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恐龍博物館丨開啟東方龍宮,國之瑰寶之旅

2020-12-05 建新視角

自貢恐龍博物館,是繼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之後的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約11公裡。該館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也是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興建的又一座大型現場博物館。

自貢是世界聞名的「恐龍之鄉」,素以恐龍化石埋藏點多面廣、數量巨大、種類眾多、保存完好、層序連續等特點著稱於世。自1915年以來,在其所轄的4373.13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已累計發現恐龍化石埋藏點近200處。尤以自貢恐龍博物館「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最具古生物多樣性、完整性和珍貴性。

資料記載,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發現於1972年,已陸續發掘出大批珍貴的恐龍化石,成為一個罕見的化石寶庫。經勘察,該處遺址化石富集區達1.7萬平方米,分為3到4個小層。在兩個僅800平方米的範圍內,發掘出恐龍個體化石近100個,完整和較完整的骨架就有30餘具。

在高大寬敞的裝架大廳裡,擺放著十多副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龍」是這個廳最引人注目的龐然大物。它的頭被細長的頸椎支得很高,離地約9米,身長約20米,軀體粗大,尾巴很長,四腳著地,昂首挺立,非常威武。

除了「天府峨嵋龍」之外,大廳裡還擺放著幾具兇猛的「勞氏靈龍」和「建設氣龍」骨架。周邊還有進步性與原始性相兼的蜥腳類恐龍,身軀細小、兩足行走的鳥腳類恐龍化名骨架。展廳分生死時速、奮起反擊、溫馨家庭、舐犢情深、結伴而行、肉食強食、生命延續、垂死掙扎等9個情景式陳列布局。

走進"龍宮"大門,仿佛一步穿越時空隧道,進入到遠古的恐龍時代,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蔚為壯觀的史前景象。中央大廳地下室和化石埋藏廳,好似一個龐大的"恐龍公墓",眾多的動物遺骸,酷似慘遭殺戮後被活埋的「萬龍坑」。這種神奇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

化石埋藏廳,是恐龍博物館的精華展廳,面積約1000平方米,已剝露出重疊交錯、堆積如山的恐龍化石和共生動物化石約40多個,所有化石都保持著原始埋藏狀態。大山鋪恐龍化石一經面世,震驚了古生物學術界,也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重視和遊人的青睞。

博物館二樓,為恐龍時代動植物廳,陳列著從這個化石遺址出土的近20多種動物化石標本,與形態各異的恐龍及共生動物。品種有魚類、龜類、兩棲類、蛇頸龍類、翼龍類,還有三列齒獸類的化石標本。向遊人展示了大山鋪中侏羅世紀恐龍動物群的生態面貌與特徵。

講解員介紹,這個化石群中,相當部分是新屬新種,有長達20米的亞洲第二長龍、植食性長頸椎蜥腳恐龍、兇猛的食肉性恐龍、身材矮小的鳥腳類恐龍和極其珍貴的原始劍龍,在國內外同地質時代的地層中實為罕見,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和遊覽觀光價值。

為研究恐龍及古爬行動物分類、生態、生理、生活、演化規律及古地理、古氣候和中生代地學提供了實物依據,成為世界侏羅紀化石研究的重要場所,同時也為中外遊客提供了一個扣人心弦的異景奇觀,被譽為「東方龍宮、國之瑰寶、世界奇觀。」

(攝影/製作:鄭建新)

