》所記載的耶穌生平,在《路加福音》的中段,由第9-18章,耶穌走向耶路撒冷。因此,第1-9章記載的是耶穌早期的傳道事跡,而第18章往後則是耶穌生命的後期,包括最後一星期,然後到達耶路撒冷,接受十字架酷刑等等。為何路加要用第9-18章這麼長的篇幅交待耶穌前往耶路撒冷路上的事跡呢?答案是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耶穌定下了事工的方向,期間有大量的教導,幫助我們明白跟從祂是什麼意思,成為門徒又是什麼意思。因此,我們會用好幾次信息有選擇地探討《路加福音》這部分的教導。成為門徒代表著什麼呢?耶穌經常講論這個主題。跟從祂和成為祂的門徒是什麼意思呢?事實上,這個主題再次出現。我們看見這件小小的軼事,很有意思,第39節記載馬利亞坐在耶穌腳前。當時,坐在某個人腳前意味成為這位拉比的門徒。我們馬上就進入這段經文,再次探討何為門徒。
現代人對這段小小的記載很是喜歡,也很有興趣。歷史學家告訴我們,當時的拉比絕少讓婦女成為正式的門徒,但耶穌這樣做了。我太太特別喜歡這個故事,她還對我說:「你要記得指出這個偉大的真理,當時有一個人想將這個婦女拉回廚房,但耶穌說『不』。」我太太十分喜歡這次從廚房的解放。真的很有意思。如果換作現代人的說法,馬大對耶穌說:「把馬利亞送回廚房,她不應坐在禰的腳前,她沒資格當禰的門徒。」耶穌回應說:「她可以。」然而我們得小心,不要用自己的意思解讀這段經文。路加透過這麼有意思的事件,很明顯要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真理,那就是耶穌對女性的肯定。《路加福音》比其他福音書更多記載耶穌對女性的肯定,我們將來可能會探討其中原因。路加顯然想告訴我們身為門徒應該怎樣。我們在馬利亞身上有所學習。在這段經文裡,我們明白門徒與耶穌的關係是十分個人的。我想探討的主題包含這兩個題目:這種特別的個人關係是什麼,其次是我們如何建立和維繫這種關係?
一、何為與上帝之間特別的個人關係?
讓我們先探討這種關係的本質。說到「特別的個人關係」,我們的意思是什麼呢?第39-40節說:「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你要知道路加的用詞相當諷刺,他前後兩次用了「伺候」這個詞,不是只用一次。「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禰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伺候」這個詞的希臘原文意思是服務和事工。例如,《馬可福音》第10章45節,耶穌就用這個詞來描述祂的工作。祂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這裡譯為「服事」,原文和「伺候」是相同的。根據路加的記載,馬利亞表面上沒有努力伺候耶穌,馬大則「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我們有兩個婦人,其實她們都在服事耶穌,她們都很用心要服事耶穌。馬大服事耶穌主要依靠行為,馬利亞則靠關係。馬大對耶穌的服事建基於行動、忙碌和營營役役,馬利亞則建基於個人關係。如果你細心研讀經文,會發現馬利亞不是沒有行動的。
第40節,馬大說:「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禰不在意嗎?」換句話說,馬利亞也有打點家務,預備各項工作,忙個不停。她不是全部不管的,她只是提早結束工作。她知道何時應該停下來,因為與耶穌相聚是她人生首要的大事,最為重要不過。她內心深處渴慕坐在耶穌腳前,與祂一起,聆聽祂的聲音。這是她最大的追求,因此她坐在耶穌腳前。耶穌對馬大說:「馬大……」諷刺的是馬大說:「請吩咐她來幫助我。」她的確要馬利亞去幫她。她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禰不在意嗎?」耶穌自然說:「馬利亞已選擇那上好的福分。」耶穌的話可以這樣理解:「馬大,我不想要七道美食,我想要的是像馬利亞一樣坐在我腳前聽我教導,我想你也照著做。」馬大對耶穌的服事是我們每個人很自然會採用的方法,我們會像馬大一樣,承受各樣限制和壓力,心裡沒有滿足。事實上,我希望你們中間有些人聽了這次信息會發現自己服事耶穌的努力只不過是馬大的方式。人心裡很自然會以這種方式服事上帝。
