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持續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和蔓延,各處公共場所已經紛紛關門,而那些高度依賴遊客的旅遊業和娛樂產業,更是慘澹無比。比如正處於歐洲疫情爆發核心地的德國,德國各處動物園因為疫情就已經暫時關閉。

但是在疫情期間,動物們該吃的吃,該喝的喝,絲毫不會因為遊客數量銳減而減少費用的支出。所以無法獲得收入的動物園將會成為整個德國社會率先撐不下去的第一處面向市民的公共場所,為了削減開支,部分動物園已經開始制定所謂的「屠宰處決名單」,將一些歡迎程度低的、消耗資源量大的動物處理掉,甚至作為其它動物的飼料,殘忍的手段下滿是無奈。
這則不寒而慄的消息最早由德國新明斯特動物園園長馮雷納·卡斯帕裡宣布,該動物園已經制定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最壞打算,如果動物園經濟窘迫到無力購買飼料或者聘用飼養員,動物園就打算屠宰動物來餵養其他動物。為此動物園甚至已經制定了「屠宰順序」,不過這份名單暫未公布。

新明斯特動物園所面臨的困境不是個例,整個德國的動物園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沒有遊客光顧,動物園已經失去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和常規的企業和工廠能夠通過降低成本來撐過難關,但是動物園無論有沒有遊客,所需要付出的運營成本都基本是固定的,唯一能夠打破僵局的方式就是減少豢養的動物數量。

德國動物園協會4月23日曾公布了一份數據,德國科隆動物園一天的運營成本是5萬歐元,疫情爆發至今該動物園已經損失了數百萬歐元的營業額。雖然可以說飼料成本不算高,但人力開支對於歐洲這種勞動力昂貴的地區而言其實是代價最高的,所以縮減動物數量,表面上是節省了飼料費,但其實從深層次來說,就是減少了飼養員的和管理人員的數量,極大降低每日的成本開支。

就拿德國政府如今的最新決定來看,德國的動物園至少還要關閉到5月3日,並會根據疫情的嚴重程度繼續延長公共設施關閉時間,這無疑對於德國全國的動物園來說是一件雪上加霜的糟糕事。即使疫情過去,人們短時間之內也不太可能再次蜂擁到動物園內看他們喜愛的大象或者是老虎,所以其實直白地說,這些動物遭不遭受屠宰,對於德國民眾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頂多算是違反了一些人道主義精神。科隆動物園的園長甚至開玩笑地說:「這些動物的食慾和新冠病毒爆發之前一樣好,但是已經一個月沒有收入的我們可是什麼都吃不下了」。

如今動物園協會已經開始積極籌措,向政府尋求補助,並希望能夠在特定的情況下(比如做好防護措施)重啟動物園,給深陷疫情困擾百無聊賴的德國民眾帶來一些樂趣,相應的防護措施可能包括限制入園人數、保持人與人之間距離、只允許車內觀看動物或者暫停園區內的一切餐飲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