鄭建新 在自貢恐龍博物館留影
海外華文媒體四川採風團博物館合影

相關焦點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七站——「東方龍宮」自貢恐龍博物館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七站 東方龍宮 自貢恐龍博物館 我是蜀小寶,李氏蜀龍一枚,來自奇妙的侏羅紀
  • 原創人偶劇「恐龍去哪兒了」上演 遊客擠爆自貢恐龍博物館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 10月3日,由自貢恐龍博物館自主編創的人偶劇「恐龍去哪兒了」在該館主展館多功能廳演出。三天來,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6萬餘人次的遊客遊覽自貢恐龍博物館。 下午15:00,「恐龍去哪兒了」吸引了大量帶著孩子的遊客前來,坐滿了多功能廳。隨著音樂的響起,一隻「恐龍」走上舞臺,小朋友們不斷地歡呼。 據介紹,該劇的劇情講述的是主角恐龍川川穿越到現代後發生的故事。
  • 長假到了 大批恐龍在重慶自然博物館「活過來」
    鳳凰網重慶綜合 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咬合力、親手拼接恐龍骨架, 戴上高科技的VR眼鏡,騎上一架動感單車,與暴龍一起賽跑……10月1日,國慶長假第一天,擁有全國最大恐龍展廳的重慶自然博物館成了孩子們感受自然與高科技的樂園。
  • 親子畫展丨一起走進貓的奇幻王國
    這就是日本動畫《甜甜私房貓》因為搞笑、治癒而風靡一時小貓咪也越來越多走進千家萬戶中成為小朋友們的好朋友這不,今夏又有17隻貓咪成為了主角>貓·女孩主題畫展走進朗豪酒店共展出19幅優秀作品均來自寧波文化藝術中心藝趣美術館17幅作品取材於「貓」由7-9歲兒童創意繪製,活靈活現,神態各異另外2幅女孩主題作品為藝趣美術館的教師提供小女孩的純真洋溢嘴角,躍然紙上各個神態的貓是孩童奇思妙想的實體產物女孩那嬌俏純真的形象又好像貓的化身
  • 【雲南】恐龍谷科考營,化石挖掘復原、探秘地質學、侏羅紀公園,還有博物館的奇妙夜!
    他在13歲時參觀過一次恐龍展,從此愛上恐龍,與古生物結緣。此次恐龍谷探索,除了讓小營員們了解地球上的地質變遷,認識地球的變化規律,重要的一點,是意識到人類和地球的關係,從此開啟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在恐龍谷,遊美營員將親自動手,「復活恐龍」。
  • 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秘瑰寶千年之謎
    原標題:走進柴窯博物館 揭秘瑰寶千年之謎中國唯一一座以皇帝姓氏命名的瓷窯,何以被尊為「五大名窯之首」?號稱「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國之瑰寶究竟有哪些獨特魅力?10月29日下午,《西安晚報》小記者團來到了位於曲江新區的西安柴窯博物館參觀學習。
  • 隼鳥2號的小行星龍宮之旅·出發
    2020年的現在,日本JAXA隼鳥2號探測器已成功完成兩次採樣,帶著小行星龍宮的樣本正在返回地球的路上。在這長達1年的歸途中,本系列會系統回顧隼鳥2號的小行星龍宮之旅,敬請期待。01目的地「龍宮」隼鳥2號的探測目的地——小行星「龍宮(Ryugu)」和當年隼鳥初號探測的小行星「絲川(Itokawa)」有許多相似之處。
  • 貴博講壇(42)紀要丨自貢恐龍的前世與今生
    時間丨2020年10月31日(星期六)上午9:30-11:30地點丨貴州省博物館非遺劇場主講丨自貢恐龍博物館 江山 副研究館員開場10月31日上午,貴博講壇第42期「自貢恐龍的前世與今生1989年初,自貢恐龍博物館在大安區新民鄉採掘到一具帶有頭骨的蜥腳類恐龍化石,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楊氏馬門溪龍。1995年2月,自貢恐龍博物館在自貢市榮縣復興鄉發現了一個埋藏量非常豐富的恐龍化石群。1996年初,自貢恐龍博物館在自貢市匯東新區採掘到一具巨型的蜥腳類恐龍骨架,研究人員將其歸入合川馬門溪龍。
  • 元旦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恐龍館奇妙夜》如約上演
    1月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三天時間,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賞恐龍化石、看《恐龍館奇妙夜》。
  • 寓教於樂 零距離感受恐龍世界 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中國首展落戶成都
    本次特展引入了電子機械、動畫電子互動等先進技術,按照恐龍化石記錄和科學研究記錄,高度還原恐龍特性,使觀眾體驗感更加逼真。寓教於樂的科普互動穿插其中,更有全球著名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提供顧問支持,讓成都市民零距離領略震撼的侏羅紀世界,沉浸在以《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為背景的場景中。