近來的雜誌有一則很有趣的例子,有篇文章關於一位出名的年輕劇作家。我不會說出這個人的名字,我討厭指名道姓,然後評論他所說的話。我要引述他的一段話,他提及自己的屬靈生命。他明顯是個聰明人,很懂得表達自己。在文章中他描述自己經常遇到無休止的靈性危機。他是個有名氣的年輕劇作家,很受歡迎,但他說:「我經常面對靈性危機。」他說:「我長大後,開始尋找宗教信仰,幫助我活下去。問題就在於此,宗教信仰幫助了我,但伴隨而來的是各種責任,例如要做好人,不可偷竊,與女人的關係要純潔,與朋友相處要真誠。這麼多的責任,於是有兩個選擇:回到沒有信仰的生活,不再有支持,或尋求信仰,得著支持,但要按照進入天堂的條件承擔許多生活上的擔子。」
「天堂的條件」這樣的描述說明了真相。他是這樣說的:「我與上帝的關係是一項交易。如果我放棄娛樂,放棄自己的生活方式,放棄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擔起各項責任,到處行善,四處幫助別人,做的都是好事,就會感到上帝與我同在,有某種精神上的聯繫。我感到了支持。我的良心因此很安樂,有了支持。我沒有樂趣,但感覺輕鬆,沒有焦慮。」他說:「當我盡忠職守,就感到有很強的屬靈聯繫,但我同樣沒有樂趣,生命沒有喜樂。我感到壓力和處處受制。如果我選尋享樂,就會有很多樂趣,卻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感受不到與祂連結,也感受不到支持。因此,如果我盡忠職守,不會有喜樂;但如果我追求享樂,同樣不會有喜樂。」毫無疑問,這是馬大主義。一方面,馬大的工作量太重,於是停下來找耶穌理論,她已經有很多不滿。她說:「主啊,禰不在意嗎?禰不在意我的工作嗎?」她的工作量太多了,對耶穌有很多不滿。她無法走近耶穌,又無法離開耶穌。文章裡那個劇作家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他掙扎是追求享樂好,或是追求事奉。他永遠無法有個恰當的取捨。
我們可以換另一個角度理解。《奇異恩典》的作者約翰·牛頓(John Newton)寫過一首沒被譜成歌曲的詩,收錄在二百年前出版的《奧爾尼詩集》(Olney Hymns):
「追求喜樂與服事,從前看為對立;
自看見主的美麗,兩者並存不移。」
這是很有意思的。什麼令約翰·牛頓的人生從喜樂與服事的掙扎中釋放出來?主的美麗。換句話說,福音基本上沒有給你服事的責任,只是給你一份榮美。這是什麼榮美呢?英國著名詩人威廉·古柏(William Cowper)寫過一首詩:
「看見基督成全律法,聽到赦罪慈聲;
奴隸得釋成為兒女,服事成為恩典。」
那個劇作家說天堂的條件,問題在於他認為必須承擔所有責任,要有十足的好行為,屬靈生命才能得到支持。為什麼?因為要符合天堂的條件。馬大的問題正是這樣。她看不到恩典的美麗,只有工作。這一點至為重要,十分關鍵。馬大營營役役有何原因?她為何忙個不停呢?馬利亞也工作,但她知道何時停下。她能夠抽身,但馬大忙個沒完沒了,無法抽身。為什麼呢?因為她們背後的原因不同,出於兩種不同的動機。馬大工作再工作,總是壓力過重。為什麼呢?因為她在努力滿足天堂的條件,要靠著自己努力符合條件。如果你看到耶穌滿足了天堂的條件,看到祂為你滿足了天堂的要求,為你付上無限的代價,在十字架上受死成就救恩,情況會如何呢?你得到的榮美促使生命改變過來。這樣為何你要以自己的方式得救呢?為何要跟著清單忙個不停呢?你為何視幫助別人為責任,努力向人施予援手呢?你為何要這樣做?你的行動完全為要建立一段關係。你可明白?你為何這樣做呢?你要討上帝喜悅,學像祂的樣式,蒙祂喜歡,知道耶穌為你所做的一切。
