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恐龍博物館將「恐龍天團」送到貴州

2020-09-13 自貢網

自貢網訊(記者 周姝)近日,由貴州省博物館主辦、自貢恐龍博物館協辦的展覽《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在貴州省博物館開展,成為貴州省博物館建館以來的第一個恐龍主題展覽。通過對兩館恐龍展品的展示,將沉睡了億萬年的恐龍「復活」在大眾眼前。

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館員彭光照在致辭中稱,自貢恐龍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專業性的恐龍博物館,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侏羅紀恐龍化石和面積最大、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侏羅紀恐龍化石群遺址;貴州省博物館是一座既有人文情懷,又有文化積澱和社會擔當的綜合性博物館。

彭光照認為,兩個博物館共同推出此次展覽,以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為目的,使廣大青少年和觀眾朋友能夠認識地球的過去,珍惜當下,展望人類的未來。希望這次展覽能讓大家感受到遠古時代的生命氣息,領略到恐龍世界的神奇與魅力,從而獲得崇尚自然、保護自然的科學啟迪。

此次展覽將帶領遊客穿越到2億年前的陸地,重返中生代,與中生代的地球霸主們親密接觸。展覽中可以看到天府峨眉龍、李氏蜀龍、太白華陽龍和平永川龍等數十具形態各異的恐龍化石。此外,《侏羅紀時代》裡讓人記憶猶新的霸王龍也在此次展覽之中,長約11米的完整骨架,極其令人震撼。

展覽中,還將揭秘各類恐龍化石標本及它們背後的故事,展示科學家的幕後工作以及古生物學研究的累累碩果。展覽將持續至11月28日。

編輯:冉華陽

相關焦點

  • 自貢恐龍將亮相中國港口博物館 參與「恐龍特展」
    自貢恐龍將亮相中國港口博物館9月3日,自貢恐龍整裝出發,奔赴2000公裡之外的海濱城市寧波,亮相自貢恐龍博物館與中國港口博物館共同舉辦的「重返侏羅紀恐龍特展」。本次展覽是中國港口博物館首次舉辦恐龍展覽,展期為2016年 9 月 24 日——11 月 7日。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七站——「東方龍宮」自貢恐龍博物館
    截止至2019年12月,我國已經根據骨骼化石發現命名了322種各類恐龍! 我們曾經有一個49天的約定 還記得這些中國恐龍麼?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七站 東方龍宮 自貢恐龍博物館 我是蜀小寶,李氏蜀龍一枚,來自奇妙的侏羅紀
  • 元旦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恐龍館奇妙夜》如約上演
    1月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三天時間,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賞恐龍化石、看《恐龍館奇妙夜》。
  • 原創人偶劇「恐龍去哪兒了」上演 遊客擠爆自貢恐龍博物館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 10月3日,由自貢恐龍博物館自主編創的人偶劇「恐龍去哪兒了」在該館主展館多功能廳演出。據悉,該劇將在3日、4日兩天的15:00-15:30與遊客見面。三天來,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6萬餘人次的遊客遊覽自貢恐龍博物館。 下午15:00,「恐龍去哪兒了」吸引了大量帶著孩子的遊客前來,坐滿了多功能廳。隨著音樂的響起,一隻「恐龍」走上舞臺,小朋友們不斷地歡呼。
  • 自貢恐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和平永川龍」,它的龍爪曾經骨折過
    在億萬年前,恐龍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物,但可惜在距今6500萬年前就突然滅絕了。通過考古發現,我們不僅能了解恐龍在地球的上分布和數量,還能知道它們是否患病等健康情況,比如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專家就發現恐龍也會骨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傳播自貢恐龍文化 四川自貢恐龍IP將於2021年初在多國及地區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1月7日起,自貢城市超級IP《時空龍騎士》登陸優漫卡通衛視,每天15:00播出。同時,《時空龍騎士》預計還將在今年年初登陸臺灣地區,以及越南、柬埔寨、泰國等國家,傳播自貢恐龍文化。據介紹,《時空龍騎士》經過央視播出,百臺聯播,各大網絡視頻平臺同步上映,到現在的寧夏衛視、貴州電視臺科教頻道與優漫卡通跨臺開播,向全國觀眾輸出自貢恐龍IP。
  • 貴博講壇(42)紀要丨自貢恐龍的前世與今生
    1985年4月,自貢恐龍博物館在沿灘區仲權鄉採掘到一具完整的劍龍化石,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四川巨棘龍。在該標本的修理過程中,還在其副肩棘上發現了珍貴的皮膚(印模)化石。1985年5月,自貢恐龍博物館在大安區和平鄉採掘到一具完整的肉食性恐龍化石,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和平永川龍。
  •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近距離觀看龐然大物恐龍
    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是世界上著名的恐龍化石群遺址,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是我國最大的恐龍遺址博物館。這些恐龍化石歷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2億年,在漫長的地質變化中,這些恐龍化石能保存的如此完整,實屬不易,今天我就帶大家一探此地。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稀奇: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腿骨化石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曾連續15年從事古生物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恐龍化石。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初判距今約1.6億年
    李先生在路邊發現的疑似恐龍腿骨化石。 受訪者李先生 供圖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中新網自貢12月22日電 (劉剛)「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1.6億年前恐龍化石,網友:不愧是恐龍之鄉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自貢方特恐龍王國年底開園 沉睡上億年恐龍今朝「活」起來
    (自貢市文化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供圖)       擁有獨特骨質尾錘的李氏蜀龍,長著鋒利牙齒的建設氣龍,體型碩大、成群結伴的天府峨眉龍……到自貢參觀過恐龍博物館的你,一定會被這些保存完整、形態各異、種類豐富的恐龍化石所震撼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
    中新網自貢12月22日電 (劉剛)「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時,偶然在路邊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隨即,李先生將情況向自貢恐龍博物館進行了報告,博物館立即派專家前往現場勘查並妥善保護。
  • 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發掘確定系蜥腳類恐龍股骨
    化石整體形狀逐漸顯露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12月22日,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15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李飛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
  • 四川自貢新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小腿骨化石
    來源:央視網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元旦節近萬名遊客打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觀看大型雜技兒童劇...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 1月3日,四川省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時,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時,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2020-12-22 0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恐龍天團」來了!11月28日前,去貴州省博物館與它們親密接觸
    近日,記者走進貴州省博物館,看到「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特展正在進行中,該展於2020年8月28日展出,將一直持續至11月28日,為期3個月。此次展覽將帶領遊客穿越到2億年前的陸地,重返中生代,與中生代的地球霸主們親密接觸。展覽中可以看到天府峨眉龍、李氏蜀龍、太白華陽龍、和平永川龍等數十具形色各異的恐龍化石。
  • 走進恐龍博物館丨開啟東方龍宮,國之瑰寶之旅
    自貢恐龍博物館,是繼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之後的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約11公裡。該館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也是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興建的又一座大型現場博物館。
  • 「群龍出沒——恐龍時代大穿越」展覽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
    近日,由廣東省博物館主辦,自貢恐龍博物館協辦的「群龍出沒——恐龍時代大穿越」展覽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四川省自貢市是世界聞名的侏羅紀「恐龍之鄉」,素以恐龍化石埋藏點多面廣、數量巨大、種類眾多、保存完好、層序連續等特點著稱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