  • 鎮原縣博物館館藏精品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石研磨器
    鎮原縣博物館館藏精品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石研磨器 2020-12-23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存世珍罕的龍宮翁戎螺
    存世珍罕的龍宮翁戎螺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11.14 星期二     「龍宮翁戎螺」一直被譽為海洋中的活化石。
  • 自貢恐龍博物館將「恐龍天團」送到貴州
    自貢網訊(記者 周姝)近日,由貴州省博物館主辦、自貢恐龍博物館協辦的展覽《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在貴州省博物館開展,成為貴州省博物館建館以來的第一個恐龍主題展覽。通過對兩館恐龍展品的展示,將沉睡了億萬年的恐龍「復活」在大眾眼前。
  • 【文化】寓教於樂 零距離感受恐龍世界 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中國首...
    本次特展引入了電子機械、動畫電子互動等先進技術,按照恐龍化石記錄和科學研究記錄,高度還原恐龍特性,使觀眾體驗感更加逼真。寓教於樂的科普互動穿插其中,更有全球著名古生物學家傑克·霍納提供顧問支持,讓成都市民零距離領略震撼的侏羅紀世界,沉浸在以《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為背景的場景中。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中國地質博物館抖音直播揭秘「中華神鳥」化石
    博物館是一個多元與包容的空間,每個人都有權平等地走進、感受博物館。抖音一直以來都致力於信息普惠,讓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平等地獲取知識。在國際博物館日之際,抖音希望通過線上看展的方式激發人們對博物館的興趣,讓更多網友能夠真正走進博物館。希望這次的活動讓你喜歡。以下為對話內容整理:抖音:這次展覽選擇了北京人頭蓋骨和恐龍展區,為什麼選擇這些展區跟抖音用戶交流?
  • 元旦節近萬名遊客打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觀看大型雜技兒童劇...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 1月3日,四川省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
  • 美國北卡一家博物館獲贈「決鬥恐龍」化石
    多年來,持續的法律訴訟導致這具化石一直被封存在實驗室或倉庫裡,如今這一著名化石終於將被送往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NCMNS)。在私人基金會和市、郡、州政府等捐贈者的幫助下,非營利組織「北卡羅來納自然科學博物館之友」以博物館的名義購買了「決鬥的恐龍」化石,具體金額未公開。
  • 當億萬年恐龍"連上"5G 超100萬人在線觀看!
    作為旅遊和科普教育基地的自貢恐龍博物館,國慶中秋大假期間迎來了各地遊客的參觀潮。為了滿足遊客需求,恐龍博物館還首次與中國電信合作,通過5G技術開展「雲上翼龍」直播,用網際網路將恐龍傳送出去,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遊覽恐龍博物館。
  • 「恐龍天團」來了!11月28日前,去貴州省博物館與它們親密接觸
    近日,記者走進貴州省博物館,看到「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特展正在進行中,該展於2020年8月28日展出,將一直持續至11月28日,為期3個月。展覽中可以看到天府峨眉龍、李氏蜀龍、太白華陽龍、和平永川龍等數十具形色各異的恐龍化石。此外,《侏羅紀時代》裡讓人記憶猶新的霸王龍也在此次展呈之中,長約11米的完整骨架,極其令人震撼!
  • 重慶竟有恐龍遺蹟?還是全球最全的恐龍足跡,綦江博物館就能看到
    沒有人真正見過恐龍,畢竟6500多萬年前的一場災難使之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但是對於這個中生代時期的「地球霸主」,相信大多數人也都不會太陌生:龐大的身軀搭配矯健的四肢還有一根長長的尾巴成了標配,無論是書籍中還是電影上都少不了它們的身影,各種博物館或是遺蹟裡也有著它們的痕跡,而人們對它們的了解則來源於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