馬利亞的行動和做事的方式表明她明白這個道理。她做了許多事,這些行動是建立關係的方法。但馬大則不同。馬大也算擁有禱告的生命,不是嗎?她走過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禰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這是禱告,不過要留意馬大在禱告中追求的是事務。當馬利亞坐在耶穌腳前,她追求的是耶穌,這就是兩人的不同之處。看看馬大的行動,她服事上帝的主調是行為,忙個不停,總是負荷過重,壓力太多,行動的中心沒有關係,全是行為,因為她設法要符合天堂的條件。馬利亞也有行動,但背後的原因完全不同。她為的是建立關係,在關係中更加親密,擁有這樣一段關係。
馬大和馬利亞同樣在工作,但背後的原因完全不同。你看到了嗎?我們深入探討時,需要問你一個問題:你怎麼知道自己是馬大或者馬利亞呢?答案在你的禱告生活中。你是否從沒有禱告的生命呢?那麼你就是馬大。假如你有禱告的生活,禱告的內容是否僅是一個清單呢?當你遇上困難,不知所措,情勢急切,事情好像會演變成災難,你到耶穌跟前禱告說:「主啊,禰最好動工,我求禰的五件事情禰只應允了兩件,我需要禰。」換句話說,你會不會禱告單單求擁有耶穌?會不會禱告求祂的同在?感受到祂的同在呢?你讀聖經時,真的聽到祂跟你說話嗎?心靈深處聽到祂的聲音嗎?你會不會只想坐在祂的腳前呢?你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就能知道你是馬大或馬利亞。馬大和馬利亞平起平坐,他們都很活躍,帶領聚會和小組,樂於助人。她們都是很好的人,努力行道。然而想深一層,馬大行動背後的主要原因並非關係。她忙個不停,只想符合天堂的條件。她很焦慮,被許多事情分心。她因為主耶穌沒有過來察看她的工作而有微言。她沒有花很多時間禱告敬拜上帝,禱告中單單享受與上帝同在的喜樂,單單與祂傾心吐意,尋求與祂同在相交。她的人生不是以此為中心,這不是首要大事。但馬利亞則是以此禱告。你呢?你的禱告是怎樣的呢?
讓我說一說馬大的兩種類型,你可能是其中一種。有些馬大從來沒有與上帝建立個人關係,他們由始至終都是馬大。這是其中一類馬大,他們深受屬靈環境的影響。這是有可能的。例如,你在基督教家庭長大,時常上教會,四周環繞著一些重要的信徒,你說:「我信奉基督信仰,事奉時感到很溫暖,有很多啟發。」你努力事奉,有許多崗位,但當你離開了那個環境時,就會突然覺得上帝很不真實,失去禱告的動力,不想去教會,除非你脫離了困難。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你雖然被基督徒包圍,他們都與上帝建立了關係,但你沒有。你生活在一個溫暖的環境,但你沒有親身遇見過上帝。你從沒有親身遇見過祂,沒有單獨與祂相處。因此有些人可能由始至終都是馬大。他們是很好的人,做了很多好事,然而到最後他們會充滿壓力和負擔,完全看不到上帝的榮美。行為的背後只為了責任,沒有愛,根本只有焦慮和不安。你們當中有些人正經歷著馬大的處境。你與上帝有個人的關係,然而你的禱告生活相當糟糕。你記得曾經與上帝很親近,知道坐在祂腳前是何感覺,與祂同在是怎麼回事。你明白透過聖經聽到上帝的聲音是怎樣的。你明白的,對嗎?但這種經驗已經是很早以前的事,生活中的各種瑣事將這種感覺排擠了。今天我們呼召你迴轉。
