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恐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和平永川龍」,它的龍爪曾經骨折過

2021-01-09 歷史店

在億萬年前,恐龍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物,但可惜在距今6500萬年前就突然滅絕了。通過考古發現,我們不僅能了解恐龍在地球的上分布和數量,還能知道它們是否患病等健康情況,比如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專家就發現恐龍也會骨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我國有很多不同形式和主題的博物館,但最大的恐龍專題博物館只有一個,即自貢恐龍博物館,也就是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自貢市東郊,原來是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在1984開始興建博物館,不僅佔地面積巨大(6.6萬平方米),而且收藏了侏羅紀時期已知的全部恐龍的化石。在自貢恐龍博物館眾多的恐龍化石中,能被稱之為鎮館之寶的就是和平永川龍,也是學術界專家們研究的重點之一。

和平永川龍是一類大型食肉性恐龍,生活於距今1.4億年的侏羅紀晚期。1985年,恐龍專家們在和平鄉發掘出和平永川龍化石,經過拼接和修復可知和平永川龍高約9米,長約8.5米,頭部長約1.75米,長有鋒利的牙齒,猶如兩排閃耀著寒光的鋼刀,而且它的後腿極其粗壯有力,應該善於奔跑,在追趕獵物時也具有很強的優勢。因此,專家們推測和平永川龍或許比後來的霸王龍還要兇猛,能稱之為陸地恐龍殺手之王。

在此後的幾年內,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專家們對和平永川龍進行了深入研究,試圖還原和平永川龍的完整體型,以及通過化石研究它的生理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專家們在觀察和平永川龍的腿骨化石時,發現右腿下側的一截骨頭上有蜂窩狀骨痂,也就是骨頭受傷後形成的一塊結痂,而這在以往的恐龍化石中還從未發現過。專家們很好奇,因為只有骨折癒合時才會形成骨痂,所以也就說明這隻和平永川龍曾經骨折過。

上文提到,和平永川龍是「殺手之王」,既然它如此厲害又怎麼會骨折呢?專家們經過討論,從古生物病理學角度說,骨折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病理性骨折,即骨頭天生就帶有骨病,到一定時候就會惡化成骨折,而另外一種是外傷性骨折,即受到外力作用導致骨折。如此一來,和平永川龍的骨折屬於哪種類型的骨折呢?

為了尋找和平永川龍骨折的原因,專家們將骨折的骨頭送到省裡的醫院,用當時最先進的CT儀,X光機和光譜分析等手段進行觀察。專家發現骨折地方沒有陰影囊腔結構,因為類比於人類骨折,可以推斷陰影囊腔結構是先天性骨病的標誌性現象,既然判斷不是病理性骨折,就肯定是外傷性骨折。

由此可見,這隻骨折的和平永川龍或許在捕食時遇到了勁敵,要麼是被對方咬傷的,要麼是在逃跑的時候摔傷的,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自然災害,但是這些其實都不重要,因為專家們更關注背後的東西。您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問題,這隻和平永川龍骨折後無法正常行動,必然會遭到其他肉食性恐龍的攻擊,但是它又沒有被其他恐龍大卸八塊,就說明有其他的恐龍無時無刻不在照顧它,給他餵食,給他餵水,一直等它骨折痊癒能自如行動,而這也就進一步說明了恐龍具有一定的群居性和社會性。

