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牛王」與武漢「牛王」的牛交情
記者 劉陽
近日,在位於泌陽縣羊冊鎮古城村的泌陽新鑫養殖場,湖北武漢客商張振武一臉熱汗地從泌陽縣雙廟街鄉項目工地趕來,向新鑫養殖場場主周備宣請教排汙設施組裝等事宜。
周備宣是泌陽當地響噹噹的「牛王」。周備宣曾經賣過雜貨、銷過飼料、辦過豬場、開過酒廠、幹過板廠,靠著他的誠信厚道,倒也掙了不少。2008年8月,周備宣看準祁興磊團隊在泌陽育成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肉牛品種——夏南牛這個項目,籌資成立泌陽新鑫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周備宣自己的養殖場像滾雪球一樣發展壯大。目前,養殖場佔地150畝、年存欄夏南牛2000多頭,其中母牛1400多頭,飼養規模在泌陽農民中居第一位。他以「合作社+代養+個體投資+集體經濟+就業+技術指導」的形式創立了合作社,像「蜂巢」一樣把大家聚集起來,進而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合作社年存欄夏南牛5000多頭,其中母牛3000多頭。投資擴建豫南交易量最大的商品牛集散地羊冊鎮夏南牛交易市場,吸引了我市及鄭州、武漢等周邊地區甚至河北、甘肅等地的客商前來交易,該合作社解決9名貧困群眾就業,幫助38戶貧困群眾養牛致富,被評為省級扶貧龍頭企業。
周備宣對與張振武在2018年10月中旬的初次見面至今記憶猶新。那天,周備宣在送走了幾撥客商後,發現一位50多歲的男客商在養殖場裡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特別是對無角夏南牛新品系,更是兩眼放光、戀戀不捨。
「你看,夏南牛體重大、耐粗飼、肉質好、生長快。」周備宣向對方介紹。
「我叫張振武,從武漢慕名而來,也想試試養殖夏南牛。」對方告訴周備宣他曾是武漢市的一個房地產商,於2018年瞄準肉牛產品市場空間巨大的商機,在湖北省棗陽市投資興建了一個年存欄5000頭的南陽黃牛養殖場,牛肉回銷武漢市場。後聽說夏南牛是以法國夏洛來牛為父本、南陽黃牛為母本,歷時21年育成,填補我國肉牛育種的空白時,就萌生了發展夏南牛的念頭。
從此,周備宣與張振武成了好朋友,張振武也同夏南牛和泌陽結下良緣。張振武隔三差五地到新鑫養殖場來拉牛,周備宣總是把最好的母牛或帶犢母牛優惠送給他,每頭夏南牛比南陽黃牛多收入五六百元。張振武很快做成了武漢牛肉市場的「老大」。
2018年11月,張振武再次來到新鑫養殖場,鄭重地對周備宣說:「我打算在泌陽投資發展夏南牛!」
周備宣領著他拜會了「夏南牛之父」祁興磊和泌陽縣有關領導,參觀了獲批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一個核心、三個示範區」的建設情況。在夏南牛產業園裡,張振武看到這裡正在上演的「增值戲碼」——一頭牛的原血加工成血漿血球蛋白粉可增值6倍,一副牛骨架加工成骨肽產品可增值7-10倍,精深加工後的高檔牛肉產品每公斤最高可售200元,2019年全產業鏈產值達150億元,真正成了貧困群眾靠得住的「主心骨」,進一步堅定了他發展夏南牛的信心。
泌陽縣政府積極協調,在地處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泌陽縣雙廟街鄉,為張振武的年存欄10000頭夏南牛養殖項目拿到251畝養殖用地。考慮到該項目和全縣農村糞汙處理需要,泌陽縣政府分別在該項目和新鑫養殖場附近建設兩個糞汙處理中心站,利用先進生物技術,進行無害化循環利用。
2019年10月,項目建設開工,張振武組織施工隊風風火火地幹了起來。周備宣得空兒就往二三十公裡外的張振武項目工地跑,幫助張振武張羅張羅。
端午節,周備宣給職工們調了班,並讓職工食堂割肉包餃子,安排大家好好休息一下。
可是,張振武沒有回武漢,按說開上車3個多小時就到了。張振武心裡急呀,項目建設千頭萬緒,前幾個月的疫情耽擱了一些時間,現在要馬不停蹄地趕工期,計劃在今年9月第十五屆2020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在泌陽縣召開之前讓項目建設大頭落地。
周備宣與張振武手捧著圖紙,在新鑫養殖場裡比劃著、合謀著。
「這個地方,應該留出通道,方便糞汙清理車的通行。」周備宣提醒張振武對飼養場地做些改進,「我前幾年建的場地已經落後。你的新建場地要追求飼養過程的工業化、智能化。」
「尿液如何收集?管道咋走?」張振武一一再向周備宣請教。
周備宣把這些年從祁興磊團隊學得的相關知識,毫無保留、耐心細緻地一項項傳授給張振武。
飯時已到,兩人談興未闌。
「牛舍建好,填欄母牛由你挑!」周備宣手指幾圈母牛和帶犢母牛說,「包括合作社其他社員的!」
「為了節省資金,最好先少填些,挑選帶犢母牛來得快。」周備宣推心置腹地勸說。
「有夏南牛產業的品種、品質、品位、品牌,有泌陽人的品行、品德,我在泌陽何愁發展不好?」張振武如此感慨。
陽光透過張振武臉上的汗水發散著金光。張振武握著周備宣的雙手說:「發展夏南牛,助力夏南牛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我選對了!」