我有時會想,對我們一些人而言,不僅只是欠缺規律。我下次會和你們探討這一點。我想說明如何建立關係,但容我很快地說,我曾經在一個城鎮牧會,那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但我發現那個城鎮上的婚姻普遍有一種現象。很多時丈夫十分勤奮工作,幾乎終日埋頭苦幹。他們還身兼多職,超時工作。他們說:「我愛家人,要滿足妻子和兒女的各種需要。我們的房子體面,他們什麼都有。我瘋狂工作,盡力賺錢,滿足他們的物質需要,這就是我愛他們的方法。」為人妻子的因為很少與丈夫相處,婚姻名存實亡。妻子說:「我知道你工作得很辛苦,養活妻兒,供應所有物質需要,但請你告訴我你的感受。讓我了解你,你對我很陌生,我想知道你的軟弱,我想與你心靈契合。」丈夫通常會回應說:「我盡了應有的責任。」但他害怕與妻子間的親密關係。
你知道,一方面,如果你是基督徒,即代表你相信福音,蒙恩得救,耶穌為你完成了天堂的條件,你無需靠自己能力;但另一方面,你卻不敢置信。你可知分別在哪裡?你一方面相信,但另一方面又不相信。一方面說:「我很感恩耶穌完成了所有要求。」但另一方面你卻很害怕這樣與上帝親密?你不肯定上帝愛你,是嗎?有時候,我認為教會裡也有這樣的人,一星期六十小時的工作,還兼負十多項教會的事工,像馬大一樣忙得透不過氣,備受壓力,沒有禱告時間,特別是傾心吐意的禱告。也許早上匆匆念一個清單就算是禱告,欠缺時間、反思、聆聽和愛心。你為何沒有時間呢?我想可能某種程度上我們不肯定上帝愛我們。我們害怕沉默,害怕這類禱告,害怕如果坐下來讀聖經,靜坐一個小時,再靜坐下去,還是聽不到上帝的聲音,這就證明祂不愛我們。然而上帝是愛我們的。你一方面相信福音,另一方面卻半信半疑。一方面你相信耶穌滿足了天堂的條件,但另一方面你仍在依靠自己。一方面你不是馬大,但另一方面又是馬大。你與上帝有個人的關係,但你是以馬大的方式。上帝今天在呼召你迴轉。
二、如何獲得並維繫這段關係?
這段經文包含非常豐富的信息。這段經文篇幅很長,很是有名的。耶穌教導我們的第一件事是我們是上帝家裡的一個成員。在你的心思意念中,你要明白一個事實,你與上帝是一家人。緊接著馬大和馬利亞的記載,就是有關禱告的教導。第11章有關禱告的教導解釋了你如何能像第10章末的馬利亞一樣擁有與上帝的關係。在第11章的最開頭,門徒發現了耶穌在禱告。第1節:「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耶穌總是在禱告,一禱告至少幾個小時。我們可以看見祂每個早上都會禱告,門徒也留意這一點,而且他們的主耶穌與上帝有密切的關係,祂每天早上都會坐在上帝的腳前。他們因此有疑問,大概意思是說:「秘訣在哪裡?我們如何擁有這樣的關係?」耶穌回答他們,大概是說:「你想有這樣的關係嗎?你想有我這樣的禱告生命嗎?你禱告時就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這是第一句話,關鍵的一句話,一整章的重點所在。禱告以「我們在天上的父」開始,以父親的實例結束——我們很快會探討這些實例。
1、要明白上帝與你之間是父親與兒女的關係。
耶穌指出,如果你不想要馬大般的關係,繼續營營役役,在職務和喜樂之間掙扎;如果你想擁有親密的關係,特別的個人關係,一段愛的關係,你就要心裡明白,你有了一個家,你和上帝的關係不僅只是普通人和君王,不僅只是羊與牧羊人,還是兒女和父親。為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父親與兒女的關係是人際關係中最沒有附帶條件的,甚至比你與配偶的關係更不講條件。我喜歡舉這個例子,假如你的六歲女兒深夜兩點來找你,說:「爸爸,給我一杯水喝。」你會做什麼呢?而如果轉作是你的配偶深夜兩點起床說:「親愛的,給我一杯水喝。」你又會對配偶說什麼呢?你會說:「你自己去拿吧。」但你會對女兒說什麼呢?「好吧,我的寶貝。」我不知道你的語氣會是怎樣,但你會說:「好吧,我的寶貝。」為什麼呢?因為父親與兒女的關係是最不講條件的。
