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聞禪師,是石霜慶諸禪師之法嗣,禪宗第十八代祖師(第四十五世),唐朝倒數第三個皇帝唐僖宗的第三子。史書這樣記載他:「生而吉祥,眉目風骨清真如畫。性不茄葷。僖宗鍾愛之。然以其無經世意。百計陶寫之終不可回。中和元年天下亂。僖宗幸蜀。親王宗室皆逃亡。聞斷髮逸遊...」
普聞禪師是唐僖宗的太子,從小不吃葷腥,唐僖宗非常鍾愛和看好他,希望他繼承帝業。可是太子的出世之志非常強烈,沒有「經世」之意。中和初年(公元881年),僖宗幸遊於蜀地。太子趁此機會,剪掉頭髮,遠遊他方,再也沒有回來,宮中也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本人查閱了《新唐史》等史料,對這件事記載不詳,只記載了唐僖宗有二子二女,在別的史書如《高僧傳》中有記載這件事。公元881年,黃巢起義軍正在勢如破竹,已經先後攻破了潼關和長安。史書說唐僖宗去蜀地「幸遊」,應該是躲避起義軍的鋒芒,後來唐僖宗才組織力量,用了三四年時間才把起義軍鎮壓下去。所以普聞祖師本就有出家悟道之志,應該是趁著親王宗室紛紛外逃的機會出家的,而且當時應該年紀不大。
也許是機緣巧合,一日,普聞禪師遇到並拜偈了十七代祖師石霜慶諸禪師,有史料記載,慶諸祖師和普聞交談了幾句後,讚嘆的對他說:「汝乘願力而來乃生王家。脫身從我火中蓮也!」
關於普聞禪師開悟的公案,南懷瑾大師有非常精彩的講評,下面是南師在《金剛經說什麼》一書中對這件事的評述:
禪宗有個公案,有一個龍湖普聞禪師,普聞是他的名字,他是唐朝僖宗太子,看破了人生,出了家到石霜慶諸禪師那裡問佛法。他說,師父啊,你告訴我一個簡單的方法,怎麼能夠悟道?這個師父說:好啊!他就立刻跪了下來:師父啊,你趕快告訴我。師父用手指一下廟子前面的山,那叫案山。
依看風水的說法,前面有個很好的案山,風水就對了;像坐在辦公椅子上,前面桌子很好,就是案山好。他這個廟子,前面有個案山非常好。案山也有許多種,有的案山像筆架,是筆架山,這個家裡一定出文人的;有些是箱子一樣,一定發財的。
石霜禪師說:等前面案山點頭的時候,再向你講。他聽了這一句話當時開悟了。
換句話說,你等前面那個山點頭了,我會告訴你佛法,這是什麼意思?『才說點頭頭已點,案山自有點頭時』。說一聲回頭是岸,不必回頭,岸就在這裡,等你回頭已經不。等你回頭已經不是岸了。(此段出自南懷瑾的著作《金剛經說什麼》之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南師對這個公案還有一段精彩的解讀:
其實:「才說點頭頭已點,案山哪有點頭時。」龐居士也好,龍湖禪師也好,聽人如此答案,當下即悟。「祖師別傳」的那個意,什麼意!屁的意都沒有。說有意,早錯了;說無意,也不對。大根器,自己真知道了,真知道自己了,他就成功了。(此段摘自南懷瑾的著作《習禪錄影》。)
普聞禪師悟道以後,離開了石霜禪師。他走到福建的邵武城外時,發現有一座風景優美的山,山上的樹林鬱然深秀,就撥草而行,向山的深處走去。
行進中,前面有炊煙飄起,禪師發見有一位苦行僧在此隱居。這位苦行僧見到普聞禪師,就和禪師說:「上人!您是一位該當興旺此地妙法的人。」說完,衝著普聞禪師雙手合十,深深地行了一個禮,就另奔他處去了。
於是,普聞禪師便隱居在了這裡,此後修行十餘年,無人知曉。一日,普聞禪師發現禪座邊上有一條長的奇異的小蛇爬了進來,恐為躲避山間的暴雨,於是憫心頓起,就把小蛇放進衣袖裡安放好。
到了晚上,果然風雨大作,雷電交加,雷霆一個接一個,震得山搖地晃。普聞禪師安坐於室,穩如泰山,一動不動,而小蛇也在祖師的袖子裡安然躲過了雷霆暴雨。
第二天早晨,天氣放晴了。普聞禪師走出了茅屋,找了一個空曠的拐角之地,才把衣袖垂下來,把小蛇放生了。在小蛇溜走的巖穴處,禪師看見一眼清澈的山泉汨汨流出,生生不絕。後來,這眼泉就被稱作龍湖。而普聞禪師所居之山,就被稱為龍湖山。(此段典故,有史料說是蛇為罪龍,禪師護龍,龍化泉湖報恩。編者未述,特注一下。)
禪師袖中護蛇的事,慢慢地在當地傳開了,當地人紛紛出錢出力,為普聞禪師建立了一座道場。從此以後,禪師在這裡四方衲子,參學之人云驅不斷。
普聞禪師住在龍湖,開法化眾,時間長達三十多年。臨入寂時,普聞禪師讓弟子把寺廟裡的鐘聲敲響了,把大眾都召集了過來,口說一偈曰:
「我逃世難來出家,
宗師指示個歇處。
住山聚眾三十年,
尋常不欲輕分付。
今日分明說似君,
我斂目時齊聽取。」
說完,安然而逝。後塔於本山,諡圓覺禪師。
一九八四年八月三日,宣公上人講述《高僧傳》,講到禪宗的龍湖普聞禪師的公案時評道:「以帝室胄,作法王臣。得石霜印,庇貶龍身。 三十寒暑,指假說真。今朝領取,斂目齊傾。」同時作了一首禪詩。現將宣公上人的禪詩也摘錄如下:
業重生在帝王家,
德深茹素斷宰殺。
善惡夾雜報不爽,
染淨相間真復假。
案山點頭非言教,
情海會意悟源涯。
今朝始聞無我曲,
來日大放未死花。
參考文獻:
《新唐史.卷九「本紀」》,
《新唐史.卷八「列傳」》,
《續高僧傳》,
《五元燈會卷六》,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
《習禪錄影》~南懷瑾》
《宣化上人著作及文學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