恐龍骨折只是表面現象,更重要的是背後的信息,能反映出恐龍社會的一些性質,這對於專家們研究恐龍,起到的極大的價值和作用,故此,我們應該感謝恐龍專家們,通過一個骨折事件,讓我們對遠古生物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和了解。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自貢恐龍博物館將「恐龍天團」送到貴州
    自貢網訊(記者 周姝)近日,由貴州省博物館主辦、自貢恐龍博物館協辦的展覽《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在貴州省博物館開展,成為貴州省博物館建館以來的第一個恐龍主題展覽。通過對兩館恐龍展品的展示,將沉睡了億萬年的恐龍「復活」在大眾眼前。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七站——「東方龍宮」自貢恐龍博物館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七站 東方龍宮 自貢恐龍博物館 我是蜀小寶,李氏蜀龍一枚,來自奇妙的侏羅紀
  • 五大博物館鎮館之寶:湖南館是「野豬」,臺灣館的居然是紅燒肉!
    博物館鎮館之寶:上海館是從垃圾堆撿的,臺灣館的居然是紅燒肉! 圖一、這是《上虞帖》,又名《夜來腹痛帖》,為晉朝王羲之的書畫作品,大家都知道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大家,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自貢恐龍將亮相中國港口博物館 參與「恐龍特展」
    自貢恐龍將亮相中國港口博物館9月3日,自貢恐龍整裝出發,奔赴2000公裡之外的海濱城市寧波,亮相自貢恐龍博物館與中國港口博物館共同舉辦的「重返侏羅紀恐龍特展」。本次展覽是中國港口博物館首次舉辦恐龍展覽,展期為2016年 9 月 24 日——11 月 7日。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法國巴黎羅浮宮,從俄羅斯的冬宮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這世界知名的四大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亞尼的死者之書》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並於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對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重慶,站在恐龍脊梁上的城市
    △重慶自然博物館《恐龍世界》——恐龍再現恐龍脊梁上的城市」歐陽輝,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事恐龍研究工作,也是中國第一座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的籌建者之一。實際上,江北大石壩恐龍並不是重慶第一次發現大型恐龍,早在1957年,重慶合川太和鎮鼓樓山就曾出土過一頭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更大的恐龍化石,它就是被稱為「東方巨龍」的「合川馬門溪龍」骨架化石。「合川馬門溪龍長達24米,體重高達26噸,非常雄壯。」
  • 湖北省博物館:我國重要的國家級博物館,最值得的四大鎮館之寶!
    最值得看的是四大鎮館之寶:1978年出土於「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編鐘,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種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精品之作越王勾踐劍,至今鋒利無比,在它邊上展出的是「吳王夫差矛」,生前兩人是死對頭,死後兩人的兵器「在一起」;鄖縣人頭骨化石的地質年代距今約100萬年,早於北京猿人的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是元代青花瓷中極其罕見的精品。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你中意哪件?
    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2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達16件(套)。
  • 貴博講壇(42)紀要丨自貢恐龍的前世與今生
    恐龍的基本知識中國人崇拜龍,將古脊椎動物化石稱為「龍骨」。以前人們想像的龍是會騰雲駕霧,給人們帶來福祉的。恐龍是地史上的確存在的一種生物,而我們想像的那種龍是不存在的。自古以來,人們認識恐龍都有一個過程。1000多年前的晉朝時代,在四川省五城縣(現德陽市中江縣)曾發現過恐龍化石,但被當作是傳說中的龍所遺留下來的骨頭。當時的人們不知道它是恐龍化石,而把它當做龍骨。
  • 馬門溪龍尾巴上長錘子,能夠打斷食肉恐龍的骨頭
    馬門溪龍是中國發現的最著名的大型恐龍,它長著長長的脖子和尾巴,以柱子一樣的四條腿走路。馬門溪龍看上去似乎笨笨的,缺乏自衛能力,其實它有自己的殺手鐧,那就是長在尾巴末端的尾錘!由於發現化石並不完整,古生物學家並未找到馬門溪龍完整的尾巴化石,所以推測其尾巴與其他恐龍一樣,越往後越細,末端尖長。1995年,位於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在匯東新區發掘到了一具較為完整的馬門溪龍化石,其中包括了完整的尾巴。在尾巴的末端,人們發現了末端的尾椎骨癒合在一起,而且外形呈紡錘形,這不就是尾錘嘛!
  • 自貢恐龍動畫片接連試映,全市小朋友都沸騰了...
    導致看完一集還想看二集給迫不及待想要在電視上見到五隻小恐龍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們透露最新消息:《時空龍騎士》大型3D動畫片在9月中旬就已製作完成前26集動畫內容了!最近已經開始在自貢本地開展試映活動,為動畫片下一步的創作宣傳提供指導性建議。
  • 中國有哪些地方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哪些地方被稱為恐龍之鄉?
    中國地域廣袤,而且地形多樣,有利於各種化石保存,目前,已在中國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比較著名的有四川自貢、雲南祿豐、內蒙古二連浩特、新疆準噶爾、山東諸城、遼西熱河等地區。下面我們就一一介紹中國著名的恐龍化石發現地,有機會你也可以去探索發掘恐龍化石哦。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鎮館之寶:西周大盂鼎】 西周大盂鼎於1849年出土於今陝西寶雞,剛一出土就被賣到文玩市場,不久後就被一富人買下,因體型巨大,富人買後就被當地縣令強行奪走,此後該鼎換了多個主人,就連晚清名臣左宗棠也曾是它的主人,後又被左宗棠轉贈給潘祖蔭。
  • 這五大中國文物絕世罕見,可惜都成了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然而,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高達上千萬件,遠遠超過我國本土博物館現有藏品總量。我們的博物館數量也遠低於美國、法國、英國甚至日本。所以讓人遺憾的是,很多堪稱絕世罕見的中國文物,要到國外才能一睹真容,其中有五件中國文物還成為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知何時,它們才能回歸祖國。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央廣網武漢12月27日消息(記者彭照 黃炎秋 通訊員劉成璐)據中國之聲《朝花夕拾》報導,前不久,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除曾侯乙邊鍾、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的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六件文物入選。
  • 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相比歡樂谷的歡快與黃鶴樓的壯觀,湖北省博物館帶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來到這裡,可以了解到湖北省的古代歷史。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屬於國家旅遊局5A級遊覽景區。
  • 元旦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恐龍館奇妙夜》如約上演
    1月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三天時間,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賞恐龍化石、看《恐龍館奇妙夜》。
  • 再觀成都博物館「鎮館之寶」,說說古人為何用石犀「鎮水」!
    上周六,也就是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應朋友之邀,再觀成都博物館。或許很多人都很熟悉,在成都市中心天府廣場的西側,矗立著一座閃爍著金屬光芒與「翡翠」光澤的現代建築,結合了古蜀文化中對「金、玉」的尊崇,館體外圍由金色的銅與透明玻璃組成的無數三角形拼接而成,極具時尚與藝術氣息,那便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館——成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