讓我再深入一點。假如你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的主席,或是國王或女皇,有誰會進來與你見面呢?只有最有學識的人、最有權勢的人、最顯赫的人。奪得世界盃的球員可能獲準與你見面15分鐘,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選手可以見你,掌握全球暖化的最權威科學家可以見你。換句話說,你只會見到最有學識、最顯赫的人。你的六歲女兒深夜兩點來找你,卻不用預約,為什麼呢?因為你與兒女的關係是不講條件的。這與表現、成就,或是你拿了多少個博士學位都沒有關係,根本沒有關係。耶穌的意思是說:「你可知你與上帝的關係就是這樣充滿了愛,如此密切?你可知你備受重視,這段關係沒有條件?你可知道?」當有人說:「教導我們怎樣禱告。」耶穌大概就會說:「總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這不表示主禱文是一個禱告的模本。事實上,大家都知道耶穌不是要我們每次禱告都只念主禱文。很明顯不會這樣,因為祂也不是每次禱告都只念主禱文。
這是禱告的典範。耶穌的意思是說,不論你按不按照主禱文的字眼,你向上帝禱告時都要提醒自己,你是上帝的兒女。你要這樣操練。你每次禱告,都是家人的相聚。你要這樣操練,多加思想。如果你不相信,也不明白,那麼就很難可以與上帝建立個人關係了,就是這樣了,你要好好操練。你明白嗎?有人說:「怎麼可能這樣?」你的心也半信半疑,說:「我不覺得像上帝的兒女,我的表現肯定不像上帝的兒女。我應該會被剪掉。」你要如此對付心裡的不信。要知道,你很難不察覺耶穌每次禱告總是會說:「父啊。」耶穌不僅要人禱告時呼喊「天父」,當你研讀《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時,你會看到祂的所有禱告都說:「父啊。」不論祂是說「父啊」,或是說「聖潔的父」,或是「阿爸父」,或是「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禰!因為禰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耶穌總是向天父禱告,除了一次例外。耶穌在第2節要我們總是向「天父」禱告,視祂為你的父親。這馬上讓人想到耶穌有一次沒有喊叫父親,唯有那次祂不以兒子的身份呼喊上帝。那次,耶穌沒有說:「我的父。」沒有說:「聖潔的父。」沒有說:「阿爸父。」祂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只有這一次。為什麼呢?這裡發生了什麼事呢?正如經文記載,耶穌被逐出家庭。我們心裡有罪,理應被逐出上帝的家,被上帝拒絕,但耶穌為我們承擔了罪債,代我們被逐離家。因此,當我們相信耶穌,我們本來是要被丟棄的,耶穌已經為我們擔當了。祂替我們承擔了刑罰,因此我們知道祂無條件愛我們,深深地珍視我們,不計條件。確信自己是家裡的一分子,你要時常提醒自己。你要明白這一點,多加思想。這會給你源源不絕的動力追求與上帝建立進深的個人關係。源源不絕的力量,想想耶穌為何要替你受刑,祂如何成就,為你做了什麼,白白為你付出什麼。這會給你源源不絕的動力。
2、為聖靈的臨在禱告。
有一點很有意思,看看耶穌在這段經文的尾聲如何建立你。人們心裡常有一個疑問:「我向上帝禱告,祂是否就會賜予?」耶穌大概是說:「是的,肯定是。」祂一再重複。祂舉了一個又一個例子——「毫無疑問,上帝是偉大的,慈愛的。祈求,尋找,上帝會賜予你的。你來到君王面前,帶著很大的懇求,上帝的恩典與能力浩大無邊,能夠使你完全滿足。」耶穌的意思就是這樣。祂要建立我們直到永遠。耶穌的意思是說:「你只管祈求,我告訴你,上帝會應允你的。祂愛你,祂的能力浩大。祂想你把請求都帶到祂面前,在祂座前請求。你想求什麼只管說,你要傾心吐意,祈求聖靈臨在。」你說:「我詢問上帝會否應允我的禱告時,心裡想的不是這樣。」不是這樣,對嗎?耶穌觸摸了你的心。我們就像學步的小孩,連求什麼都不知道。
我們看看第13節。耶穌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祂的意思是說:「如果你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知道什麼最重要,你就會祈求聖靈臨在。」你會說:「耶穌的追隨者不就有聖靈同在了嗎?」當然正確。這樣耶穌在說什麼呢?聖靈的工作是給你建立關係。《約翰福音》第14-16章,耶穌不斷說類似的話:「當聖靈來到,祂會榮耀我。當聖靈來到,祂會成就我告訴你的事,幫你思想真理,明白真理,銘記真理。當聖靈來到,祂會為我作見證。我會透過聖靈向你彰顯,使你真真實實地看見我。」保羅在《羅馬書》第5章說:「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耶穌基督的意思是說:「如果你禱告,全力禱告,祈求你最需要的東西。」你需要確定屬靈知識的真實性。你禱告時,需要感受上帝的愛,不只是抽象的概念。你研讀耶穌在聖經所說的話時要聆聽上帝的聲音,不只是說:「我知道是耶穌的話,我相信。」而是要真真實實地感受耶穌,真確的看見祂,感到祂的同在,為此興奮,心頭溶化,為你頭腦裡所學的真理驚訝,這些知識在你心中變得很實在。耶穌表示,這才是你最需要的。你是否為此禱告呢?
3、要當心留意聆聽。
馬利亞放下工作坐在耶穌腳前聆聽祂的教導。《約翰福音》第12章,在耶穌受苦至死前,馬利亞帶著憂傷,以極貴重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耶穌說了什麼?祂說:「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讓我問你一個問題。誰知道耶穌將會受死?祂的門徒嗎?不。當兵丁來捉耶穌時,祂的門徒都嚇了一跳。祂的門徒嗎?不。祂的使徒嗎?不。看來沒有人知道。馬利亞為何會知道呢?我只能說,她對福音有很深刻的洞見,比當時任何人都要深刻。看來唯有她知道耶穌將要受難。因此,她知道應該做什麼。耶穌的門徒大概說:「這是不恰當的,你在做什麼?這是極貴重的,這真是太奢侈了。」但馬利亞知道應該做什麼。為何她知道,但其他人就不知道呢?耶穌一直在講論祂的受死。祂在《路加福音》第9章22節就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祂一直這樣教導。沒有人知道,只有馬利亞知道,她為何會知道呢?因為她聆聽,其他人則沒有。他們有聽,卻沒聽進心裡去。馬利亞明白聆聽要當心留意。這有什麼意思呢?有兩個含義。
首先,需要時間,就是這個意思。請你留意,馬利亞停下預備晚餐的工作,抽出時間。她不容許別的事情打擾她。除非你懂得像馬利亞抽出時間與耶穌見面,建立關係,否則無法被塑造成為偉大的人。你不可能透過一些重大事件得到改變,三至四件影響一生的事件也無法令你活得如此豐盛。人生的豐盛經過塵世中日復一日的瑣碎事情的累積。「我準備抽出早上這一個小時,起床好好運用這一小時。我不做別的事情,就只聆聽。」聆聽的第一方面,馬利亞管理時間很有規則。她停下來,抽取時間聆聽耶穌的教導。你也可以做得到。這是耶穌的教導。
其次,你要放下自己的主見。門徒們聽不進去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有自己的看法。他們有自己的時間表,認為彌賽亞會來,帶來國度,拯救世界,凱旋而歸。耶穌的意思是說:「我是彌賽亞,來是為了拯救世界。我準備帶來上帝的國度,準備受死。」耶穌所說的話不符合門徒的期望。耶穌在教導,但門徒們都有自己的看法,與1世紀普遍對彌賽亞的看法一致。他們大概會說:「等一等,我很喜歡彌賽亞拯救世界、帶來國度的說法,但被釘十字架與這個說法何等的格格不入?我想停下來,不再跟隨。我不會聽進去,不會去明白這個道理的,我們把這個道理忘記吧。」他們不肯放下自己。我猜馬利亞也有自己的看法,但她說:「我會聆聽,直至明白為止。主說的話有許多我都不喜歡,但我會去接受它們。主說的話有許多我都不明白,但我會嘗試明白它們。」馬利亞用心聆聽,最終能夠明白。當馬利亞用香膏抹耶穌時,耶穌在《馬太福音》第14章8節說:「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看看聆聽如何塑造馬利亞。她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人物,比誰都要出名,對世人的影響深遠。無數人讀過她的事跡,明白當中的道理。
4、從人生的低谷中學習。
你今天是馬大嗎?你是否在說:「我像馬大多過馬利亞。」耶穌愛你。首先,耶穌說:「馬大!馬大!」意思不只是在喚馬大,根據古時的閃語,雙重語句表達一種強烈的情感。不是單單叫一聲「馬大」,卻是呼喚兩聲:「馬大!馬大!」正是表示出祂的愛。因此,耶穌大概在說:「馬大,馬大,我愛你,所以不會回應你的禱告。」看,馬大走過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禰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耶穌如何回應?「我不會這樣做。」馬大帶著禱告來找耶穌,大概是說:「禰知道什麼?我要糟糕了,整頓晚餐要泡湯,但禰有解決辦法。如果禰回應我的禱告,就會成功的;如果禰不應允,這將會是場災難。」但耶穌不回應馬大的禱告。為什麼呢?我們想想看。站在馬大的觀點,她是說:「主啊,禰有解決辦法。」但真正的意思是說:「主啊,我的人生一塌糊塗,沒有好好地默想。我的工作量太多了,人生正在下沉,走向瓦解。禰能否幫助我跨過去呢?我希望禰今晚就幫助我。」看到她的行動了嗎?可是她卻沒察覺到。耶穌拒絕回應她的禱告,原因是這樣的。祂的意思是說:「馬大,我就是要你的餅做不好,鍋裡也煮不出東西,因為你如此營營役役,破壞了我們的關係,使得工作成了你的救主。你不是在服事我,而是在為自己工作。唯有你遇到挫折,才能明白如何在我裡面安息。」
我只希望你明白,有時耶穌沒有回應你的禱告,因為祂希望你真心禱告。有人說:「耶穌不是有求必應嗎?」是的,但你要的是蠍子,祂不打算給你。馬大求的就是蠍子。換句話說,若你所知的如耶穌一樣時,你所祈求的就是祂要給予你的。你的禱告生活如何呢?如果你有禱告生活,就能面對任何事情。約翰·牛頓的詩歌唱道:
「我以禱告爭戰,神將會成就;
我心中有基督,以笑迎風暴。」
你聽到呼召了嗎?你就能面對任何環境。
我們一同禱告。
親愛的天父,懇求禰讓我們在忙亂中聽到呼召,在混亂的生活中聽到禰的聲音。我們不是專注的人,總是追求許多事情,也許禰只是其中一個追求目標。我們希望能像馬利亞一樣單單專注禰。我們希望有她的沉靜,有她的專注力。我們的生命希望能像她的一樣充滿洞見,因為她人生最大的目的就是坐在禰的腳前,與禰同在,聆聽禰的聲音。求禰幫助我們成為馬利亞。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每周一、三、五更新。
許可聲明:
1、本文由救贖主長老會教會授權轉載,未經許可,謝絕印刷性書刊及營利性電子刊物轉載。
2、所用圖片來自於網絡。
3、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轉載,但不得修改文中內容,若需在網絡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註明出處並保留本文連結。
4、此外的任何其他情況,務請郵件徵詢:
grace2city@gmail.com。
5、請在轉發時保留本許可聲明。
6、可以通過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另一個公眾號——生命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